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cing the Origin of Zhu Danxi’s Xianghuo (Ministerial Fire) Theory
1
作者 Hanmei Xue Xiaofang Ren Jinjin Chai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1年第2期96-99,共4页
The theory of Xianghuo(lit.‘ministerial fire’)was first recorded in the"Huangdi Neijing",and it was supplemented and perfected by later generations.During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Zhu Zhenheng refined it... The theory of Xianghuo(lit.‘ministerial fire’)was first recorded in the"Huangdi Neijing",and it was supplemented and perfected by later generations.During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Zhu Zhenheng refined it into"Xianghuo theory"to guide clinical treatment;modern scholars proposed the Xianghuo mechanism theory 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Xianghuo theory to promote the clinical research in the Xianghuo theory.This paper discusses Danxi School's understanding of Xianghuo theory,and makes a rigorous research and summary in order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Xianghuo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nghuo theory danxi school zhu danxi Yang Zhen
下载PDF
基于明初医籍征引朱丹溪医论考察丹溪学派早期文本生成史
2
作者 徐晓聪 郑洪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16-1125,共10页
[目的]考察丹溪学派早期文本的生成过程。[方法]明初楼英《医学纲目》、刘纯《玉机微义》等医著中,多有引用丹溪医论。将此部分医论与丹溪著作相比对,辨明异同。并运用“文本生成论”的文学研究方法,分析丹溪著作与明初医籍征引的丹溪... [目的]考察丹溪学派早期文本的生成过程。[方法]明初楼英《医学纲目》、刘纯《玉机微义》等医著中,多有引用丹溪医论。将此部分医论与丹溪著作相比对,辨明异同。并运用“文本生成论”的文学研究方法,分析丹溪著作与明初医籍征引的丹溪医论存在差异的原因,论证丹溪通过“改定”自己的“稿本”,确立为“定本”的可能过程。再考察文本的物质载体与流传途径对文本生成的影响。[结果]《医学纲目》《玉机微义》等明初医籍征引的丹溪医论,与丹溪著作互校,可发现前者存在佚文与异文,显示当时有多种形态的丹溪医学文本流传。“佚文”或为弟子所记丹溪授徒语录,“异文”则是丹溪医论的“草稿”状态。丹溪现存著作或正是由“草稿”经过文本改定所形成的“定稿”。医籍的刊刻与传播也使得丹溪学派相关文本在元末明初基本定型。[结论]丹溪学派早期文本的生成,经历了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考察丹溪学派的建构过程、丹溪医学思想的衍变,都应考虑这种文献与文本层面的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医学纲目》 《玉机微义》 朱丹溪 丹溪学派 文本生成
下载PDF
浙派中医朱丹溪治疗痰证临证思想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燕 李良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丹溪认为,痰证的病机在于气机不行,病因主要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有关;临床辨证论治将痰证分为热痰、湿痰、食积痰、寒痰、风痰、老痰等,并确定清热化痰、燥湿化痰、消积化痰、温化寒痰、祛风化痰、润燥化痰等各种不同的治疗原则;丹溪还认为,痰易与瘀结,故化痰消瘀亦为常用之法。丹溪治痰,根据痰证所发部位不同,用药及吐下之法各不相同。丹溪用药,标本兼治,从脾、肺、肝经入手,以二陈汤为基本方剂,既施以化痰药除已生之痰,亦采实脾药物,杜生痰之源,间辅以理气药行滞,以证“气顺痰自消”之理,又采清热药防痰阻气滞、郁遏阳气以助热。[结论]丹溪治疗痰证的经验全面有效,其防治痰证的理法方药可为当今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 朱丹溪 数据挖掘 文献分析 临证经验 浙派中医
下载PDF
朱丹溪与张景岳对阴虚认识以及滋阴治法之异同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梦茜 宋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19-323,共5页
[目的]梳理总结朱丹溪与张景岳的滋阴理论,探讨二位医家对阴虚的认识以及滋阴治法的异同。[方法]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研读朱丹溪和张景岳主要著作中与“阴虚”有关的内容,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两者滋阴理论、阴虚分类、滋阴治法的异同之处... [目的]梳理总结朱丹溪与张景岳的滋阴理论,探讨二位医家对阴虚的认识以及滋阴治法的异同。[方法]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研读朱丹溪和张景岳主要著作中与“阴虚”有关的内容,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两者滋阴理论、阴虚分类、滋阴治法的异同之处。[结果]朱丹溪治疗阴虚之证以“阳有余阴不足论”及“相火论”为理论基础,以相火妄动为阴虚证产生的主要病机,治法上重视苦寒降火,善用知母、黄柏等苦寒之品,补阴与降火并重。而张景岳以“阴阳一体”“真阴为阳气之根”为理论基础,认为真阴不足既可导致阴虚,又可阴损及阳而致阳虚,并提出阴虚有二,阴中水亏与阴中火衰,治疗上重视纯补真阴,重用熟地黄等甘温填精之品,提倡阴阳互济之法。[结论]无论是滋阴思想还是具体治法方药,张景岳对朱丹溪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学的滋阴理论及温补学说,并创制了一系列以填补真阴为基础的方剂。研究两者思想理论与临床证治的异同,对于梳理滋阴治法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张景岳 滋阴治法 相火 滋阴降火 真阴 阴阳一体
下载PDF
朱丹溪四物汤应用特色探析
5
作者 王婧琳 李鸿涛 +1 位作者 马越 李筱颖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249-1255,共7页
[目的]探析金元医家朱丹溪临证运用四物汤的经验与特色。[方法]全面收集朱丹溪医著中四物汤医案及医论,对方药部分采用定量频次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医论部分采用定性主题分析方法,用Nvivo 11对病机及治法进行开放式编码、轴心式... [目的]探析金元医家朱丹溪临证运用四物汤的经验与特色。[方法]全面收集朱丹溪医著中四物汤医案及医论,对方药部分采用定量频次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医论部分采用定性主题分析方法,用Nvivo 11对病机及治法进行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及核心式编码,构建朱丹溪运用四物汤的病机及治法体系。[结果]共收集朱丹溪应用四物汤的医案97则、医论125条,涉及内科杂病40种、妇科疾病6种、外科疾病8种、男科疾病3种、儿科疾病1种。用药频次前10位为: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白术、人参、陈皮、生甘草、黄芩、黄柏。以四物汤为主方,根据不同病机分别配合养阴(39)、清热(37)、祛风(23)、益气(28)、生血(28)、行血(27)六法。[结论]朱丹溪临证广泛运用四物汤养血法(养血助阴、养血清热、养血祛风)与补血法(补血益气、补血生血、补血行血)治疗由血虚、血实引起的内、妇、外、男、儿科诸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四物汤 治法 定性 定量 养血助阴 补血益气 医案
下载PDF
朱丹溪情志学说的儒医思想脉络探源
6
作者 王哲 李良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57-960,共4页
[目的]研究朱丹溪情志学说与儒学思想的深刻关联,阐明其独具儒医特色的思想脉络渊源,拓展丹溪学说的研究思路。[方法]结合朱丹溪所处时代的文化思想背景,通过文献研读与文化思想的综合分析,梳理朱丹溪情志学说与儒学思想的内在联系,阐... [目的]研究朱丹溪情志学说与儒学思想的深刻关联,阐明其独具儒医特色的思想脉络渊源,拓展丹溪学说的研究思路。[方法]结合朱丹溪所处时代的文化思想背景,通过文献研读与文化思想的综合分析,梳理朱丹溪情志学说与儒学思想的内在联系,阐发儒学对朱丹溪医学理论的深刻影响,探究朱丹溪儒医思想的发展构建过程,从儒学本体论、体用论、修养论三个层次阐述朱丹溪情志学说的儒医思想脉络。[结果]儒学作为重要的时代文化背景,影响了朱丹溪儒医思想的发展构建。朱丹溪继承并发挥儒学本体与大用、格致与修养、人心与情志的思想深意,倡立相火为情志本源,阐发六郁析情志病端,笃行修养指导情志调摄,构建了独具儒医特色的情志学说。[结论]朱丹溪情志学说体现出清晰的儒医思想脉络与源流特征,其援儒入医、创立新说的儒医风范,推动了后世儒医的发展,有益于情志病的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情志学说 儒医 相火 六郁 修养 思想脉络 浙派中医
下载PDF
基于“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探讨朱丹溪运用调气法治痰规律
7
作者 丁冬 李定祥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5期156-160,共5页
元代医家朱丹溪对于痰证的论述尤为翔实,治疗痰证时立法得当、用药灵活,倡导“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旨在强调气机平衡在痰证治疗中的关键作用,通过疏畅气机而达到痰自化的治疗效果。根据整理比较朱丹溪治痰相关医案中所载调气药物... 元代医家朱丹溪对于痰证的论述尤为翔实,治疗痰证时立法得当、用药灵活,倡导“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旨在强调气机平衡在痰证治疗中的关键作用,通过疏畅气机而达到痰自化的治疗效果。根据整理比较朱丹溪治痰相关医案中所载调气药物与化痰药物的使用频数与占比,将朱丹溪调气化痰法归纳为“不治痰而治气”“治痰兼治气”“治痰先治气”三类,即治疗痰证时或独用调气药物,或化痰药物辅以调气药物,或调气药物辅以化痰药物等3种情况。朱丹溪这一主张为中医药在痰证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丰富了中医药的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 朱丹溪 调气 治则治法
下载PDF
从张景岳郁证论治谈对丹溪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8
作者 赵燕 李良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04-712,共9页
[目的]探析明代浙江医家张景岳对朱丹溪治郁证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法,以《朱丹溪医学全书》《景岳全书》为蓝本,构建“郁证方药数据库”,探究用药规律,并研读整理郁证相关内容,从理法方药各角度归纳比较二... [目的]探析明代浙江医家张景岳对朱丹溪治郁证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法,以《朱丹溪医学全书》《景岳全书》为蓝本,构建“郁证方药数据库”,探究用药规律,并研读整理郁证相关内容,从理法方药各角度归纳比较二者临证经验。[结果]二者均认同气血结聚、升降失职的病机理论,然丹溪以脾胃为要,景岳以气机为关键。在临床辨证中,丹溪以病理因素为依据,将郁证分为气血湿食痰热六者;景岳吸收“六郁”理论,将郁证分为五气之郁和情志之郁。在用药上,丹溪从脾、肝、肺经入手,祛邪为要,理气为主,并辅以甘缓养阴;景岳用药,温补为主,又采丹溪之则,尤重滋阴,并以祛邪,故其用药攻补兼施,补益为主。[结论]朱丹溪与张景岳均认同致郁关键为气血怫郁。丹溪分郁证为六郁,以祛邪为要;景岳分郁证为五气之郁、情志之郁二类,攻补兼施,尤重滋阴。景岳在继承丹溪理论之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体系。二者的郁证诊疗经验,可为当今郁证治疗提供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证 张景岳 朱丹溪 理法方药 临证经验 浙派中医
下载PDF
朱丹溪治疗肺痨特色探析
9
作者 左婉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1期40-42,46,共4页
肺痨为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损性疾病,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大量的医疗开支也会给患者及社会带来经济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医学及外治疗法逐渐受到重视。文章从中医角度分析朱丹溪的部分思想在肺痨预防、治疗及恢复中的运用。为保证... 肺痨为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损性疾病,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大量的医疗开支也会给患者及社会带来经济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医学及外治疗法逐渐受到重视。文章从中医角度分析朱丹溪的部分思想在肺痨预防、治疗及恢复中的运用。为保证论题的科学性,通过查阅大量古代和现代的文献资料,从肺痨病因病机、中医药在肺痨治疗中的特色优势等多个方面,对朱丹溪思想的临床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对比分析肺痨患者运用中医药治疗前后的恢复效果、复发风险。结果表明,朱丹溪平心寡欲、滋阴降火、痰瘀同治、养脾胃以护阴、虚热宜灸的思想对中医辨治肺痨有很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痨 朱丹溪 中医学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朱丹溪医学的理学内涵探微
10
作者 陈超 徐光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88-294,共7页
[目的]探讨朱丹溪医学的理学内涵。[方法]结合医学与哲学的研究方法,基于朱丹溪医学论著及相关理学认识,从“认识观”“运动观”“修养观”三方面探讨丹溪医学的理学内涵。[结果]朱丹溪受到“理一分殊”的思想影响,视医学为践行儒家理... [目的]探讨朱丹溪医学的理学内涵。[方法]结合医学与哲学的研究方法,基于朱丹溪医学论著及相关理学认识,从“认识观”“运动观”“修养观”三方面探讨丹溪医学的理学内涵。[结果]朱丹溪受到“理一分殊”的思想影响,视医学为践行儒家理想的途径;运用“格物穷理”的认识方法,提出了“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等重要医学理论;基于“动为天地之心”的运动观,认识到气机运动、“相火”恒动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意义;基于“物极必反”“君子慎动”的运动观,认识到“相火”妄动对人体的巨大危害,主张将“慎动”思想用于养生;基于“心统性情”的修养观,提出“君火主宰相火”,强调发挥“君火”之“心”的能动作用,涵养道德之“性”,节制欲念之“情”,维续“相火”恒动,裨补生命;将“主静无欲”的修养观运用于养生却疾,要求通过节制食欲与色欲,使人的自然情欲合乎儒家之“理”,方能苛疾不起,尽终天年。[结论]朱丹溪医学理学内涵丰富,是宋元儒学变革影响医学创新的有力见证。丹溪“援理入医”,一方面,为医学创新构建起强有力的理学支撑,使其医学理论上升到“天理”的高度,从而在医学争鸣的金元时期为人信服;另一方面,亦彰显出“天理”作为宇宙法则包罗万象的普遍性与至高无上的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金元医学 理学 格物致知 太极动静 以理节欲 阳有余阴不足论 相火论
下载PDF
基于相火理论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证治
11
作者 杨乐轩 黄腊平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4期184-190,共7页
相火源自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唐宋时期医家将其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相关联,并以此来指导临床实践。金元医家朱丹溪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对相火理论进行深入阐释,使其系统化,后世各相火学说大多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而... 相火源自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唐宋时期医家将其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相关联,并以此来指导临床实践。金元医家朱丹溪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对相火理论进行深入阐释,使其系统化,后世各相火学说大多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而来。基于相火理论,从相火的生理、病理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临床上应以恢复相火恒动之势为主的方法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相火 朱丹溪 辨治思想
下载PDF
基于《丹溪心法》痰气同治法论治甲状腺结节
12
作者 段大炜 杨栋 韩津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93-97,共5页
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逐年升高,手术切除等问题广泛困扰着患者。基于《丹溪心法》“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行”理论,从中医探讨气与痰的关系,并提出痰气同治法治疗甲状腺结节,为临床诊治提供治疗思路。
关键词 良性甲状腺结节 朱丹溪治痰理论 气痰关系 治气散结
下载PDF
朱丹溪对中医望形色的运用
13
作者 陈芬 章亭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8期73-75,共3页
望形色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形色是在先天获得与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在临床中,具有判断患者体质和提示病邪性质的作用,对于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也有重要的价值。朱丹溪的《格致余论》一书中有大量的望形色指导临床诊治... 望形色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形色是在先天获得与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在临床中,具有判断患者体质和提示病邪性质的作用,对于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也有重要的价值。朱丹溪的《格致余论》一书中有大量的望形色指导临床诊治的医案,该文通过具体医案分析,浅述丹溪先生望形色的临床运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格致余论 望形色
下载PDF
《丹溪心法》气血痰郁四伤学说在杂病治疗中的运用特色 被引量:20
14
作者 庄爱文 王英 +1 位作者 江凌圳 李荣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274-275,共2页
[目的]探析《丹溪心法》气血痰郁四伤学说治疗杂病的学术观点及用药特色。[方法]从气血论治、痰证论治、郁证论治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论述,并结合《丹溪心法》原文对朱丹溪气血痰郁四伤学说治疗杂病的学术观点及用药特色进行探究。[结... [目的]探析《丹溪心法》气血痰郁四伤学说治疗杂病的学术观点及用药特色。[方法]从气血论治、痰证论治、郁证论治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论述,并结合《丹溪心法》原文对朱丹溪气血痰郁四伤学说治疗杂病的学术观点及用药特色进行探究。[结果]气、血、痰、郁四伤学说能确切地反映杂病的病理变化,因而在杂病的辨证论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丹溪心法》中较好地体现了这一学术观点。[结论]《丹溪心法》一书全面反映了朱丹溪气血痰郁四伤学说治疗杂病的经验,对后世医家治疗杂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丹溪心法 四伤学说 杂病 用药特色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朱丹溪“左瘀右痰”论治中风浅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喆 刘琴 +1 位作者 黎亚 李定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33-35,共3页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瘀和痰为中风的重要致病因素,通过对阴阳、左右、气血、肝肺的属性特点分析,结合其"阴升阳降"、"左肝右肺"、"左血右气"理论,并根据朱氏治疗中风对于病位在左者以行血补血治瘀为主,常...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瘀和痰为中风的重要致病因素,通过对阴阳、左右、气血、肝肺的属性特点分析,结合其"阴升阳降"、"左肝右肺"、"左血右气"理论,并根据朱氏治疗中风对于病位在左者以行血补血治瘀为主,常用四物汤加减;病位在右者以化痰行气为主,多以二陈汤化裁的诊疗思路,笔者总结出丹溪论治中风"左瘀右痰"的观点,临床运用,效如桴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朱丹溪
下载PDF
朱丹溪治未病学术特色 被引量:5
16
作者 庄爱文 李晓寅 +2 位作者 王英 马佳维 李荣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867-869,共3页
[目的]探析并进一步认识朱丹溪在治未病方面的学术特色。[方法]通过对朱丹溪书籍的阅读与思考,查阅相关文献,分别从治未病学术渊源、朱丹溪对治未病的发挥及学术思想和特色方面,归纳总结其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发展及创新思路。[结... [目的]探析并进一步认识朱丹溪在治未病方面的学术特色。[方法]通过对朱丹溪书籍的阅读与思考,查阅相关文献,分别从治未病学术渊源、朱丹溪对治未病的发挥及学术思想和特色方面,归纳总结其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发展及创新思路。[结果]朱丹溪重视治未病思想,对《内经》预防医学思想作了很好的发挥,有独特的见解,并在其论著中充分体现,为现代预防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朱丹溪治未病思想贯穿于丹溪著作中,并体现在其临床实践中。[结论]朱丹溪治未病思想对现代养生及预防医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研究其论著对丰富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宝库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治未病 学术特色 预防 养生 中医文献
下载PDF
朱丹溪眩晕证治探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力 王振兴 +1 位作者 王一童 王飞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96-98,共3页
朱丹溪为元代著名医家,以善治杂病闻名于世,对眩晕症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对载录丹溪学说及经验的诸部著作中眩晕症证治的分析,认为朱丹溪将痰与相火作为引发眩晕的两大因素,火炎上而动其痰是致眩之因,以二陈汤作为基础方剂,但重视... 朱丹溪为元代著名医家,以善治杂病闻名于世,对眩晕症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对载录丹溪学说及经验的诸部著作中眩晕症证治的分析,认为朱丹溪将痰与相火作为引发眩晕的两大因素,火炎上而动其痰是致眩之因,以二陈汤作为基础方剂,但重视配伍黄芩之属清降相火;对"痰挟气虚并火"者,丹溪则通过协调"元气"与"火"的关系,益气降火祛痰以治疗眩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眩晕 相火
下载PDF
试论朱丹溪辨证论治之脾胃观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正 谭翔文 李海峰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12期17-19,共3页
从注重脾胃"清和"之气、气血痰诸郁中的脾胃思想、重视脾胃的治疗观、年老者补肾不如补脾等四方面探讨朱丹溪辨证论治之脾胃观,冀从其六郁理论所蕴含的脾胃观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 脾胃 朱丹溪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浅析戴思恭论治泄泻之思路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玉翠 汪伟 段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951-952,964,共3页
[目的]分析戴思恭论治泄泻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戴思恭对泄泻病因病机、治法的阐述,总结戴思恭治疗泄泻的心得。[结果]戴思恭将对泄泻的治法归纳为"宜汗解""宜下而保安""宣化而得安"&qu... [目的]分析戴思恭论治泄泻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戴思恭对泄泻病因病机、治法的阐述,总结戴思恭治疗泄泻的心得。[结果]戴思恭将对泄泻的治法归纳为"宜汗解""宜下而保安""宣化而得安""补养而愈""调和脾湿""升举而安""燥湿而后除""寒凉而愈"等,用之临床效佳。[结论]戴思恭结合前人对泄泻的论述,并在师承朱丹溪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泄泻的病因病机、治法进行了归纳总结,突破前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思维,提出"泄泻从湿治有多法"的观点,给后人提供了更开阔的治疗泄泻的思路,对泄泻的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思恭 泄泻 论治 临床治疗 病因病机 归纳总结 学术思想 治法
下载PDF
浅谈金元四大家论便秘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星 王明强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95-696,共2页
目的:探讨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学术思想。方法:对与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刘完素、张从正认为便秘其病属燥,治疗上刘完素主张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而张从正则创立药治加食疗的方法;李东垣、... 目的:探讨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学术思想。方法:对与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刘完素、张从正认为便秘其病属燥,治疗上刘完素主张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而张从正则创立药治加食疗的方法;李东垣、朱丹溪认为是肾阴亏耗,津液亏少,肠中干燥而致便秘,李东垣提出了以辛润之,以苦泄之,阳结散之,阴结温之的治疗方法;朱丹溪则总结了前人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结论:金元四大家对便秘的认识各有特点,治疗也日趋完善,值得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金元四大家 便秘 刘完素 张从正 李东垣 朱丹溪 丹溪手镜 儒门事亲 素问玄机原病式 兰室秘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