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客”族新词的形成理据
1
作者 段兴臻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75-77,84,共4页
随着社会发展,以"黑客"、"博客"为代表的"客"族新词得以产生与发展。"客"族新词的形成理据可以分成内部理据和外部理据两个部分。其内部理据包括词源理据、语义理据和形态理据三个方面,外部理... 随着社会发展,以"黑客"、"博客"为代表的"客"族新词得以产生与发展。"客"族新词的形成理据可以分成内部理据和外部理据两个部分。其内部理据包括词源理据、语义理据和形态理据三个方面,外部理据主要是指社会文化理据,同时也与人们求新求异的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 新词语 形成理据 社会文化心理
下载PDF
“以客之功”新解
2
作者 高云海 夏远志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9-11,共3页
李斯《谏逐客书》一文中的"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以客之功",即"以客为功"——句中之"之"犹"为",应是一个泛义(意义广泛的)动词,这里可具体解为"成就"、"取得"... 李斯《谏逐客书》一文中的"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以客之功",即"以客为功"——句中之"之"犹"为",应是一个泛义(意义广泛的)动词,这里可具体解为"成就"、"取得"、"建立"之类的意思。"功",名词,功业义。"以客之功"意即"凭借客卿成就(取得、建立)功业"之义。目前流行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权威的训释都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功 新解
下载PDF
王力《古代汉语》部分释义商兑 被引量:3
3
作者 尹戴忠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18-120,共3页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某些释义有待商榷,如:"少益耆食"中的"益"是"稍稍"之意而非"更加"之意,"大叔完聚"中的"聚"应为"聚粮食"而非"聚百姓","...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某些释义有待商榷,如:"少益耆食"中的"益"是"稍稍"之意而非"更加"之意,"大叔完聚"中的"聚"应为"聚粮食"而非"聚百姓","矢贯余手及肘"之"及"应为"和"之意而非"到"之意,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力《古代汉语》
下载PDF
我国自嘲杂赋的源头 被引量:2
4
作者 伏俊琏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9-71,共3页
西汉东方朔的《答客难》,被认为是最早的文人以自嘲方式写的诙谐杂赋,而《答客难》的源头是宋玉《对楚王问》。本文认为,《对楚王问》没有愤世嫉俗之情,没有诙谐解嘲之意,与《答客难》风格迥异。而《荀子》的《为说者曰》以嘲讽的口吻... 西汉东方朔的《答客难》,被认为是最早的文人以自嘲方式写的诙谐杂赋,而《答客难》的源头是宋玉《对楚王问》。本文认为,《对楚王问》没有愤世嫉俗之情,没有诙谐解嘲之意,与《答客难》风格迥异。而《荀子》的《为说者曰》以嘲讽的口吻表明孔子之时与荀子之时政治环境的不同,感情异常激动,愤世嫉俗之情溢于言外,形式上是以四言韵语为主的赋体,是自我解嘲这一体文章的直接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嘲杂赋 《答难》 《为说者曰》
下载PDF
试析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中的方言现象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华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9-91,共3页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三十卷是一本作于南宋时期的音义著作,其中大量的音切集中反映了宋代的语音特点,其中的方言现象反映着客家方言定型早期的特征,既保留唐时旧音,同时又含有近、现代客家方言的音韵特点。
关键词 资治通鉴释文 方言现象 家方言 西南官话
下载PDF
北京话和汴洛方言“客”字腭化路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段亚广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2-318,共7页
中原汴洛地区(即今河南中东部)的部分方言和北京地区周边,都有"客"字读腭化音现象。《蒙古字韵》和《中原音韵》可以证明北京地区的腭化始于元代,并经历了与蟹摄见系开口二等字的合并阶段;河南方言的特点和相关文献证明,中原... 中原汴洛地区(即今河南中东部)的部分方言和北京地区周边,都有"客"字读腭化音现象。《蒙古字韵》和《中原音韵》可以证明北京地区的腭化始于元代,并经历了与蟹摄见系开口二等字的合并阶段;河南方言的特点和相关文献证明,中原汴洛地区的"客"类字腭化是在中古入声消失后由元音的高化引起的,大概发生在清中叶以后,但没有经历与蟹摄二等字的合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汴洛方言 中原官话 漯项片 商阜片 腭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