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1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cobalt(Ⅱ) complexes of amino acids-Schiff bases catalyzed aerobic oxidation of various alcohols to ketones and aldehyde 被引量:13
1
作者 Seyed Mohammad Seyedi Reza Sandaroos Gholam Hossein Zohur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303-1306,共4页
Two cobalt(Ⅱ) complexes 1 and 2 of Schiff bases derived from amino acids were synthesized and used for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with molecular oxygen at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pH,solvent,temperature and complex... Two cobalt(Ⅱ) complexes 1 and 2 of Schiff bases derived from amino acids were synthesized and used for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with molecular oxygen at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pH,solvent,temperature and complex/alcohol molar ratio to optimize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to evaluate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 of new cobalt Schiff base complexes.Under obtained optimum conditions,various alcohols were oxidized to corresponding aldehydes and ket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balt( complexes Alcohol oxidation Aerobic oxidation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棕色脂肪变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刘晨洋 王瑾 +4 位作者 张文婷 王丽清 尹晓晓 赵俊楠 焦向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859-4867,共9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脂肪细胞的来源之一,且表达所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成分,但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组织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究...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脂肪细胞的来源之一,且表达所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成分,但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组织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究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敲除对血管紧张素Ⅱ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野生型SD大鼠及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敲除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其培养至第3代,随机分为4组:野生组,基因敲除组,野生+血管紧张素Ⅱ组,基因敲除+血管紧张素Ⅱ组,在棕色脂肪诱导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分化14 d,后2组在每次更换分化培养基的同时加入100 nmol/L血管紧张素Ⅱ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 blot、qRT-PCR、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棕色脂肪诱导分化、脂肪分解、β氧化和线粒体生物发生等相关标记物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敲除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基因能够通过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β氧化、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增强线粒体功能来改善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这些发现为肥胖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潜在治疗靶点,揭示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脂肪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作为治疗目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棕色脂肪变 线粒体 β氧化 血管紧张素1a受体
下载PDF
基于Cre-loxP重组酶系统构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特异性敲除SENP1基因小鼠
3
作者 杨坤 章容 +4 位作者 吴越 雷小平 谌云川 康兰 董文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943-2950,共8页
背景:前期在体外成功构建了SENP1基因沉默的人肺泡上皮细胞系,在细胞水平上研究了SENP1在高氧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目的:基于Cre-loxP重组酶系统构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特异性敲除SENP1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SENP1^(flox/-)小鼠自交得到SENP... 背景:前期在体外成功构建了SENP1基因沉默的人肺泡上皮细胞系,在细胞水平上研究了SENP1在高氧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目的:基于Cre-loxP重组酶系统构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特异性敲除SENP1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SENP1^(flox/-)小鼠自交得到SENP1^(flox/flox)和SENP1^(flox/-)小鼠;将Sftpc-Cre^(+/+)小鼠与野生型小鼠交配获得更多的Sftpc-Cre^(+/-)小鼠。将Sftpc-Cre^(+/+)或子代Sftpc-Cre^(+/-)小鼠与SENP1^(flox/-)或子代SENP1^(flox/flox)小鼠进行杂交,获得SENP1^(flox/-)Sftpc-Cre^(+/-)双杂合小鼠。将SENP1^(flox/-)Sftpc-Cre^(+/-)小鼠与SENP1^(flox/flox)小鼠杂交,获得SENP1^(flox/flox)Sftpc-Cre^(+/-)小鼠。剪鼠尾提取基因组DNA,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小鼠基因型。取SENP1^(flox/flox)和SENP1^(flox/flox)Sftpc-Cre^(+/-)小鼠肺组织行免疫荧光双标实验及Western blot以验证SENP1敲除效果;取SENP1^(flox/flox)和SENP1^(flox/flox)Sftpc-Cre^(+/-)小鼠心、肝、肺、肾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观察两组小鼠各脏器的组织形态。结果与结论:琼脂糖凝胶电泳正确筛选出SENP1^(flox/flox)Sftpc-Cre^(+/-)小鼠。免疫荧光双标实验显示,与SENP1^(flox/flox)小鼠相比,SENP1^(flox/flox)Sftpc-Cre^(+/-)小鼠肺组织中SENP1的平均荧光强度降低(P<0.01),且SENP1和Sftpc未见明显共定位(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ENP1^(flox/flox)小鼠相比,SENP1^(flox/flox)Sftpc-Cre^(+/-)小鼠肺组织中SENP1蛋白表达降低(P<0.001)。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SENP1^(flox/flox)和SENP1^(flox/flox)Sftpc-Cre^(+/-)小鼠的心、肝、肺和肾脏组织形态无明显改变。该研究利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成功构建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特异性敲除SENP1基因小鼠,为后续研究SENP1基因在以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为主要损伤细胞的肺疾病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P1 Cre-loxP重组酶系统 肺泡型上皮细胞 条件性基因敲除 小鼠
下载PDF
芍药苷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纪雅琼 宁忠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382-5389,共8页
背景:研究表明芍药苷对肝、肾等器官纤维化具有改善作用,尤其是在肝纤维化中表现出突出优势,但芍药苷对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芍药苷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 背景:研究表明芍药苷对肝、肾等器官纤维化具有改善作用,尤其是在肝纤维化中表现出突出优势,但芍药苷对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芍药苷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在分离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Ⅱ(1μmol/L)干预48 h作为模型组;芍药苷低、高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的芍药苷(50,100μmol/L)预处理2 h,再用血管紧张素Ⅱ处理48 h;SIRT1抑制剂组先用10μmol/L SIRT1抑制剂EX527处理2 h,再用100μmol/L芍药苷处理2 h,最后用血管紧张素Ⅱ处理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用DH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用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qRT-PCR检测细胞外基质和纤维化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Ⅱ干预后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明显提高,细胞内活性氧和丙二醛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mRNA表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芍药苷剂量依赖性抑制上述效应改变(P<0.01);②与模型组相比,芍药苷剂量依赖性上调SIRT1的蛋白表达(P<0.001);③与芍药苷高剂量组相比,SIRT1抑制剂组细胞迁移数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果表明,芍药苷可能通过上调SIRT1的表达,有效减轻了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改变,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心肌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外基质沉积,对于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心肌成纤维细胞 血管紧张素 细胞外基质 纤维化 氧化应激
下载PDF
Catalytic Asymmetric Cyclopropanation using a New Chiral β-Diketone Cu (Ⅱ) Complex as a Catalyst
5
作者 Yu XU Zhong Yi WANG and Tian Pa YOU(Department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7期607-608,共2页
A new chiral β-diketone Cu (Ⅱ) catalyst was synthesized and used for the asymmetric cyclopropanation of styrene with diazoester. A high optical yield (~90%) was achieved. The effect of the structure of substrate on ... A new chiral β-diketone Cu (Ⅱ) catalyst was synthesized and used for the asymmetric cyclopropanation of styrene with diazoester. A high optical yield (~90%) was achieved. The effect of the structure of substrate on the enantioselectivity was studied. Both chendcal yield and optical yield being reduced when the steric bulky substrate was employe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and the chiral model of the transition state are under fuf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ymmetric cyclopropanation β-Diketone Cu () Complex
下载PDF
Ruthenium(Ⅱ) complex catalysts bearing a 2,6-bis(tetrazolyl)pyridine ligand for the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ketones
6
作者 Liandi Wang Tingting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7-333,共7页
Three ruthenium(II)complex catalysts bearing2,6‐bis(tetrazolyl)pyridine were synthesized,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and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ketones.Their different catalytic activities were attri... Three ruthenium(II)complex catalysts bearing2,6‐bis(tetrazolyl)pyridine were synthesized,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and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ketones.Their different catalytic activitie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phosphine ligands on the4‐chloro‐2,6‐bis(1‐(p‐tolyl)‐1Htetrazol‐5‐yl)pyridine ruthenium(II)complexes,with that based on1,4‐bis(diphenylphosphino)butane exhibiting better catalytic activity.A variety of ketones were reduced to their corresponding alcohols with>95%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Bis(tetrazolyl)pyridine RUTHENIUM Transfer hydrogenation ketone Homogeneous catalysis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对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冬梅 秦英 +3 位作者 牛福玲 朱陵群 王硕仁 姜良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34-1936,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酮ⅡA(TSN)对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提取原代CFs,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RT-PCR法半定量...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酮ⅡA(TSN)对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提取原代CFs,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RT-PCR法半定量检测Ⅰ胶原mRNA表达。结果:①AngⅡ组OD值高于空白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ngⅡ+TSN组OD值低于AngⅡ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AngⅡ组有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ngⅡ+TSN组Ⅰ型胶原含量低于AngⅡ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AngⅡ组Ⅰ型胶原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ngⅡ+TSN组Ⅰ型胶原mRNA表达低于AngⅡ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ngⅡ可直接诱导CFs的增殖,促进其分泌Ⅰ型胶原,并能显著增加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TSN对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及Ⅰ型胶原分泌增加,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强均有抑制作用。提示:TSN抗心肌纤维化作用的产生可能与丹参酮ⅡA抑制心脏局部的RAS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心肌成纤维细胞 Ⅰ胶原 Ang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对血管紧张素Ⅱ所致主动脉内皮细胞游离钙离子及产生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永胜 王照华 +1 位作者 梁黔生 郑智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82-886,共5页
目的 通过观察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下时,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丹参酮ⅡA(TSN)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及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探讨TSN... 目的 通过观察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下时,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丹参酮ⅡA(TSN)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及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探讨TSN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硝酸还原法、免疫组织化学法,首先分别检测不同浓度(10^-8~10^-6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1、6、24h)的AngⅡ对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产生NO及其eNOS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然后比较在10^-6mol/L的AngII作用的不同点(0h点为A组、6h点为B组)加入不同浓度(10、50mg/L)TSN,分别检测作用1、6、24h后内皮细胞的NO生成和eNOS的蛋白质表达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像系统检测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水平的变化。结果 (1)随着AngⅡ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NO的产生及eNOS的表达呈顺序下降(P〈O.01),表现出剂量、时间依赖性的负性作用。(2)TSN可抑制AngⅡ对内皮细胞分泌NO及eNOS表达的负性作用(P〈0.01),但尚不能恢复到空白对照组水平(P〈0.05);此作用与TSN的浓度无明显关系(P〉0.05)。在TSN作用1、6h,A组的抑制效应明显强于B组(P〈0.05);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至24h,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AngⅡ可引起主动脉内皮细胞[-Ca^2+]i显著升高(P〈0.01),TSN可部分抑制AngII诱导的内皮细胞[-Ca^2+]i升高(P〈0.05)。结论 TSN可抑制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以及细胞eNOS蛋白质表达的负性作用,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对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血管紧张素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内皮细胞 细胞内钙离子
下载PDF
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中c-fos,c-jun mRNA表达变化及丹参酮Ⅱ_A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周代星 梁黔生 +1 位作者 何雪心 占成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36-939,共4页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c-fos,c-junmRNA表达变化及丹参酮ⅡA的影响。方法:取12只1 d龄新生Wistar乳鼠,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AngⅡ(10-6mol.L-1)组,AngⅡ(10-6mol.L-1)...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c-fos,c-junmRNA表达变化及丹参酮ⅡA的影响。方法:取12只1 d龄新生Wistar乳鼠,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AngⅡ(10-6mol.L-1)组,AngⅡ(10-6mol.L-1)+丹参酮ⅡA(10-8g.L-1)组,AngⅡ(10-6mol.L-1)+缬沙坦(10-6mol.L-1)组,丹参酮ⅡA(10-8g.L-1)组,缬沙坦(10-6mol.L-1)组。相差显微镜测量心肌细胞大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RT-PCR检测心肌细胞c-fos,c-jun mRNA的表达。结果:在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作用30 min后,心肌细胞c-fos,c-jun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AngⅡ作用24 h后,AngⅡ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AngⅡ持续作用7 d后,AngⅡ组心肌细胞直径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采用丹参酮ⅡA或缬沙坦干预,二者可抑制AngⅡ诱导的c-fos,c-jun mRNA的表达增强(P<0.01)、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增加(P<0.01)及心肌细胞直径增大(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c-fos,c-jun的表达增强,减轻心肌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丹参酮A 心肌细胞肥大 c—fos C-JUN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诱导白血病NB4细胞分化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杜睿 郑鸿 +3 位作者 王艳萍 孟文彤 秦慧 袁淑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954-2958,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诱导白血病NB4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0.5 mg.L-1丹参酮ⅡA体外处理NB4细胞72 h后,分别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分化;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收集细胞并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再转录并标记成cRNA(Cy3荧光标...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诱导白血病NB4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0.5 mg.L-1丹参酮ⅡA体外处理NB4细胞72 h后,分别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分化;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收集细胞并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再转录并标记成cRNA(Cy3荧光标记),与Express ChipTMH04芯片杂交,最后对芯片进行扫描和数据分析,检测丹参酮ⅡA诱导NB4细胞分化前后相关基因谱表达的变化。结果:0.5 mg.L-1丹参酮ⅡA可诱导92.8%NB4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其中,中、晚幼粒细胞占27.0%;杆状及分叶核粒细胞占68.2%;细胞生长被明显抑制。基因芯片检测发现:3 360条基因中有183条基因差异表达,其中包括23条(5条上调和18条上调)分化相关基因和与细胞凋亡、周期调控、DNA转录、DNA损伤/修复、蛋白转运、信号传导、核受体、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相关基因。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调控多种相关基因、特别是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本研究有助于阐明丹参酮ⅡA诱导分化抗肿瘤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NB4细胞 分化 基因芯片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覃筱燕 严莉 +1 位作者 唐丽 戴景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2-784,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N)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纤维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Cl4模型组,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组(100mg/kg),TSN高、中、低(21.3,1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N)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纤维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Cl4模型组,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组(100mg/kg),TSN高、中、低(21.3,14.2,7.1 mg/kg)剂量组,均以灌胃的方式给药。治疗结束后,动物采血处死,分离血清进行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检测,以及肝组织匀浆羟脯氨酸(Hyp)的含量检测,观察TSN对慢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纤维生化指标的影响;取固定部位肝组织做HE染色和Masson胶原纤维特殊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肝组织中胶原纤维表达的情况。结果TSN可以恢复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已降低的TP和ALb含量,并下调肝组织Hyp的含量(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TSN可以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的病理损伤;Masson胶原纤维特殊染色发现TSN可以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胶原纤维的表达。结论TSN对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的的合成过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能阻断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肝纤维化 胶原纤维 MASSON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_A和隐丹参酮的含量 被引量:39
12
作者 闫豫君 杨广德 贺浪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 研究丹参药材中新的质控指标。方法 采用细胞膜色谱法对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筛选 ,在此基础上建立 RP-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 A和隐丹参酮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为 L ichrosorb C1 8色谱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75∶ 2 5 ) ... 目的 研究丹参药材中新的质控指标。方法 采用细胞膜色谱法对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筛选 ,在此基础上建立 RP-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 A和隐丹参酮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为 L ichrosorb C1 8色谱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75∶ 2 5 ) ;2 70 nm下检测 ;流速 1.0 m L/min,室温。药材用甲醇超声处理 ,过滤后直接进样分析。结果丹参酮 A和隐丹参酮的回收率分别为 10 1.74%和 99.2 8% ,RSD分别为 3 .68%和 1.78%。重现性的 RSD分别为 1.88%和 1.3 5 %。所收集的 12份丹参药材中丹参酮 A含量为 0 .60 7%~ 0 .14 8% ,隐丹参酮为 0 .0 73 %~0 .0 2 1%。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 ,当丹参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时 ,可以同时将丹参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法 同时测定 丹参 丹参酮A 隐丹参酮 含量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对四氯化碳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永忠 王晓东 刘永刚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 对四氯化碳 (CCl4)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位灌流分离大鼠肝细胞培养 36h后加入丹参酮ⅡA,同时造成CCl4损伤 ,于损伤 3h测培养液中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的含量 ,谷丙转氨酶 (ALT)、乳...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 对四氯化碳 (CCl4)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位灌流分离大鼠肝细胞培养 36h后加入丹参酮ⅡA,同时造成CCl4损伤 ,于损伤 3h测培养液中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的含量 ,谷丙转氨酶 (ALT)、乳酸脱氢酶 (LDH)、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 ,并用MTT法测肝细胞存活率。结果 :丹参酮ⅡA 明显改善细胞存活率 ,抑制CCl4引起的ALT、LDH活力的升高 ,同时抑制MDA、NO的产生及提高SOD活力。结论 :丹参酮ⅡA 能有效抑制CCl4造成的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四氯化碳损伤 原代培养 大鼠 肝细胞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欣 杜俊蓉 +4 位作者 白波 余彦 郑晓媛 杨芳 郑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2146-2150,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对10%胎牛血清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R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细胞株,以终浓度为10%的胎牛血清(FBS)作为刺激因素,用细胞计数法...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对10%胎牛血清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R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细胞株,以终浓度为10%的胎牛血清(FBS)作为刺激因素,用细胞计数法、噻唑蓝(MTT)比色法和5-溴脱氧尿嘧啶(BrdU)掺入法测定T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特征,用Western blot实验测定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活性,用RT-PCR测定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计数、MTT比色法和BrdU掺入实验表明丹参酮ⅡA能抑制10%FBS所诱导的VSMC增殖,作用强度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TA处理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高于10%FBS组,而S期比例低于10%FBS组,表明TA可阻止10%FBS所诱导的细胞周期由G0/G1期向S期推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10%FBS组相比,TA处理组ERK1/2磷酸化活性降低;RT-PCR结果显示TA处理组c-fos表达水平降低。结论:丹参酮可抑制10%FBS诱导的体外培养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此作用可能与其阻止细胞周期由G0/G1期向S期推进,抑制MAPK信号转导通路激活,进而下调c-fos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平滑肌细胞 细胞周期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c—los
下载PDF
丹参制剂中丹参酮Ⅱ_A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考察 被引量:24
15
作者 卢文彪 曾元儿 +1 位作者 钟镜金 江滨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考察空气 (氧气 )、水、p H及复方成分等对丹参酮 A降解速度的影响。方法 :在 70℃下 ,对丹参及复方丹参片的乙醇提取试样进行恒温加速试验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丹参酮 A的含量变化及降解速度常数 ,比较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 :... 目的 :考察空气 (氧气 )、水、p H及复方成分等对丹参酮 A降解速度的影响。方法 :在 70℃下 ,对丹参及复方丹参片的乙醇提取试样进行恒温加速试验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丹参酮 A的含量变化及降解速度常数 ,比较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 :在大气中丹参酮 A降解迅速 ,但在较高真空度时明显较慢 ;随着乙醇溶液中水分含量的增加 ,降解速度略有增大 ;不同 p H丹参试样以及复方丹参片试样的降解速度常数之间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空气 (氧气 )对丹参酮 A的降解有较大影响 ,其次为水分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复方丹参片 丹参酮A 稳定性 薄层扫描法 中药
下载PDF
均匀设计法优化丹参酮Ⅱ_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东颖 牟宏晶 丁为民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工艺.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丹参酮ⅡA萃取率的影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萃取物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 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工艺.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丹参酮ⅡA萃取率的影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萃取物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时间0.5h、二氧化碳流量为20 kg/h的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丹参酮ⅡA萃取率为81.36%.与传统溶剂提取法相比,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不仅萃取收率高,且选择性好、无环境污染,具有较优越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均匀设计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对免疫性血管炎、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敏 李晓静 +3 位作者 李晓辉 徐酉华 刘红 杨默 《血栓与止血学》 2009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对免疫性血管炎、血小板及凝血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抗血小板、抗凝及降低免疫性血管炎炎症反应的机理。方法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检测外周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性标志Annexin V,ELISA法...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对免疫性血管炎、血小板及凝血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抗血小板、抗凝及降低免疫性血管炎炎症反应的机理。方法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检测外周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性标志Annexin V,ELISA法检测凝血酶原片断F1+2,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及电镜观察血管病理改变。并设立正常、模型和阿司匹林对照组。结果免疫性血管炎急性期血小板数量异常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Annexin V检测的血小板活性以及凝血酶原片断F1+2活性也有明显增高。丹参酮ⅡA治疗后,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为931.33±254.19×109/Lvs544.00±83.8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nexin V检测的血小板活性以及凝血酶原片断F1+2活性也明显降低,分别为22.55±6.00%vs12.27±6.25%、215.93±66.04pmol/Lvs148.69±14.40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阿司匹林作用相比,除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稍弱外,其他作用两种药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降低血小板活性及凝血活性从而降低免疫性血管炎的炎症反应,减轻血管的病理损害,达到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血小板 血液凝固 丹参酮A
下载PDF
不同酒制工艺对丹参中丹参酮Ⅱ_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常明泉 袁胜浩 +4 位作者 黄良永 叶立红 李邱 安志斌 杨光义 《中国药师》 CAS 2010年第12期1736-1737,共2页
目的:考察不同酒制工艺对丹参中丹参酮Ⅱ_A含量的影响,筛选最佳炮制工艺。方法:取二年生丹参,分为原药材、酒炙品、酒蒸品、酒炖品4组样品,分别用相应方法炮制、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组样品中丹参酮Ⅱ_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丹参酮... 目的:考察不同酒制工艺对丹参中丹参酮Ⅱ_A含量的影响,筛选最佳炮制工艺。方法:取二年生丹参,分为原药材、酒炙品、酒蒸品、酒炖品4组样品,分别用相应方法炮制、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组样品中丹参酮Ⅱ_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丹参酮Ⅱ_A含量:原药材(5.89μg·m^(-1))>酒炖品(4.59μg·m^(-1))>酒蒸品(3.99μg·m^(-1))>酒炙品(3.39μg·m^(-1)),酒炖、酒蒸、酒炙样品中丹参酮Ⅱ_A损失率分别为22.07%、32.26%、42.44%。结论:酒制使丹参在祛除寒性、引药上行同时也使丹参酮Ⅱ_A含量有所降低,酒炖为最佳炮制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酒制 丹参酮A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药和大鼠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建平 杜志永 朱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 考察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 (TA SLN)的体外释药性质,研究肠道最佳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方法 用透析法测定TA SLN体外释药速率,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考察肠道吸收行为。结果 药物的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具有缓释特性。在十... 目的 考察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 (TA SLN)的体外释药性质,研究肠道最佳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方法 用透析法测定TA SLN体外释药速率,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考察肠道吸收行为。结果 药物的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具有缓释特性。在十二指肠,TA SLN与丹参酮ⅡA溶液的吸收率差异无显著性(P>0 05),在空肠、回肠和结肠段,TA SLN与丹参酮ⅡA溶液的吸收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5)。丹参酮ⅡA溶液在各肠段的吸收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5),但TA SLN在结肠段的吸收率高于其它肠段,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在纳米粒浓度较高时,吸收趋向饱和;加入空白纳米粒,未增加纳米粒小肠吸收率;降低Na+浓度以及加入吸收促进剂(脱氧胆酸钠、吐温 8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能量抑制剂(2, 4 二硝基苯酚)均使纳米粒小肠吸收率增加。结论 TA SLN在体外释放介质中可缓慢持续释药;结肠是TA SLN的最佳吸收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固体脂质纳米粒 体外释药 肠吸收特性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对免疫性血管炎血小板、骨髓巨核细胞及血管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晓静 周敏 +3 位作者 李晓辉 刘红 徐酉华 杨默 《血栓与止血学》 2009年第3期101-104,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抗血小板作用与其对骨髓巨核细胞影响的关系,了解丹参酮ⅡA是否对免疫性血管炎血管损害有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丹参酮ⅡA治疗组...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抗血小板作用与其对骨髓巨核细胞影响的关系,了解丹参酮ⅡA是否对免疫性血管炎血管损害有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丹参酮ⅡA治疗组,检测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同时检测巨核细胞的数量和功能(CFU-MK集落形成能力)以及基质细胞集落(CFU-F)形成能力,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及电镜观察血管病理改变。结果免疫性血管炎模型对照组有血小板数量、骨髓巨核细胞数、CFU-MK数的明显增加。丹参酮ⅡA治疗能够明显抑制血小板,血小板数量由模型组的931.33±254.19×109/L降至544.00±83.88×109/L(P<0.05)。也能明显抑制骨髓巨核细胞数和CFU-MK,分别为29.17±8.40个/片vs 17.67±5.75个/片(P<0.05)和33.0±14.27个/2×105cells vs 14.67±3.67个/2×105cells(P<0.05)。还能抑制骨髓基质细胞,CFU-F数由58.7±14.5个/2×106cells vs 38.8±11.09个/2×106cells(P<0.05)。丹参酮ⅡA治疗后血管炎的病理损害有明显减轻。结论丹参酮ⅡA可抑制血小板和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对骨髓巨核细胞和基质细胞的抑制可能是丹参酮ⅡA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机理之一。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和巨核细胞而减轻炎症损害,从而使免疫性血管炎血管免受损害而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血小板 巨核细胞 丹参酮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