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学视域下的清代女性文学批评
1
作者 彭国忠 陈淇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34,共15页
清代经学兴盛,经学文本对文学创作的话语阐释极大地丰富了清代女性文学批评。清代文坛以《诗经》为理论基础,结合传统儒家的思想内旨与艺术审美,为女性文学建构了一套系统完善的批评模式。他们从女性文学创作的合法性出发,通过言德关系... 清代经学兴盛,经学文本对文学创作的话语阐释极大地丰富了清代女性文学批评。清代文坛以《诗经》为理论基础,结合传统儒家的思想内旨与艺术审美,为女性文学建构了一套系统完善的批评模式。他们从女性文学创作的合法性出发,通过言德关系、性情论的探讨综合把握女性文学中的思想旨意、情感表达以及审美精神等多方面要求,形成了以《诗》解诗论诗的批评方式。在经学传统的阐释下,清代女性文学崇尚温柔敦厚、贞静幽闲的诗教大义,喜好独抒性灵、真切自然的情感抒露,重视兼具性情之正与性情之真的文学本色。这类经学视域下的清代女性文学批评,既包括了对经学早期含义的理解认同,也容纳了经学传统背后新意义的生成,正是儒家学说在后世的经典化过程,对于女性文学主体价值与个性精神的认识与开拓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女性 文学批评 经学阐释 诗教传统 性情论 以《诗》解诗论诗
下载PDF
清代笔记小说中的俗语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宝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6-140,共5页
清代笔记小说记录并解释了大量的俗语词,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语言材料。本文分析其中俗语词的一些新词新义的类型及特点,说明这些资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这一时期背离文言规范的俚俗层面的语言面貌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整个汉语... 清代笔记小说记录并解释了大量的俗语词,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语言材料。本文分析其中俗语词的一些新词新义的类型及特点,说明这些资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这一时期背离文言规范的俚俗层面的语言面貌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整个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笔记小说 俗语词 新词新义 价值
下载PDF
经学与清代文论之建构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建民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2-48,共7页
清代诗文、词赋、小说、戏曲各体文论高度繁荣并超越此前任何时代,虽然具有多方面原因,但经学影响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为清代经学的"复盛"构成了文论建构发展的最重要思想背景,从而使清代各体文论之建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 清代诗文、词赋、小说、戏曲各体文论高度繁荣并超越此前任何时代,虽然具有多方面原因,但经学影响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为清代经学的"复盛"构成了文论建构发展的最重要思想背景,从而使清代各体文论之建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其一,经学思想观念对清代各体文论的渗入浸润。诗论作为清代文论之主体,其重要诗学观的提出、经典诗学著述及重要诗论家都受经学思想的影响。清代云间、阳羡、常州等重要词派的理论主张都与经学密切相关。作为清代散文理论的典型代表,桐城派几代人的散文理论始终坚守宋学立场,并吸纳汉学之合理因素而与时俱进。经学思想对清代小说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小说创作动机论及小说功能价值观的论述方面。清代"劝惩"、"风教"等戏曲功能观的提出及洪昇、孔尚任等对戏曲创作"旨趣"的强调都根源于经学。其二,经学为清代文论提供了大量的重要范畴、命题。一方面经学中的文论范畴、命题如"怨刺"、"比兴"、"知人论世"等为清代文论家所经常运用,另一方面经学中的哲学范畴、命题如"格物"、"忠恕"、"通变"、"言有物"、"言有序"等也为清代文论家所经常运用,其三,经学方法被文论家用于文论阐释和论证。主要包括"依经立义"、"实证考据"、"以经解经"、"自源达流"等方法。立足经学立场研究清代文论才能切入关键,从而深及骨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清代文论 建构
下载PDF
论清代女词人赵我佩的“病、瘦”言说 被引量:1
4
作者 骆新泉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6-70,共5页
清代女词人赵我佩存词173首,收于《碧桃仙馆词》中。赵氏体至孱弱,工愁善病,其词多言"病、瘦",直抒胸臆,清丽婉约。赵氏"病、瘦"词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不但记录了赵氏受苦受难的身体感受,也记录了赵氏受苦受难的... 清代女词人赵我佩存词173首,收于《碧桃仙馆词》中。赵氏体至孱弱,工愁善病,其词多言"病、瘦",直抒胸臆,清丽婉约。赵氏"病、瘦"词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不但记录了赵氏受苦受难的身体感受,也记录了赵氏受苦受难的心灵感受。她通过疾病所导致的苦难和情感上的残缺,唤醒自己及同时代的女性长期以来对疾病苦痛煎熬及夫妻离居造成的情感缺失的麻木,找寻迷失的自己,并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可以说赵氏词以独特的"病、瘦"言说参与到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中来,为后世读者竖起了一座"病、瘦"词的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赵我佩 “病、瘦”言说
下载PDF
论八股文的韵律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明扬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5-89,共5页
针对八股文这种特殊的文体,分析了它的韵律特征。八股文虽然不是文学体裁,但在形式上它具有文学韵文的韵律特征,具体表现在起承转合中的节奏韵律、平仄的调配、对偶的精心选择以及虚词的运用上,由此带来的韵律的流畅、音节的和美等,当... 针对八股文这种特殊的文体,分析了它的韵律特征。八股文虽然不是文学体裁,但在形式上它具有文学韵文的韵律特征,具体表现在起承转合中的节奏韵律、平仄的调配、对偶的精心选择以及虚词的运用上,由此带来的韵律的流畅、音节的和美等,当时的人们何以喜欢高声朗读和潜心吟咏八股文也正可以从中得到合理的解释。作为在历史上被沿用了数百年之久的文体,八股文在形式上也并非毫无借鉴之处。尝试分析其韵律特征,可以为全面了解和认识这种文体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文体 八股文 科举考试 平仄 虚词 音乐性 韵律
下载PDF
清代文论对“格”范畴的阐说
6
作者 胡建次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91,共5页
清代文论对“格”范畴的阐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诗论中对“格”的阐说;二是词论中对“格”的阐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格”作为文学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格”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格调之论的反思与消... 清代文论对“格”范畴的阐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诗论中对“格”的阐说;二是词论中对“格”的阐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格”作为文学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格”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格调之论的反思与消解。清代文论对“格”范畴的阐说,为我们今天更好地把握“格”审美范畴提供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论 “格”范畴 维面 审美
下载PDF
言意论在清代文论视野中的展开
7
作者 邱美琼 胡建次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年第3期72-76,共5页
我国古代言意论在清代文论视野中的展开,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意主辞宾论;二是言意相互依存、相互消长与相互生发论。在第一个维面,清人从整体推进的角度将其理论内涵极大地拓展开来。在第二个维面,清人则从不同角度对其维面论题的... 我国古代言意论在清代文论视野中的展开,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意主辞宾论;二是言意相互依存、相互消长与相互生发论。在第一个维面,清人从整体推进的角度将其理论内涵极大地拓展开来。在第二个维面,清人则从不同角度对其维面论题的阐说进一步深化开来。清代文论在甚为深广的层面上深化、完善了古典言意构合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论 言意论 维面 展开
下载PDF
清代女性词观的近代转向
8
作者 李小满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117,共6页
清代词家在推尊词体,将词论入诗教的过程中,对于词之女性书写的批评逐渐在词学体系内显现出独立发展的脉络。总体来看,词坛对女性词的批评离不开"情",闺情题材的本质化给予了女性词作者地位的合法性,形成女性词以婉丽为正宗... 清代词家在推尊词体,将词论入诗教的过程中,对于词之女性书写的批评逐渐在词学体系内显现出独立发展的脉络。总体来看,词坛对女性词的批评离不开"情",闺情题材的本质化给予了女性词作者地位的合法性,形成女性词以婉丽为正宗的文体观念;清中期以后,对女性词的雅化要求渗透着妇德女教道德审视,却表明对女性词的批评开始剥离原本附着的男性欲望对象化符号和家国之思隐喻符号意义;随着晚清词坛论说焦点转向真情论,清代词家对女性词的批评转向关注女性个体命运,认可女性词作为抒发女性真实生活情感之文学载体地位。况周颐自成一体的女性词评论体系,表明女性词批评终于脱离符号化与象征化定位,实现了理论意义上的文体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词论 女性词 文体
下载PDF
文章学与明清小说的理论建构
9
作者 张永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47-52,共6页
明清小说的理论母体是中国传统的文章学,其文体论、传道论、表意论、情理论、文法论等都依托于文章学而建立。文章学从理论形态上丰富了小说理论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说理论性匮乏的状态,不仅使小说理论建构文章化,还使其创作和... 明清小说的理论母体是中国传统的文章学,其文体论、传道论、表意论、情理论、文法论等都依托于文章学而建立。文章学从理论形态上丰富了小说理论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说理论性匮乏的状态,不仅使小说理论建构文章化,还使其创作和鉴赏都呈现出文章化的特点,从而使类文章性成为古典小说的一个重要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明清小说 文章学 文体论 传道论 表意论 情理论 文法论
下载PDF
明清关中文学环境与“秦风”问题
10
作者 常新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0-26,共7页
与汉唐相比,明清关中文学实力风光不再,这主要是由于唐代中、后期以来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使关中失去了往昔的地域优势,文学环境相对封闭,这种境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文学创作的活力,也会致使文学的传统得以保留,明清关中文学的"... 与汉唐相比,明清关中文学实力风光不再,这主要是由于唐代中、后期以来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使关中失去了往昔的地域优势,文学环境相对封闭,这种境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文学创作的活力,也会致使文学的传统得以保留,明清关中文学的"秦风"问题就是文学环境相对封闭的一种体现。明清关中士人对"秦风"的偏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弱化的趋势,在文学风格的取舍方面更加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关中 “秦风” 时间空间理论 文学环境 文学风气 文学体裁
下载PDF
明清文论视野中的法度论
11
作者 胡建次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6-79,共4页
明清文论视野中的法度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文学法度的肯定与推扬;二是对文学创作具体法度的探讨;三是对文学法度的理论阐说。明清文论家对文学法度的论说,为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学创作的规律与特征提供了参照。
关键词 明清文论 法度论 维面 展开
下载PDF
清代文论对“韵”范畴的阐说
12
作者 胡建次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5,共5页
清代文论对“韵”范畴的阐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诗论中对“韵”范畴的阐说;二是词论中对“韵”范畴的阐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韵”作为文学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韵”审美特征的探讨,三是对“韵”的创造与生... 清代文论对“韵”范畴的阐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诗论中对“韵”范畴的阐说;二是词论中对“韵”范畴的阐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韵”作为文学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韵”审美特征的探讨,三是对“韵”的创造与生成的考察。清代文论对“韵”范畴的阐说,为我们今天更好地把握“韵”的审美范畴提供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论 “韵”范畴 维面 阐说
下载PDF
30年来国内明末清初翻译高潮研究概况——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数据源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邵莉 李书仓 《保定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4-97,共4页
明末清初是我国翻译史上的一个高潮阶段。30年来,学界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日趋增多,对翻译高潮的动因、表现形式、翻译方法等要素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史料挖掘不足、理论基础薄弱、研究相对滞后等问题。
关键词 翻译史 明末清初 翻译方法 主题词 数据库 翻译理论
下载PDF
袁枚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玲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7-142,共6页
袁枚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之一。本文从文学史的角度,结合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对袁枚生前及后人研究袁枚的情况,作了回顾与思考。作者同时指出,目前人们对袁枚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他的文学创作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关键词 清代文学 袁枚研究 文学理论
下载PDF
想象的秩序——论清末吴少渠《文略》文章理论的思想特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黎爱 《励耘学刊》 2021年第1期67-83,396,397,共19页
清末吴少渠纂集的《文略》,是一部以传授文法为主要内容的辑录式文评专书。吴少渠试图借助文章理论寄寓自己的文化理想。他秉持“理一分殊”的世界观,认为理、人、文相互关联,在文章理论中蕴藏其理想的宇宙、伦理、文化秩序:以理、阴阳... 清末吴少渠纂集的《文略》,是一部以传授文法为主要内容的辑录式文评专书。吴少渠试图借助文章理论寄寓自己的文化理想。他秉持“理一分殊”的世界观,认为理、人、文相互关联,在文章理论中蕴藏其理想的宇宙、伦理、文化秩序:以理、阴阳为根本原则,文章理论与宇宙秩序一致;重情以归于理的文章要求,以及主“静”“敬”的学习伦理,符合其理想的伦理秩序;强调文章与时运关联以及赞同桐城派文统的文章史观,则承载其载道、尊经、复古的文化秩序。但吴少渠对新的知识、社会现实的认知存在回避实际的情况,呈现出想象性特征,是读书人在新秩序冲击下的退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桐城派 文章理论 文评专书
下载PDF
“世运说”:《四库全书总目》元代文学史的建构
16
作者 何素婷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第2期40-53,共14页
《四库全书总目》文学批评秉持“世运说”,强调文运与世运的正相关性。这一观点的本质是政治本位论,即文学依附于政治。四库馆臣依此观念构建了元代文学史,该文学史横向以文弊循环为线索,形成“革弊—极盛—流弊”的特征脉络;纵向则以... 《四库全书总目》文学批评秉持“世运说”,强调文运与世运的正相关性。这一观点的本质是政治本位论,即文学依附于政治。四库馆臣依此观念构建了元代文学史,该文学史横向以文弊循环为线索,形成“革弊—极盛—流弊”的特征脉络;纵向则以世运变迁为线索,形成“初世—盛世—末世”的时间脉络。二脉络交会叠合,充分诠释了《总目》“世运说”于元代文学史构建的自恰性。然《总目》构建的元代文学史不无局限性,其局限性突出体现在元末文学上。元末文学生成的主要土壤是社会文化和城市经济等,而非集权政治,故其所呈现出的与政治的关系相对较为疏离。抒情文学与载道文学本为两条并行不悖的平行线,若以抒情文学的标准去框定载道文学,或以载道文学的标准去苛责抒情文学,都不过是胶柱鼓瑟,不免破坏、遮蔽或隐藏事物本身潜在的特质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世运说 元代文学观 元代文学史 清代文学批评
下载PDF
论“言意之辨”对六朝文论的影响
17
作者 徐文英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42-147,共6页
“言意之辨”对六朝文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具体表现在它触发了文论家对“言”和“意”的重视 ,以及对言意关系的探究。刘勰将“言不尽意”与“言尽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肯定了以“言”尽“言外之意”的艺术可能性 ,将“言有尽而意无穷... “言意之辨”对六朝文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具体表现在它触发了文论家对“言”和“意”的重视 ,以及对言意关系的探究。刘勰将“言不尽意”与“言尽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肯定了以“言”尽“言外之意”的艺术可能性 ,将“言有尽而意无穷”作为最高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意之辨 六朝文论
下载PDF
文章学视角下明清诗话中的七言古诗评点
18
作者 张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0-66,101,共8页
明清时期,在“以文取士”的科举制度所引起的“文本位”思潮的影响下,明清诗话中出现了利用文章学中的具体文法和笔法对七言古诗的立意、构思、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的现象。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明清时期的文章评点因八股文取士... 明清时期,在“以文取士”的科举制度所引起的“文本位”思潮的影响下,明清诗话中出现了利用文章学中的具体文法和笔法对七言古诗的立意、构思、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的现象。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明清时期的文章评点因八股文取士出现了勃兴的态势;另一方面,七言古诗的写作在唐代经历了从“乐府化”到“散文化”的转变,这也为明清诗话中从文章学的角度分析七言古诗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诗话 文章学 七言古诗 评点
下载PDF
晚清社会学与刘师培文论观的建构
19
作者 余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刘师培文论观的建构与晚清社会学有密切关系。晚清民初,随着西方社会学大量涌入中国,社会学成为刘师培学术研究的新方法,并广泛地渗透到其文论研究中。首先,通过汇通社会学与小学,刘师培从社会发展视角重新提出"骈文正宗论";... 刘师培文论观的建构与晚清社会学有密切关系。晚清民初,随着西方社会学大量涌入中国,社会学成为刘师培学术研究的新方法,并广泛地渗透到其文论研究中。首先,通过汇通社会学与小学,刘师培从社会发展视角重新提出"骈文正宗论";其次,通过研究社会活动与文体形成的关系,刘师培从社会学视角探究文章各体的起源。再次,刘师培还从社会学视野研究中国南北地域文化与文章风格形成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社会学 刘师培 文论
下载PDF
明末清初闺秀词的传播
20
作者 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1-17,共7页
词的传播主要倾向案头化的明末清初时期也是清代女性词繁荣的初步的时期。明末清初闺秀词人不同于男性词人和青楼、方外女尼等身份的女词人,她们的活动空间属于一种私域而非公共的空间。这决定闺秀词的传播不同于男性词人和青楼词人可... 词的传播主要倾向案头化的明末清初时期也是清代女性词繁荣的初步的时期。明末清初闺秀词人不同于男性词人和青楼、方外女尼等身份的女词人,她们的活动空间属于一种私域而非公共的空间。这决定闺秀词的传播不同于男性词人和青楼词人可通过公共空间传播。闺秀词从私域走向公域传播并流传后世,主要依赖于书面传播。词作唱和书信往来、家人对其诗词作品的收集整理以及选集、词话词评和地方志对她们作品的收录帮助闺秀词的传播并流传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女性词人 闺秀词 文学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