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cology of <i>Keratella cochlearis</i>in Lake Kinneret (Israel)
1
作者 Moshe Gophen 《Open Journal of Modern Hydrology》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A long term record of rotifers in Lake Kinneret (Israel) indicated that Keratella cochlearis is the most common zooplankter in it. Population dynamics parameters (“egg/female ratio” procedure) were combined with lim... A long term record of rotifers in Lake Kinneret (Israel) indicated that Keratella cochlearis is the most common zooplankter in it. Population dynamics parameters (“egg/female ratio” procedure) were combined with limnological data to analyze temporal fluctuations of K. cochlearis in the Kinneret ecosystem. Lake Kinneret is characterized by mesooligotrophic conditions. During the winter-spring period, when the lake is completely mixed and at low temperatures, water and nutrient inputs are maximal. The lake is stratified in the summer, with an oligotrophic epilimnion;at high temperatures, nutrient and water inputs are minimal. Since the early 1990’s, a decline in rainfall and water inputs and a reduction in Peridinium, coinciding with an ascending level of blue greens, were documented. K. cochlearis is affected by the water input regime, temperature,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nd the phytoplankton composition. The densities of individuals and egg bearing females are low in the summer and fall, and high during the late winter-spring, with E/F values being the highest during January-April. Population dynamics parameters were respectively similar. Regressions of densities of individuals and egg bearing females vs time (years) revealed a prominent long term dec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ratella Cochlearis LAKE Kinneret Long TERM SEASONAL Dynamics
下载PDF
Cd^2+对角突臂尾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的急性毒性和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许丹丹 席贻龙 +1 位作者 马杰 葛雅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874-4880,共7页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25±1)℃下Cd2+对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的24 hLC50值,采用生命表实验方法研究了(25±1)℃下、以密度为1.0×106个细胞/mL的斜生栅藻为轮虫食物时不...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25±1)℃下Cd2+对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的24 hLC50值,采用生命表实验方法研究了(25±1)℃下、以密度为1.0×106个细胞/mL的斜生栅藻为轮虫食物时不同浓度(7.0、12.0、20.4、34.6、58.8、100.0μg/L)的Cd2+对角突臂尾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对角突臂尾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幼体的24 hLC50值分别为95.5μg/L和231.9μg/L。Cd2+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曲腿龟甲轮虫的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和净生殖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0μg/L的Cd2+显著降低了角突臂尾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34.6μg/L和58.8μg/L的Cd2+显著降低了曲腿龟甲轮虫的世代时间,34.6和100.0μg/L的Cd2+显著降低了曲腿龟甲轮虫的生命期望,34.6μg/L的Cd2+显著降低了曲腿龟甲轮虫的净生殖率。角突臂尾轮虫对Cd2+污染的敏感性较曲腿龟甲轮虫强,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对污染物的敏感性因轮虫种类的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角突臂尾轮虫 曲腿龟甲轮虫 急性毒性 生命表统计学参数
下载PDF
龟甲轮属中国新记录种(轮虫门:真轮纲:游泳目:臂尾轮科)
3
作者 郭欧阳 吴波 王全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83-687,共5页
记述了采自上海的中国新记录种凹腹龟甲轮虫(Keratella procurva Thorpe 1891),该种的特征为:腹部显著凹陷,前端有6刺,其中中间2刺最长,后端有2个不对称的棘刺.并根据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描述了该种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凹腹龟甲轮虫(keratella procurva Thorpe 1891) 中国新记录种 形态描述
下载PDF
美洲龟甲轮虫的分类特征及与我国热带地区常见龟甲轮虫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喻婧怡 温展明 +1 位作者 韩博平 林秋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8-453,共6页
美洲龟甲轮虫Keratella americana Carlin,1943年被认为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但陆续报告在其他地区有出现。2015年在对华南地区浮游动物调查时发现,星云湖、抚仙湖、百色水库及飞来峡水库中均出现该种类。检测了广西百色水库中龟甲轮虫... 美洲龟甲轮虫Keratella americana Carlin,1943年被认为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但陆续报告在其他地区有出现。2015年在对华南地区浮游动物调查时发现,星云湖、抚仙湖、百色水库及飞来峡水库中均出现该种类。检测了广西百色水库中龟甲轮虫的COⅠ序列,与已知美洲龟甲轮虫序列相似度高达98%。中国该龟甲轮虫种群与墨西哥美洲龟甲轮虫种群间差异度为2%,进一步确定为美洲龟甲轮虫。文章描述了美洲龟甲轮虫形态及生境,使用扫描电镜法比较了美洲龟甲轮虫、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Gosse,1851)、热带龟甲轮虫Keratella tropica(Apstein,1907)及无棘龟甲轮虫Keratella tecta(Gosse,1851)的咀嚼器。美洲龟甲轮虫主要特点为:背甲长度远大于宽度,侧中棘刺短于侧棘刺,背甲中央最后一个板块未封闭,向后棘刺延伸。4种龟甲轮虫咀嚼器主要区别在于砧基的形状,美洲龟甲轮虫砧基比其他3种轮虫发达,螺形龟甲轮虫砧基似"T"形,热带龟甲轮虫砧基为扇形,无棘龟甲轮虫平直。种间的砧基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热带地区龟甲轮属的分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龟甲轮虫 形态描述 咀嚼器 热带地区
下载PDF
龟甲轮属中国新纪录种(轮虫纲:单巢目:臂尾轮科)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晓梅 吴波 +1 位作者 罗永婷 王全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99-401,共3页
记述了采自上海滴水湖及其外围水体的中国新纪录种艾氏龟甲轮虫Keratella eichwaldi,并根据光镜和扫描电镜照片描述了该种的背甲及咀嚼器的形态.
关键词 艾氏龟甲轮虫 新纪录 形态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轮虫群落结构周年变化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潘越 郭赟 +5 位作者 黄晓峰 沈冀 廖瑜欣 杜玮 刘涛 杨桂军 《环境科技》 2021年第5期12-17,22,共7页
为了解太湖轮虫群落结构的特征,于2017年7月~2018年6月对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轮虫及理化因子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梅梁湾N,P浓度都显著高于东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的轮虫年平均密度分别为81.4,17.8 ind./L;梅梁湾轮虫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 为了解太湖轮虫群落结构的特征,于2017年7月~2018年6月对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轮虫及理化因子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梅梁湾N,P浓度都显著高于东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的轮虫年平均密度分别为81.4,17.8 ind./L;梅梁湾轮虫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和矩形龟甲轮虫,其年平均密度分别为25.6,15.0 ind./L,而东太湖为矩形龟甲轮虫和角突臂尾轮虫,其年平均密度分别为6.1,2.2 ind./L;东太湖轮虫数量冬、春季低,夏、秋季高,而梅梁湾轮虫数量则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研究结果可为太湖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梁湾 东太湖 群落结构 针簇多肢轮虫 矩形龟甲轮虫
下载PDF
曲腿龟甲轮虫和热带龟甲轮虫的mtDNA COI基因和rDNA ITS序列差异以及几种龟甲轮虫的系统发生关系
7
作者 余红宇 许丹丹 席贻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55-159,共5页
从芜湖市镜湖和汀棠湖中分别采得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和热带龟甲轮虫(K.tropica)个体,实验室内对其进行克隆培养.运用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各30个曲腿龟甲轮虫克隆和热带龟甲轮虫克隆分别进行了mtDNA COI基因和rDNA ITS的... 从芜湖市镜湖和汀棠湖中分别采得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和热带龟甲轮虫(K.tropica)个体,实验室内对其进行克隆培养.运用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各30个曲腿龟甲轮虫克隆和热带龟甲轮虫克隆分别进行了mtDNA COI基因和rDNA ITS的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以萼花臂尾轮虫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外群,结合Genbank上已登录的几条其它龟甲轮虫COI基因和ITS序列,以及测序所得的60个COI基因和ITS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ML、MP、NJ和贝叶斯树).结果表明,曲腿龟甲轮虫和热带龟甲轮虫间COI基因序列差异百分比为24.9%-26.5%,平均为25.7%.曲腿龟甲轮虫个体间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2%,热带龟甲轮虫个体间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1.5%.两种轮虫间ITS序列差异百分比为6.1%-7.6%,平均为7.25%.曲腿龟甲轮虫个体间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1.1%,热带龟甲轮虫个体间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0.7%.基于COI基因序列和ITS序列构建的四个系统树均支持曲腿龟甲轮虫单倍型和热带龟甲轮虫单倍型各自成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腿龟甲轮虫 热带龟甲轮虫 MTDNA COI基因 rDNAITS序列 系统发生关系
下载PDF
温度对矩形龟甲轮虫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和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葛雅丽 席贻龙 +1 位作者 马杰 许丹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7-1294,共8页
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10℃、15℃、20℃和25℃)对双后棘刺、单后棘刺和无后棘刺矩形龟甲轮虫的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后代混交率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以及后代体长、体宽、前中棘刺长、左右两前侧棘刺长、... 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10℃、15℃、20℃和25℃)对双后棘刺、单后棘刺和无后棘刺矩形龟甲轮虫的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后代混交率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以及后代体长、体宽、前中棘刺长、左右两前侧棘刺长、左右两后棘刺长、后棘刺数目等形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和后代形态参数在3种形态型轮虫间的差异因温度的不同而异,它们对温度升高的反应也因轮虫形态型的不同而异.温度显著影响轮虫的内禀增长率、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后代所有的形态参数(P<0.05);形态型显著影响轮虫后代的体长、前中棘刺长和左右两后棘刺长(P<0.05),但对轮虫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温度和形态型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轮虫的世代时间和后代的形态参数(P<0.05).3种形态型轮虫间,双后棘刺轮虫后代的体长(122.1±0.6μm)显著短于无后棘刺和单后棘刺轮虫后代的体长(分别为126.3±0.7μm和125.1±0.7μm),前中棘刺长(32.5±0.3μm)显著长于无后棘刺和单后棘刺轮虫后代的前中棘刺长(分别为31.1±0.3μm和30.8±0.3μm),左后棘刺长(31.2±1.0μm)和右后棘刺长(32.3±0.9μm)均与单后棘刺轮虫后代的(分别为29.5±0.8μm和31.5±0.6μm)相似,但显著短于无后棘刺轮虫后代(分别为36.7±1.5μm和37.3±1.6μm).矩形龟甲轮虫后代的棘刺长、体宽和体长之间的关系也受温度和形态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龟甲轮虫 形态型 生命表统计学参数 形态特征 温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