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颈鸻孵化期行为初探
1
作者 谢首冕 李艺 +3 位作者 林少娜 钟志强 曾向武 林宜舟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4期153-155,158,共4页
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属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鸻科(Charadriidae)鸻属鸟类,中小型涉禽,常栖息于海边潮间带、河口、泥地等生境中。于2020年6~7月在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15个环颈鸻巢穴架设了红外相机,采用瞬时取... 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属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鸻科(Charadriidae)鸻属鸟类,中小型涉禽,常栖息于海边潮间带、河口、泥地等生境中。于2020年6~7月在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15个环颈鸻巢穴架设了红外相机,采用瞬时取样法每间隔5 min对孵化期内的环颈鸻的行为进行采样并记录。参考水鸟类行为分类,将环颈鸻孵化期的行为定义为6种:分别是调整行为、孵卵行为、回巢行为、离巢行为、晾卵行为、修巢行为,统计得出孵化期各行为出现的比例分别为:孵卵行为56%,离巢行为25%,调整行为9.6%,晾卵行为8%,回巢行为1%,修巢行为0.4%。对孵化期的三种主要行为日节律统计,结果表明:孵化行为在每天的0~7时和17~24时出现高峰,且明显高于离巢行为和调整行为,在11~14时处于低潮;离巢行为在0~4时出现低潮,7~9时出现高峰,10~14时再次出现低潮,15~17时达到峰值;晾卵行为在每天的10时~14时时出现频率最高,其他时间段出现频次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颈鸻 孵化期行为 日节律
下载PDF
广西防城港山心沙岛白脸鸻繁殖行为初报
2
作者 纪薇 黄玉婷 +4 位作者 连之瑶 陈素任 胡婉仪 姬翔 杜钦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8,共9页
白脸鸻(Charadrius dealbatus),曾为环颈鸻(C.alexandrinus)亚种,2016年作为独立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至今,鲜有研究关注白脸鸻的繁殖行为。本研究通过对白脸鸻的巢址选择及繁殖行为进行观察描述,并与环颈鸻现... 白脸鸻(Charadrius dealbatus),曾为环颈鸻(C.alexandrinus)亚种,2016年作为独立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至今,鲜有研究关注白脸鸻的繁殖行为。本研究通过对白脸鸻的巢址选择及繁殖行为进行观察描述,并与环颈鸻现有研究进行对比,以期充实白脸鸻的繁殖基础资料。研究于2019和2020年两年的3至7月在广西防城港市企沙镇山心沙岛进行,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及所有事件取样法对繁殖期的白脸鸻进行观察及行为记录。观察发现,白脸鸻多于高潮位不被淹没的光滩或开阔的沙砾地筑巢,对植物依赖较低,巢距离水源较近;其巢多为石子或贝壳装饰的浅坑,长度为(10.4±0.6)cm(9.8~11 cm),宽度为(7.7±0.1)cm(7.6~7.9 cm),深度为(3.6±0.1)cm(3.6~3.7 cm)(n=6)。每日产卵1枚,一窝通常3或4枚卵(n=6);卵呈淡黄色基底,密布褐色斑块。卵长径(33±0.3)mm(32.4~33.4 mm),卵短径(24.5±0.1)mm(24.4~24.5 mm)(n=21)。日间孵卵过程以雌鸟为主,雄鸟多在夜间坐巢;其多为双亲育雏。经对比发现,白脸鸻与环颈鸻繁殖期差异主要集中于巢址选择、孵卵行为时间分配及育雏。环颈鸻喜爱在有一定遮蔽物的地点筑巢,白脸鸻则常位于光滩筑巢;雄性环颈鸻在繁殖季后半程会更多地参与日间孵卵行为,而白脸鸻未发现此规律;环颈鸻多为雄性育雏,白脸鸻则多为双亲育雏;其他方面差异不大。本研究结果能补充对白脸鸻繁殖行为的理解,而且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白脸鸻的生态习性提供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脸鸻 环颈鸻 巢址选择 繁殖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