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示”与“默示”——康德与早期维特根斯坦的不同“划界”
1
作者 孙江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70-173,共4页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均以划界为首要任务。康德的划界是明示的、外在的,而维特根斯坦的划界是默示的、内在的。这种差异根源于二者不同的逻辑方法。康德的先验逻辑既关涉形式,又关涉内容,所以在界限之...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均以划界为首要任务。康德的划界是明示的、外在的,而维特根斯坦的划界是默示的、内在的。这种差异根源于二者不同的逻辑方法。康德的先验逻辑既关涉形式,又关涉内容,所以在界限之外也有所说;而维特根斯坦的数理逻辑只关涉形式,所以惟有沉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维特根斯坦 划界 先验逻辑 逻辑型式 明示 默示
下载PDF
评赫尔曼的道德审议——赫尔曼是如何解决康德绝对命令困境的
2
作者 毛华威 何宇白 《理论界》 2017年第2期42-49,共8页
在当代道德哲学中,康德绝对命令的可能性是一个关键问题。然而很多人认为,康德绝对命令面临的困境:第一,仅仅诉诸绝对命令并不能有效地说服行为者遵守道德法则;第二,绝对命令未能合理地解决道德冲突,因而它不能顾及道德生活中的复杂因... 在当代道德哲学中,康德绝对命令的可能性是一个关键问题。然而很多人认为,康德绝对命令面临的困境:第一,仅仅诉诸绝对命令并不能有效地说服行为者遵守道德法则;第二,绝对命令未能合理地解决道德冲突,因而它不能顾及道德生活中的复杂因素。鉴于此,当代学者赫尔曼提出道德审议为绝对命令辩护,旨在阐明:其一,道德审议能够处理一些绝对命令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顾及到道德生活中的复杂因素;其二,通过道德审议的阐释,既使康德道德哲学带有后果论所声称的创造性趋势,同时还具备唯理论严格约束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命令 道德判断 道德审议 康德 赫尔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