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襄阳豪族与刘宋大明土断新论
1
作者 张潇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6-72,124,共8页
刘宋孝武帝时,襄阳豪族的豪族经济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刘宋朝廷若要通过土断获得更多承担赋役的编户小农,只能从上游襄阳地区着手。大明土断中,主持土断的王玄谟极力迁就襄阳著姓家族的利益,而对当地土豪、流民强制著籍。“九品以上租”... 刘宋孝武帝时,襄阳豪族的豪族经济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刘宋朝廷若要通过土断获得更多承担赋役的编户小农,只能从上游襄阳地区着手。大明土断中,主持土断的王玄谟极力迁就襄阳著姓家族的利益,而对当地土豪、流民强制著籍。“九品以上租”政策威胁到了襄阳著姓的经济特权,因而招致他们的强烈反抗。大明土断后,四方民户的不断流入,襄阳豪族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襄阳豪族凭借地理优势,从丝路贸易中获取了大量经济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豪族 大明土断 王玄谟 刘宋 丝路贸易
下载PDF
非遗文化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宋代缂丝工艺为例
2
作者 孙诗晴 《西部皮革》 2024年第8期102-104,共3页
文章主要探讨了宋代缂丝工艺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缂丝工艺是中国传统丝织品中的精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艺术价值。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宋代缂丝工艺的色彩、图案以及文化内涵价值,并探讨了其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 文章主要探讨了宋代缂丝工艺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缂丝工艺是中国传统丝织品中的精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艺术价值。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宋代缂丝工艺的色彩、图案以及文化内涵价值,并探讨了其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案例。通过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认为将传统非遗工艺与现代服饰融合,可以为现代女装设计提供新的可能和创新思路,兼容而致新,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宋代缂丝工艺 现代女装设计 服装设计
下载PDF
宋代丝绸纹饰解析及其名称英译方法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沈琳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157,共7页
宋代丝绸纹饰是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宋代人民对生活、艺术的深刻理解。文章以宋代丝绸的代表性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宋代丝绸纹饰的种类及其表现形式进行梳理与阐述,释读宋代丝绸纹饰名称的内涵寓意并提出可行的英译方法。... 宋代丝绸纹饰是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宋代人民对生活、艺术的深刻理解。文章以宋代丝绸的代表性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宋代丝绸纹饰的种类及其表现形式进行梳理与阐述,释读宋代丝绸纹饰名称的内涵寓意并提出可行的英译方法。研究表明:由于宋代丝绸纹饰名称的来源较为丰富,其命名方式根据物象呈现出场景性、故事性、意象性等特点,因此译者只有与中国传统文化建立共鸣,才能准确把握宋代丝绸纹饰的核心要义;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纹饰名称,需要根据其所依附的造型表征、造物理念及使用场景等灵活运用异化和深度翻译的英译方法,实施互通中外语境的英译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丝绸纹饰 纺织品名称 英译异化 深度翻译
下载PDF
宋代丝织品中缠枝牡丹纹造型审美研究
4
作者 王辉 刘淑丽 《山东纺织科技》 2023年第4期43-46,共4页
文章基于美学阐释视角,通过对相关文献、图像资料归纳与整理,从题材、构图形式等方面分析宋代丝织品中缠枝牡丹纹的艺术审美表征,探讨纹样背后蕴含的文化因子。研究表明,宋代丝织品中缠枝牡丹纹题材丰富多样、构图形式流畅生动,充分展... 文章基于美学阐释视角,通过对相关文献、图像资料归纳与整理,从题材、构图形式等方面分析宋代丝织品中缠枝牡丹纹的艺术审美表征,探讨纹样背后蕴含的文化因子。研究表明,宋代丝织品中缠枝牡丹纹题材丰富多样、构图形式流畅生动,充分展现了宋代文化对审美意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丝织品 缠枝牡丹纹 审美表征 宋代文化
下载PDF
黄岩南宋赵伯澐墓出土丝绸织物纹样初探
5
作者 郝鑫鑫 杨敏华 《服装设计师》 2023年第5期52-57,共6页
黄岩南宋赵伯澐墓,共出土丝绸织物76件。墓主人赵伯澐是宋太祖赵匡胤第七世孙,出土丝绸织物均为墓主人生前穿戴之物。其涵盖的服饰形制多样、织物品种齐全、纹样题材丰富、工艺精巧独特。[1]这些纹样造型如何,包括哪些题材,是怎样排列的... 黄岩南宋赵伯澐墓,共出土丝绸织物76件。墓主人赵伯澐是宋太祖赵匡胤第七世孙,出土丝绸织物均为墓主人生前穿戴之物。其涵盖的服饰形制多样、织物品种齐全、纹样题材丰富、工艺精巧独特。[1]这些纹样造型如何,包括哪些题材,是怎样排列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南宋丝绸织物纹样的认知,为南宋丝绸艺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赵伯澐墓 丝绸织物纹样 造型 题材 组织
下载PDF
宋代丝织花卉纹样及其在现代家纺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苏淼 鲁佳亮 +1 位作者 蔡欣 章玮龚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60,共6页
以出土文物和相关文献为参考,从结构、造型、色彩等方面分析了宋代丝织花卉纹样的艺术风格与特征,认为宋代丝织花卉纹样题材丰富,花卉纹样风格注重写实,形象刻画细腻精致,具有整齐、典雅的艺术风格,典型的组织形式有散搭式、折枝式、缠... 以出土文物和相关文献为参考,从结构、造型、色彩等方面分析了宋代丝织花卉纹样的艺术风格与特征,认为宋代丝织花卉纹样题材丰富,花卉纹样风格注重写实,形象刻画细腻精致,具有整齐、典雅的艺术风格,典型的组织形式有散搭式、折枝式、缠枝式和几何填花式等,造型手法与装饰处理多采用写生花、复合花、四时花、情景花及文人花等,总体色彩倾向于清淡柔和、典雅庄重。结合现代的表现手法对经典宋代花卉纹样进行再设计,并通过现代织造工艺将设计纹样应用于现代丝绸家纺的产品设计中。设计作品既体现宋代的纹样艺术风格又符合现代家纺的流行时尚,体现出独特的自然典雅之风,是一次古典艺术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织品 宋代 花卉纹样 家纺设计
下载PDF
陕西白水出土宋代丝绸的揭展保护 被引量:6
7
作者 白崇斌 杨秋颖 +3 位作者 范宾宾 杨建州 孙丽娟 王海英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第1期32-35,共4页
为了验证自行研制的JZ 1出土丝织品揭展剂的实用效果 ,对陕西白水县出土的宋代粘连糟朽丝绸进行了实验性揭展。实验结果表明 ,JZ 1揭展剂对出土的糟朽丝织品具有明显的克服粘连丝绸之间的粘结力、软化脆化丝绸和协助剥离的作用 ,说明JZ ... 为了验证自行研制的JZ 1出土丝织品揭展剂的实用效果 ,对陕西白水县出土的宋代粘连糟朽丝绸进行了实验性揭展。实验结果表明 ,JZ 1揭展剂对出土的糟朽丝织品具有明显的克服粘连丝绸之间的粘结力、软化脆化丝绸和协助剥离的作用 ,说明JZ 1是一种效果较好的丝织品揭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丝绸 揭展剂 揭展
下载PDF
造微意匠,妙手方圆:从出土宋代丝绸几何纹看宋时丝织品设计观 被引量:5
8
作者 蔡欣 陈晓风 +2 位作者 单珊珊 高歌 朱小行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88,共10页
宋代丝绸对世界丝绸影响深远,几何纹样盛行是宋代丝绸艺术的一大突出特征。文章以出土宋代丝绸几何纹为研究对象,通过数量分析证实其流行程度,经将图形分类汇整获知菱形最为高频;运用黑格尔美学基本观点和索绪尔符号学理论对其展开形式... 宋代丝绸对世界丝绸影响深远,几何纹样盛行是宋代丝绸艺术的一大突出特征。文章以出土宋代丝绸几何纹为研究对象,通过数量分析证实其流行程度,经将图形分类汇整获知菱形最为高频;运用黑格尔美学基本观点和索绪尔符号学理论对其展开形式和意蕴解读,发现总体而言纹样形式超越内涵寓意;结合当时历史文化及染织技术背景,探析与时偕行的丝织品设计观,解读其中所包含的精确化规范设计思维、世俗化抽象设计思维、普适化商业设计思维、文人化致用设计思维。研究旨在为当代设计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宋代 丝绸 几何纹 设计观
下载PDF
宋代艺术缂丝设色的审美特征及嬗变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康夫 刘新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5,共7页
为科学论证宋代艺术缂丝设色的审美特征,首先运用数字化采集方法获得本案例中每个作品的色卡,其次将采集色卡植入色调图,根据其在色调图中的分布情况计算出其色相、纯度、明度和冷暖的数据比例;然后结合宋代审美理论分析这些作品在设色... 为科学论证宋代艺术缂丝设色的审美特征,首先运用数字化采集方法获得本案例中每个作品的色卡,其次将采集色卡植入色调图,根据其在色调图中的分布情况计算出其色相、纯度、明度和冷暖的数据比例;然后结合宋代审美理论分析这些作品在设色、用墨、调性等方面的用色规律,总结宋代艺术缂丝的审美特征以及从富丽精致向墨色淡雅色彩审美转变的内在关系。指出在宋代理学和道学的综合影响下,虽然富丽精致和水墨淡彩2种色调并存,但文人化审美倾向逐渐占据上风,引领宋代艺术缂丝的色彩审美由金碧辉煌逐渐转向恬静、清新、雅致的美学风格,抑彩杨墨的色彩审美倾向开始成为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艺术缂丝 设色 审美特征
下载PDF
南宋“生色花”丝绸纹样探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建亮 温润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69,共5页
"生色花"纹样在丝绸上的应用,开创了中国植物装饰纹样的写实风格,形成了宋代清新自然、典雅秀丽的时代风貌。通过对南宋"生色花"丝绸纹样的形式特征及其形式美、意蕴美的分析研究,探讨传统植物纹样从装饰性到写实... "生色花"纹样在丝绸上的应用,开创了中国植物装饰纹样的写实风格,形成了宋代清新自然、典雅秀丽的时代风貌。通过对南宋"生色花"丝绸纹样的形式特征及其形式美、意蕴美的分析研究,探讨传统植物纹样从装饰性到写实性的发展变化,分析社会文化对"生色花"纹样兴盛发展的内在影响,并结合实际探寻"生色花"纹样在现代丝绸纹样设计中的新发展。研究认为,写实性手法的应用促进了丝绸纹样从装饰到写实的转变,使花卉造型更加完善,为明清时期纹样的繁盛发展奠定了基础,它还丰富了花卉装饰纹样的寓意并促成吉祥纹样的出现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生色花 丝绸纹样 形式美 意蕴美
下载PDF
从出土出水文物看唐宋时期中国对印尼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廖国一 郭健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是海上邻邦,两国自古以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展开密切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唐宋时期,中国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室利佛逝和三佛齐王国,无论是瓷器及其烧造技术和钱币及其铸造技术对其生产生活,还是泰山封禅仪...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是海上邻邦,两国自古以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展开密切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唐宋时期,中国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室利佛逝和三佛齐王国,无论是瓷器及其烧造技术和钱币及其铸造技术对其生产生活,还是泰山封禅仪式对其统治阶级的思想观众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中国和印尼出土出水的遗物是两国交流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中国的技术和文化对印尼群岛人们的影响。在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技术和文化逐渐被印尼人民吸收,创造出具有自身民族和地区特色的技术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中国 印度尼西亚 文物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宋代绞经丝织物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蔡欣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72,共12页
绞经织物是一种古老的织物类型,在宋代丝绸中发展定型并广泛流行。采用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观察法、实证研究法、数量研究法,对历史文献和出土实物中的宋代绞经织物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研究表明:考古发现的宋代绞经织物中数量... 绞经织物是一种古老的织物类型,在宋代丝绸中发展定型并广泛流行。采用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观察法、实证研究法、数量研究法,对历史文献和出土实物中的宋代绞经织物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研究表明:考古发现的宋代绞经织物中数量最多的依次为四经绞素织物、二经绞素织物和三经绞提花织物;根据对织物纹样规格的分析,三经绞织物应是由加装绞综的束综提花机织制的;考古发现的大部分绞经织物来自长江以南地区,这与文献中关于土产的记载吻合;对照文献记载可推测,宋代民间根据织物肌理效果更倾向于将二经绞织物称为纱,将三经绞织物和四经绞织物称为罗;宋代纺织界则根据织机和织造工艺将二经绞和三经绞织物称为纱,将四经绞织物称为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绞经 丝织物 丝绸 考古发现
下载PDF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广西口岸发展与西南地区的交通贸易 被引量:8
13
作者 陆韧 苏月秋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41-148,共8页
为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广西口岸发展与西南地区的交通贸易情况,通过对宋朝在广西沿海和沿边地区设置的钦州、廉州、永平寨、横山寨等博易场的管理和海内外贸易进行论述,认为宋朝因军事需要,大量向云南地区购买战马,促使西南地区的陆上... 为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广西口岸发展与西南地区的交通贸易情况,通过对宋朝在广西沿海和沿边地区设置的钦州、廉州、永平寨、横山寨等博易场的管理和海内外贸易进行论述,认为宋朝因军事需要,大量向云南地区购买战马,促使西南地区的陆上交通"大理买马道"与广西沿海口岸的博易场互联互通,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在广西口岸带动下形成西南地区开放型市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广西口岸 西南交通 博易场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论宋代华北平原的桑蚕丝织业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卿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0-87,共8页
唐宋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但宋代华北平原桑蚕丝织业仍极兴盛。桑蚕丝织业遍布所有的府州军 ,贡绢州的比例也高于其他地区 ;丝织品的质量精细厚重、数量丰富 ,仍为宋政府丝织品的主要供应地 ,且商品率高。这说明 ,华北平原仍是全国桑蚕... 唐宋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但宋代华北平原桑蚕丝织业仍极兴盛。桑蚕丝织业遍布所有的府州军 ,贡绢州的比例也高于其他地区 ;丝织品的质量精细厚重、数量丰富 ,仍为宋政府丝织品的主要供应地 ,且商品率高。这说明 ,华北平原仍是全国桑蚕丝织业生产的重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华北平原 桑蚕丝织业 经济重心 发展 赋税 丝织品 商品率 地区分布 丝织品生产
下载PDF
数字化视域下的宋代缂丝设计元素提取与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青 郭昊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0-256,272,共8页
目的 宋代缂丝工艺具有独特的审美形式与艺术价值,从数字化角度对其设计元素传承与应用,实现宋代缂丝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方法 选取宋代缂丝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组合纹样,运用滚动引导滤波器进行去噪提取,结合形状文法理论与HSV色彩编... 目的 宋代缂丝工艺具有独特的审美形式与艺术价值,从数字化角度对其设计元素传承与应用,实现宋代缂丝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方法 选取宋代缂丝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组合纹样,运用滚动引导滤波器进行去噪提取,结合形状文法理论与HSV色彩编码方法构建出宋代缂丝工艺传统纹样元素库与色彩库,以丝巾为载体设计与应用,并借助模糊评价方法对设计方案做出最终评价。结论 将宋代缂丝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不仅可以传承宋代缂丝工艺的内核,也实现了缂丝工艺在现代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元素提取 形状文法 宋代缂丝 文创设计
下载PDF
论宋丽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交流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志江 魏珊 《东疆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89-95,共7页
宋朝与高丽朝之间的海上航路,是中韩两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发展,宋丽海上航线先后经过由山东半岛的登州(今山东蓬莱)至高丽翁津(今朝鲜海州西南)航线变迁为宋明州(今浙江宁波)到高丽的礼成江碧澜亭(今开城西海岸)航线。宋丽海上... 宋朝与高丽朝之间的海上航路,是中韩两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发展,宋丽海上航线先后经过由山东半岛的登州(今山东蓬莱)至高丽翁津(今朝鲜海州西南)航线变迁为宋明州(今浙江宁波)到高丽的礼成江碧澜亭(今开城西海岸)航线。宋丽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体现了两国物质贸易的繁盛,也承载着两国人文往来和精神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宋丽海上航线 海洋文化交流
下载PDF
宋元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间的金银流通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明罡 李潇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9,共7页
丝绸之路连接中国与中亚各国,几经兴废,北宋时期虽有所恢复,但随着西夏、金、西辽帝国的相继兴起,至南宋时因重重阻隔不再是沟通东西方的主要商路。中原汉地的对外贸易也由陆地转向了海洋。原本流入中亚各国的金银,转向了东南亚地区,中... 丝绸之路连接中国与中亚各国,几经兴废,北宋时期虽有所恢复,但随着西夏、金、西辽帝国的相继兴起,至南宋时因重重阻隔不再是沟通东西方的主要商路。中原汉地的对外贸易也由陆地转向了海洋。原本流入中亚各国的金银,转向了东南亚地区,中亚地区的货币金融受到了很大打击。蒙古人统治丝绸之路地区后,商路恢复。此时,元朝与四大汗国之间的金银流通,主要体现在政府赏赐、斡脱商人的金银往来及民间商业的流通三个方面,并形成了以元朝政府行为下金银流出、民间商贸活动流入的特点。中亚地区的金银货币由此得到了补充,恢复了早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间金融互补的传统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丝绸之路 经济带 金银 金融互补
下载PDF
论宋代纺织技术与丝绸服饰质料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蓓蓓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51,共5页
宋代是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其织造、印染与彩绘技术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当时丝绸业的发展,从而使丝绸服饰质料品种呈现多样化趋势,形成了宋代特色的丝绸服饰质料。基于此,力求探索对于宋... 宋代是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其织造、印染与彩绘技术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当时丝绸业的发展,从而使丝绸服饰质料品种呈现多样化趋势,形成了宋代特色的丝绸服饰质料。基于此,力求探索对于宋代纺织技术和丝绸品种质地等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纺织技术 丝绸品种
下载PDF
从银绢并用到银绢分离——北宋时期的银绢关系试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文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北宋初期 ,失去货币资格的绢帛与白银一道 ,常常被用于与其它商品互换。但仁宗朝以后 ,专用白银而不用绢的记载增加。尤其是神宗朝以后 ,不仅银绢同用减少 ,而且不少日常交易、支付事例中 ,出现了以银代绢的现象 ,甚至有的事例开始具有... 北宋初期 ,失去货币资格的绢帛与白银一道 ,常常被用于与其它商品互换。但仁宗朝以后 ,专用白银而不用绢的记载增加。尤其是神宗朝以后 ,不仅银绢同用减少 ,而且不少日常交易、支付事例中 ,出现了以银代绢的现象 ,甚至有的事例开始具有了以银买绢的意味。此时 ,商品市场上完成了从银绢并用到银绢分离的转变。这标志着 ,在当时的商品货币关系中 ,白银开始从包括绢帛在内的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 ,向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白银 银绢关系 绢帛 货币史
下载PDF
宋代民间丝织业的发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蔡欣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82,共8页
中国民间丝织业在宋代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表现在分布范围、技术分工、产量产值、产品种类、工艺水平等方面。采用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及定量分析法,对宋代民间丝织业的分布、分工、产出、贸易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 中国民间丝织业在宋代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表现在分布范围、技术分工、产量产值、产品种类、工艺水平等方面。采用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及定量分析法,对宋代民间丝织业的分布、分工、产出、贸易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表明,宋朝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为民间丝织业开创了巨大的市场,政府对丝织品的大宗需求促进了行业的全面蓬勃发展,民间丝织业满足议和、官俸、军需等国用,成为国家的支柱行业。宋代民间丝织业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对后世中国丝织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直到当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民间丝织业 分布 分工 产出 贸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