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湾地区玄武岩对峨眉山地幔柱岩浆过程的响应
1
作者 成炼 郗爱华 +4 位作者 胡有山 葛玉辉 任杰 郑江 姜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7,共16页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地区附近出露大面积的二叠纪玄武岩,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岩性主要为致密块状辉石玄武岩、斜斑玄武岩和粗面玄武岩;主量元素显示玄武岩具有高钛拉斑系列的成分特点,稀...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地区附近出露大面积的二叠纪玄武岩,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岩性主要为致密块状辉石玄武岩、斜斑玄武岩和粗面玄武岩;主量元素显示玄武岩具有高钛拉斑系列的成分特点,稀土元素表现出玄武岩呈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模式,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微量元素相对富集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Sr和P等与流体相关的微量元素;与云南宾川上仓附近晚期喷发的高钛玄武岩及洋岛玄武岩(OIB)特征相似,暗示峨眉山周边的玄武岩形成于地幔柱诱发下的板内拉张环境,原始岩浆源于交代富集地幔源区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具有与再循环洋壳有关的辉石岩相似的成分特点,且在上升过程中发生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及微弱的地壳混染。本次玄武岩对比工作揭示,位于大火成岩省中带的沙湾地区玄武岩与内带的宾川上仓晚阶段喷发产物具有同源性和等时性的特点,暗示该玄武岩浆属于大火成岩省活动晚期地幔柱边缘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地球化学 大火成岩省 地幔 四川沙湾
下载PDF
乌蒙山地区茅口组中上部火山物质的发现:峨眉地幔柱早期活动的证据
2
作者 张宏辉 杨朝 +9 位作者 李致伟 陈贵仁 余杨忠 袁永盛 李锁明 张耀堂 张沥元 赵见波 吴亮 潘江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7-1220,共14页
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显生宙重要的地质事件,为了加深对滇东北乌蒙山地区峨眉地幔柱活动演化的认识,对该区茅口组中上部凝灰岩的同位素年龄、锆石微量元素、锆石Lu-Hf同位素、牙形石生物地层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区茅口组中上部的凝灰岩为滇... 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显生宙重要的地质事件,为了加深对滇东北乌蒙山地区峨眉地幔柱活动演化的认识,对该区茅口组中上部凝灰岩的同位素年龄、锆石微量元素、锆石Lu-Hf同位素、牙形石生物地层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区茅口组中上部的凝灰岩为滇东北乌蒙山地区峨眉地幔柱活动演化增加了新的岩石学证据,其最底层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68.7±1.7 Ma(MSWD=0.89,n=8);发现的牙形石为Jinogondolella aserrata,是二叠系瓜德鲁普统沃德阶的典型分子,与锆石U-Pb年龄对应。茅口组凝灰岩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为基性岩浆锆石,具有大陆弧型构造背景及较高的Th/Nb值,可能代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大规模喷发之前的火山活动。茅口组凝灰岩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εHf(t)值为-6.7~11.6,大部分为负值,少量正值,具不均一性,反映该时期的火山活动除地幔柱物质参与外还有较多地壳物质的加入。茅口组凝灰岩的发现表明,峨眉地幔柱在乌蒙山地区于瓜德鲁普统沃德期已经发生小规模的岩浆喷发活动,该时期地幔柱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岩石圈热量的传导及部分地幔物质参与的熔融作用,为峨眉地幔柱模型的建立增加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 峨眉山玄武岩 火山活动 茅口组 牙形石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峨眉山地幔柱主要研究进展及四川盆地二叠纪成盆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自明 卞昌蓉 刘光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9-1099,共11页
近年来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其地幔柱成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关于地幔柱在四川盆地的作用范围和二叠纪成盆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存在认识分歧。基于大量文献调研并结合近期研究,采用深部地幔活动控制表层系统演变的研究思路,系统梳理峨眉... 近年来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其地幔柱成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关于地幔柱在四川盆地的作用范围和二叠纪成盆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存在认识分歧。基于大量文献调研并结合近期研究,采用深部地幔活动控制表层系统演变的研究思路,系统梳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其深部地质特征。地幔柱是诱发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喷发并形成大火成岩省的主导因素,但地幔柱仅对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具有直接影响,具体表现为地幔柱上涌引起地壳隆升并导致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出现地层差异剥蚀和对盆地中南部二叠纪沉积的控制作用,而盆地中北部中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拉张槽群和“凹凸相间”沉积-构造格局的形成则主要受控于南秦岭洋岩石圈板块的拉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大火成岩省 地幔 二叠纪 动力学机制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峨眉地幔柱与西南(贵州)晚二叠世成煤条件及成煤区带划分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远辉 邓克勇 陈启飞 《贵州地质》 2023年第4期371-377,共7页
发生在二叠纪阳新世晚期-乐平世早期的峨眉地幔柱重大地质事件,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大规模成煤作用。本文基于《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煤》的研编工作,阐述峨眉地幔柱事件产生的系列地质环境效应,使中泥盆... 发生在二叠纪阳新世晚期-乐平世早期的峨眉地幔柱重大地质事件,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大规模成煤作用。本文基于《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煤》的研编工作,阐述峨眉地幔柱事件产生的系列地质环境效应,使中泥盆世—中二叠世陆内断陷盆地转变为晚二叠世有利聚煤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奠定了贵州晚二叠世大规模聚煤的沉积盆地基底,改变了晚二叠世的气候,形成利于植物生长异常繁茂和森林生态环境、为聚煤成煤提供了丰富的木本。进而依据层级结构,将晚二叠世成煤区带划分为Ⅰ级成煤区(聚煤区),Ⅱ级成煤区(含煤区),Ⅲ级成煤区(储煤带),Ⅳ级成煤区(煤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峨眉地幔 大规模成煤 晚二叠世
下载PDF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岩石圈结构:对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启示
5
作者 陈赟 赵与同 +3 位作者 刘佳乐 梁晓峰 李玮 徐义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41-2553,共13页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位于扬子克拉通西缘,是中-晚二叠世峨眉山古地幔柱头熔融的产物。因此,该区岩石圈结构特征对于揭示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方式与机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基于COMPASS-ELIP宽频带地震台阵资料,开展S波接收函数成像...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位于扬子克拉通西缘,是中-晚二叠世峨眉山古地幔柱头熔融的产物。因此,该区岩石圈结构特征对于揭示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方式与机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基于COMPASS-ELIP宽频带地震台阵资料,开展S波接收函数成像研究,并与同剖面远震S波有限频层析成像、区域面波层析成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识别了沿剖面岩石圈内部主要间断面,从而获得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石圈结构的横向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相对中带和外带,内带具有地壳增厚(增厚15~20km)、岩石圈减薄(减薄~50km)现象,且岩石圈地幔具有高速、分层特征,但下层底界面转换波震相并不明显;中带岩石圈厚度大(~170km),局部地段岩石圈-软流圈边界(LAB)缺失,对应位置存在地幔低速异常;外带岩石圈厚度略小(~150km),中带和外带均发育岩石圈中部不连续面(MLD)。结合地球化学、岩石学、物理/数值模拟等研究成果,本文推测上述特征记录了古地幔柱作用引起的不同程度岩石圈变形:地幔柱在内带以纵向作用为主,通过热-动力冲击方式造成岩石圈大幅度快速减薄,地幔柱头高程度减压熔融,产生的大规模岩浆穿透岩石圈地幔,在地壳发生底侵和内侵,部分喷出地表形成溢流玄武岩;地幔柱在中带以横向作用为主,通过底部剪切引起岩石圈地幔横向伸展,甚至造成局部撕裂,在撕裂部位进一步引发热-化学侵蚀并导致岩石圈破坏;地幔柱在外带以垂向拖曳为主,造成岩石圈的局部拆沉而减薄。此外,内带下方地幔的高速、分层特征,可能指示经历地幔柱作用减薄后的岩石圈,减薄产生的岩石圈空区因捕获地幔柱头熔融残留物而得到一定程度愈合,而受地幔柱改造后的残存岩石圈,因经历大量熔体抽取更加亏损而得到强化。综上,本文揭示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石圈结构,为进一步理解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机制提供了新的地球物理观测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地幔-岩石圈相互作用 S波接收函数 岩石圈-软流圈边界 岩石圈中部不连续面
下载PDF
川南早三叠世砂页岩型铜矿床沉积环境、成矿模式及对峨眉山地幔柱成矿系统的补充 被引量:1
6
作者 文俊 张航飞 +9 位作者 刘治成 赵伟 竹合林 赵俊兴 刘洪 李复勇 赵凱莉 何永刚 张金元 钟强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8-617,共20页
峨眉山地幔柱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对峨眉山地幔柱的成矿效应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但对提供成矿物源的矿床类型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砂页岩型铜矿的研究极少,砂页岩型铜矿稳定分布在沐川西部及西南部的飞仙关组底部,以... 峨眉山地幔柱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对峨眉山地幔柱的成矿效应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但对提供成矿物源的矿床类型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砂页岩型铜矿的研究极少,砂页岩型铜矿稳定分布在沐川西部及西南部的飞仙关组底部,以往开展了大量的勘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但其成矿物质来源还有较大争议。为厘清沐川地区飞仙关组底部砂页岩型铜矿床的富集规律、沉积环境和成因机制,本研究开展了野外实地调查、矿物学、岩相古地理与岩石地球化学等系统性研究,探讨其物源、富集规律、沉积环境,建立了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沐川地区砂页岩型铜矿体产出于早三叠世飞仙关组底部的一套灰绿色细碎屑岩中,主要矿石类型有粉砂质条带黏土岩型铜矿、泥质条带粉砂岩型铜矿、粉砂岩型铜矿和细砂岩型铜矿,矿石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为主;沐川地区飞仙关组底部的沉积相属于有障壁型海岸相潮坪亚相,可识别出潮上泥坪微相、潮间混合坪微相、潮下砂坪微相和潮渠微相4种微相,Cu元素主要富集于粉砂质条带黏土岩和泥质条带粉砂岩等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潮间混合坪微相中,铜的富集严格受岩相古地理及沉积相的控制;Cu元素主要来源于峨眉山高钛玄武岩,西部的康滇古陆是主要的物源区;沐川地区飞仙关组底部砂页岩型铜矿属同生沉积型矿床,其成矿模式可分为峨眉山玄武岩喷溢(矿源层形成)阶段、风化剥蚀搬运阶段、沉积富集阶段和成岩保存阶段。上述成果,对西南地区进一步实现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和补充完善峨眉山地幔柱成矿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砂页岩型铜矿 峨眉山地幔 成矿模式 沉积环境 岩石地球化学 飞仙关组 沐川
下载PDF
沙茨基海隆(Shatsky Rise)白垩纪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幔柱-洋中脊相互作用过程
7
作者 陈静 陈双双 +1 位作者 高锐 刘嘉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79-2401,共23页
沙茨基海隆(Shatsky Rise)是白垩纪早期形成的西北太平洋大火成岩省,其成因和演化过程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次研究对沙茨基海隆白垩纪玄武岩进行了全岩主量、微量元素、Sr-Nd-Pb同位素的分析。沙茨基海隆玄武岩主要属于拉斑玄武岩,具... 沙茨基海隆(Shatsky Rise)是白垩纪早期形成的西北太平洋大火成岩省,其成因和演化过程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次研究对沙茨基海隆白垩纪玄武岩进行了全岩主量、微量元素、Sr-Nd-Pb同位素的分析。沙茨基海隆玄武岩主要属于拉斑玄武岩,具有较亏损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以及较富集的重稀土元素的特征,没有明显的Eu异常(δEu=0.99~1.29),与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的微量元素配分模式较为相似。然而该系列玄武岩却具有相对较富集的初始^(87)Sr/^(86)Sr(0.702986~0.703991)和^(143)Nd/^(144)Nd(0.513034~0.513194)同位素比值、较富集的^(207)Pb/^(204)Pb(15.439~15.508)和^(208)Pb/^(204)Pb(37.853~38.488)同位素比值,与富集的洋岛玄武岩(OIB)和岛弧火山岩的同位素成分较为相似,且源区混入高U/Pb比值(HIMU型)的富集地幔成分。稀土元素部分熔融模拟反演表明沙茨基海隆火山岩的原始岩浆可能起源于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源区,且具有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10%)。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地幔柱-洋中脊相互作用模型来解释沙茨基海隆拉斑玄武岩较亏损的不相容元素成分和较富集的同位素成分这一特殊地球化学特征。由于来自扩张洋中脊的强大拉张应力的影响,地幔柱岩浆物质将流向洋中脊并发生减压部分熔融,导致不相容元素的高度亏损,但由于放射成因元素(Sm、Rb和U)的半衰期相对较长,同位素成分则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被改变,因此本文推测沙茨基海隆同位素富集的N-MORB拉斑玄武岩可能是地幔柱-洋中脊相互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PB同位素 拉斑玄武岩 地幔 扩张三节点 沙茨基海隆
下载PDF
利用洋中脊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制约南海打开的地幔动力学机制
8
作者 杨帆 黄小龙 +2 位作者 徐义刚 贺鹏丽 于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86-2202,共17页
地幔柱与板块构造是地球运行的两大基本动力学机制。南海及其周缘地区处于海南地幔柱与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时空交汇的背景,而新生代地幔柱在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存在颇多争议。地幔源区富含辉石岩是南海及其周缘与地幔柱活... 地幔柱与板块构造是地球运行的两大基本动力学机制。南海及其周缘地区处于海南地幔柱与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时空交汇的背景,而新生代地幔柱在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存在颇多争议。地幔源区富含辉石岩是南海及其周缘与地幔柱活动相关的玄武岩的共有特征,基于此推测,本文利用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7航次在南海北缘U1500B站位钻遇的南海扩张初期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橄榄石成分来制约南海扩张初期的地幔岩性,以检验南海扩张初期是否存在地幔柱-洋脊叠加。U1500B MORB所含橄榄石斑晶的Fo=76.4~89.4,NiO=0.09%~0.26%,CaO=0.25%~0.34%,MnO=0.16%~0.33%。这些橄榄石斑晶具有与南海西南次海盆扩张末期U1433B钻孔的MORB以及全球其他开放大洋MORB相似的NiO、CaO、MnO含量和FeO/MnO比值,代表其源区岩性主要为橄榄岩。U1500B钻孔MORB与该区存在地幔柱叠加的基性岩浆所含橄榄石斑晶成分的差异显著,表明南海扩张初期不存在地幔柱叠加,与前人估计的U1500B洋中脊玄武岩的正常地幔潜能温度(~1380℃)相符合。由于南海扩张初期洋中脊岩浆产率高,但缺乏地幔热异常和易融组分如辉石岩等,推测其地幔中可能有较多的早前俯冲板片贡献的再循环挥发分来维持高岩浆产率。所以,俯冲板片后撤导致的岩石圈伸展可能是南海打开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橄榄石 源区岩性 地幔 洋中脊玄武岩
下载PDF
地幔柱活动对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影响:西伯利亚克拉通地幔橄榄岩包体Sr-Nd-Hf同位素制约
9
作者 程哲 孙晶 《世界地质》 CAS 2023年第4期621-635,共15页
利用单矿物溶液法分析了Obnazhennaya金伯利岩中橄榄岩包体单矿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并且与Udachnaya金伯利岩中橄榄岩包体单矿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Obnazhennaya金伯利岩中橄榄岩包体单斜辉石具有亏损的Sr... 利用单矿物溶液法分析了Obnazhennaya金伯利岩中橄榄岩包体单矿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并且与Udachnaya金伯利岩中橄榄岩包体单矿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Obnazhennaya金伯利岩中橄榄岩包体单斜辉石具有亏损的Sr同位素组成和富集的Nd、Hf同位素组成。橄榄岩包体石榴子石的Sr-Nd-Hf同位素组成表现出原始的特征,没有受到交代作用的影响。通过对比Udachnaya和Obnazhennaya金伯利岩中地幔包体的特征和单斜辉石的二元混合模拟发现,Udachnaya金伯利岩中的地幔包体的Sr-Nd-Hf同位素组成更偏向于金伯利岩的特征,而与之相反,Obnazhennaya金伯利岩中的地幔包体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则位于金伯利岩和地幔柱溢流玄武岩之间,且更加偏向于溢流玄武岩的同位素特征。因此,地幔柱活动对西伯利亚克拉通岩石圈产生了影响,改变了其岩石圈地幔的同位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HF同位素 地幔 橄榄岩包体 西伯利亚岩克拉通
下载PDF
华南地区地幔过渡带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10
作者 张晓青 徐涛 +1 位作者 陈立春 李喆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5-946,共12页
华南地区同时受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影响,是研究板块相互作用的最佳场所之一.为研究华南地区深部动力学过程,本文基于国家固定台网30°N以南的宽频带台站数据,利用接收函数方法开展了华南地区地幔过渡带结构研究,并结合已有... 华南地区同时受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影响,是研究板块相互作用的最佳场所之一.为研究华南地区深部动力学过程,本文基于国家固定台网30°N以南的宽频带台站数据,利用接收函数方法开展了华南地区地幔过渡带结构研究,并结合已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讨论了华南地区深部构造单元划分及其浅部构造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扬子克拉通下方地幔过渡带结构接近全球平均水平,相对稳定;(2)海南岛地区地幔过渡带厚度偏薄,且410-km和660-km界面分别显著下沉和上升,可能与海南地幔柱密切相关;(3)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深部构造边界显著,青藏高原东南缘主要受特提斯构造域影响,其地幔过渡带中可能残留有拆沉的岩石圈板片;(4)雪峰山以东地区的地幔过渡带主要受太平洋构造域影响,但南北也存在局部差异,南部华夏地块下方可能不存在滞留板片,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撤与东南沿海地区地壳减薄和大规模出露的中-新生代岩浆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接收函数 板片俯冲 地幔过渡带 地幔
下载PDF
西昆仑地幔柱活动线索及对找矿方向的启示
11
作者 刘超 李涛 田江涛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70-378,共9页
基于对地幔柱的认识,采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来自地热学的信息,展示了谷顶雪山地球化学“环”呈围绕某一热点向外的分带特征,环内发育异常地热泉和一维延伸磁异常地质体,环外围发育辉绿岩及高铁、高钛玄武岩。电磁断面显示,其下20 km... 基于对地幔柱的认识,采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来自地热学的信息,展示了谷顶雪山地球化学“环”呈围绕某一热点向外的分带特征,环内发育异常地热泉和一维延伸磁异常地质体,环外围发育辉绿岩及高铁、高钛玄武岩。电磁断面显示,其下20 km深处,有高导层(低密度层)。热模拟结果表明,莫霍面温度偏高。地震层析显示,上地幔物质活动剧烈,熔融物质上升。以TiO_(2)含量2%为界,区内玄武岩可分为高钛和低钛,二者呈共存特征。研究区玄武岩为板内碱性系列,多落入洋岛玄武岩和地幔柱玄武岩区域。矿物成分、产状、地球化学等方面均与典型地幔柱成因玄武岩相似,暗示其成因可能与地幔柱活动有关。参照地幔柱相关成矿系列,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化线索认为,研究区内铅-锌、稀有金属、铜-镍-铂族、银、锡-钨、金刚石具较大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列 高钛和低钛玄武岩 富铁玄武岩 地幔 西昆仑
下载PDF
地幔柱活动与东非裂谷开启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孙凯 何胜飞 +3 位作者 卢宜冠 张航 许康康 龚鹏辉 《华北地质》 2023年第1期61-70,共10页
东非裂谷是世界上最典型的一条大陆裂谷,通常认为由东部分支和西部分支两部分组成。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地球物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探讨了东非裂谷的演化与地幔柱的关系,提出大型不均一地幔柱上升过程中分异出两... 东非裂谷是世界上最典型的一条大陆裂谷,通常认为由东部分支和西部分支两部分组成。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地球物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探讨了东非裂谷的演化与地幔柱的关系,提出大型不均一地幔柱上升过程中分异出两个浅部次级地幔柱的模型,分别对应埃塞俄比亚西北和图尔卡纳具有不同地球化学性质的岩浆作用。埃塞俄比亚西北的岩浆作用具有“普通”地幔的成分,表明阿法儿地幔柱是一个典型的热柱。图尔卡纳的岩浆作用则混染了古老再循环洋壳的成分,表明肯尼亚地幔柱热柱的属性已经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 地球物理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大陆裂谷
下载PDF
峨眉山地幔柱鉴定及其对四川盆地储层的影响
13
作者 秦雪露 赵婷玉 陈思源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0期118-123,共6页
【目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是我国最早被国际地学界承认的大火成岩省。本研究旨在分析峨眉山地幔柱的鉴定方法及其影响,为更多学者研究地幔柱提供参考。【方法】对峨眉山地幔柱喷发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并总结... 【目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是我国最早被国际地学界承认的大火成岩省。本研究旨在分析峨眉山地幔柱的鉴定方法及其影响,为更多学者研究地幔柱提供参考。【方法】对峨眉山地幔柱喷发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结果】ELIP地区存在大规模火山作用前的地壳抬升、放射状岩墙群、显著的火山作用以及典型的地幔柱产出岩浆的化学组成,为峨眉山地幔柱的鉴定提供了依据。峨眉山地幔柱的喷发对四川盆地油气储层形成和生物大灭绝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峨眉山地幔柱已有四种鉴定方法,不同的鉴定方法仍需更多的证据支撑。峨眉山地幔柱上涌、多旋回喷发以及地幔柱活动对四川盆地油气储层空间发育具有一定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地幔鉴定 油气储层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地幔柱大辩论及如何验证地幔柱假说 被引量:79
14
作者 徐义刚 何斌 +4 位作者 黄小龙 罗震宇 朱丹 马金龙 邵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共9页
目前关于地幔柱存在与否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地幔柱学说的三个假设上:(1)起源于地球核幔边界缓慢上升的细长柱状热物质流;(2)热点下具有异常高温地幔;(3)地幔柱是相对静止的。这三个方面的验证需要今后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岩石学和古地磁等... 目前关于地幔柱存在与否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地幔柱学说的三个假设上:(1)起源于地球核幔边界缓慢上升的细长柱状热物质流;(2)热点下具有异常高温地幔;(3)地幔柱是相对静止的。这三个方面的验证需要今后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岩石学和古地磁等学科的综合运用和进一步的工作。文中认为,地幔柱学说依然能合理地解释地球上一级地质现象,反对地幔柱的学者过分强调了一些小尺度的与地幔柱理论不符的细节,而小尺度地壳特征显然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鉴别老地幔柱:(1)大规模火山作用前的地壳抬升;(2)放射状岩墙群;(3)火山作用的物理特征;(4)火山链的年代学变化;(5)地幔柱产出岩浆的化学组成。研究表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满足其中的3到4个指标,因此地幔柱是形成峨眉山玄武岩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 大火成岩省 验证 鉴别古老地幔 峨眉山玄武岩
下载PDF
天山石炭纪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 被引量:163
15
作者 夏林圻 夏祖春 +3 位作者 徐学义 李向民 马中平 王立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3-910,共8页
中国西北部(中亚地区)天山造山带中分布的石炭纪碰撞后裂谷火山岩系构成了一个分布范围约150×104km2的大火成岩省。该火山岩系主要由玄武质熔岩组成,其次还包含有中性和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玄武岩所形成的化学和同位素阵列表明... 中国西北部(中亚地区)天山造山带中分布的石炭纪碰撞后裂谷火山岩系构成了一个分布范围约150×104km2的大火成岩省。该火山岩系主要由玄武质熔岩组成,其次还包含有中性和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玄武岩所形成的化学和同位素阵列表明,它们是由来源于2个不同源区的组分混合产生的。一种组分来源于岩石圈地幔,另一种组分来源于与夏威夷(Hawaii)、冰岛(Iceland)和留尼汪岛(Reunion)等洋岛玄武岩源区相似的软流圈。显然,该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与地幔柱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裂谷火山岩 软流圈地幔 岩石圈地幔 大火成岩省 天山
下载PDF
天山—阿尔泰东部地区海西晚期后碰撞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特点及可能与地幔柱的关系 被引量:81
16
作者 毛景文 Franco PIRAJNO +6 位作者 张作衡 柴凤梅 杨建民 吴华 陈世平 程松林 张长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25-942,共18页
天山-阿尔泰东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镍成矿区,近年来针对区内的铜镍矿床和相关岩体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找矿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已经探明了十几个矿床和矿点。笔者基于以往研究成果,结合目前地质勘查和找矿评价的新进展,比较详... 天山-阿尔泰东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镍成矿区,近年来针对区内的铜镍矿床和相关岩体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找矿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已经探明了十几个矿床和矿点。笔者基于以往研究成果,结合目前地质勘查和找矿评价的新进展,比较详细地全面总结了后碰撞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基本特点、成矿规律和成矿过程,并建立了描述性成矿模型。这些矿床沿一组平行的走向近东西的深大断裂分布,与成矿有关的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一般不大于5km^2,小的可为一个岩墙。矿化分两种类型:通道型和熔离型。成矿时代为298~270Ma,为中亚成矿带大规模成矿期的组成部分,形成于后碰撞伸展阶段。与这组铜镍硫化物矿床有关的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可能是早二叠世大面积喷溢岩浆的残留根部或通道部分,可能与地幔柱活动有关。另外,针对区内的地质特征,结合以往找矿的成功经验,对区内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硫化物矿床 后碰撞 地幔 天山-阿尔泰 新疆
下载PDF
地幔柱构造对松辽盆地及渤海湾盆地形成的制约 被引量:32
17
作者 肖龙 王方正 +1 位作者 王华 F.Pirajno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92,共10页
中国东部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形成与演化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 .通过对区域地震资料盆地沉积记录、火山岩岩石探针和大地构造演化历史的综合分析 ,认为地幔柱 (柱头直径约 5 0 0km)在晚侏罗世 -晚白垩世时形成于松辽地... 中国东部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形成与演化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 .通过对区域地震资料盆地沉积记录、火山岩岩石探针和大地构造演化历史的综合分析 ,认为地幔柱 (柱头直径约 5 0 0km)在晚侏罗世 -晚白垩世时形成于松辽地区 ,经历了软流圈地幔上涌、地壳抬升与伸展、火山活动 ,导致松辽盆地的形成 ;由于华北板块向北移动 ,始新世时地幔柱 (柱头直径 6 0 0~ 80 0km)移动到京津 -渤海湾地区 ,类似的地质过程形成了渤海湾盆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 地幔构造 松辽盆地 渤海湾盆地 火山作用 地震
下载PDF
云南金平晚二叠纪玄武岩特征及其与峨眉地幔柱关系——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49
18
作者 肖龙 徐义刚 +1 位作者 梅厚钧 何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8,共11页
分布于哀牢山-红河断裂带西南侧的金平上二叠统玄武岩属于低钛拉斑玄武岩(LT)(Ti/Y<500).其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根据其岩相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将其划分为LT1和LT2两个地球化学亚类型.它们的分布和主要... 分布于哀牢山-红河断裂带西南侧的金平上二叠统玄武岩属于低钛拉斑玄武岩(LT)(Ti/Y<500).其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根据其岩相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将其划分为LT1和LT2两个地球化学亚类型.它们的分布和主要地球化学标志为: LT1分布于下部,高Mg#(48~63),SiO2(50%~56%),高ΣREE(118~145μg/g)、低Fe2O3(1.36%~1.63%), Na2O(1.88%~3.17%), TiO2(1.37%~1.92%),高Th、U,低Nb、Ta和Sr负异常; LT2分布于上部,低SiO2(47%~56%), Mg#(34~59),低ΣREE(75~117μg/g),高Fe2O3(1.56%~2.47%)、Na2O(2.33%~5.03%)、TiO2(1.49%~2.34%), Sr强负异常.二者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是同一母岩浆经不同的分离结晶和同化混染作用的结果.金平与宾川峨眉山的化学地层学对比表明,金平LT1和LT2玄武岩与宾川峨眉山玄武岩下部的LT1、LT2十分相似,它们可能是同时,或在类似的环境下形成的.金平玄武岩属于峨眉山大火山岩省的一部分,同为峨眉地幔柱早期活动的产物.新生代哀牢山-红河断裂的左滑剪切运动导致了宾川与金平玄武岩的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晚二叠纪 玄武岩 地幔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中国东南大陆边缘中新生代地幔柱活动的岩石学记录 被引量:42
19
作者 毛建仁 陶奎元 +2 位作者 邢光福 杨祝良 赵宇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3-258,共6页
东南大陆边缘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造山以及华夏陆块西南部离散块体拼合(230 ~150 Ma) ,是受中特提斯消减作用的影响,其后叠加了古太平洋对古欧亚大陆的伸展—走滑—扩张(145 ~70 Ma) ,新生代后研究区进... 东南大陆边缘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造山以及华夏陆块西南部离散块体拼合(230 ~150 Ma) ,是受中特提斯消减作用的影响,其后叠加了古太平洋对古欧亚大陆的伸展—走滑—扩张(145 ~70 Ma) ,新生代后研究区进入了大陆裂谷期。从晚中生代—新生代,岩浆来源由上地壳源—中下地壳源—大陆岩石圈地幔源—软流圈地幔源,构成了一个漫长而巨大的构造岩浆旋回。145 ±5 Ma 和20 ±5 Ma 两次重要的地质转换是联系板块构造和幔柱构造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记录 构造 东南大陆边缘 地幔活动
下载PDF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西部苦橄岩及其共生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地幔柱头部熔融的证据 被引量:187
20
作者 张招崇 John J Mahoney +3 位作者 王福生 赵莉 艾羽 杨铁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38-1552,共15页
丽江地区的苦橄岩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西部,其与辉斑玄武岩、无斑玄武岩和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共生。苦橄岩中的斑晶主要为富镁橄榄石,其F0含量最高达91.6%,CaO含量最高达0.42%,其内含有少量玻璃包裹体,指示了橄榄石是在熔体... 丽江地区的苦橄岩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西部,其与辉斑玄武岩、无斑玄武岩和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共生。苦橄岩中的斑晶主要为富镁橄榄石,其F0含量最高达91.6%,CaO含量最高达0.42%,其内含有少量玻璃包裹体,指示了橄榄石是在熔体中结晶形成的。苦橄岩中的铬尖晶石具有高的Cr#值(73-75)。计算的初始岩浆的MgO含量大约为22wt%,初始熔融的温度为1630-1680℃。研究结果表明,玄武质岩石是苦橄质岩浆通过橄榄石和单斜辉石分离结晶形成的。苦橄岩和玄武岩的Nd-Sr-Pb同位素比值差别不大,只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如εNd(t)=-1.3 to+4.0)。高的εNd(t)值以及抗蚀变不相容元素的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与洋岛玄武岩相似,并且其重稀土元素特征指示了源区有石榴子石的残余,而且是低部分熔融的产物。同位素比值与抗蚀变不相容元素比值(如Nb/La)的相关性表明,岩浆形成过程中有少量的大陆地壳物质或者相对低εNd(t)组分的大陆岩石圈地幔的混染。因此,总体上,苦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是地幔柱头部熔融的成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橄岩 地球化学 地幔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