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朗SA油田Kazhidumi油藏再认识
1
作者 杜洋 辛军 +2 位作者 陈杰 王维斌 童明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38,共9页
针对伊朗SA油田Kazhidumi砂岩油藏油水关系复杂、无明显油水边界、油藏性质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运用取芯、测井、三维地震资料及新钻井资料,对其油藏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将地层划分为4个旋回,研究各旋回内... 针对伊朗SA油田Kazhidumi砂岩油藏油水关系复杂、无明显油水边界、油藏性质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运用取芯、测井、三维地震资料及新钻井资料,对其油藏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将地层划分为4个旋回,研究各旋回内砂体发育特征。运用地震层拉平技术对研究区不同地质时期古构造进行恢复,重现构造演化史;明确了油藏古构造圈闭形成于古近纪初期,为北高南低的单一背斜,新近纪扎格罗斯造山运动使得圈闭形态发生巨大改变,原古背斜圈闭面积缩小,高点向东部转移,南部地层大幅度上升隆起,形成新的构造高点,演变为现今南北两构造高点的格局。圈闭形态变化打破了古油藏平衡,使其发生了二次调整运移,北部构造高点(古圈闭)内油气发生自西向东运移,形成"缩小版"原地滞留油藏,部分油气自北向南运移,形成次生油藏。现今北部高点"上水下油"的现象,为油藏调整之后,底部K2-c旋回内连通性较差储层形成的滞留透镜状油、水层。油藏性质为构造控制为主,岩性控制为辅的层状边水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 kazhidumi油藏 油藏特征 构造演化 勘探开发建议
下载PDF
近废弃油藏延长生命周期开发调整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连锋 张伊琳 +5 位作者 郭欢欢 李洪生 李俊杰 梁丽梅 李文静 胡书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2,共9页
针对近废弃油藏特高含水、优势通道发育、剩余油高度分散、非均质性强等主要矛盾,以双河油田北块Ⅱ(2油组)4—5层系为例,采用油藏精细地质建模、数值模拟方法和微观驱替实验方法,表征了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聚合物驱后宏观剩... 针对近废弃油藏特高含水、优势通道发育、剩余油高度分散、非均质性强等主要矛盾,以双河油田北块Ⅱ(2油组)4—5层系为例,采用油藏精细地质建模、数值模拟方法和微观驱替实验方法,表征了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聚合物驱后宏观剩余油平面上注采非主流线、主流线弱势区及注采井距较大的边部区域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纵向上正韵律顶部剩余油富集;微观剩余油以半束缚态为主,依据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了非均相复合驱变流线井网加密调整技术思路。通过井网变流线加密调整,形成交错式行列井网模式,流线方向转变30°以上,流线转向率达80%,促使剩余油有效动用。数值模拟预测该技术可提高采收率10.96%,新增可采储量70.61×10^(4) t,延长生命周期15 a,为聚合物驱后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油藏 数值模拟 剩余油 加密调整 非均相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中国石化油藏地球物理二十年发展与思考
3
作者 李阳 王延光 +2 位作者 刘浩杰 陈雨茂 薛兆杰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综合应用多种地球物理资料与油藏动静态信息进行复杂油藏精细表征和动态监测的跨学科技术,对于提高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地球物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系统回顾了中国石化油藏地球物...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综合应用多种地球物理资料与油藏动静态信息进行复杂油藏精细表征和动态监测的跨学科技术,对于提高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地球物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系统回顾了中国石化油藏地球物理提出的背景和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系列,总结了在油藏地球物理基础研究、井中地球物理技术、多尺度资料联合反演、地球物理约束确定性建模、时移地震剩余油气预测、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微地震油藏监测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效果。面对中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深层、深水、非常规及老油田(“两深一非一老”)形势和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挑战,油藏地球物理在油气产业技术致胜阶段仍然大有可为,要持续创新油藏地球物理技术,井、震、动、模一体化联合和人工智能应用,构建高水平的油藏地球物理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支撑油藏全生命周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地球物理 井中地震 联合反演 油藏建模 油藏动态监测 剩余油预测 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
下载PDF
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开发技术进展
4
作者 吴光焕 李伟 王一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21,共9页
针对胜利油田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地质特点及开发矛盾,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系列,并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从各项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矿场应用2个方面,总结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开发技术进展。对于高轮次吞吐后的稠油油藏,... 针对胜利油田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地质特点及开发矛盾,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系列,并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从各项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矿场应用2个方面,总结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开发技术进展。对于高轮次吞吐后的稠油油藏,基于非达西渗流理论,形成了井网加密技术;对于敏感性稠油油藏,形成了近热远防理论,降低了水敏对开发的不利影响;对于特超稠油油藏,通过HDCS技术的协同降黏、膨胀增能作用,解决了“注不进、采不出”的开发难题;对于低效水驱稠油油藏,通过转蒸汽驱,达到加密角井流线、水井流线逆向的目的,从而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对于深层稠油油藏,以气热协同保热强热、热剂协同接替助驱、气剂协同均衡热前缘的协同增效作用机理认识为基础,形成了多元热复合驱油理论,实现了深层稠油的有效动用;对于薄层稠油油藏,通过热+水平井复合开发模式,提高了油藏的吸汽能力和动用范围;对于浅薄层超稠油油藏,通过HDNS技术增能降黏扩波及,实现了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系列的应用,为胜利油田稠油效益开发、绿色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油藏 薄层稠油油藏 敏感性稠油油藏 低效水驱油藏 井网加密 近热远防 HDCS HDNS 多元热复合驱
下载PDF
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层面建模算法及实例
5
作者 左毅 宋静 +3 位作者 史卓丽 乔婧璇 祖秀然 郑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5,共8页
由于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特征及其研究目的不同,三维地质建模中层面建模采取的模拟方法和模型精度均有所区别。从三维地质建模角度出发,将油藏开发划分为油藏评价、新区建产和老区调整3个阶段,通过港东二区五断块层面模拟过程中各种模拟算... 由于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特征及其研究目的不同,三维地质建模中层面建模采取的模拟方法和模型精度均有所区别。从三维地质建模角度出发,将油藏开发划分为油藏评价、新区建产和老区调整3个阶段,通过港东二区五断块层面模拟过程中各种模拟算法分析及筛选,提出了层面模拟时,油藏评价阶段建模采用Kriging算法,网格精度为100 m×100 m×5.0 m;新区建产阶段建模采用Kriging算法或Global B-spline算法,网格精度为50 m×50 m×1.5 m;老区调整阶段建模采用Local B-spline算法或Converging average算法,网格精度为10 m×10 m×0.5 m,使层面模拟结果更符合地质情况及研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开发 阶段划分 层面建模 模拟算法 标准层面 油藏评价 新区建产 老区调整
下载PDF
稠油油藏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特征分析及参数优化
6
作者 袁士宝 任梓寒 +3 位作者 杨凤祥 孙新革 蒋海岩 宋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针对常规火驱存在热利用率低和高黏油启动慢的问题,以新疆红浅1井区稠油油藏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模型对比了常规火驱和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的驱油特性和燃烧特性,通过对复合火驱各区带的温度、含油饱和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探究了蒸汽-空气复... 针对常规火驱存在热利用率低和高黏油启动慢的问题,以新疆红浅1井区稠油油藏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模型对比了常规火驱和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的驱油特性和燃烧特性,通过对复合火驱各区带的温度、含油饱和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探究了蒸汽-空气复合火驱协同增效作用,并对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的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提产增效的主要机理是湿蒸汽吸收已燃区中滞留的热量变为过热蒸汽,并被高速流动的空气携带穿过燃烧前缘,使冷油区原油黏度大幅度降低,在提高驱油效率的同时增大了蒸汽冷凝带的宽度、燃烧波及体积和火线推进速度;注入参数的优化能提高复合火驱的开发效果,水气比越大,产能越高,而采用段塞注入会降低产能,为满足经济效益开发,最佳水气比应为3.0×10^(-3)m^(3)/m^(3)左右,最佳注汽段塞间隔应为90~120 d。该研究成果对火驱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驱 湿式燃烧 燃烧特征 驱油机理
下载PDF
长庆油田数智化油藏建设理论与实践
7
作者 屈雪峰 姚卫华 +1 位作者 邹永玲 蔡少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32,共8页
随着油气勘探认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盆地边缘新层系非常规储层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开采难度增加,工作量培增。然而,油田用工总量不增反降,如何提升油气藏研究的精细化水平,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油田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是油田急需... 随着油气勘探认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盆地边缘新层系非常规储层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开采难度增加,工作量培增。然而,油田用工总量不增反降,如何提升油气藏研究的精细化水平,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油田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是油田急需解决的问题。长庆油田制定了“125”数智化油藏建设规划,通过数智化技术,助力资源勘探、油气开发和新能源3大主业的高质量发展。立足数智化油藏学科长远建设,结合地质研究、井位部署与随钻、产能建设、稳产提产等领域的数智化建设特点,总结出一套高效稳健的数智化油藏建设理论与方法,形成了“一体系四中台”基本建设思路,制定了勘探开发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在该理论指导下,建成了数字油气藏研究与决策支持平台,有效推进了长庆油田的快速上产稳产,现已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的品牌产品,支撑着长庆油田向国际一流大油气田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 地质油藏 数字化 智能化 长庆油田
下载PDF
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理论技术与矿场应用
8
作者 曹绪龙 石静 +4 位作者 张磊 刘煜 巩锦程 张文龙 张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6,共11页
化学驱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油田高效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中外化学驱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高温高盐的苛刻油藏条件,系统总结了胜利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理论技术。通过梳理胜利油田60a来化学驱技术从室内研究到矿场应... 化学驱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油田高效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中外化学驱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高温高盐的苛刻油藏条件,系统总结了胜利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理论技术。通过梳理胜利油田60a来化学驱技术从室内研究到矿场应用所攻克的理论和技术难题,介绍了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的发展历程。通过认识驱油剂之间以及驱油剂与原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构效关系,迭代创建了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黏弹并重扩波及”理论、表面活性剂“油剂相似富集、阴非加合增效”理论和黏弹性颗粒“变形调驱”理论,并攻关形成了具有胜利特色的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技术、无碱二元复合驱技术和非均相复合驱技术,攻克了温度为85℃、矿化度为30000 mg/L的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难题,矿场实施的96个化学驱项目的年产油量连续20a占油田年产油量的11%以上。该系列技术为胜利油田产量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高温高盐油藏 提高采收率 理论技术 加合增效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成因类型及特征再认识
9
作者 杨德彬 鲁新便 +4 位作者 鲍典 曹飞 汪彦 王明 谢润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7-366,共10页
前人提出的“断溶体”油藏概念,现已成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新目标、新类型。但断溶体油藏与传统的风化壳型喀斯特油藏有显著差别,断溶体储集体类型、结构特点也存在差异。研究断溶体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的差异性,将断溶... 前人提出的“断溶体”油藏概念,现已成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新目标、新类型。但断溶体油藏与传统的风化壳型喀斯特油藏有显著差别,断溶体储集体类型、结构特点也存在差异。研究断溶体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的差异性,将断溶体划分为过溶蚀残留型、破碎+强溶蚀型和强破碎+弱溶蚀型3种类型。研究表明不同成因类型的断溶体油藏,其溶蚀程度、缝洞规模、累产油量、地层能量和缝洞间连通性差异明显。过溶蚀残留型油藏的分布受风化壳不整合面及断裂带的纵向溶蚀作用控制。破碎+强溶蚀型及强破碎+弱溶蚀型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与不整合面的发育和构造位置关系不大,主要受溶蚀断裂带“破碎+溶蚀程度”控制,在溶蚀断裂带核部发育规模较大的洞穴,向两侧逐步发育裂缝-孔洞型、裂缝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类型 碳酸盐岩 断溶体油藏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流固耦合下的油水两相流动特征
10
作者 刘强 李静 +4 位作者 李婷 郑明君 徐梦佳 王轩 吴明扬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1-459,共9页
为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探究其流固耦合下的油水两相流动特性,根据不同介质中的流体流动规律,建立了Stokes-Darcy两相流体流动模型;基于有效应力原理和广义胡克定律,建立了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油水两相Stokes-Darcy流... 为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探究其流固耦合下的油水两相流动特性,根据不同介质中的流体流动规律,建立了Stokes-Darcy两相流体流动模型;基于有效应力原理和广义胡克定律,建立了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油水两相Stokes-Darcy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分别针对有无流固耦合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进行了宏观和细观的油水两相流体流动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油藏有无流固耦合作用,其油水两相流体流动特性在基质区差异较大,在溶洞内差异较小,注水速度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油水流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流固耦合 油水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庆油田油藏工程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攻关方向
11
作者 袁庆峰 李斌会 +5 位作者 赵云飞 兰玉波 王天智 张继风 朱丽莉 陆会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4,共9页
简要回顾了大庆油田开发65 a来油藏工程技术的进步历程,梳理了大庆油田立足油田开发实践创新形成的开发地质、数值模拟、水驱开发、化学驱油、油田开发规划编制方法5项综合研究体系;总结了在油藏工程领域创新发展的小层对比、精细储量... 简要回顾了大庆油田开发65 a来油藏工程技术的进步历程,梳理了大庆油田立足油田开发实践创新形成的开发地质、数值模拟、水驱开发、化学驱油、油田开发规划编制方法5项综合研究体系;总结了在油藏工程领域创新发展的小层对比、精细储量计算、注水倍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规律、全国第一条相渗透率曲线研制、小井距注水全过程开发试验、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类型、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聚合物黏弹性驱油理论和低酸值原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三元复合驱油理论10项行业领先的关键理论技术;提出了大庆油田持续开发面临的5大难题和需要进一步攻关的高含水区精细挖潜、天然气高效开发、CO_(2)驱油、微生物驱油、非常规油藏开发、地热能源开发、智能油田和高效优质驱油剂研制8项技术。研究成果为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工程 水驱开发 化学驱 开发地质 数值模拟 开发规划 大庆油田
下载PDF
高地层倾角油藏高低部位油井液量配比研究
12
作者 王群一 马晓丽 +3 位作者 蒋明洁 李丹 毕永斌 顾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8-544,共7页
在高倾角断块油藏中,受重力作用影响,高、低部位油井开发效果差异大。运用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地层倾角对高、低部位油井开发效果的影响,推导了考虑均衡驱替的水驱断块倾角油藏高、低部位油井产液量配比计算方法,并通过与数值模拟结果对... 在高倾角断块油藏中,受重力作用影响,高、低部位油井开发效果差异大。运用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地层倾角对高、低部位油井开发效果的影响,推导了考虑均衡驱替的水驱断块倾角油藏高、低部位油井产液量配比计算方法,并通过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油井产液量配比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研究发现:随着储层倾角的增加,高部位流线变少、水驱波及区域变小、采出程度变低。随着储层倾角增加,达到均衡动用所需的油井产液量配比(高部位油井产液量与低部位油井产液量比)增加。在相同储层倾角的情况下,随着原油密度和注水强度增加,倾角对达到均衡驱替所需的油井产液量配比的影响变弱,油井产液量配比降低。该研究对高倾角断块油藏均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层倾角 断块油藏 均衡驱替 产液量配比 物理模拟
下载PDF
高含水复杂断块油藏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
13
作者 姚秀田 徐磊 +3 位作者 王冉冉 闫森 王明鹏 杨琴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复杂断块油藏在开发后期面临综合含水率高、地层能量不足、剩余油分布复杂、井网适应性差等问题。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部垦71断块油藏为例,基于水驱油藏的油包水和水包油2种油水分布状态,利用理论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单层系... 复杂断块油藏在开发后期面临综合含水率高、地层能量不足、剩余油分布复杂、井网适应性差等问题。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部垦71断块油藏为例,基于水驱油藏的油包水和水包油2种油水分布状态,利用理论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从采液端和注水端的受力分析可获得单层系开发的合理注水量、合理采液量和合理注采井距,单层系开发的合理注水压差、合理注水量、合理采液量是影响其剩余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的关键因素,对油层合理地层压力水平及剩余油二次富集起主要控制作用。通过加大注采井距至油水边界外围,以2.9倍含油条带宽度为合理注采井距的临界值,采用短注长静置的非对称周期注采方式,建立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有利于保持单层系的压力系统稳定和提高剩余油波及率,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矿场实践表明,采用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后,垦71断块油藏日产油量提高至254 t/d,含水率控制在93.7%,采收率提高至31.53%,采油速率提高4.9%,显示出良好的增产效果。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解决了高含水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的剩余油分布分散、水驱波及率低和井网适应性差等难题,可为复杂断块油藏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系边外注水 开发模式 周期注水 数值模拟 复杂断块油藏
下载PDF
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微观模拟
14
作者 孔维军 李立峰 +4 位作者 张建宁 苏书震 师国记 黄耀 张美丹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基于微观可视化光刻玻璃模型,从微观角度定性、定量研究了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并开展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后关井期间剩余油再动用类型主要为滴状、柱状和簇状。关井期间剩余油会沿模型倾斜方向向高... 基于微观可视化光刻玻璃模型,从微观角度定性、定量研究了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并开展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后关井期间剩余油再动用类型主要为滴状、柱状和簇状。关井期间剩余油会沿模型倾斜方向向高部位运移聚集,有利于后续水驱阶段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地层倾角的增大、原油黏度的减小有利于剩余油再动用;关井时间的增加有利于剩余油向高部位采出端接近聚集;后续水驱阶段注入速度的增大会增加波及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断块油藏 剩余油再动用 运移规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吉林特低渗油藏长岩心CO_(2)驱替微观动用规律研究
15
作者 张辉 李忠诚 +4 位作者 祝孝华 李金龙 李海波 姚兰兰 肖前华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针对松辽盆地莫里青油田特低渗储层动用困难的问题,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和核磁共振技术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开展长岩心CO_(2)驱替研究。结果表明:岩样CO_(2)驱替驱油效率介于72.30%~80.40%。大孔喉(>33 ms)平均赋存占比为33.65%,小孔喉(&l... 针对松辽盆地莫里青油田特低渗储层动用困难的问题,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和核磁共振技术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开展长岩心CO_(2)驱替研究。结果表明:岩样CO_(2)驱替驱油效率介于72.30%~80.40%。大孔喉(>33 ms)平均赋存占比为33.65%,小孔喉(<33 ms)平均赋存占比为18.01%;1 PV的CO_(2)驱替后,岩样大孔喉平均相对采出程度为80.67%,小孔喉平均相对采出程度为17.45%;5 PV的CO_(2)驱替后,岩样大孔喉平均相对采出程度为95.68%,小孔喉平均相对采出程度为39.82%,大PV驱替可有效动用小孔喉的油。研究成果可为莫里青油田储层CO_(2)驱替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同类油藏开展注气先导试验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油藏 核磁共振 CO_(2)驱替 采出程度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压驱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6
作者 许冬进 吴应松 +3 位作者 熊齐 濮新宏 冯建设 岳世俊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40,546,共9页
压驱技术是近年来针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而提出的一种增加储层动用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储层改造技术。压驱技术先通过高压小排量向地层注入大量携带化学剂的液体,然后进行焖井,通过压力的扩散和化学剂与裂缝孔隙中的原油充分置换而... 压驱技术是近年来针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而提出的一种增加储层动用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储层改造技术。压驱技术先通过高压小排量向地层注入大量携带化学剂的液体,然后进行焖井,通过压力的扩散和化学剂与裂缝孔隙中的原油充分置换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文中结合国内外压驱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从压驱技术现状、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应用分析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分析了压驱技术与水力压裂技术的区别、增产机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现场应用效果等,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压驱技术理论研究方面的欠缺,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压驱 提高采收率 压驱注水
下载PDF
胜利油田油藏描述技术回顾与发展方向
17
作者 李伟忠 宋力 +5 位作者 张华锋 郭长春 武刚 刘丽 李坚 路言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85,共15页
胜利油田为典型的陆相复式油气区,油藏类型多、含油层系多、断裂系统复杂,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含水率为90%以上的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如何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和开发阶段,精细刻画地下储层变化、精准认识剩余油,是实现高含水老油田提高采收率... 胜利油田为典型的陆相复式油气区,油藏类型多、含油层系多、断裂系统复杂,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含水率为90%以上的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如何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和开发阶段,精细刻画地下储层变化、精准认识剩余油,是实现高含水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基础。为此,从1996年始开展了针对老油田剩余油挖潜的精细油藏描述,通过精细储层构型表征、低序级断层精细描述、砂砾岩期次划分与连通性评价、薄互层滩坝砂储层预测、三维精细地质建模及剩余油精细描述等关键技术攻关,以及多轮次油藏描述技术迭代,形成了一套胜利特色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编制了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截至2023年累计描述开发单元600余个,覆盖石油地质储量为43.6×108 t,建模数模技术在老区调整和新区方案编制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支撑了油田的规模建产与效益稳产。系统分析胜利油田油藏描述技术发展历程,总结不同类型油藏形成的特色技术,分析特高含水后期老油田精细油藏描述面临的5项挑战,阐述下一步油藏描述技术的5个发展方向,对推动陆相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描述 技术历程 技术进展 发展方向 胜利油田
下载PDF
近废型稠油油藏火驱效益开发新思路
18
作者 郑懿琼 张涛 +2 位作者 刘海英 阮聪慧 邹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4-509,518,共7页
近废型稠油油藏难以通过常规开发方式有效动用剩余储量,火驱技术为此类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方向。现阶段,火驱技术已趋于成熟,但由于成本投入大、经济性差,火驱技术的推广应用面临困境。通过引入量本利分析法中的盈亏平衡模型和敏... 近废型稠油油藏难以通过常规开发方式有效动用剩余储量,火驱技术为此类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方向。现阶段,火驱技术已趋于成熟,但由于成本投入大、经济性差,火驱技术的推广应用面临困境。通过引入量本利分析法中的盈亏平衡模型和敏感性分析,从多维度的经营视角,揭示不同油价年产油量和成本的平衡关系,明确影响火驱经济性的关键指标,进而推动生产运行优化和决策效能提升。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储层前后认识差距大,投入力度大于产出力度,同时管控方向不明确,导致火驱成本有效性低,持续开发经营风险认识不足,影响油藏开发投入决策。研究结果为火驱的经营效益提升指明方向,也为近废型稠油油藏效益开发提供管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废型稠油油藏 火驱技术 效益提升 量本利分析法 决策优化
下载PDF
奥连特盆地隐蔽油藏高效滚动勘探开发方法技术及应用——以厄瓜多尔14和17区块为例
19
作者 王光付 李发有 +8 位作者 孙建芳 徐海 张亚雄 冯玉良 丁峰 叶双江 陈诗望 吴洁 孙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55,共13页
厄瓜多尔14和17区块位于奥连特盆地前渊带,主要含油层系为Napo组的M1,U和T段。现已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资源接替面临挑战。通过基于趋势面驱动的叠后地震数据连片一致性处理、时-频衰减高精度合成记录标定和解释及各向异性变速成图... 厄瓜多尔14和17区块位于奥连特盆地前渊带,主要含油层系为Napo组的M1,U和T段。现已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资源接替面临挑战。通过基于趋势面驱动的叠后地震数据连片一致性处理、时-频衰减高精度合成记录标定和解释及各向异性变速成图,精细刻画了低幅度构造,发现了一批低幅度构造油藏。采用分频迭代去噪拾取薄层弱反射系数,以其重构的叠后宽频有效信号为约束,采用相控波形非线性反演,定量预测了埋深3 000 m的2~5 m厚潮汐水道砂岩,发现了多个M1超薄层岩性油藏。依据区域水动力条件、低幅度构造油藏油-水界面趋势及油藏能量特征,发现了LU水动力油藏并滚动扩边。通过观察大量岩心薄片,发现海绿石在石英砂岩储层中呈胶结物和颗粒两种赋存状态,建立了海绿石双组构测井解释体积模型,评价并识别了UT低电阻率油藏。基于热带雨林地表和隐蔽油藏特点,按照“整体部署、分批实施、跟踪评价、及时调整”的策略,实现滚动勘探、评价和快速建产,探井和评价井成功率大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成藏 低幅度构造 低电阻率油层 勘探开发策略 隐蔽油藏 奥连特盆地 厄瓜多尔
下载PDF
微生物提高油藏原油采收率进展
20
作者 高配科 范克燕 高瑜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文章从油藏中普遍存在的采油微生物类群及其驱油机制、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矿场应用、采油微生物的响应等方面对油藏微生物及其提高原油采收率进展进行综述.同时从营养剂在油藏储层中的分布、油藏环境下微生物生长代谢活性、油藏微生物定... 文章从油藏中普遍存在的采油微生物类群及其驱油机制、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矿场应用、采油微生物的响应等方面对油藏微生物及其提高原油采收率进展进行综述.同时从营养剂在油藏储层中的分布、油藏环境下微生物生长代谢活性、油藏微生物定向调控等方面阐述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的基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微生物采油 油藏微生物 群落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