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伯克修辞学视角下合肥方言外宣翻译研究——以《合肥方言》为例
1
作者 俞莹之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5-40,共6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方言外宣翻译在我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修辞行为,方言外宣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一项涉及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修辞任务,方言外宣翻译工作具备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方言外宣翻译在我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修辞行为,方言外宣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一项涉及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修辞任务,方言外宣翻译工作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本文从伯克修辞学的视角对合肥方言的外宣翻译进行研究,从外宣翻译的目的、受众和修辞情境等方面入手,发现和总结了铭记修辞目标以坚守外宣翻译使命,采用与受众“同一”的修辞劝说模式,依据修辞语境寻找原文和译文的最佳契合等有效的合肥方言外宣翻译策略。本研究对合肥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合肥方言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进行了有益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克修辞学 合肥方言 外宣翻译策略
下载PDF
国内伯克新修辞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徐丽月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121-122,共2页
肯尼斯·伯克是新修辞学的领袖人物,他的两个重要修辞理论分别是同一理论和戏剧主义五要素。这两个新修辞学的理论扩大了传统修辞学的研究范围,为修辞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在综述国内核心期刊以及万方硕士论文库对于伯克新修辞... 肯尼斯·伯克是新修辞学的领袖人物,他的两个重要修辞理论分别是同一理论和戏剧主义五要素。这两个新修辞学的理论扩大了传统修辞学的研究范围,为修辞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在综述国内核心期刊以及万方硕士论文库对于伯克新修辞学的介绍与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斯·伯克 新修辞学 综述
下载PDF
基于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的语篇解读模式——以葛底斯堡演说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周强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11-113,共3页
从西方新修辞学的视角入手,主要借鉴当代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分析演讲者是如何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跨越与受众的分离、取得认同、达到同体,促进合作,从而实现其演讲动机,完成其演讲目的的。以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为例,探讨... 从西方新修辞学的视角入手,主要借鉴当代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分析演讲者是如何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跨越与受众的分离、取得认同、达到同体,促进合作,从而实现其演讲动机,完成其演讲目的的。以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为例,探讨解读政治公众演讲语篇的同一修辞模式,以期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新的解读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斯·伯克 同一理论 修辞模式
下载PDF
奥巴马获胜演说的认同理论修辞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旭东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84-86,共3页
借鉴西方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的认同理论,以奥巴马的获胜演说作为研究语料,分析演讲者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取得认同、达到同体,促进合作,从而实现其演讲动机,完成其演讲目的。
关键词 认同理论 肯尼斯·伯克 修辞策略
下载PDF
从戏剧五位一体论看《论老之将至》修辞动机
5
作者 谢荣贵 《莆田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7-70,共4页
试以伯克的"戏剧五位一体"理论,分析罗素经典散文《论老之将至》,运用关系对子分析语篇主导因素,挖掘出罗素的修辞动机,即话语者希望老年人超越自我,心态永葆青春,旨在揭示作品中所蕴含的修辞艺术,并通过对戏剧五要素分析法... 试以伯克的"戏剧五位一体"理论,分析罗素经典散文《论老之将至》,运用关系对子分析语篇主导因素,挖掘出罗素的修辞动机,即话语者希望老年人超越自我,心态永葆青春,旨在揭示作品中所蕴含的修辞艺术,并通过对戏剧五要素分析法的成功操作来展现其修辞批评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思·伯克 戏剧五位一体 关系对子 修辞 论老之将至
下载PDF
“认同”:新修辞学重要术语identification中译名辩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小慰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2,共9页
围绕当代修辞理论"新修辞学"中的重要术语Identification及其"同一"和"认同"两个译文,从该术语所处的理论语境、与division的吊诡关系以及来自修辞学界的理论呼应与旁证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证identificat... 围绕当代修辞理论"新修辞学"中的重要术语Identification及其"同一"和"认同"两个译文,从该术语所处的理论语境、与division的吊诡关系以及来自修辞学界的理论呼应与旁证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证identification译为"认同",能够正确体现伯克的修辞思想和新修辞内涵,有助于在汉语语境中对汉语学术受众产生预期影响,是翻译作为一种修辞实践的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辞学 肯尼斯·伯克 IDENTIFICATION 中译名 “同一”“认同”
原文传递
从肯尼斯·博克的话语修辞观看公示语的和谐功能及其翻译 被引量:10
7
作者 柴改英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2008年第2期36-41,共6页
公示语,作为公众场合起明示作用的话语,具有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修辞作用。本文从肯尼斯·博克的话语修辞观,揭示公示语促进社会和谐的修辞动机及其实现方式,探索实现公示语修辞动机的“同一”翻译模式。
关键词 肯尼斯·博克 话语修辞观 公示语 翻译
原文传递
基于扎根理论的肯尼斯·伯克修辞能力观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克 高婷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8,共10页
本研究采用了建构主义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初始编码、聚焦编码、理论编码三个步骤对肯尼斯·伯克的修辞能力观进行构建。研究发现,肯尼斯·伯克修辞能力观中主要包含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修辞批评能力、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以及跨学... 本研究采用了建构主义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初始编码、聚焦编码、理论编码三个步骤对肯尼斯·伯克的修辞能力观进行构建。研究发现,肯尼斯·伯克修辞能力观中主要包含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修辞批评能力、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以及跨学科思维能力四种能力。其中,肯尼斯·伯克主要侧重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其他修辞能力的关系来看,修辞批评能力是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而跨学科思维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本质上相同,但二者分别指代处理不同学科和文化间关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能力 修辞教育 建构主义扎根理论 肯尼斯·伯克
原文传递
西方修辞学与诗学的传统渊源
9
作者 汪建峰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4-110,共17页
在国内文学理论界以及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视域中,(西方)修辞视角历来未能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究其原因,中西修辞观的差异性,可能是导致修辞视角长期遭致遮蔽的“天然屏障”。由于在中西语境中人们对修辞的理解大异其趣,中... 在国内文学理论界以及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视域中,(西方)修辞视角历来未能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究其原因,中西修辞观的差异性,可能是导致修辞视角长期遭致遮蔽的“天然屏障”。由于在中西语境中人们对修辞的理解大异其趣,中西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也相应地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西方直到17世纪,文学批评还是隶属于修辞的,修辞批评就是文学批评。西方修辞学与诗学的传统渊源关系表明,修辞学与诗学之间所呈现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修辞学 诗学 韦恩·布斯 肯尼斯·伯克 历史与回顾
原文传递
Attributing Strategic Intention and Global Reach Within a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被引量:1
10
作者 James A.Schnell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8年第4期487-498,共12页
This paper conveys a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using principles of western rhetoric as basis for inter- pretation.Thus,an American perspective is stressed.Mos... This paper conveys a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using principles of western rhetoric as basis for inter- pretation.Thus,an American perspective is stressed.Most specifically,Kenneth Burke's Dramatistic Pentad is used for initial clarification along with the explana- tion of how further understanding can be realized via Fantasy Theme Analysis to better appreciate the expression of rhetorical vision.Recognition of how BRI can be understood differently,depending on the cultural context,is emphasized.This is couched in the contextual framing of mass media influences as explained by Marshall McLuh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a Cross-cultural relations kenneth burke's Dramatistic Pentad Marshall MCLUHA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