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tating detonation wave with kerosene fuel-rich gas 被引量:4
1
作者 Jia-xiang Han Qiao-dong Bai +2 位作者 Shi-jian Zhang Fang Wang Chun-sheng We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498-1512,共15页
In this study, kerosene fuel-rich gas produced by the combustion in the gas generator was used as the fuel and oxygen-rich air was used as the oxidant to investigate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tating det... In this study, kerosene fuel-rich gas produced by the combustion in the gas generator was used as the fuel and oxygen-rich air was used as the oxidant to investigate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tating detonation wave (RDW). The initiation of the kerosene fuel-rich gas and propagation process of the RDW were analyzed. The influences of the oxygen content in the oxidizer, kerosene mass flow rate of the gas generator, and temperature of the kerosene fuel-rich gas on the propagation process of the RDW we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ropagation velocity of the RDW could be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three parameters mentioned above with the kerosene mass flow rate as the strongest factor. The minimum oxygen content that could successfully initiate and maintain the stable propagation of the RDW was 32%, achieving the RDW velocity of 1141.9 m/s. The RDW mainly propagated as two-counter rotating waves and a single wave when the equivalent ratios were 0.62–0.79 and 0.85–0.87,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RDW velocity of 1637.2 m/s was obtained when the kerosene mass flow rate, oxygen content, and equivalent ratio were 74.6 g/s, 44%, and 0.87,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ting detonation wave kerosene fuel-rich gas initiation process Propagation mode
下载PDF
STUDIES OF OXYGEN ADSORPTION AND INITIAL OXIDATION ON SINGLE CRYSTAL Mn_5Si_3(111) SURFACE
2
作者 Ma Maosheng, Ji Mingrong, Wu Jianxin, Liu Xianming Structure Research Lab,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cademia Sinica, Hefei, Anhui 230026, P. R. China Xu Zhengjia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 Academia Sinica, Beijing 100081, China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Z1期255-258,共4页
Kinetics of oxygen adsorption on single crystal Mn<sub>5</sub>Si<sub>3</sub> (111) surface and initial surface oxidation were investigated. Oxygen chemisorbs dissociatively at room temperatur... Kinetics of oxygen adsorption on single crystal Mn<sub>5</sub>Si<sub>3</sub> (111) surface and initial surface oxidation were investigated. Oxygen chemisorbs dissociatively at room temperature on Mn and Si atoms. A fast oxidation of Si atoms occurs followed by oxidation of Mn atoms at RT. The MnO<sub>2</sub> was reduced by Si atoms and the SiO was oxidized further to SiO<sub>2</sub> during the sample he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 LINE SURFACE STUDIES OF oxygen ADSORPTION AND initiAL OXIDATION ON SINGLE CRYSTAL Mn5Si3 SI
下载PDF
An almost full reversible lithium-rich cathode: Revealing the mechanism of high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被引量:1
3
作者 Dong Luo Jianming Fan +9 位作者 Zhuo Yao Huixian Xie Jiaxiang Cui Yajun Yang Xiaokai Ding Jiapeng Ji Shuxing Wu Ming Ling Chenyu Liu Zhan Li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20-126,I0003,共8页
Low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ICE) is an important impediment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i-rich layered oxides (LLOs), which is due to the irreversible oxygen release.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surface oxy... Low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ICE) is an important impediment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i-rich layered oxides (LLOs), which is due to the irreversible oxygen release.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surface oxygen vacancies are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ICE of LLOs. To reveal the relation of oxygen vacancies and ICE, sample PLO (Li-Mn-Cr-O) and its treated product (TLO) ar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During the treated process, part of oxygen atoms return to original constructed vacancies. It makes oxygen vacancies in sample TLO much poorer than those in sample PLO, and induces the formation of Li-poor spinel-layered integrated structure.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indicates the ICE of sample PLO is only 80.8%, while sample TLO is almost full reversible with the ICE of ~97.1%. In term of high-energ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synchrotron hard/soft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we discover that the ICE is difficult to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just by building oxygen vacancies. LLOs with high ICE not only have to construct suitable oxygen vacancies, but also require other components with Li-poor structure to stabilize oxygen. This work provides deep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high ICE, and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LLOs for next-generation high-energy lithium-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ion batteries Li-rich layered oxides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oxygen vacancies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of Oxygen/Hydrogen Rocket Engine in China
4
作者 Liu Guoqiu and Gu Mingchu 《Aerospace China》 1994年第2期7-10,共4页
In the mid of the 1970s,China began to develop its first oxygen/hydrogen rocket engine,which is designated as YF-73 and used for the third stage of the Long March 3 launch vehicle (LM-3).After successful flight tests ... In the mid of the 1970s,China began to develop its first oxygen/hydrogen rocket engine,which is designated as YF-73 and used for the third stage of the Long March 3 launch vehicle (LM-3).After successful flight tests of the LM-3,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engine-YF-75 engine started,which is for the third stage of the LM-3A.This paper describes these two engin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ryogenic technology.It also discusses some tentative ideas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oxygen/hydrogen eng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ET ROCKET oxygen designated tentative LAUNCH HYDROGEN initiated ATTITUDE GENERATOR
下载PDF
液氧煤油掺混及燃爆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喻闯闯 晏政 +2 位作者 朱良平 罗天培 张家仙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1,共5页
为研究液氧煤油掺混及燃爆特性,建立部分受限空间试验系统以模拟发射场应用场景,开展液氧煤油掺混及燃爆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液氧、煤油同时泄出并掺混时,煤油、氧气浓度均存在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当煤油温度为65℃、点火激励为... 为研究液氧煤油掺混及燃爆特性,建立部分受限空间试验系统以模拟发射场应用场景,开展液氧煤油掺混及燃爆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液氧、煤油同时泄出并掺混时,煤油、氧气浓度均存在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当煤油温度为65℃、点火激励为5.9J时,即使是发生液氧泄漏,液面上方布置的测点处仍未达到燃爆条件;煤油温度提升至80℃时,液氧持续泄出仅约20s时成功起爆,点火时刻煤油蒸气浓度1.31%,氧气浓度40.05%,氮气浓度58.64%,煤油/氧气浓度比值为0.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煤油 掺混 燃爆特性 试验 安全
下载PDF
液氧煤油火箭海上发射基本方案及关键技术分析
6
作者 周鑫 李成 +2 位作者 余延生 许国志 相有桓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28-35,共8页
海上发射火箭在提升火箭运载能力、降低残骸坠落风险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我国已成功实施多型固体火箭海上发射任务,相比固体火箭,液氧煤油火箭具有更高的比冲和环保性。根据液氧煤油火箭陆基发射的特点规律和固体火箭海上发射任务流程... 海上发射火箭在提升火箭运载能力、降低残骸坠落风险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我国已成功实施多型固体火箭海上发射任务,相比固体火箭,液氧煤油火箭具有更高的比冲和环保性。根据液氧煤油火箭陆基发射的特点规律和固体火箭海上发射任务流程及实施方案,研究了海射系统港口基地、海上发射船、运载火箭、保障船等运行的基本方案,提出海上发射任务实施流程,分析了牵制释放、连接器零秒脱落和自动对接、无人值守推进剂加注技术在海上发射火箭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煤油 火箭 海上发射 实施流程 关键技术
下载PDF
乙烯富燃燃气/富氧空气旋转爆轰自起爆现象研究
7
作者 邱晗 白桥栋 +3 位作者 韩家祥 黄炳耀 刘嘱勇 翁春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134,共11页
对高温乙烯富燃燃气与富氧空气进行旋转爆轰自起爆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抛弃了传统的预爆轰管起爆方式,高温乙烯富燃燃气经过喷注与外壁面碰撞产生局部“热点”,点燃混合气体形成爆燃状态。在壁面摩擦作用以及燃烧室头部激波反射的... 对高温乙烯富燃燃气与富氧空气进行旋转爆轰自起爆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抛弃了传统的预爆轰管起爆方式,高温乙烯富燃燃气经过喷注与外壁面碰撞产生局部“热点”,点燃混合气体形成爆燃状态。在壁面摩擦作用以及燃烧室头部激波反射的综合作用下,爆燃火焰最终会通过爆燃转爆轰过程转变为爆燃/爆轰混合模态,生成稳定传播的旋转爆轰波。当量比会对自起爆成功率造成影响。富氧空气含氧量在40%时,当量比0.52~1.84内发动机均可成功起爆。随着富氧空气含氧量的提升,旋转爆轰波模态分别经历双波对撞、单波以及爆燃/爆轰混合模态。富氧空气含氧量变大会使得爆轰波传播速度增大,富氧空气含氧量为47.4%时获得最大爆轰波传播速度1 790.6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发动机 旋转爆轰 自起爆 乙烯富燃燃气 富氧空气
下载PDF
RP-3航空煤油/O_(2)预混火焰不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王恩庆 饶大为 +3 位作者 刘晓振 王鹏 刘宇 曾文 《滨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21,共9页
为获得RP-3航空煤油不稳定燃烧特性,采用定容燃烧实验装置开展初始压力0.1 MPa、0.2 MPa、0.3 MPa,初始温度420 K、450 K、480 K,当量比1.0~1.7工况下RP 3航空煤油/O_(2)预混火焰层流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压力和当量... 为获得RP-3航空煤油不稳定燃烧特性,采用定容燃烧实验装置开展初始压力0.1 MPa、0.2 MPa、0.3 MPa,初始温度420 K、450 K、480 K,当量比1.0~1.7工况下RP 3航空煤油/O_(2)预混火焰层流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压力和当量比增加,火焰锋面明显由光滑变为褶皱,内部出现胞状结构,火焰趋于不稳定。通过分析过渡加速起始半径发现,随着初始温度、初始压力和当量比增加,过渡加速起始半径减小,预混火焰的不稳定现象提前。另外,计算扰动增长率并分析其对火焰稳定性的影响发现,质热扩散作用对火焰稳定性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流体动力学作用其次。进一步研究发现,质热扩散作用主要取决于分子扩散项,随着当量比增加,其值由负向正变化,证明分子扩散作用对预混火焰不稳定影响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3航空煤油 不稳定燃烧 过渡加速起始半径 质热扩散作用 流体动力学作用
下载PDF
Operation of a Rotary-valved Pulse Detonation Rocket Engine Utilizing Liquid-kerosene and Oxygen 被引量:9
9
作者 WANG Ke FAN Wei YAN Yu ZHU Xudong YAN Chuanju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726-733,共8页
The pulse detonation rocket engine (PDRE) requires periodic supply of oxidizer, fuel and purge gas. A rotary-valve assembly is fabricated to control the periodic supply in this research. Oxygen and liquid aviation k... The pulse detonation rocket engine (PDRE) requires periodic supply of oxidizer, fuel and purge gas. A rotary-valve assembly is fabricated to control the periodic supply in this research. Oxygen and liquid aviation kerosene are used as oxidizer and fuel respectively. An ordinary automobile spark plug, with ignition energy as low as 50 mJ, is used to initiate combustion. Steady operation of the PDRE is achieved with operating frequency ranging from 1 Hz to 10 Hz.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pressure is lower than theoretical value by 13% at 1 Hz and 37% at 10 Hz, and there also exists a velocity deficit at different operating frequencies. Both of these two phenomena are believed mainly due to droplet size which depends on atomization and vaporiza-tion of liquid fu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 detonation rocket engines rotary-valve velocity deficit kerosene oxygen
原文传递
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总体设计优化方法研究
10
作者 朱雄峰 周城宏 +5 位作者 雍子豪 王一杉 崔朋 谭胜 刘鹰 刘阳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5,共9页
针对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多约束耦合问题,通过分析箭体构型、动力类型方案及动力布局类型,提出了优选两级单芯级构型、液氧甲烷动力和液氧煤油动力以及优选中小发动机多机并联方案,并优选5、7、9机并联动力布局。采用齐奥... 针对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多约束耦合问题,通过分析箭体构型、动力类型方案及动力布局类型,提出了优选两级单芯级构型、液氧甲烷动力和液氧煤油动力以及优选中小发动机多机并联方案,并优选5、7、9机并联动力布局。采用齐奥科夫斯基公式,对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进行估算,并以一二级间比为优化变量,进行初步总体优化,得到在不同箭体直径、动力类型和动力布局下的基础运载能力,结合长细比分析得出两级单芯级、奇数台发动机并联的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总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运输系统 运载火箭 液氧煤油 液氧甲烷 重复使用 垂直起降
下载PDF
深度变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春红 高玉闪 +3 位作者 陈晖 龚南妮 刘站国 李斌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针对未来载人登月着陆器对更大深度变推力动力的需求,开展了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深度变推力技术研究,运用系统仿真、推力室传热特性仿真及燃烧流动特性仿真等方法,结合喷雾试验、单喷嘴点火试验、全尺寸发生器热试及原型泵水试等试验... 针对未来载人登月着陆器对更大深度变推力动力的需求,开展了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深度变推力技术研究,运用系统仿真、推力室传热特性仿真及燃烧流动特性仿真等方法,结合喷雾试验、单喷嘴点火试验、全尺寸发生器热试及原型泵水试等试验,验证了发动机变推力、燃烧组件工作稳定性及低工况冷却、深度变工况涡轮泵等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发动机与核心燃烧组件方案合理可行、发动机性能先进,可用于我国未来载人登月下降级发动机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变推力 液氧 煤油 发动机
下载PDF
液滴初始温度对RP-3航空煤油超临界蒸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靳乐 范玮 +2 位作者 周舟 张晋 申帅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9-275,共7页
以超临界环境中RP-3航空煤油的悬停液滴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其在超临界温度下的蒸发特性受液滴初始温度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初始温度下液滴的无量纲直径的平方、瞬态蒸发常数、液滴寿命和热膨胀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后发现,较高初始温... 以超临界环境中RP-3航空煤油的悬停液滴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其在超临界温度下的蒸发特性受液滴初始温度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初始温度下液滴的无量纲直径的平方、瞬态蒸发常数、液滴寿命和热膨胀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后发现,较高初始温度的液滴主要通过缩短初始加热时间来提高蒸发效率,当液滴初始温度从293.8,K升高至373.1,K时,3种不同环境压力下的液滴蒸发时间分别降低了31.55%,、32.25%,和34.73%,.此外,还发现液滴的初始温度越高,其出现超临界散射光斑时的液滴直径越大,出现时间越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3航空煤油 超临界 蒸发 初始温度
下载PDF
负载型催化剂光催化氧化五氯苯酚钠的效果 被引量:53
13
作者 席北斗 刘纯新 +3 位作者 孔欣 周岳溪 刘鸿亮 邱熔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4,共4页
研究以TiO2 为基本活性组分、空心玻璃珠为载体、硅酸钠为粘合剂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技术 .选取五氯苯酚钠 (PCP Na)为处理对象 ,结合对催化剂比表面和晶型结构的表征 ,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筛选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条件下 (二... 研究以TiO2 为基本活性组分、空心玻璃珠为载体、硅酸钠为粘合剂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技术 .选取五氯苯酚钠 (PCP Na)为处理对象 ,结合对催化剂比表面和晶型结构的表征 ,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筛选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条件下 (二氧化钛、空心玻璃珠、4 0 %硅酸钠溶液重量比为 4∶2 0∶2 ,650℃下烧 3h)所制备的C3型催化剂不仅光催化活性高 ,且负载牢固 ,易与水分离 .对初始CODCr=4 0 0mg·L- 1,PCP Na =1 0mg·L- 1的反应液 ,在光照强度为 30kW·m- 2 下 2hCODCr去除率大于 65% ,PCP Na去除率大于 92 % .试验进一步探讨C3型催化剂投加量、反应液初始浓度、供氧量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氧化 二氧化钛 负载型催化剂 投加量 初始浓度 供氧量
下载PDF
烃类推进剂航天动力技术进展与展望未来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文龙 李平 邹宇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3-252,共10页
为研究烃类推进剂航天动力技术在中国的后续发展和未来应用方向,对比分析煤油、甲烷和丙烷等典型烃类推进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特性,简要介绍烃类推进剂航天动力在一次性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高性能上面级推进、无毒空间推进... 为研究烃类推进剂航天动力技术在中国的后续发展和未来应用方向,对比分析煤油、甲烷和丙烷等典型烃类推进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特性,简要介绍烃类推进剂航天动力在一次性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高性能上面级推进、无毒空间推进和吸气式推进领域的发展动态及应用状况。当前国内外航天动力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表明,以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液氧甲烷发动机为代表的烃类推进剂航天动力将引领未来高性能低成本航天推进系统的发展趋势,依照中国液氧/烃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进展和技术水平,以其为核心的新型动力体系在中国未来的天地往返、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等多任务适应性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航天推进 液氧煤油 烃类 推进剂
下载PDF
Ф400mm直拉硅单晶生长过程中氧浓度对微缺陷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5
作者 曾庆凯 关小军 +4 位作者 潘忠奔 张怀金 王丽君 禹宝军 刘千千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0-1156,共7页
针对大直径直拉硅的微缺陷控制问题,模拟研究了初始氧浓度对于直径400 mm直拉硅单晶生长过程中原生点缺陷、空洞和氧沉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晶体生长过程中氧沉淀和空洞的浓度及尺寸受晶体所经历的热历史和初始氧浓度的共同影响。当温... 针对大直径直拉硅的微缺陷控制问题,模拟研究了初始氧浓度对于直径400 mm直拉硅单晶生长过程中原生点缺陷、空洞和氧沉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晶体生长过程中氧沉淀和空洞的浓度及尺寸受晶体所经历的热历史和初始氧浓度的共同影响。当温度降低时,氧沉淀和空洞浓度降低,空洞尺寸增大,氧沉淀尺寸随初始氧浓度不同变化规律相异。在较低初始氧浓度时,随温度降低氧沉淀尺寸减小,在较高氧浓度时,氧沉淀尺寸增加。在相同热条件下,高温时,随初始氧浓度增加,空洞浓度先降低后升高,随后又继续降低;低温时,空洞浓度先不变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Z硅 数值模拟 空洞 氧沉淀 初始氧浓度
下载PDF
双管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可 范玮 +2 位作者 严宇 穆杨 严传俊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为研究双管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共同工作的协同性,以航空煤油和氧气作为燃料和氧化剂,基于双管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系统进行了单管单独工作与双管同时工作的实验,工作频率范围为5~25Hz,对压力和推力的测量结果表明,双管同时工作对单管稳... 为研究双管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共同工作的协同性,以航空煤油和氧气作为燃料和氧化剂,基于双管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系统进行了单管单独工作与双管同时工作的实验,工作频率范围为5~25Hz,对压力和推力的测量结果表明,双管同时工作对单管稳定工作几乎不会产生影响;推力测量数据显示,相同工况下,双管同时工作产生的推力与两单管单独工作产生的推力之和基本相等,无论单管还是双管,在5~15Hz频率范围内,平均推力基本上线性增加,在15~25Hz频率范围内,平均推力增加逐渐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 煤油 氧气 传感器 频率 推力
下载PDF
新一代运载火箭增压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范瑞祥 田玉蓉 黄兵 《火箭推进》 CAS 2012年第4期9-16,共8页
随着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的开展,新型120 t级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将得到广泛的使用,该发动机采用的推进剂贮箱增压系统设计被列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的重大关键技术之一。在对国内外主要液体运载火箭增压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120 t... 随着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的开展,新型120 t级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将得到广泛的使用,该发动机采用的推进剂贮箱增压系统设计被列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的重大关键技术之一。在对国内外主要液体运载火箭增压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120 t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贮箱增压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液氧贮箱采用压力传感器与电磁阀组合的常温氦气加温增压,煤油贮箱采用压力传感器与电磁阀组合的常温氦气增压方案,并针对液氧贮箱采用常温氦气加温增压的方案开展了理论分析和全尺寸系统级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增压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加热增压 液氧煤油发动机 贮箱增压
下载PDF
液氧煤油载人运载火箭二级伺服机构系统方案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守军 赵迎鑫 +2 位作者 姜庆义 刘俊琴 陈克勤 《载人航天》 CSCD 2012年第5期1-7,共7页
介绍拟用于我国未来液氧煤油载人运载火箭的二级伺服机构系统设计方案研究。通过需求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情况,提出了"三余度数字控制和液压能源并联冗余"的高可靠系统架构、简便的"空中冷起控"方案和新规格的"... 介绍拟用于我国未来液氧煤油载人运载火箭的二级伺服机构系统设计方案研究。通过需求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情况,提出了"三余度数字控制和液压能源并联冗余"的高可靠系统架构、简便的"空中冷起控"方案和新规格的"煤油液动机"动力方案,以及一型新的完全整体化自足式伺服机构结构方案,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方案可满足高可靠度等指标要求,并具有使用和维护方便等突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机构 液氧煤油发动机 载人运载火箭
下载PDF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助推动力系统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建华 曹晨 +2 位作者 徐浩海 李妙婷 王飞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49-1457,共9页
长征五号是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代号CZ-5),芯级捆绑四个助推器,每个助推器配置两台并联的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本文对国内外运载火箭的故障模式进行分析,结合CZ-5火箭首飞实际情况,提出了助推动力系统风险规避应采取的措施。针... 长征五号是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代号CZ-5),芯级捆绑四个助推器,每个助推器配置两台并联的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本文对国内外运载火箭的故障模式进行分析,结合CZ-5火箭首飞实际情况,提出了助推动力系统风险规避应采取的措施。针对CZ-5火箭助推级和芯一级发动机起动点火的特点,分析了CZ-5火箭首次发射中的异型发动机点火匹配特性。简述了YF-100系列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历程、技术特征和热环境适应性,重点分析了发动机在可重复使用和大范围推力调节方面的潜力。对比了国内外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的推重比性能,分析了不同发动机推重比对火箭运载能力的影响,总结了提高发动机性能的措施(如采用泵后摆技术、选用高强度轻质化材料等)。提出了新一代液氧煤油发动机必须在满足高可靠性的前提下,追求高性能、高推重比、降低成本和增强适应性的后续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液氧煤油发动机 助推器 技术特征 推重比
下载PDF
当量比对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爆震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永强 范玮 +2 位作者 李强 万兴 严传俊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71-1373,共3页
简述了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的实验系统,利用电磁阀控制煤油,氧气和隔离气体,避免了连续燃烧.分析了实验结果,总结出爆震波压力、传播速度和爆燃向爆震转变(DTD)距离与当量比的关系,指出在当量比为1.2~1.8时爆震特性较好,与理论计算结果... 简述了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的实验系统,利用电磁阀控制煤油,氧气和隔离气体,避免了连续燃烧.分析了实验结果,总结出爆震波压力、传播速度和爆燃向爆震转变(DTD)距离与当量比的关系,指出在当量比为1.2~1.8时爆震特性较好,与理论计算结果趋势一致.研究表明:本实验系统能够成功地进行煤油/氧气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原理试验,能产生频率可控的、充分发展的两相爆震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 电磁阀 氧气/煤油 爆震波 特性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