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的风景——坂本一成的建筑
1
作者 郭屹民 《建筑技艺》 2021年第11期42-45,共4页
通过梳理坂本一成自"散田之家"以来的一系列设计作品,从箱体、家形(型)、架构与覆盖,到小型集合单元与岛状规划、建筑(局部)与城市(整体)的连续,即从"形"到"型"的演进之中,阐释一种"刻意"相对... 通过梳理坂本一成自"散田之家"以来的一系列设计作品,从箱体、家形(型)、架构与覆盖,到小型集合单元与岛状规划、建筑(局部)与城市(整体)的连续,即从"形"到"型"的演进之中,阐释一种"刻意"相对化的立场,一种概念与现实、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平衡,一种始终贯穿于空间与感知中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坂本一成 建筑 连续性
下载PDF
建筑学话题的跨文化交流、转移与落地 被引量:1
2
作者 冯仕达 柳亦春 孙雄(整理) 《建筑师》 2022年第5期124-132,共9页
本文关注跨文化交流与大舍主创建筑师柳亦春设计理念的发展,并以建筑结构、建造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作为焦点。对谈录凸显了话题及概念的复杂状况,排除了“引进外国概念”与“直接学习”等各种简单思维,并分析建筑师讨论的具体语境。在这... 本文关注跨文化交流与大舍主创建筑师柳亦春设计理念的发展,并以建筑结构、建造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作为焦点。对谈录凸显了话题及概念的复杂状况,排除了“引进外国概念”与“直接学习”等各种简单思维,并分析建筑师讨论的具体语境。在这其中包含3个问题:1)柳亦春、坂本一成、1920年代德国对结构是如何理解的?2)如何看待大舍近十年来项目中结构、建造及氛围之间的关系?3)如何看待近十五年来中日、中西建筑师跨文化交流中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舍 柳亦春 坂本一成 结构 建造精准性
下载PDF
城市笔记之十:评图之后——散记与坂本一成先生的一次夜谈 被引量:1
3
作者 城市笔记人 《建筑师》 2012年第2期88-93,共6页
本文记录了作者与坂本一成先生于去年秋天在南京的对话片段。谈话从学生作业的评图开始,延伸到了坂本一成对于建筑、设计以及教育的理解。
关键词 坂本一成 共有空间 全般构成 建筑教育
下载PDF
城市笔记之十二:雨,水无濑町家散记
4
作者 城市笔记人 《建筑师》 2012年第5期86-92,共7页
本文改编自作者于2012年5月22日参观坂本一成先生设计的水无濑町家与别栋时所记下的笔记与访谈录。在这篇日记体的文章里,作者将对话、现场描述与建筑史回顾融为一体,以图更为贴切地呈现这栋饱含深情的家宅身上所具有的特殊生命力。
关键词 坂本一成 水无濑町家 颤动的尺度 盒中盒
下载PDF
走向"自由架构" ——坂本一成工作室小住宅设计中的结构介入
5
作者 张婷 张岱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5,共8页
以坂本一成工作室完成的14座小住宅为研究对象,梳理其构成主题3个阶段的演变逻辑,进而基于结构模型与文本分析,透过7个代表性案例解析结构介入设计的修辞与演变.最后提炼出结构与构成统辞关系下的4种架构类型及其修辞策略,揭示了在"... 以坂本一成工作室完成的14座小住宅为研究对象,梳理其构成主题3个阶段的演变逻辑,进而基于结构模型与文本分析,透过7个代表性案例解析结构介入设计的修辞与演变.最后提炼出结构与构成统辞关系下的4种架构类型及其修辞策略,揭示了在"超越固有日常实现另一种日常"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以"相对化"作为基本修辞手段,结构以自由的"构成材"的状态介入设计形成"自由架构"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设计方法 修辞 坂本一成 建筑构成学 小住宅
原文传递
建筑“组构”理论的前世今生(下)——坂本一成等著《建筑构成学——建筑设计的方法》的历史语境与当代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骏阳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115,共9页
以“组构”作为切入点,将坂本一成及其合作者的《建筑构成学——建筑设计的方法》置于后维特鲁威时代建筑“组构”理论的历史语境中进行理解,提出该书不仅是“组构”理论的最新发展,而且也是坂本一成“日常的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 以“组构”作为切入点,将坂本一成及其合作者的《建筑构成学——建筑设计的方法》置于后维特鲁威时代建筑“组构”理论的历史语境中进行理解,提出该书不仅是“组构”理论的最新发展,而且也是坂本一成“日常的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指出,在当下建筑实践越发热衷“非组构”性的“强形式”再分的情况下,该书的意义恰恰在于它提供了一条基于“组构”的“弱形式”建筑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构 建筑理论 设计方法 日常的诗学 坂本一成 《建筑构成学--建筑设计的方法》
原文传递
建筑“组构”理论的前世今生(上)——坂本一成等著《建筑构成学——建筑设计的方法》的历史语境与当代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骏阳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9-116,共8页
以"组构"作为切入点,将坂本一成及其合作者的《建筑构成学—建筑设计的方法》置于后维特鲁威时代建筑"组构"理论的历史语境中进行理解,提出该书不仅是"组构"理论的最新发展,而且也是坂本一成"日常... 以"组构"作为切入点,将坂本一成及其合作者的《建筑构成学—建筑设计的方法》置于后维特鲁威时代建筑"组构"理论的历史语境中进行理解,提出该书不仅是"组构"理论的最新发展,而且也是坂本一成"日常的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指出,在当下建筑实践越发热衷"非组构"性的"强形式"再分的情况下,该书的意义恰恰在于它提供了一条基于"组构"的"弱形式"建筑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构 建筑理论 设计方法 日常的诗学 坂本一成 《建筑构成学——建筑设计的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