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linspastic Reconstruction for Tectonics of Northeast China and Its Vicinity
1
作者 Liu Xianwen Meng Xiangang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Tamaki Kensaku Ocean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Tokyo, Tokyo, Japan Shen Ninghua Ge Xiaohong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Cha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0-30,共11页
Collision and amalgamation of continent and microcontinent block were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ajor processes for building up a continent. The pre Jurassic structure of Northeast China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inclu... Collision and amalgamation of continent and microcontinent block were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ajor processes for building up a continent. The pre Jurassic structure of Northeast China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including south of Russia Far East, north of North Korea and inner part of southwest Japan) is characterized by collision and amalgamation of microcontinent blocks, such as the North China block (NCB), Northeast China block (NECB), Khanka block and Hida block.The central Jilin belt and Yanbian Grodekovsk belt that juxtapose and amalgamate these blocks in between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ts vicinity were formed by a series of rock assemblages that are typical for Paleozoic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island arcs. The dominant Permian marine sequences in Yanbian (Yanbian Grodekovsk) belt, which are known for bearing transitional marine fauna, include turbidite olistostrome sediments of a slope facies, and limestones, sandstones as well as siltstones of a neritic littoral facies sediments along with predominant acidic to intermediate volcanic materials. The Maizuru belt in southwest Japan is supposed to be the equivalent of Yanbian Grodekovsk belt. The central Jilin belt consists of a well developed sedimentary sequence and volcanics of Paleozoic. The Bamiantong Gudonghe Fuerhe Chongjin suture complex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equivalent Sangun Akiyoshi belt in southwest Japan serve as a major suture zone among these microcontinental blocks and be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ogenic belt suture zone melange complex tectonic reconstruction Northeast China.
下载PDF
An ophiolitic tectonic melange first discovered in Huashan area, south margin of Qinling Orogenic Belt,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27
2
作者 董云鹏 张国伟 +2 位作者 赖绍聪 周鼎武 朱炳泉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9年第3期292-302,共11页
On the basis of the synthetic studies of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an ophiolitic tectonic melange was discovered in Sanligang-Sanyang area, the western part of Xiangfan-Guangji fault, the south margin of the Qinling O... On the basis of the synthetic studies of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an ophiolitic tectonic melange was discovered in Sanligang-Sanyang area, the western part of Xiangfan-Guangji fault, the south margin of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It is composed of different tectonic blocks with different lithological features and ages, mainly including the Huashan ophiolite blocks, Xiaofu Island-arc volcanic blocks, pelagic sediments, fore-arc volcanic-sedimentary system, and the massif of the basement and the covering strata of the Yangtze Block. These massifs were emplac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Xiangfan-Guangji fault,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and Yangtze Block, contacting each other by a shear zone or chaotic matrix.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chemistry indicate that the basalts of the Huashan ophiolite are similar to mid-oceanic ridge basalts (MORB) formed in an initial oceanic basin, and the Xiaofu volcanic rocks are formed in a tectonic setting of island arc. The ophiolitic tectonic mel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LING OROGENIC belt Xiangfan-Guangji fault Huashan ophiolitic tectonic melange SUTURE zone OCEANIC basin.
原文传递
勉略康构造混杂岩带西段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3
作者 张玲玲 赵亮亮 彭师华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8期16-20,共5页
勉略康构造混杂岩带是秦岭造山带和扬子板块构造缝合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造山带中的贵金属重要成矿带,仅次于商丹构造带。通过分析略阳县吴家河金矿与金家河金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发现金赋矿层位为泥盆系金家河岩组中岩段千... 勉略康构造混杂岩带是秦岭造山带和扬子板块构造缝合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造山带中的贵金属重要成矿带,仅次于商丹构造带。通过分析略阳县吴家河金矿与金家河金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发现金赋矿层位为泥盆系金家河岩组中岩段千枚岩、上岩段乔子沟火山岩;矿体受控于韧性剪切带,其中近东西向剪切带控制着矿床的展布和规模,近南北向的叠加剪裂隙对金具有富集作用;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等矿化蚀变与金形成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是受控于韧性剪切带且与火山沉积碎屑岩相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勉略康构造混杂岩带
下载PDF
新疆卡拉麦里地区晚古生代以来不同构造层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3
4
作者 吴润江 张元元 +1 位作者 谭佳奕 郭召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以来的岩石地层系统由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构成,分别是以劈理、紧闭褶皱极为发育的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的造山带基底层系,以开阔褶皱为主要构造变形的石炭纪后碰撞构造层,和高角度正断层及平缓褶皱较发育... 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以来的岩石地层系统由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构成,分别是以劈理、紧闭褶皱极为发育的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的造山带基底层系,以开阔褶皱为主要构造变形的石炭纪后碰撞构造层,和高角度正断层及平缓褶皱较发育的二叠—侏罗纪陆内湖盆构造层。它们分别记录了卡拉麦里地区前石炭纪碰撞造山阶段、石炭纪后碰撞阶段和二叠纪后板内断陷-坳陷阶段的沉积-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 构造层 蛇绿混杂岩带 碰撞造山 构造变形样式
下载PDF
新疆东部三条蛇绿混杂岩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1
5
作者 郭召杰 马瑞士 +1 位作者 郭令智 施央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36-247,共12页
本文综合对比了新疆东部三条蛇绿混杂岩带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指出克拉美丽—塔克扎勒—伊吾蛇绿混杂岩带是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晚古生代末的最后缝合线;中天山北缘米什沟—干沟蛇绿混杂岩带是古准噶尔洋壳... 本文综合对比了新疆东部三条蛇绿混杂岩带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指出克拉美丽—塔克扎勒—伊吾蛇绿混杂岩带是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晚古生代末的最后缝合线;中天山北缘米什沟—干沟蛇绿混杂岩带是古准噶尔洋壳早古生代向塔里木北缘俯冲的标志;南天山红柳河—玉石山蛇绿岩带则是南天山弧后洋盆的残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带 构造背景 板块构造
下载PDF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49
6
作者 刘战庆 裴先治 +8 位作者 李瑞保 李佐臣 陈有炘 高景民 刘成军 王学良 魏方辉 张刚 杨忠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82-1195,共14页
在1∶50000地质填图的基础上,运用详细的野外剖面测制、岩石组合分析、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等研究手段,将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划分为基质和构造混杂岩块。构造混杂岩块包括变质基底岩块、洋壳型岩块和岛弧型岩块。其中,... 在1∶50000地质填图的基础上,运用详细的野外剖面测制、岩石组合分析、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等研究手段,将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划分为基质和构造混杂岩块。构造混杂岩块包括变质基底岩块、洋壳型岩块和岛弧型岩块。其中,洋壳型混杂岩块又细分为早古生代蛇绿岩(516.4Ma±6.3Ma)、晚古生代蛇绿岩(332.8Ma±3.1Ma)和海山/洋岛玄武岩;岛弧型混杂岩块细分为加里东期中酸性侵入岩岩块(441.1Ma±6.3Ma)和火山熔岩岩块。建立了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2套典型的古洋盆扩张、俯冲消减的物质组合,分别代表东原特提斯洋和东古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从而为研究东特提斯洋演化的进程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南缘 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 东特提斯洋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蓝田构造窗 被引量:15
7
作者 徐树桐 孙枢 +3 位作者 李继亮 江来利 陈冠宝 石永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5-116,T002,共13页
蓝田构造窗位于安徽省南部上溪辟(相当于板溪群)中。组成构造窗的地层为震旦系和部分下古生界,它们以断层与周围浅变质岩接触。浅变质岩包括构造混杂岩、复理石浊积岩、钙碱性火山岩和相应的沉积岩以及前震旦纪碎屑岩四种岩石单位,它们... 蓝田构造窗位于安徽省南部上溪辟(相当于板溪群)中。组成构造窗的地层为震旦系和部分下古生界,它们以断层与周围浅变质岩接触。浅变质岩包括构造混杂岩、复理石浊积岩、钙碱性火山岩和相应的沉积岩以及前震旦纪碎屑岩四种岩石单位,它们是不同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在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聚集到一起的。据此可识别出,以往所说的蓝田盆地实际上是一个构造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窗 混杂岩带 造山带 蓝田盆地
下载PDF
阿尔金南缘构造混杂岩带中角闪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测年 被引量:30
8
作者 董增产 校培喜 +2 位作者 奚仁刚 过磊 高晓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阿尔金茫崖地区发育的角闪辉长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岩体相对富集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以及U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类似于岛弧环境产物。推测其源区为岩石圈地幔,原生岩浆通过幔源物质部分熔融产生,在上升... 阿尔金茫崖地区发育的角闪辉长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岩体相对富集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以及U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类似于岛弧环境产物。推测其源区为岩石圈地幔,原生岩浆通过幔源物质部分熔融产生,在上升就位过程中遭受地壳混染。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谐和年龄444.9±1.3Ma(WSMD=0.94),为岩体的形成年龄,指示阿尔金南缘在晚奥陶世末存在洋壳俯冲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阿尔金构造带的形成及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混杂岩带 角闪辉长岩 锆石U-PB测年 阿尔金山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对中国西部造山带地质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4
9
作者 李荣社 徐学义 计文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20-2025,共6页
从大陆研究的视角,认为大陆造山带地质研究是广义上的陆缘地质研究,阐述了陆缘多岛弧盆构造系统及其演化过程,提出造山带内时代相近的一组蛇绿混杂岩带是"古陆缘多岛弧盆格局"的残留,"古陆缘多岛弧盆构造系统"的基... 从大陆研究的视角,认为大陆造山带地质研究是广义上的陆缘地质研究,阐述了陆缘多岛弧盆构造系统及其演化过程,提出造山带内时代相近的一组蛇绿混杂岩带是"古陆缘多岛弧盆格局"的残留,"古陆缘多岛弧盆构造系统"的基本残留形式在平面和剖面上都可能是"网结状"等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缘构造 蛇绿构造混杂带 网结状 多岛弧盆系统
下载PDF
五台山早元古代碰撞造山带初步认识 被引量:66
10
作者 李继亮 王凯怡 +2 位作者 王清晨 刘小汉 赵中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1,共11页
五台山地区分布着复杂的变质杂岩。过去人们把这些变质岩作为地层分成群组段。龙泉关剪切构造岩的发现突破了这种传统观念。野外工作中发现所谓五台群主要包含了三个蛇绿混杂带;阜平群和恒山群的主要成分是灰片麻岩,它们构成两个太古代... 五台山地区分布着复杂的变质杂岩。过去人们把这些变质岩作为地层分成群组段。龙泉关剪切构造岩的发现突破了这种传统观念。野外工作中发现所谓五台群主要包含了三个蛇绿混杂带;阜平群和恒山群的主要成分是灰片麻岩,它们构成两个太古代陆块的基底。五台地区的花岗岩类由代表弧环境的双花岗岩带的I型和S型花岗岩组成,它们与变质的钙碱性火山岩代表了古代的岩浆弧。滹沱群的豆村和东冶亚群以及过去划入阜平群和五台群的某些变沉积岩是阜平陆块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滹沱群的郭家寨亚群则是前陆盆地的磨拉石沉积。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由恒山仰冲陆块、北台-车厂弧和阜平俯冲陆块构成的碰撞造山带,碰撞时间大致是距今2050Ma。闭合的弧前大洋和弧后盆地形成了三条蛇绿混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早元石代 碰撞 大地构造
下载PDF
襄樊—广济断裂西段三里岗—三阳构造混杂岩带构造变形与演化 被引量:20
11
作者 董云鹏 张国伟 +1 位作者 姚安平 赵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5-436,共12页
襄樊—广济断裂西段的三里岗—三阳地区出露有构造混杂岩 ,以含蛇绿岩残块为特征 ,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形和演化过程。不同区段的构造解析与对比表明 ,中生代以来该构造混杂岩带主要遭受了 4期变形构造的叠加改造 :1 )高温塑性变形 (D1 ... 襄樊—广济断裂西段的三里岗—三阳地区出露有构造混杂岩 ,以含蛇绿岩残块为特征 ,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形和演化过程。不同区段的构造解析与对比表明 ,中生代以来该构造混杂岩带主要遭受了 4期变形构造的叠加改造 :1 )高温塑性变形 (D1 ) ,表现为蛇绿岩残块内部具网状强应变带和透镜状弱应变域相互交织的构造变形样式 ,强应变带形成以镁铁质糜棱岩为特征的高温韧性剪切带 ,显示深层次构造变形特征 ;2 )逆冲推覆变形 (D2 ) ,构造混杂岩带发育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和双冲构造 ,南界韧性剪切带是构造混杂岩带整体运移的主推覆面 ,发育长英质糜棱岩 ,形成于中等构造层次 ,岩石中发育镁铁质糜棱岩糜棱面理的褶皱构造 ,显示陆内逆冲推覆对先期高温塑性变形构造的叠加改造 ;3)韧 脆性右行平移剪切 (D3) ,形成构造混杂岩带内部浅层次构造变形 ,构造混杂岩带南侧的花山群钙质片岩揉皱变形 ,形成枢纽近直立的不对称褶皱 ,指示右行平移剪切变形 ;4)伸展正断层 (D4) ,主要发育于构造混杂岩带北侧 ,呈NW—SE向展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混杂岩带 构造变形 韧性剪切带 襄樊-广济断裂 南秦岭微陆块
下载PDF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永文 王玉德 +1 位作者 李善平 张林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20,共6页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为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的西端,由于以往研究程度低而认识较为模糊。通过1∶25万区调系统研究表明,混杂岩带组成复杂,由基底岩块、海滩砂岩、辉长(辉绿)岩墙群、蛇绿岩、硅质岩、灰岩(海山)、复理石和磨拉石组成...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为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的西端,由于以往研究程度低而认识较为模糊。通过1∶25万区调系统研究表明,混杂岩带组成复杂,由基底岩块、海滩砂岩、辉长(辉绿)岩墙群、蛇绿岩、硅质岩、灰岩(海山)、复理石和磨拉石组成。蛇绿岩环境分析表明,部分为洋中脊环境,大部分为洋岛环境。明确了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由一系列向南俯冲的逆冲断层分隔的岩块组成。初步总结了西金乌兰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 特征 西金乌兰一金沙江缝合带 青海 可可西里
下载PDF
甘孜—理塘构造带泥盆系的深水沉积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世涛 冯庆来 王义昭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20,共4页
甘孜—理塘构造带由于大面积为三叠系地层覆盖而难以对其下覆的地层进行研究 ,导致了人们对甘孜—理塘构造带的构造演化认识产生很大分歧。通过对劳改皮沉积混杂岩体的地层学、生物学、沉积学和岩石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认为甘孜—理塘构... 甘孜—理塘构造带由于大面积为三叠系地层覆盖而难以对其下覆的地层进行研究 ,导致了人们对甘孜—理塘构造带的构造演化认识产生很大分歧。通过对劳改皮沉积混杂岩体的地层学、生物学、沉积学和岩石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认为甘孜—理塘构造带三叠系盖层之下可能存在大面积的泥盆系、甚至上古生界的深水沉积。进而得出甘孜—理塘洋的演化历史应该向前推移到早泥盆世 ,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晚二叠世。同时指出 ,沉积混杂岩是研究隐伏基底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混杂岩 深水沉积 泥盆系 甘孜-理塘构造带
下载PDF
SPOT5数据在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带填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史俊波 康孔跃 +4 位作者 张辉善 杨伟 张杰 刘恒轩 任清军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为了加强高精度遥感图像数据在新疆西昆仑等自然地理条件极其恶劣的高海拔、艰险地区数字填图中的应用,提高填图的精度及质量,以麻扎构造混杂岩带填图为例,运用遥感图像预处理(大气校正、几何纠正、影像镶嵌、影像融合、影像裁剪、正射... 为了加强高精度遥感图像数据在新疆西昆仑等自然地理条件极其恶劣的高海拔、艰险地区数字填图中的应用,提高填图的精度及质量,以麻扎构造混杂岩带填图为例,运用遥感图像预处理(大气校正、几何纠正、影像镶嵌、影像融合、影像裁剪、正射纠正等)、遥感图像增强处理(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和地质信息综合分析等方法提取岩石、地层、构造等地质信息,并指导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的开展;总结了SPOT5高精度图像数据在数字填图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认为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利用高精度遥感图像数据不仅提高了地质体(特别是构造混杂岩块)边界范围的勾绘精度,对部分非正式填图单位的勾绘也取得一定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T5 高精度图像数据 数字填图 遥感地质 麻扎构造混杂岩带
下载PDF
东准噶尔蛇绿混杂岩带填图等级体制划分意见讨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克卓 李嵩龄 +1 位作者 李文铅 冯新昌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37-343,共7页
当洋盆闭合洋壳残片构造侵位于陆壳之上时 ,共同组成蛇绿混杂岩带。由于构造破坏 ,蛇绿岩及伴生的深海沉积物 (放射虫硅质岩、粘土等 )往往呈构造包体形式赋存在古大陆边缘沉积的陆源碎屑物基质中 ,基质是混杂岩带的主体。它们属构造无... 当洋盆闭合洋壳残片构造侵位于陆壳之上时 ,共同组成蛇绿混杂岩带。由于构造破坏 ,蛇绿岩及伴生的深海沉积物 (放射虫硅质岩、粘土等 )往往呈构造包体形式赋存在古大陆边缘沉积的陆源碎屑物基质中 ,基质是混杂岩带的主体。它们属构造无序岩层 ,不服从层序律。在造山带 1∶ 2 5万区域填图中 ,首先考虑蛇绿混杂岩的产出特点 ,划分出构造包体和基质两大类 ,分别建立“岩群”;其次根据填图精度的要求 ,按照它们各自组成的地质单元分别建立“岩组”、“岩段”,对于基质中不同时代的地层单元能够恢复原始层序的可以建立“组”、“段”。为达到蛇绿混杂岩带的研究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蛇绿混杂岩带 构造包体 基质 等级体制
下载PDF
山东仰口地区超高压变质岩混杂带的组成及其构造变形 被引量:5
16
作者 方爱民 赵中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87-1096,共10页
从构造岩石角度将山东青岛仰口地区发育的超高压变质岩混杂带划分为构造整合单元和构造混杂单元两个组成部分,对不同单元的岩性组成及其超高压变质特征进行了描述。着重对不同构造单元中的构造变形期次进行了划分,总结了不同期次构造变... 从构造岩石角度将山东青岛仰口地区发育的超高压变质岩混杂带划分为构造整合单元和构造混杂单元两个组成部分,对不同单元的岩性组成及其超高压变质特征进行了描述。着重对不同构造单元中的构造变形期次进行了划分,总结了不同期次构造变形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在区域上构造变形期次的研究情况,初步提出形成仰口地区超高压变质岩中各种构造形迹的构造模式,并对它们所反映的仰口超高压带形成和折返的构造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口 苏鲁超高压带 构造混杂带 构造变形 变形期次
下载PDF
黑龙江嫩江-黑河地区铜金多金属找矿新进展及勘查方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宝山 程招勋 +4 位作者 邵军 李成禄 张春鹏 杨宏智 韩仁萍 《地质与资源》 CAS 2022年第3期331-341,共11页
嫩江-黑河地区多宝山岛弧多宝山矿集区新发现了晚三叠世二道坎大型银矿床,铜山矿床深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科洛-新开岭构造杂岩带新发现晚三叠世孟德河金矿床,三合屯金矿区外围深部也发现了金矿化;塔溪岩浆弧新发现了早白垩世宝泉小型铜... 嫩江-黑河地区多宝山岛弧多宝山矿集区新发现了晚三叠世二道坎大型银矿床,铜山矿床深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科洛-新开岭构造杂岩带新发现晚三叠世孟德河金矿床,三合屯金矿区外围深部也发现了金矿化;塔溪岩浆弧新发现了早白垩世宝泉小型铜矿床.这些矿床与区域圈定的化探异常较吻合,成矿规律较明显.依据新发现的铜金矿成果,总结了嫩江-黑河地区近年来取得的新近展,指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和今后勘查工作部署建议,为即将实施的战略找矿行动勘查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多金属矿 找矿近展 勘查方向 多宝山岛弧 科洛-新开岭构造杂岩带 塔溪岩浆弧 黑龙江省
下载PDF
赣东北地区构造演化的新认识 被引量:7
18
作者 樊光明 薛重生 +1 位作者 张克信 李昌年 《江西地质》 1998年第4期243-250,共8页
根据近几年来赣东北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及科研工作所获的地质资料、化石资料和实测数据,论述了该区晋宁期以来的构造演化,提出了以下看法:①该区是一个多期造山作用的复合体,它经历了褶皱基底形成、洋陆转化和陆内发展三大阶段和晋... 根据近几年来赣东北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及科研工作所获的地质资料、化石资料和实测数据,论述了该区晋宁期以来的构造演化,提出了以下看法:①该区是一个多期造山作用的复合体,它经历了褶皱基底形成、洋陆转化和陆内发展三大阶段和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四个构造旋回;②早古生代该区存在一小洋盆;③加里东期构造旋回在赣东北地区是明显的,其造山作用是存在的,并由此奠定了该区构造分区的总体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混杂岩 加里东期 造山作用 赣东北地区
下载PDF
桐柏—大别山构造混杂岩带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维浚 宋鸿林 马文璞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72-381,共10页
桐柏—大别山造山带地球化学、变质作用以及野外地质调查研究表明:七角山岩组和浒湾岩组是具有相似构造环境、形成于晋宁期的构造混杂岩。高压榴辉(闪)岩原岩是形成多种构造环境的变玄武岩,桐柏固庙、信阳柳林高压榴闪岩的发现说明... 桐柏—大别山造山带地球化学、变质作用以及野外地质调查研究表明:七角山岩组和浒湾岩组是具有相似构造环境、形成于晋宁期的构造混杂岩。高压榴辉(闪)岩原岩是形成多种构造环境的变玄武岩,桐柏固庙、信阳柳林高压榴闪岩的发现说明区内高压变质带沿北坡向西延伸。定远岩组、随县岩群、耀岭河岩群反映了板块拼合后所形成的陆内裂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岩带 地球化学 大别山 桐柏地区 区域构造
下载PDF
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带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20
作者 韩英善 彭琛 《青海地质》 2000年第1期18-25,共8页
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带是柴北缘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整个柴北缘地区各蛇绿混杂单元组合、出露较为齐全的地段之一,其中放射虫硅质岩在蛇绿混杂岩带中首次发现。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 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带是柴北缘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整个柴北缘地区各蛇绿混杂单元组合、出露较为齐全的地段之一,其中放射虫硅质岩在蛇绿混杂岩带中首次发现。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特征表明,其具有大洋中脊向岛弧蛇绿岩过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莫尔日特 蛇绿混杂岩带 构造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