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博士论文在原子论科学哲学史上的地位——基于对古希腊原子论概念系统演进的厘清
1
作者 文兴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科学地评价马克思博士论文的价值,需要厘清古希腊原子论的概念逻辑以及原子论的演进。马克思对古希腊原子论的科学假说本质有着深刻的把握。马克思从科学假说的视角出发,为伊壁鸠鲁备受争议的原子偏斜运动辩护,指出“在原子中未出现偏... 科学地评价马克思博士论文的价值,需要厘清古希腊原子论的概念逻辑以及原子论的演进。马克思对古希腊原子论的科学假说本质有着深刻的把握。马克思从科学假说的视角出发,为伊壁鸠鲁备受争议的原子偏斜运动辩护,指出“在原子中未出现偏斜的规定之前,原子根本还没有完成”,即是说,仅当伊壁鸠鲁提出原子偏斜运动以解决原子间的碰撞问题之后,原子论假说才获得了一个相对完成的形式。同时,马克思看到,伊壁鸠鲁把原子的直线运动与偏离直线运动都作为原子的基本运动形式,这已经表明原子的直线运动与偏离直线运动都不是原子运动的基本形式,唯有大量原子相互碰撞的排斥运动才是原子的基本运动形式。马克思论证了伊壁鸠鲁在原子论上的贡献,也为深入理解近代化学原子论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博士论文 伊壁鸠鲁 原子论 科学假说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对人的现代化的启示
2
作者 王国坛 侯明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5,共7页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在欧洲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各种共产主义思潮蓬勃兴起的背景下为科学阐释共产主义思想而逐步形成的。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确立为全面性和自由性的统一,其中的...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在欧洲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各种共产主义思潮蓬勃兴起的背景下为科学阐释共产主义思想而逐步形成的。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确立为全面性和自由性的统一,其中的全面性包括全体人的共同发展、个体人的普遍本质,以及观念的总体性和个体人的全面关系等;而自由性包括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自由、人的个性才能发挥的自由和职业生活选择的自由。从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角度看,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核心是资本的现代化,其结果必然导致人的异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这与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一脉相承。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当代人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现代化
下载PDF
从“德国式的现代问题”到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早期的现代化思想探索及当代启示
3
作者 杨增岽 修政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83,共11页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德国式的现代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马克思早期探索现代化思想的开端。“德国式的现代问题”可以概括为“后发国家如何追赶时代”和“如何基于国家的特殊性追求现代化的普遍性”两大...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德国式的现代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马克思早期探索现代化思想的开端。“德国式的现代问题”可以概括为“后发国家如何追赶时代”和“如何基于国家的特殊性追求现代化的普遍性”两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基础上成功开拓和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问题”思考的承接、丰富、创新和发展。以“德国式的现代问题”为起点,将理论眼光贯穿马克思的整个思想体系,我们可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问题的理解,更能理解现代化道路的一般规律及民族与国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 “德国式的现代问题”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技术-艺术观检视当代人工智能艺术的创新
4
作者 吴维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2,共10页
目前针对人工智能艺术的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主要关注原创性和主体性等议题,这一倾向所反映的工具论的技术观背离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趋势。鉴于此,本文提出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创作,通过辨析艺术生产理论谱系中... 目前针对人工智能艺术的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主要关注原创性和主体性等议题,这一倾向所反映的工具论的技术观背离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趋势。鉴于此,本文提出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创作,通过辨析艺术生产理论谱系中的各种技术观念,梳理从机械复制到数字原创的技术脉络,进一步从社会组织、精神生产和“不平衡”问题三个方面,阐释人工智能艺术的内涵及潜能。据此,本文认为人文艺术学者应当着眼于艺术、技术、社会的辩证关系考察数字时代的精神生产实践,推进当代美学的生产转向,实现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当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工智能艺术 数字原创 艺术生产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批判与思想方法转换
5
作者 李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1,共8页
面对欧洲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的国家治理问题,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中围绕相关议题进行了逐渐深入的批判。《莱茵报》时期主要批判普鲁士官僚制度的治理缺陷,开始了对理性国家观的怀疑。经过克罗茨纳赫时期研究视野的时空拓展,以及在... 面对欧洲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的国家治理问题,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中围绕相关议题进行了逐渐深入的批判。《莱茵报》时期主要批判普鲁士官僚制度的治理缺陷,开始了对理性国家观的怀疑。经过克罗茨纳赫时期研究视野的时空拓展,以及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中确立的立场和方法,到《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的批判由政治国家深入到市民社会领域,指出了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的根本症结。马克思在不断深化的国家治理批判中,实现了向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转换,理解这一过程对于剖析当下推进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早期著作 国家治理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布鲁诺·鲍威尔: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同路人”
6
作者 张毕晓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是马克思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之间的关系及演变发展是对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研究的一个重点。布鲁诺·鲍威尔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青年马克...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是马克思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之间的关系及演变发展是对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研究的一个重点。布鲁诺·鲍威尔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虽然被学界认同,却有所低估。原因有二:一是研究者对鲍威尔著作缺乏直接的了解,而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大多体现的是他对鲍威尔的批判;二是研究者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早期哲学的影响上。事实上,1837—1841年是马克思与鲍威尔的亲密期。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就布鲁诺·鲍威尔对马克思的影响进行深度分析,可以看出,这期间,鲍威尔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在当时他有着进步性质的自我意识的哲学思想为马克思最终超出黑格尔思辨哲学、建构新世界观的全新境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马克思 布鲁诺·鲍威尔 宗教批判 自我意识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机器论片段”语境下的数字技术再反思
7
作者 王文 陶厚兴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60-67,共8页
马克思“机器论片段”重点论述了机器体系的产生及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所引起的劳动资料技术化、一般智力对象化、固定资本扩大化、人机关系异化等一系列深刻变革。数字技术具有物质技术与社会历史双重属性,其一方面作为人造的“物体系... 马克思“机器论片段”重点论述了机器体系的产生及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所引起的劳动资料技术化、一般智力对象化、固定资本扩大化、人机关系异化等一系列深刻变革。数字技术具有物质技术与社会历史双重属性,其一方面作为人造的“物体系”,克服与弥补人类自身劳动力的不足,另一方面作为生产关系与资本权力的物性表达。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工业时代的“机器悖论”演化为数字时代的“智能悖论”,集中表现为“劳动悖论”“时间悖论”与“解放悖论”。马克思“机器论片段”的机器技术思想对我们在数字时代审思数字技术,探索扬弃技术的权力与宰制,消解人与技术的异化关系,使技术真正摆脱压迫、剥削人的工具地位,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和增加自由支配时间,促进人类劳动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依然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机器论片段 一般智力 固定资本 数字技术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中马克思对资本矛盾的辩证论析
8
作者 陈广亮 魏淑萍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4期39-48,共10页
资本由于其内在冲破界限与制造限制、追求普遍性与最终阻碍发展的矛盾,并非与生产力发展相一致的绝对形式,而是人类追逐财富指向价值生产的经济形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资本从无到有、从社会生产从属形式成长为社会生产主导... 资本由于其内在冲破界限与制造限制、追求普遍性与最终阻碍发展的矛盾,并非与生产力发展相一致的绝对形式,而是人类追逐财富指向价值生产的经济形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资本从无到有、从社会生产从属形式成长为社会生产主导形式的社会语境,这也决定了资本矛盾的两面性。科学把握资本,既要对资本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两面表现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化处理,也不能因资本矛盾固有的消极性,在其他条件不成熟时就主观地进行铲除行动,更不能因资本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就对它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而是必须在工人阶级认识到现代资本的两面性时,创造条件,以使工人阶级在利用资本中逐步实现对它的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马克思 资本矛盾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人性论与马克思人性观的契合
9
作者 闫新茹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中国传统人性论与马克思人性观在人性至善、追求自由以及思维属性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人性“至善”的终极目标上,强调人们应该努力探求道德、美德和完善自我,以达到最高境界的人性发展;在追求自由的存在形式上,认为真正的自由只... 中国传统人性论与马克思人性观在人性至善、追求自由以及思维属性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人性“至善”的终极目标上,强调人们应该努力探求道德、美德和完善自我,以达到最高境界的人性发展;在追求自由的存在形式上,认为真正的自由只能通过解放人的思想和物质条件来实现;在发挥思维的能动属性方面,注重人们通过自主的思维和创造性的劳动来实现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这些共通性为我们深入理解人性的本质以及追求人类真正自由发展的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儒家思想 马克思 人类解放 自由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赫斯与马克思思想关系研究
10
作者 王艳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4期155-158,共4页
近年来,学术界对赫斯与马克思之间的思想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众多研究存在过高或过低估计赫斯对马克思影响的问题。为确保研究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框架,辩证分析两人思想交汇的情境及其相互影响,发现赫斯对马克思思... 近年来,学术界对赫斯与马克思之间的思想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众多研究存在过高或过低估计赫斯对马克思影响的问题。为确保研究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框架,辩证分析两人思想交汇的情境及其相互影响,发现赫斯对马克思思想的形成有先驱作用,而马克思的观点也助力赫斯思想转型。两位思想家理论上的交互与对话最终呈现出明显分歧。这与赫斯的思想训练、个人背景和固有的思维模式有关。虽然赫斯致力于解决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但他注重的是精神领域的革命,相信改变意识形态即可带来社会进步,与马克思主张的通过革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有本质差异。这反映了两者在价值观上的根本分歧。赫斯倾向于精神满足和个体自我实现,马克思则强调物质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无产阶级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斯与马克思 “真正的”社会主义 类本质
下载PDF
《资本论》雏形中的科学的劳动异化理论及其删除——马克思《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一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202,共20页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既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关键性目的,也是不断驱动它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必然是这一生产过程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中,劳动原料和生产资料都不会自己发生改变,通过价值转移...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既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关键性目的,也是不断驱动它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必然是这一生产过程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中,劳动原料和生产资料都不会自己发生改变,通过价值转移和补偿,在商品中仍然是一个不变量,价值增殖中唯一的变量来自工人的活劳动,并且,当它使用生产资料改变原料的活动发生之后,活劳动本身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已经包含着一种深刻的社会关系颠倒,如同人创造了上帝,却自己跪倒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一样,明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工人的劳动创造了产品,可是它实际发生了产品反过来支配和统治工人的创造性主体与被创造物客体的关系颠倒。这正是敌我性的劳动关系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劳动异化
下载PDF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及其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志刚 张书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81,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的具有公共性意蕴的现代化新路,是对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忠实践行和时代拓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其互动不仅是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现实存在形式,也构成了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出场语境。基于物质生产...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的具有公共性意蕴的现代化新路,是对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忠实践行和时代拓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其互动不仅是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现实存在形式,也构成了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出场语境。基于物质生产关系和人际交往关系的关系理性是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发展动力,通过自由人联合体实现公共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真实公共性是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意涵实质。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为新时代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导,它启示我们要以依靠现实的人为实践主体,以立足现实的社会为存在基础,以推动公有制为主体的物质生产为根本动力,以培育互依性的人际关系为价值指向,以实现公共利益为核心内容,以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愿景,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本清源、厘清思路、开辟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公共性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文献、人物和信息源
13
作者 高鹏程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5,共1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记载的金融世家罗斯柴尔德家族有关情况,是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发展转向问题认识的重要基础文献。经比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路特希尔德”和晚近出版的热点著作中的“罗斯柴尔德”,其外文皆为Rothsc...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记载的金融世家罗斯柴尔德家族有关情况,是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发展转向问题认识的重要基础文献。经比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路特希尔德”和晚近出版的热点著作中的“罗斯柴尔德”,其外文皆为Rothschild,系同一姓氏。通过姓名、生卒年和国度对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提及的13位路特希尔德家族成员,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13位成员重合,系指同一家族。经全面详细统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218处提及罗斯柴尔德家族及其成员,涉及文献64篇,包括《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重要著作。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所涉及的历史内容看,早在1840年代后期,有关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诸多著作已在欧洲出版并成为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罗斯柴尔德家族 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献学
下载PDF
马克思“机器与劳动”思想初探——基于《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4
作者 李雪阳 《新经济》 2023年第12期131-141,共11页
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运用哲学批判同政治经济学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马克思揭示了“机器”原初诉求与“资本”之间的深刻对立。他指出,有悖于某类“常识”,在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条件下,工人遭受到更为深重的剥削与压迫... 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运用哲学批判同政治经济学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马克思揭示了“机器”原初诉求与“资本”之间的深刻对立。他指出,有悖于某类“常识”,在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条件下,工人遭受到更为深重的剥削与压迫。本文从“劳动时间延长”和“劳动强度提高”两个方面逻辑性地梳理了马克思有关机器大生产中工人遭受剥削压迫的论述,深入讨论了马克思对“劳动时间延长”“劳动强度提高”原因的分析,进而从马克思理论的“总体性”视阈出发,在强调“机器”(技术)阶级性基础上提出,应当且能够展望一整套迥然有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崭新机器(技术)生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动的机器体系 劳动时间 劳动强度 资本 总体性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人权观的经典语义与时代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翌 李振 《人权法学》 2023年第6期66-80,135,136,共17页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批判资产阶级“抽象和具体”倒置的人权观,反驳“天赋人权论”的抽象观念论属性,强调人权的社会历史性和现实根基性;揭示资产阶级革命意义上的政治解放只是人类解放历史使命的阶段性目标,揭露资产阶级人权主体的阶级抽...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批判资产阶级“抽象和具体”倒置的人权观,反驳“天赋人权论”的抽象观念论属性,强调人权的社会历史性和现实根基性;揭示资产阶级革命意义上的政治解放只是人类解放历史使命的阶段性目标,揭露资产阶级人权主体的阶级抽象性、虚伪性,及其作为资产阶级特权与资本逻辑利益表达的异化本质;指出阶级社会中的人权的阶级属性,人权不可避免地服务于统治阶级利益而延续历史的不平等。由此,人权的真正实现与人的解放必然要求消灭阶级,这一运动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其核心内容和标志则是无产阶级人权的实现与普遍化。作为一种需要被不断超越的历史性权利,人权既需要批判性话语,也需要建构性的理论与实践;既要强调当前阶段人权阶级性特质,也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实现全世界共同繁荣。从性质来看,要使人权具有人类解放的属性;从内容来看,要使人权成为现实权利;从实践来看,应提倡多元的人权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资产阶级人权观 社会主义人权观 人类解放
下载PDF
马克思正义批判理论的逻辑演进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建丽 贺东游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马克思的正义批判不是抽象的人类精神的思辨,也不是与现实世界隔绝的理想建构,而是对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解放的不懈追求。在人类解放的视野下反观当今世界,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仍然充斥着种种不公正,并且这种不公正已经更为广泛地... 马克思的正义批判不是抽象的人类精神的思辨,也不是与现实世界隔绝的理想建构,而是对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解放的不懈追求。在人类解放的视野下反观当今世界,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仍然充斥着种种不公正,并且这种不公正已经更为广泛地溢出民族国家的边界,表现为日益加剧的全球性危机。时代呼唤一种21世纪马克思主义所能够给出的价值指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更加需要阐明并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时代内涵。在此背景下,阐明马克思正义批判理论的逻辑演进及当代价值,既有助于回应百年变局下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时代之需,也有助于扩展、澄清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内涵,在追求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中,扬弃资本现代性的弊端和局限,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批判 人类解放
下载PDF
劳动所有权与“马克思正义悖论”问题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燕晓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7,共9页
围绕由“塔克—伍德命题”所引发的“马克思正义悖论”问题,西方左翼学者进行了数十年的争论,但正如罗尔斯所指出的,解答这一悖论问题的关键在于,澄清马克思是否使用了某种特定的正义观念来批判资本主义。而劳动所有权便属于这一正义观... 围绕由“塔克—伍德命题”所引发的“马克思正义悖论”问题,西方左翼学者进行了数十年的争论,但正如罗尔斯所指出的,解答这一悖论问题的关键在于,澄清马克思是否使用了某种特定的正义观念来批判资本主义。而劳动所有权便属于这一正义观念。劳动所有权,分为以自我劳动为基础的所有权和以占有他人劳动为基础的所有权。后者而非前者,被分析马克思主义者视为代表资本主义的法权与正义原则。实际上,这是一种“错位理解”,低估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家的狡猾性与欺骗性,未能准确把握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非正义性的文本场域与历史语境。近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谱系所标榜的一直是自我劳动所有权。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从历史和逻辑两个方面对劳动所有权进行了双重批判,阐发了劳动与所有权同一规律与分离规律的“辩证转变”,进而揭露了资本主义所承诺的正义的虚伪性。在未来社会中,应实行真正的劳动所有权和更高阶的需要所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悖论 劳动所有权 《资本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批判性及其核心意旨 被引量:2
18
作者 岳天明 张松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50,共11页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专注于无产阶级的命运和全人类的解放,这种批判性总是指向于人的异化这一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特征既是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更是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不仅仅指向于...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专注于无产阶级的命运和全人类的解放,这种批判性总是指向于人的异化这一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特征既是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更是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不仅仅指向于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更为关涉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价值功能来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百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来分析,批判性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初心,它只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采取的特殊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批判性具有更为深刻的核心意旨,其深意在于对社会运行在更高层次上的秩序化建构与完善。只有这样去认识,才能避免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简单化理解,从而突显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批判性 建构性
下载PDF
自我意识的规范性向度--实践观念论视域中的马克思博士论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卞绍斌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25-37,共13页
彰显主体自我意识,通过概念形态表达规范性诉求,进而引导变革现存世界的实际行动,构成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源初语境。这一承接康德与黑格尔哲学遗产的实践观念论,经由社会历史性的唯物主义改造,成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思想视域。探询马... 彰显主体自我意识,通过概念形态表达规范性诉求,进而引导变革现存世界的实际行动,构成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源初语境。这一承接康德与黑格尔哲学遗产的实践观念论,经由社会历史性的唯物主义改造,成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思想视域。探询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概念论特质,厘清观念论和《资本论》之间的内在联结,领会其中的综合统一性方法和具体总体性思想构造,能够真切展现实践唯物主义所蕴含的辩证思维方式及其价值规范前提,从而开辟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新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观念 自我意识 概念论 规范性
下载PDF
资本批判与扬弃:马克思的思想及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广亮 魏淑萍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04,共9页
社会主义制度下怎样对待资本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资本主义二重演绎的时代,资产阶级学者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有鉴于此,马克思从资本作为依托物反映一定... 社会主义制度下怎样对待资本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资本主义二重演绎的时代,资产阶级学者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有鉴于此,马克思从资本作为依托物反映一定社会历史关系的经济形式这一观点出发,深刻诊断出资本式生产实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颠倒反映。资本因不可克服的超越界限与制造界限的冲突,给经济社会良性运转、人与自然友好共生、人的全面发展等带来深重危害。人类既可选择维护资本逻辑的“消极式”扬弃资本路径,更可采用牵引资本服务人发展的“积极式”扬弃资本路径。重视并利用资本文明成果、辩证应对资本二重作用、熟谙资本扬弃的多元性和共同性,分别是马克思资本批判与扬弃思想启发我们对待资本的总体态度、基本思路和现实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扬弃资本 资本矛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