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hodology Construction of Euro-American Sinology and Parallel Stud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1
作者 Liu Yunhua Xu Qingto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3期80-95,共16页
During the 1950 s and 60 s, the concept of parallel stud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as initiated by US scholars, yet they ignored the construction of methodology. As a methodological paradigm to compare and study cul... During the 1950 s and 60 s, the concept of parallel stud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as initiated by US scholars, yet they ignored the construction of methodology. As a methodological paradigm to compare and study cultural relations between heterogeneous literary works without factual links, parallel study has always been under criticism. This paper, however, holds that whether it is 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ross-cultural literary exchanges, or it is on the sprouting practices of Eastern-Western literary comparison, parallel study has wielded an ineradicable and unavoidable influence. This paper,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and reflection upon the methodology of parallel study, enumerates several Euro-American sinologists, and classifies their parallel study methodologies into three categories after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discussion. It then points out that parallel study is by no means a field that overlooks methodology, but rather, its methodology is complicated and boasts diverse possibilities;the study of the methodology of parallel study is also of great theoretical importance to the advancement of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the Eastern-Western literary compari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ro-american sinology PARALLEL STUDY METHODOLOGY
下载PDF
绕道而行:1913—1914年华尔纳的中国考察
2
作者 查晓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3,共8页
20世纪初,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与中国关系的拉近,美国学界对中国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1913—1914年,华尔纳受收藏家弗利尔的派遣,代表史密森研究院等机构,前往中国调查考古发掘的前景与建立考古学校的可能性。专攻日本艺术史的... 20世纪初,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与中国关系的拉近,美国学界对中国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1913—1914年,华尔纳受收藏家弗利尔的派遣,代表史密森研究院等机构,前往中国调查考古发掘的前景与建立考古学校的可能性。专攻日本艺术史的华尔纳非常倚重欧洲汉学与日本学界,长时间逗留于欧洲及中国周边区域,在中国内地调查的时间反而极短。考古学校终未建立,乃美国汉学尝试进一步发展时遭遇的一次挫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尔纳 美国考古学校 美国汉学
下载PDF
美国汉学对图像自律的跨文化检视
3
作者 吴佩烔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3,I0012,共7页
现代西方艺术史研究的发展以自律观念为重要背景,暗含建构图像的自律性表意体系这一终极目标。美国汉学的中国艺术研究通过以形式分析为基础的视觉方法和图像学立场下的图像叙事模式,对图像自律观念进行了一些跨文化的尝试和检视,并最... 现代西方艺术史研究的发展以自律观念为重要背景,暗含建构图像的自律性表意体系这一终极目标。美国汉学的中国艺术研究通过以形式分析为基础的视觉方法和图像学立场下的图像叙事模式,对图像自律观念进行了一些跨文化的尝试和检视,并最终否定了图像的绝对自律性,表明了图像和意识形态的不可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学 图像自律 视觉方法 图像叙事
下载PDF
美国汉学界的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4
作者 万燚 段苏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28,共8页
美国汉学界关于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丰。艾朗诺(Ronald Egan)、卜寿珊(Susan Bush)、许龙(XU Long)、包弼德(Peter Bol)从书论、画论与文论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书论研究集中于书法展现个性、风格多样化、书法“无法”以及... 美国汉学界关于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丰。艾朗诺(Ronald Egan)、卜寿珊(Susan Bush)、许龙(XU Long)、包弼德(Peter Bol)从书论、画论与文论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书论研究集中于书法展现个性、风格多样化、书法“无法”以及“书与道俱”等思想;画论研究关注苏轼的文人画理论以及形神兼备、胸有成竹等主张;文论研究则重点阐述苏轼的文学思想、文艺批评和创作理论。美国汉学家们从自身文化传统出发,结合个人学术兴趣,择取独特维度对苏轼文艺美学思想予以观照。研究往往突破艺术领域,在历史、哲学、政治等更为宽广的文化语境中进行评判,视角新颖、结论合理,体现出较为宏阔的学术视野。虽某些理解略显偏颇,但瑕不掩瑜,仍可为国内学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学 苏轼 文艺美学思想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薛爱华的道教研究
5
作者 田语 《国际汉学》 2024年第2期65-73,157,共10页
薛爱华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道教研究的开拓者与重要人物。缘于个人兴趣、裨补学术阙漏的动机,以及欧洲学者的影响,薛爱华于20世纪70年代步入道教研究之门。几十年间,薛爱华对美国道教研究贡献甚巨。这不仅表现在他对文献译注、名物考证... 薛爱华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道教研究的开拓者与重要人物。缘于个人兴趣、裨补学术阙漏的动机,以及欧洲学者的影响,薛爱华于20世纪70年代步入道教研究之门。几十年间,薛爱华对美国道教研究贡献甚巨。这不仅表现在他对文献译注、名物考证、名山研究(《唐代的茅山》)、道教文学研究等领域的成果上,还体现在他以人类学“文化区域”研究为特点的道教研究范式、对道教文学研究这一新领域所做的奠基,以及道教教学和弟子的培养上。总体上看,薛爱华通过科研与教学活动开辟了美国道教研究的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爱华 道教研究 文化区域 道教文学 美国汉学
下载PDF
从侯格睿《青铜与竹简的世界:司马迁对历史的征服》看美国《史记》研究的史学理论向度
6
作者 庄亚琼 《国际汉学》 2024年第3期22-27,155,共7页
作为美国《史记》研究的代表作之一,侯格睿《青铜与竹简的世界:司马迁对历史的征服》从研究方向、纪传体议题、中西史学比较方法等多个维度拓展了西方的《史记》研究。侯格睿的《史记》研究聚焦《史记》的历史解释方法与史学目的,具有... 作为美国《史记》研究的代表作之一,侯格睿《青铜与竹简的世界:司马迁对历史的征服》从研究方向、纪传体议题、中西史学比较方法等多个维度拓展了西方的《史记》研究。侯格睿的《史记》研究聚焦《史记》的历史解释方法与史学目的,具有明确的史学理论研究向度,对于推进中西史学交流互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格睿 《青铜与竹简的世界:司马迁对历史的征服》 美国汉学 《史记》研究
下载PDF
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与美国的汉学研究
7
作者 郑丽芬 《图书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04,111,共8页
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大多有过在美国各东亚图书馆从事馆藏建设、分类编目及参考咨询工作的经历,他们将中国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知识与美国现代图书馆学技术相融合,为美国汉学研究提供了保障和治学门径。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与美国... 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大多有过在美国各东亚图书馆从事馆藏建设、分类编目及参考咨询工作的经历,他们将中国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知识与美国现代图书馆学技术相融合,为美国汉学研究提供了保障和治学门径。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与美国汉学家形成了知识共同体,考察二者的关系,对于汉学和图书馆学具有知识史和学术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共同体 留美图书馆学人 美国 汉学 民国
下载PDF
“揭短”与“护短”:夏志清、浦安迪《金瓶梅》阐释之比较
8
作者 魏崇新 《国际汉学》 2023年第3期99-106,157,共9页
夏志清与浦安迪是北美汉学界卓有成就的中国小说研究名家,他们的《金瓶梅》阐释却大异其趣,走向了“揭短”与“护短”两个极端。夏志清以西方19世纪小说为标准衡量《金瓶梅》,对《金瓶梅》的叙事结构、思想意义与性描写持批评态度,以致... 夏志清与浦安迪是北美汉学界卓有成就的中国小说研究名家,他们的《金瓶梅》阐释却大异其趣,走向了“揭短”与“护短”两个极端。夏志清以西方19世纪小说为标准衡量《金瓶梅》,对《金瓶梅》的叙事结构、思想意义与性描写持批评态度,以致走向“抑长”而“揭短”的极端;浦安迪从西方思维下的中国立场出发,突出《金瓶梅》作为中国16世纪“文人小说”与“奇书文体”的典范性成就,以“反讽”为核心阐释《金瓶梅》的思想艺术,不惜“拔长”而“护短”,难免溢美的过度阐释之嫌。辨析二者批评的“过犹不及”现象,对当今的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汉学 夏志清 浦安迪 《金瓶梅》 小说阐释
下载PDF
美国汉学界中国文学通史编撰的开山之作--陈受颐著《中国文学史略》
9
作者 王杨 《语文学刊》 2023年第6期64-71,共8页
陈受颐是中国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其所著《中国文学史略》是美国汉学界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国文学通史著作,然而,这部作品却长期鲜为人知。《中国文学史略》的编撰初衷是为了弥补美国国内中国文学史教材的匮乏以及供普通美... 陈受颐是中国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其所著《中国文学史略》是美国汉学界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国文学通史著作,然而,这部作品却长期鲜为人知。《中国文学史略》的编撰初衷是为了弥补美国国内中国文学史教材的匮乏以及供普通美国民众阅读。它采用纯文学观,在体例上结合朝代与文体,在编撰方式上结合译介与评论,反映了继翟理思《中国文学史》之后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编撰的新变化。在对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认识上,《中国文学史略》深受胡适与傅斯年的影响,推崇民间文学动力论,主张中国文学的主要形式均源于民间,均得益于普通民众的鉴赏力与创造力。《中国文学史略》是英语世界第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学通史著作,是一部填补空白的开拓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学 陈受颐 《中国文学史略》 中国文学史编撰 民间文学动力论
下载PDF
奥姆斯特德的思想渊源及其设计理念--对三个关键词的检视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新宇 薛求理 王晓俊 《新建筑》 2023年第1期128-133,共6页
奥姆斯特德在被誉为“美国现代景观之父”的同时,其作为社会评论家和知识分子的光辉被遮蔽了,以致两者之间的联系及其可能引发的讨论被忽略。首先论述清教精神、新英格兰先验论等方面内容如何成为奥氏思想渊源中的重要构成,再分析他写... 奥姆斯特德在被誉为“美国现代景观之父”的同时,其作为社会评论家和知识分子的光辉被遮蔽了,以致两者之间的联系及其可能引发的讨论被忽略。首先论述清教精神、新英格兰先验论等方面内容如何成为奥氏思想渊源中的重要构成,再分析他写作中高频出现的“文明”“社区”“品味”三个关键词的意涵,并分别以芝加哥南公园、芝加哥河畔城郊住区和波士顿富兰克林公园为例,阐释这些关键词的意涵与他设计实践之间的关联。以此将奥氏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接合到19世纪的美国思想史中进行分析,并在历史研究的视角下建构设计与思想两者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姆斯特德 城市公园 关键词 美国历史
下载PDF
从“西方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论”--美国学人研究近代中国历史取向的再省思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原元 于海燕 《国际汉学》 2023年第1期31-38,156,共9页
自19世纪以来,“西方中心论”与“中国中心论”是美国汉学界在审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时的主要取向。这两种研究取向有其合理性,但亦都存在偏颇之处:西方中心取向将东方与西方或者说传统和现代视为完全无法并立的两极,并以西方的历史经验... 自19世纪以来,“西方中心论”与“中国中心论”是美国汉学界在审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时的主要取向。这两种研究取向有其合理性,但亦都存在偏颇之处:西方中心取向将东方与西方或者说传统和现代视为完全无法并立的两极,并以西方的历史经验为标准考察中国历史发展;中国中心论虽强调中国自身的内在发展,但倾向于从碎片化的元素本身论断传统的延续性,弱化甚至忽略外来因素的影响与作用。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已然被拖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因此在审视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时,应将其置于全球史的历史进程之中,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向对其内在性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发展演化进行动态化的考察,如此方能真正“发现在中国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学 近代中国历史研究 西方中心论 中国中心论
下载PDF
文献学视域下的美国国会图书馆汉籍收藏史(1912-1949)
12
作者 马英杰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127,共8页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美国最重要的汉籍收藏单位。美国汉籍收藏史在1912-1949年的发展有独特的推动因素,与汉学史并不完全同步。在文献学视野下,1912-1949年间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汉籍收藏史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12-1925年是基本典籍的...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美国最重要的汉籍收藏单位。美国汉籍收藏史在1912-1949年的发展有独特的推动因素,与汉学史并不完全同步。在文献学视野下,1912-1949年间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汉籍收藏史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12-1925年是基本典籍的建设期,积累了大量文献资源及文献学经验;第二阶段是1926-1941年,大量购入私人藏书以增加稀见典籍收藏量;第三阶段是1942-1949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入藏文献以当代资料为主,1949年起不再购入带有文物属性的传统汉籍。在汉籍收藏不断积累的同时,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汉籍目录学、版本学水平得到长足发展,成为美国汉学开展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汉籍收藏史 美国汉学
下载PDF
柔克义的中朝关系史研究及其特点
13
作者 郭燕飞 《国际汉学》 2023年第1期130-135,158,共7页
美国早期汉学家柔克义致力于中朝关系史研究,共发表了五项关于中朝关系的研究成果,第一次揭示了中朝宗藩关系的政治形态、“礼仪”性和贸易本质,改变了美国人乃至西方人对朝鲜“知之甚少”的局面。他重视研究资料的整理和翻译,其汇编、... 美国早期汉学家柔克义致力于中朝关系史研究,共发表了五项关于中朝关系的研究成果,第一次揭示了中朝宗藩关系的政治形态、“礼仪”性和贸易本质,改变了美国人乃至西方人对朝鲜“知之甚少”的局面。他重视研究资料的整理和翻译,其汇编、翻译的多部中外关系史料,为西方的中朝关系史研究提供了资料支撑。此外,他重视外语、实地考察、资料整理和翻译的治学方法,在美国汉学走向专业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克义 美国汉学 朝鲜半岛 宗藩关系 东亚秩序研究
下载PDF
从化学和药理学的角度探讨人参、西洋参和三七的传统应用 被引量:28
14
作者 都晓伟 刘艳艳 李滨 《中医药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66-69,共4页
对来源于五加科人参属近缘植物人参、西洋参和三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合比较。三种药材在化学成分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存在着差异性,因而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区别:人参和西洋参均以滋补强壮作用见长,... 对来源于五加科人参属近缘植物人参、西洋参和三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合比较。三种药材在化学成分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存在着差异性,因而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区别:人参和西洋参均以滋补强壮作用见长,但人参大补元气,而西洋参偏于养阴生津;三七虽然也具有一定的补益作用,但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活血止血;对于不同的加工品种,生晒参偏于补益气阴,红参则偏于补益气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西洋参 三七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中美棉花生产者供给行为的比较分析——基于适应性预期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谭砚文 李朝晖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5-52,共8页
运用适应性预期模型和协整检验技术对中美两国棉花生产者供给反应函数进行了度量,结果表明中国棉花生产者的决策行为主要受价格和成本的影响,而美国棉花生产者却呈现出反市场化的逆向行为。
关键词 中美棉花 供给行为 适应性预期模型
下载PDF
美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瑾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22-223,F003,共3页
介绍了网络隐私权的内容,用数据分析了网络隐私保护的必要性,阐述了美国隐私权法包括网络隐私权法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希望对我国尚未颁布的网络隐私权法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网络隐私权 法律保护 美国 网络隐私保护 隐私权法 数据分析 借鉴作用 阐述
下载PDF
美国的汉学及中国学发展历程概述 被引量:7
17
作者 孟庆波 刘彩艳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7-82,共6页
美国汉学诞生于十九世纪新教来华传教士、外交官员对中国情况的记述以及美国东方学会对中国的研究。二十世纪初经过欧洲汉学的大力扶持,美国学界终成海外汉学研究的一大重镇,其传统的人文科学研究典范持续至今。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由... 美国汉学诞生于十九世纪新教来华传教士、外交官员对中国情况的记述以及美国东方学会对中国的研究。二十世纪初经过欧洲汉学的大力扶持,美国学界终成海外汉学研究的一大重镇,其传统的人文科学研究典范持续至今。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中国现实研究战略价值的凸显,经费正清的大力提倡,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对中国研究领域的注入,美国培育了独步世界的新汉学——中国学。美国对中国的研究自此进入以中国学为主、汉学与中国学并行发展并彼此渗透的格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美国中国学界提出的"中国中心观"引发了强烈的研究范式变革,其研究视角发生根本性转移,后现代主义诸多理论的加入也使得美国的中国研究异彩纷呈。纵向梳理美国汉学、中国学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学术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汉学 中国学 王晴佳
下载PDF
百年来美国学者的《史记》研究述略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原元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68,共10页
作为中国传统史学和中国叙述学典范的《史记》,自19世纪开始就吸引了美国学者的关注。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关于《史记》的研究著述蔚为可观,在美国汉学界已然发展成研究的经典领域。本文即旨在梳理百年来美国学者从文本、史学、... 作为中国传统史学和中国叙述学典范的《史记》,自19世纪开始就吸引了美国学者的关注。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关于《史记》的研究著述蔚为可观,在美国汉学界已然发展成研究的经典领域。本文即旨在梳理百年来美国学者从文本、史学、文学和哲学视角研究《史记》的具体状况,评说他们在研究《史记》时所提出的新见解和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学者 《史记》 汉学
下载PDF
略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赴美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原元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0年第2期31-40,共10页
目前学界对于美国汉学史的研究,多侧重于美国汉学概况、研究范式转变和著名中国学家及其著述的研究,而缺少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之影响这一角度研究的论著。论文就赴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这一论题作了总体性探析。结果表明,2... 目前学界对于美国汉学史的研究,多侧重于美国汉学概况、研究范式转变和著名中国学家及其著述的研究,而缺少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之影响这一角度研究的论著。论文就赴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这一论题作了总体性探析。结果表明,20世纪40年代,一批从事中国文史研究的华裔学者赴美潜心于中国文史研究。他们在美所从事的文史研究是美国汉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汉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对美国汉学的基础性贡献和推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协力培育美国汉学的基础、矫正美国汉学发展中的流弊、开拓美国汉学研究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汉学 文史研究 华裔学者 美国汉学
下载PDF
宇文所安:汉学语境下的跨文化中国文学阐释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庆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21,共8页
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的研究不是"新批评"的"细读",而是一种跨文化阐释。这种阐释不采用某一种特定的西方理论和方法,而是以自己的文化视角和思维习惯为基础,来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它是一种生命体验... 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的研究不是"新批评"的"细读",而是一种跨文化阐释。这种阐释不采用某一种特定的西方理论和方法,而是以自己的文化视角和思维习惯为基础,来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它是一种生命体验和理性思维并重的跨文化阐释模式。生命体验和理性思维的并重一方面使得理性分析有了更多的感性内容和具体针对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感性体悟具备了充分展开的空间。宇文所安的跨文化阐释模式是与美国汉学发展的新方向相一致的。它可以突破"区域研究"的限定,使汉学进入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它能够使中国文学产生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普遍价值,并有可能被更广泛的西方读者所理解、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阐释 宇文所安 美国汉学 中国文学 对外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