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versies i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Kawasaki disease 被引量:19
1
作者 Rakesh Kumar Pilania Dharmagat Bhattarai Surjit Singh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18年第1期27-35,共9页
Kawasaki disease(KD) is a common medium vessel systemic vasculitis that usually occurs in small children. It has a predilection for the coronary arteries, but other medium sized arteries can also be involved. The etio... Kawasaki disease(KD) is a common medium vessel systemic vasculitis that usually occurs in small children. It has a predilection for the coronary arteries, but other medium sized arteries can also be involved. The etiology of this disorder remains a mystery. Though typical presentation of KD is quite characteristic, it may also present as incomplete or atypical disease in which case the diagnosis can be very challenging. As both incomplete and atypical forms of KD can be associated with serious coronary artery complications, the pediatrician can ill afford to miss these diagnoses.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as enunciated consensus guidelines to facilitat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condi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everal issues that remain controversial.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remains the cornerstone of management but several other treatment modalities, especially glucocorticoids, are increasingly finding favour. We review here some of the contemporary issues, and the controversies thereon, pertaining to management of 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wasaki DISEASE DIAGNOSIS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CONTROVERSIES
下载PDF
Risk of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in immunoglobulin resistant Kawasaki disease 被引量:4
2
作者 Hirotaro Ogino Kazunari Kaneko +3 位作者 Takamichi Uchiyama Ken Yoshimura Masayuki Teraguchi Yosikazu Nakamura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2年第1期38-41,共4页
Objective: High-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decreases the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CAL) in Kawasaki disease (KD) while patients resistant to IVIG have higher risk. This study is ai... Objective: High-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decreases the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CAL) in Kawasaki disease (KD) while patients resistant to IVIG have higher risk. 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an additional therapy affects the risk for CAL in IVIG resistant KD. Design: The information from 11,510 children with KD was collected by the nationwide survey (2003-2004) in Japan. The secondary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IVIG resistant KD were an additional IVIG dose, steroids or both. The incidence of CAL was compared among 4 groups: G1, children responded to initial IVIG;G2, IVIG resistant patients receiving an additional IVIG dose;G3, IVIG resistant patients receiving additional steroids;G4, IVIG resistant patients receiving an additional IVIG dose plus steroids. CAL was assessed at 30th day of illness using ultrasound echocardiography. Results: 2229 patients (19.4%) were resistant to initial IVIG. Incidence of CA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hildren responding to initial IVIG than in IVIG resistant patients (1.9% and 11.0%, respectively;odd’s ratio 6.3). The incidences of CAL in an each additional therapy group were as follows: G2: 6.7%, G3: 9.7%, G4: 22.2%. The risk for CA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4 as compared with G2 and G3. Giant aneurysmal formation (GA) was more frequently developed in G3 and G4 consisting of the patients receiving steroids (G1: 0.03%, G2: 0.63%, G3: 4.3%, G4: 3.7%).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CAL was considerably high in IVIG resistant KD and an additional therapy by steroids may increase the risk for 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wasaki Disease IMMUNOGLOBULIN Resistance Additional treatment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STEROIDS
下载PDF
儿童川崎病层级链式护理效果
3
作者 李利苹 张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676-2679,共4页
目的探讨层级链式护理模式在儿童川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23年1—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方案,试验组接受层... 目的探讨层级链式护理模式在儿童川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23年1—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方案,试验组接受层级链式护理方案。主要结果指标包括发热持续时间、皮疹缓解时间、心脏炎症恢复时间、体温正常化时间以及阿司匹林与免疫球蛋白副作用发生率。此外,还包括患儿治疗依从性、焦虑和抑郁状况的改善,以及家庭支持的增强情况。结果与传统护理方案相比,层级链式护理在缩短发热持续时间、减轻皮疹、加速心脏炎症及体温恢复、降低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改善心脏功能和冠状动脉异常、减少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异常发现,以及降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面均表现出优势(P<0.05)。层级链式护理提高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P<0.01),有效减轻了焦虑和抑郁情绪(P<0.05),增强了家庭支持(P<0.01)。结论层级链式护理模式在儿童川崎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改善患儿的疾病指标,有效降低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心脏功能异常,同时提高患儿的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儿童 层级链式护理 治疗效果 心脏并发症
下载PDF
儿童川崎病标准初始治疗方案中使用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的适宜时机探讨
4
作者 廖景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3-125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标准初始治疗方案中使用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的适宜时机。方法:查询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资料。研究期间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病例163例,其中初次IVIG治疗时间...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标准初始治疗方案中使用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的适宜时机。方法:查询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资料。研究期间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病例163例,其中初次IVIG治疗时间在发病后1~4 d者设为早期组,共53例;初次IVIG治疗时间在发病后5~7 d者设为中期组,共54例;初次IVIG治疗时间在发病后8~10 d者设为晚期组,共56例。对比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生物标志物、超声心动图、初次IVIG无反应情况、住院天数和主要临床表现。结果:治疗后三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有改善,其中CD4^(+)T、CD4^(+)T/CD8^(+)T和CD19^(+)T水平降低,而CD3^(+)T、CD8^(+)T和NK水平升高;生物标志物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后三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生物标志物、IVIG无反应川崎病发生率、冠状动脉病变和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早期组与中期组和晚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期组和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有最优的主要临床表现改善及最短的住院天数。结论:儿童川崎病标准初始治疗方案中,发病后5 d内使用IVIG免疫功能恢复最佳,降低炎症和蛋白标志物水平最优,还能较快地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并且有最低的IVIG无反应川崎病发生率、最少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冠状动脉瘤并发症,可能是适宜使用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治疗 适宜时机
下载PDF
专病定制延续护理干预对小儿川崎病的影响
5
作者 葛延瑱 崔焕 王晓霞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8期137-140,共4页
目的分析专病定制延续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以下简称川崎病)的效果。方法采用双盲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82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1)... 目的分析专病定制延续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以下简称川崎病)的效果。方法采用双盲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82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1)、专病定制延续护理干预的研究组(n=41),比较患儿依从评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评分为(91.13±2.13)分高于对照组的(85.75±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07,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病定制延续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川崎病的效果确切,对患儿预后有积极影响,且护理依从评分和生活质量较好,从而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病定制 延续护理 川崎病 满意度
下载PDF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影响
6
作者 李丹 吕兴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nfusion of human immunoglobulin,IVIG)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确诊并治疗的KD患儿,根据...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nfusion of human immunoglobulin,IVIG)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确诊并治疗的KD患儿,根据有无冠脉病变将患儿分为无冠脉病变组和冠脉病变组。对两组患者的发热时间、IVIG治疗时的病程时间、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离子、肝及肾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KD合并冠脉病变组患者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高于无冠脉病变组,而白蛋白、羟基酸脱氢酶浓度低于无冠脉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D发热时间<8 d患儿的冠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发热时间>10 d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第5天前应用IVIG治疗患者冠脉病变发生率与病程第7天、第8天及10天后治疗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第5天及第6天应用IVIG治疗患者的冠脉病变发生率低于病程第10天后应用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VIG时间过晚,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发热时间较长是KD患儿并发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羟基酸脱氢酶浓度的降低也可作为KD并发冠脉病变的预测指标。热程少于8 d,病程7 d内应用IVIG治疗,可减少冠脉病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发热时间 治疗时间 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儿童不完全性川崎病的诊治 被引量:10
7
作者 焦富勇 穆志龙 +4 位作者 杜忠东 杨晓东 沈捷 向伟 王虹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8-243,共6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是一种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的、以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发热性疾病。虽然KD被报道已50余载,近年来对于KD的病因和病理研究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目前仍缺乏对KD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尤其是对不完全性川崎...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是一种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的、以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发热性疾病。虽然KD被报道已50余载,近年来对于KD的病因和病理研究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目前仍缺乏对KD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尤其是对不完全性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的诊断更加困难。目前对于IKD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这导致临床上不能对IKD进行及时识别和规范治疗,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因此,该文就IKD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随访管理进行总结,加深临床工作者对IKD的认识,希望有助于提高我国KD的临床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川崎病 诊断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丰 张园海 +2 位作者 仇慧仙 任跃 陈其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286,共4页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儿童急性发热性疾病。如未经治疗,约20%~25%的KD患儿可发生冠状动脉损害(CAL)。尽管目前标准化疗法已广泛应用,但仍有10%~15%的患儿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儿童急性发热性疾病。如未经治疗,约20%~25%的KD患儿可发生冠状动脉损害(CAL)。尽管目前标准化疗法已广泛应用,但仍有10%~15%的患儿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且这部分患儿发生CAL的风险升高。因此,早期识别及有效治疗KD十分重要,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
下载PDF
成人川崎病1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雅娟 孙璐 +2 位作者 于宪一 严志涵 黄芬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1-432,F0003,共3页
川崎病多发于儿童,目前病因未明,易发生冠状动脉改变,临床表现多样化,目前无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指标,易被误诊。成人川崎病更少见,极易漏诊及误诊。本文对1例成人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川崎病的认识,早期诊治... 川崎病多发于儿童,目前病因未明,易发生冠状动脉改变,临床表现多样化,目前无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指标,易被误诊。成人川崎病更少见,极易漏诊及误诊。本文对1例成人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川崎病的认识,早期诊治,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川崎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川崎病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焦富勇 严晓华 蔺婧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20期9-11,共3页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热性发疹性疾病。急性期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是川崎病的首选治疗方案。对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临床尚有争议。恢复期治疗以抗凝,溶栓为主。严...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热性发疹性疾病。急性期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是川崎病的首选治疗方案。对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临床尚有争议。恢复期治疗以抗凝,溶栓为主。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可采用外科及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治疗 新进展
下载PDF
1岁以下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军 王娟 余章斌 《西部医学》 2014年第9期1128-1130,共3页
目的探讨1岁以下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不典型川崎病患者共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均<1岁。另选择同期治疗的典型川崎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月龄(9.8... 目的探讨1岁以下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不典型川崎病患者共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均<1岁。另选择同期治疗的典型川崎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月龄(9.8±0.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影像学和实验室诊断差异,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中I项人数为6例,符合2项人数为30例,符合3项人数为20例,符合4项人数为3例,符合超过4项者1例。心脏彩超结果发现,心脏血流异常38例(63.3%),冠脉扩张43例(71.6%),冠状动脉增厚17例(28.3%);X线片结果显示,肺纹理增粗35例(58.3%),肺野斑点12例(20,0%),其他13例(21.7%)。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发现,0.5~5d均发热消退;心脏彩超检测显示,冠脉扩张人数降低到13例(21.6%),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13,P=0.035);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X片显示肺纹理增粗和肺野斑点人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06,P=0.001);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儿平均住院(9.1±1.2)d。结论1岁以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与典型川崎病具有明显区别,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测可以辅助诊断。经过治疗后,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生物制剂治疗川崎病的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卓颖 杨作成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5-598,共4页
川崎病(KD)是一种由全身血管炎症病变引发的儿童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传统治疗方法部分患儿效果不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选择合适的KD治疗方案,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生物医学及药物学地... 川崎病(KD)是一种由全身血管炎症病变引发的儿童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传统治疗方法部分患儿效果不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选择合适的KD治疗方案,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生物医学及药物学地不断发展,各种生物制剂应运而生,临床上逐渐用新型生物制剂代替传统的治疗方法,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文章综述几种常见的生物制剂在K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KD有效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剂 川崎病 治疗
下载PDF
不同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或加甲泼尼龙治疗无反应川崎病患儿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永兰 杜忠东 付培培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或加甲泼尼龙治疗无反应川崎病(KD)患儿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至201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IVIG无反应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归纳的6种IVIG或加甲泼尼龙的给药方法分为IVIG2g...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或加甲泼尼龙治疗无反应川崎病(KD)患儿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至201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IVIG无反应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归纳的6种IVIG或加甲泼尼龙的给药方法分为IVIG2g组、IVIG1次1g组和IVIG2次1g组(1次1g组不敏感病例再次IVIG1次1g组方案)。以接受不同剂量IVIG或加甲泼尼龙(2mg·kg-1×3d)治疗后48h患儿体温降至38℃以下定义为敏感,以接受不同剂量IVIG或加甲泼尼龙治疗2周后超声心动图判断冠状动脉是否损伤。结果 9年间在KD急性期接受规范首剂IVIG2g·kg-1治疗无反应KD的发生率为18.3%(230/1257)。IVIG2g组40例,36例敏感(90.0%),4例加用甲泼尼龙敏感;IVIG1次1g组190例,123例敏感(64.7%),7例加用甲泼尼龙敏感;IVIG2次1g组60例,25例敏感,35例加用甲泼尼龙敏感。不加甲泼尼龙时,IVIG2g组与IVIG1次1g组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VIG2g组与IVIG1次1g组、IVIG2次1g组敏感率之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不加甲泼尼龙时,3组中IVIG敏感184例,发生冠状动脉损伤44.0%;IVIG不敏感46例,加甲泼尼龙治疗后均敏感,发生冠状动脉损伤32.6%;加或不加甲泼尼龙治疗的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3组发生冠状动脉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3)。加或不加甲泼尼龙治疗时,IVIG1g·kg-1给药冠状动脉损伤的结局不比IVIG2g·kg-1给药差,在药费上减少了一半,如仍不敏感还可选择甲泼尼龙或再次IVIG1g·kg-1给药。结论 IVIG无反应的KD患儿中,IVIG2g·kg-1比IVIG1g·kg-1治疗效果好,因经济条件等所限不能行IVIG2g·kg-1再治疗者,可选择先行IVIG1g·kg-1治疗,仍不敏感时可选择甲泼尼龙,也可选择再次IVIG1g·kg-1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治疗
下载PDF
川崎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强 訾慧芬 +3 位作者 侯毅 杨雯 赵海燕 马莹莹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第5期387-391,共5页
川崎病是累及包括小型和中型口径血管的系统性血管炎,亦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儿童血管性疾病,心血管损害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川崎病的病因仍不明确,很难用一个学说阐述清楚其发病机制。川崎病的诊断目前为止依... 川崎病是累及包括小型和中型口径血管的系统性血管炎,亦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儿童血管性疾病,心血管损害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川崎病的病因仍不明确,很难用一个学说阐述清楚其发病机制。川崎病的诊断目前为止依然是排除性临床诊断,应用冠状动脉内径Z值对川崎病诊断、管理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对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识别很重要。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但部分患儿表现为IVIG抵抗。随着对川崎病深入研究一些新的治疗方案不断出现,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甲氨蝶呤、氯吡格雷、双嘧达莫、利妥昔单抗、血浆置换等以及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本文将儿童川崎病诊治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诊治 儿童
下载PDF
2003~2008年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患儿川崎病临床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桃 杜娟 +2 位作者 陈书琴 朱红枫 陈铃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495-2496,2480,共3页
目的了解川崎病(KD)的发病情况、分布和临床特点,提高对KD的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方法按日本KD研究中心提供的KD诊断标准、问卷表格和调查方法,回顾性对该院KD患儿进行调查,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KD患儿住院资料,对发病年龄、... 目的了解川崎病(KD)的发病情况、分布和临床特点,提高对KD的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方法按日本KD研究中心提供的KD诊断标准、问卷表格和调查方法,回顾性对该院KD患儿进行调查,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KD患儿住院资料,对发病年龄、性别、季节、临床表现、影象学特征、各系统及心血管并发症、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年间共收治KD患者235例,发病有逐年增多趋势,但未发现流行,发病高峰为1~4岁,男女比例为1.64∶1。全年均可发病,但以4~6月为高峰,10~12月发病最低,急性期病死率为0.43%,死因为冠状动脉瘤破裂,冠状动脉异常率为46.8%,再发率为1.7%。本病主要用阿司匹林及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一次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有效率为94.89%。结论 KD的发病男孩多于女孩,春季多见,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有效,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长期随访对KD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临床调查 诊断 治疗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郭翼红 俞海国 +3 位作者 张雅媛 马慧慧 陈晔 樊志丹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的进一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住院确诊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45例根据进一步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同时追加IVIG和糖皮质激素)38例和对照组(单纯追加糖皮质激素...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的进一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住院确诊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45例根据进一步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同时追加IVIG和糖皮质激素)38例和对照组(单纯追加糖皮质激素)7例,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儿体温均在24 h内恢复正常。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为(115.8±55.9)mg/L、(130.1±59.4)mg/L(P〉0.05),治疗第3天CRP水平分别为(22.0±8.5)mg/L、(27.7±16.3)mg/L(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RP水平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期(发病0~21 d)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率分别为15.8%、71.4%(P〈0.05),随访6个月内CAL发生率分别为5.3%、14.3%(P〉0.05)。结论:同时追加IVIG和糖皮质激素进一步治疗IVIG无反应型KD与单纯追加糖皮质激素效果相当,但急性期及远期CAL发生率较低,可为临床治疗IVIG无反应型KD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型 治疗
下载PDF
川崎病休克综合征早期识别与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微微 邹映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7-240,共4页
川崎病(KD)是儿童常见的急性血管炎,而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是KD少见而又严重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因其可出现在疾病早期,病情进展迅速,并伴有多系统器官受累,早期诊断困难,极易漏诊和误诊。本文综述了近年来KDS... 川崎病(KD)是儿童常见的急性血管炎,而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是KD少见而又严重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因其可出现在疾病早期,病情进展迅速,并伴有多系统器官受累,早期诊断困难,极易漏诊和误诊。本文综述了近年来KDSS诊断、早期识别、发病机制及治疗和预后等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休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朴金花 金莲花 +3 位作者 孙景辉 金春姬 翟淑波 吕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对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以及再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入院的K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对首次大剂量IVIG有无反应分成IVIG敏感组和无反应组,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对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以及再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入院的K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对首次大剂量IVIG有无反应分成IVIG敏感组和无反应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诊断为川崎病并接受IVIG治疗患儿222例,其中IVIG敏感者185例,无反应者37例,发生率16.67%(37/222)。无反应组接受IVIG治疗时间早,发热时间长,住院时间长,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值、CRP明显高于敏感组,而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敏感组。IVIG无反应组合并冠状动脉病变14例(37.84%),明显高于IVIG敏感组(15.68%)。IVIG无反应组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2例,多发性冠状动脉瘤及心肌梗死者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对IVIG无反应者的再治疗,给予IVIG追加疗法,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泼尼松口服治疗。结论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较IVIG敏感性川崎病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和严重并发症;接受IVIG治疗时间、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比值、CRP、血浆白蛋白是IVIG无反应的危险因素。对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可以用IVIG追加治疗,无效者选用糖皮质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IVIG无反应性 冠状动脉病变 再治疗
下载PDF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证治规律浅析——附33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盛国 朱敏华 吴杰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5-27,共3页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33例 ,结果 :全部治愈。体温降至正常平均时间为 (6 5± 2 5 )天 ,平均住院日为 (2 1 4± 5 3)天。本病病机特点是卫气营血传变 ,气营两燔、热毒瘀滞 ,基本治法为清热解毒。
关键词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证治规律 病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 清热解毒 活血通络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抗血小板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敏 钟家蓉 +1 位作者 张静 计晓娟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予以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B组给予阿司匹...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予以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B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血小板计数(PLT)、心脏彩超(冠状动脉危险分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记录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WBC、N、PLT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WBC、N、PL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冠状动脉危险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个月后从冠状动脉血栓方面判断疗效,A组有效率为76.92%,B组6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有2例鼻衄、1例双下肢瘀斑瘀点;B组有1例呕吐,3例鼻衄及皮肤瘀斑瘀点,1例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结论:在抗血小板聚集、预防KD患儿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方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未增加,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阿司匹林 氯吡咯雷 血小板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