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rifying the Authorship of the Yasunari Kawabata Novel The Sound of the Mountain
1
作者 Hao Sun Mingzhe Ji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 2017年第5期127-141,共15页
下载PDF
中国心画理论与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从写心、适意到求品
2
作者 周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中国自宋以降,在苏轼等精英知识分子的自觉引领下,形成了心画(文人画)传统。这也正是川端康成热爱中国宋元美术的重要原因。在“达吾心”“适吾意”以及诗画结合的精神品格等方面,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十分契合... 中国自宋以降,在苏轼等精英知识分子的自觉引领下,形成了心画(文人画)传统。这也正是川端康成热爱中国宋元美术的重要原因。在“达吾心”“适吾意”以及诗画结合的精神品格等方面,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十分契合。首先,心画理论强调人情味和抒情性,这是宋代文人画家们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士大夫群体的艺术担当之后,着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而川端康成也认为绘画不仅可以写形状物,更可以表达人的潜在的精神世界,这一艺术观念在其《梦》《阵雨》等小说中均有明显体现。川端康成在大量作品中所描写的绘画都是一种“心画”,它们并不是静止的物体,而是精神的流动。其次,中国宋元时代文人向绘画领域的主动渗透和理论引领,带来了绘画“适吾意”的思潮,使得绘画得以抒“胸中盘郁”。在这一点上,川端的文学创作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主张完全相通,因此也使得其小说中的绘画作品具有了内涵的无限性和解读的丰富性。第三,宋代带有精英阶层之精神自觉的文人对绘画提出指导性的艺术理论,在诗画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品格。这种绘画理论也伴随中国绘画传入日本的第二次浪潮而东传,这恰值川端康成人生的前三十年,对他的文学道路产生了潜在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心画理论不仅对日本文人画的形成,而且对日本近现代文学都产生了跨文化、跨学科的影响。从川端康成文学的个案可以看到,渗透于域外的中国画论,作为艺术理论的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样态。这一越境的文化传播现象,还有很多极具学术价值的课题值得挖掘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画 苏轼 川端康成 写心 适意 求品
下载PDF
战后日本文学的三重向度:民族主义、国家记忆与文化心理
3
作者 韩旭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战后日本文学中民族主义、国家记忆与文化心理这三个重要向度成为反映社会变迁、文化冲突与心理困境的重要载体。文章分析了战后日本文学如何体现对民族身份的认同与反思,以及民族主义情感在文学叙事中的复杂表现,并探讨了国家记忆在战... 战后日本文学中民族主义、国家记忆与文化心理这三个重要向度成为反映社会变迁、文化冲突与心理困境的重要载体。文章分析了战后日本文学如何体现对民族身份的认同与反思,以及民族主义情感在文学叙事中的复杂表现,并探讨了国家记忆在战后日本文学中的重构,探讨了文学作品如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与解读,塑造和影响了国家的集体记忆。文章聚焦于文化心理层面,揭示了战后日本文学在描绘个体与集体、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如何深刻反映了日本人的文化心理状态及其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战后文学 民族主义 国家记忆 川端康成
下载PDF
川端康成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及其审美价值——以《雪国》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聂晓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74-178,共5页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男主人公岛村与驹子、叶子两名女子之间情感纠葛的悲剧故事。雪国村庄纯白的雪、驹子殷红的脸庞和乌黑的秀发、叶子如少女般纯情的白与暗淡人生的黑,(中间缺少联系)川端康成在《雪国》中用“白”...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男主人公岛村与驹子、叶子两名女子之间情感纠葛的悲剧故事。雪国村庄纯白的雪、驹子殷红的脸庞和乌黑的秀发、叶子如少女般纯情的白与暗淡人生的黑,(中间缺少联系)川端康成在《雪国》中用“白”“红”“黑”等多种色彩渲染自然环境、塑造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情感,同时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将日本传统审美观念中色彩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用色彩打造了独特的文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雪国》 色彩运用 审美价值
下载PDF
川端康成《舞姬》中波子的悲剧命运与反叛意识
5
作者 赵御博 易国定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3-77,共5页
川端康成作品《舞姬》中的波子是一位命运充斥着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她的事业、爱情与家庭均不顺遂,因此开始了自我反叛。波子的反叛终究软弱且流于表层,故未能实现人生的改写,反而加重了自身命运的悲剧色彩。通过对波子悲剧命运与反叛... 川端康成作品《舞姬》中的波子是一位命运充斥着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她的事业、爱情与家庭均不顺遂,因此开始了自我反叛。波子的反叛终究软弱且流于表层,故未能实现人生的改写,反而加重了自身命运的悲剧色彩。通过对波子悲剧命运与反叛性表现进行解读,分析波子反抗失败的原因,探究波子所代表的人物群像的生存困境,从而获取相应的人生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舞姬》 悲剧命运 反叛意识
下载PDF
《雪国》主题:拯救与净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吴舜立 李琴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9-145,共7页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是一部充满深层次象喻的小说,它通过独特的人物和景物的塑描,表达了拯救与净化的主题思想;这一主题思想在作品中既表现为女性之拯救,同时更表现为自然之拯救;女性以她们的爱情与美丽、大自然以自身的纯洁与恒...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是一部充满深层次象喻的小说,它通过独特的人物和景物的塑描,表达了拯救与净化的主题思想;这一主题思想在作品中既表现为女性之拯救,同时更表现为自然之拯救;女性以她们的爱情与美丽、大自然以自身的纯洁与恒远对人之生命和灵魂施行拯救与净化;在女性与自然的双重拯救之下,作品主人公岛村历经了一个由色欲到情爱、由“肉”到“灵”、由“即”到“离”、从有限到永恒的心路历程;既表现了作者对永恒生命力的渴求,也体现了作者对无限超越境界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国》 川端康成 女性拯救 自然拯救
下载PDF
基于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机织物卡尔丹角多体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颖 王瑞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107,共6页
考虑到改进机织物多刚体动力学模型中,采用简化的卡尔丹角作为刚体姿态坐标,其普适性存在不足。采用一般卡尔丹角坐标描述刚体姿态,建立普适的广义坐标,推导力元及系统动力学方程,提出基于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机织物卡尔丹角多体动力... 考虑到改进机织物多刚体动力学模型中,采用简化的卡尔丹角作为刚体姿态坐标,其普适性存在不足。采用一般卡尔丹角坐标描述刚体姿态,建立普适的广义坐标,推导力元及系统动力学方程,提出基于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机织物卡尔丹角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织物KES剪切试验与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模型在基本保持原模型维数较少和计算高效的优势上,具有更强的普适性、通用性和建模灵活性,便于进行织物系统实时动态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力学建模 交织结构 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 卡尔丹角 KES剪切 褶皱
下载PDF
《雪国》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满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0-126,175,共9页
岛村是解读《雪国》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岛村浸透了日本禅学文化意蕴的深层心理分析 ,基本理顺了小说中人物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 ,合理解释了人物奇异诡谲的行为逻辑。川端康成的伟大就在于他不仅塑造了岛村这一世界文学画廊中绝无仅有的... 岛村是解读《雪国》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岛村浸透了日本禅学文化意蕴的深层心理分析 ,基本理顺了小说中人物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 ,合理解释了人物奇异诡谲的行为逻辑。川端康成的伟大就在于他不仅塑造了岛村这一世界文学画廊中绝无仅有的浸透了东方传统文化血液的典型人物 ,而且生动地呈现了这一人物血泪斑斑的心灵挣扎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雪国》 岛村 禅学文化 心理分析
下载PDF
川端康成创作中的日本文化因子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建华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5-128,共4页
本文分析了川端康成创作的成功奥秘 ,那就是在早期探索失误后的认真反思中 ,寻求一条超越与皈依之路 ,将继承发扬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日本文学传统与学习借鉴西方文学技巧结合 ,创造出独具个性的川端文学之美和崭新的日本文学。川端... 本文分析了川端康成创作的成功奥秘 ,那就是在早期探索失误后的认真反思中 ,寻求一条超越与皈依之路 ,将继承发扬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日本文学传统与学习借鉴西方文学技巧结合 ,创造出独具个性的川端文学之美和崭新的日本文学。川端文学从外在风貌和精神气质两个层面表现了现代日本民族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日本传统文化 物哀 幽玄
下载PDF
东方的“忧郁”:川端康成与20世纪中国文学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经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4-161,共8页
川端康成及其创作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影响性关系,而川端康成式忧悒或东方化忧郁是理解这种关系的重要构成点。川端康成式忧悒与20世纪中国忧悒类文学的相容性首先体现在审美"虚化"上。"虚化"之一是... 川端康成及其创作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影响性关系,而川端康成式忧悒或东方化忧郁是理解这种关系的重要构成点。川端康成式忧悒与20世纪中国忧悒类文学的相容性首先体现在审美"虚化"上。"虚化"之一是追忆与怀旧叙写,它足以使创作成为对落魄现实的诗意慰藉,并由此而重建生命的意义;之二是情调化抒写,它能将寂寞与忧伤的情致、人性和生命意义的诉求以及文字蕴涵的韵味、妙趣融合一体。其次,相容性的另一表现是"物哀化"叙事。这是一种中国传统美学的"物感说"与日本传统艺术的"物哀美"兼容互洽的结晶。在川端康成的作品和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中,"物哀化"创作表达的是传统的诗意或不合时宜的美好在渐行渐远中所透露出的失乐园意味和挽歌风貌。正是在东方语境中,20世纪中国文学的忧悒类创作既有川端康成式色调,更有其本土化的生成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语境 川端康成式忧悒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论川端康成文学的“死亡”主题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艳凤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5-67,共3页
死亡和生存一样 ,都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川端康成创作中不断出现的死亡主题 ,反映着他的人生观和美学观。川端康成笔下的死亡笼罩着恐怖的气氛 ,渗透着悲哀的情愫 ,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生无常的生死观 ,以及死之亦真亦幻、既悲且美。川端康... 死亡和生存一样 ,都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川端康成创作中不断出现的死亡主题 ,反映着他的人生观和美学观。川端康成笔下的死亡笼罩着恐怖的气氛 ,渗透着悲哀的情愫 ,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生无常的生死观 ,以及死之亦真亦幻、既悲且美。川端康成如此热衷于写死亡的主题 ,是与他的生活经历、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文学评论 小说创作 生活经历 人生观 美学观 川端康成 死亡主题
下载PDF
论日本评论界对川端康成战后初期作品的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商雨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日本的川端康成研究大都认为川端康成的创作与现实有相当的距离甚至有脱离现实的倾向。正因为如此,对川端战后初期作品的评论在这“自明”的框架下,无论是论及他的“回归传统”还是“进入魔界”,都把它仅仅归结为川端康成“艺术”上的探... 日本的川端康成研究大都认为川端康成的创作与现实有相当的距离甚至有脱离现实的倾向。正因为如此,对川端战后初期作品的评论在这“自明”的框架下,无论是论及他的“回归传统”还是“进入魔界”,都把它仅仅归结为川端康成“艺术”上的探索,而不深入挖掘这一问题与日本的社会现实、即与日本战败的现实的关系。固然不同作家的创作在反映现实的程度上有别,但是任何一个作家都是现实当中的一员,他们的任何一个文本都处于一个复杂的关系网上,如果深入探讨川端战后初期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川端康成战后初期的创作反映了他对战争以及战败的深刻的思考以及如何在破灭中寻求自救的苦心。而对川端作品中的这种深刻的思考及自救的苦心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只是看到川端战后初期作品中川端的哀愁与寻求再生的表象,应该说这是日本战后川端评论的一个盲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日本评论界 战败 再生 回归传统 魔界
下载PDF
从川端康成到卡夫卡——余华小说创作的转型与新时期小说审美范式的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永兵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8,共8页
余华的小说创作深受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影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余华经历了两次创作转型:由抒情转向叙事、从想象/观念世界走向现实/真实世界,两次转型不是告别川端康成和卡夫卡,而是更加贴近两位大师的精神世界。余华的创作转型与整... 余华的小说创作深受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影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余华经历了两次创作转型:由抒情转向叙事、从想象/观念世界走向现实/真实世界,两次转型不是告别川端康成和卡夫卡,而是更加贴近两位大师的精神世界。余华的创作转型与整个新时期文学整体审美范式的转变几乎同步进行,从川端康成到卡夫卡不只是余华一个人的创作现象,而是一种共相,是新时期文学告别感性走向理性、求变创新走向世界的诉求与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卡夫卡 余华 新时期文学 转型
下载PDF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与女性塑造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艳凤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49-53,共5页
川端康成对日本古典文学中描写女性的传统推崇备至 ,在其人生旅途中女性又予于他特殊的意义 ,因此 ,他极力地描写女性、赞美女性。川端笔下的女性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是他倾注了全部爱怜的感情 ,塑造出来的美丽圣洁的少女形象 ;另一类是... 川端康成对日本古典文学中描写女性的传统推崇备至 ,在其人生旅途中女性又予于他特殊的意义 ,因此 ,他极力地描写女性、赞美女性。川端笔下的女性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是他倾注了全部爱怜的感情 ,塑造出来的美丽圣洁的少女形象 ;另一类是他带着复杂的感情 ,创造的成熟女性形象。在女性形象塑造中 ,川端既秉承了日本古代文学的传统手法 ,又借鉴了现代派表现方式 ,即他将女性塑造与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女性 形象塑造 现代派
下载PDF
川端康成另一面的真实——立足于其“中间小说”社会性管窥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密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川端康成在战后作品尤其是“中间小说”中并没有如一般人所言缺乏社会性 ,而是直面战后现实 ,精心描绘了现实中所产生的矛盾、恶以及悲哀 ,描绘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和爱情带来的创伤和投下的阴影 ,人们对生的眷恋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字... 川端康成在战后作品尤其是“中间小说”中并没有如一般人所言缺乏社会性 ,而是直面战后现实 ,精心描绘了现实中所产生的矛盾、恶以及悲哀 ,描绘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和爱情带来的创伤和投下的阴影 ,人们对生的眷恋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美国在日本国土投掷原子弹的愤恨和对美占领军的不满。同时他积极投入国内外的文学活动和和平友好活动中 ,这对于战后一再申明“离开了现实在虚空中浮游”的他来说 ,是另一面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小说” 川端康成 眷恋 描绘 现实 真实 文学活动 实在 一般 缺乏
下载PDF
死亡的惧悲与奂美——论川端康成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舜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2,共5页
"川端文学"透射出明显的死亡意识,原因在于作者心路历程中太多的死亡体验、日本民族独特的自然体悟以及佛禅生死观念的影响。但"川端文学"中的死亡不单是一种世俗的悲惧感情,还是一种主动悲苦的生命态度,更是一种... "川端文学"透射出明显的死亡意识,原因在于作者心路历程中太多的死亡体验、日本民族独特的自然体悟以及佛禅生死观念的影响。但"川端文学"中的死亡不单是一种世俗的悲惧感情,还是一种主动悲苦的生命态度,更是一种不灭的宇宙精神,所以,川端康成笔下的死亡是恐惧悲哀的,又是美奂美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学 川端康成 死亡意识
下载PDF
唯美与至善: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川端康成与史铁生文学创作之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9-704,共6页
相似的人生苦难致使川端康成和史铁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文学作为精神的皈依,由于两人对"唯美"与"至善"的不同的文学追求,又形成了二者不一样的人性观及宗教情怀。但是,他们的文学之根及文学之实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 相似的人生苦难致使川端康成和史铁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文学作为精神的皈依,由于两人对"唯美"与"至善"的不同的文学追求,又形成了二者不一样的人性观及宗教情怀。但是,他们的文学之根及文学之实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对生命及其意义的思考和追问。川端康成的死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对美的成全,他走过的从生至死之间的现实的轨迹,每一步都是认真而深刻的;史铁生的活是一种超越,他思考的从死到生的精神旅途,每一个反复都是人类最原本的生存困境,他在不断地突围中,让我们在充斥着物欲的尘世里不断逼近自己的灵魂,从而思考着我们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史铁生 存在主义 唯美 至善
下载PDF
沈从文与川端康成的女性观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田晓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2,共4页
沈从文和川端康成都是20世纪国际文坛上的著名作家,特殊而又相近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使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创作中表现出对女性和女性美的关注。对于女性他们有着复杂、矛盾的情感:既有偏爱和推崇,又有偏见与轻视。通过对两位大家的作品进行... 沈从文和川端康成都是20世纪国际文坛上的著名作家,特殊而又相近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使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创作中表现出对女性和女性美的关注。对于女性他们有着复杂、矛盾的情感:既有偏爱和推崇,又有偏见与轻视。通过对两位大家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解读二者的女性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两位文学大家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川端康成 女性观
下载PDF
沈从文与川端康成比较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学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7-62,共6页
沈从文与川端康成作为东方国度的中国和日本的两位文学巨子,在各自的文学世界中表现出极具诱惑力的审美追求是相似的:忧郁,感伤,悲哀,孤寂,构成了他们的基本色调。文章揭示了他们创作的深层心理动因,对这一突出现象做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沈从文 川端康成 审美遇合 比较分析
下载PDF
“薰”与“驹子”——川端文学中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形象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晓宁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6-79,共4页
“薰”与“驹子”分别是川端康成早、中期代表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的女主人公。“薰”的形象塑造奠定了川端康成整个创作生涯中女性人物的基本模式,是一生热衷于少女形象创作的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而“驹子”这一成熟女性形象的... “薰”与“驹子”分别是川端康成早、中期代表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的女主人公。“薰”的形象塑造奠定了川端康成整个创作生涯中女性人物的基本模式,是一生热衷于少女形象创作的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而“驹子”这一成熟女性形象的塑造,则是川端在女性形象塑造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自我超越”,已达到了一种“非川端式”的境地。“薰”与“驹子”是川端文学中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 “驹子” 川端康成 川端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