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国暖颂钾盐矿床粗粒岩盐沉积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1
作者 方龙 秦占杰 +7 位作者 石国成 李庆宽 朱登贤 李强 都永生 袁秦 张西营 山发寿 《盐湖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老挝-泰国呵叻高原钾盐矿床储量大、品位高、易开发,粗粒岩盐在该钾盐矿床中普遍发育,其对水成盐转化、水体掺杂过程、钾盐富集演化等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然而,关于其成因至今仍未有详细报道。利用岩石学、显微岩相学和沉积学... 老挝-泰国呵叻高原钾盐矿床储量大、品位高、易开发,粗粒岩盐在该钾盐矿床中普遍发育,其对水成盐转化、水体掺杂过程、钾盐富集演化等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然而,关于其成因至今仍未有详细报道。利用岩石学、显微岩相学和沉积学方法对呵叻高原西南部暖颂县钾盐矿床钻孔岩芯第一沉积旋回粗粒岩盐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粗粒岩盐主要有3种成因,浅水环境中蒸发浓缩阶段原生生长,浅水环境中干盐湖阶段胶结生长,埋藏环境中孔隙卤水重结晶生长;(2)根据粗粒岩盐的成因、沉积规律和钻孔岩性特征可将马哈萨拉堪组下盐层沉积演化划为5个沉积阶段:岩盐沉积稳定阶段、岩盐沉积过渡阶段、光卤石沉积初期阶段、光卤石沉积稳定阶段和次生岩盐沉积阶段;(3)研究区钾盐矿床整体的沉积环境为浅水。粗粒岩盐在矿层中的赋存特征、成因以及与其它岩相的组合特征共同表明了钾盐在沉积过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淡水稀释和埋藏后的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岩盐 岩相学 钾盐 暖颂 呵叻高原
下载PDF
成矿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呵叻高原钾盐矿床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占杰 李庆宽 +6 位作者 袁秦 李强 何海芳 都永生 王建萍 山发寿 薛超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6-612,共17页
成矿系统理论将矿床视为动态演化的自然系统,矿床从发生、形成到发展的整体演变过程及其控制机制是该理论的研究核心,“源、运、储、变、保”是该理论剖析矿床成因的五个基本着眼点。东南亚呵叻高原超大型钾盐矿床作为我国海外钾肥生产... 成矿系统理论将矿床视为动态演化的自然系统,矿床从发生、形成到发展的整体演变过程及其控制机制是该理论的研究核心,“源、运、储、变、保”是该理论剖析矿床成因的五个基本着眼点。东南亚呵叻高原超大型钾盐矿床作为我国海外钾肥生产基地的标志性成功案例,其成矿系统研究不仅关乎该矿床成因认识的深度及其开发利用的广度,同时对中国东特提斯域内找钾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拟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借助成矿系统理论,运用动态的整体思维对呵叻高原钾盐矿床成因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探讨时间维度下呵叻高原钾盐矿床“源、运、储、变、保”成矿要素的表现特征及存在的科学问题,初步提出固体可溶性钾盐矿床成矿系统的研究思路构架,以期为全球钾盐矿床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超大型钾盐矿床 成矿要素 成矿模式 呵叻高原
下载PDF
A Glimpse into the Natural History of Leiolepis rubritaeniata Mertens,1961(Squamata:Leiolepididae)
3
作者 Gunther KÖHLER Panupong THAMMACHOTI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147-155,共9页
During the months of April through July 2020 we studied aspect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Leiolepis rubritaeniata,a species of butterfly lizard that occurs on the Khorat Plateau in Thailand and adjacent regions of Lao... During the months of April through July 2020 we studied aspect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Leiolepis rubritaeniata,a species of butterfly lizard that occurs on the Khorat Plateau in Thailand and adjacent regions of Laos and Cambodia as well as in south-central Vietnam.We present data on population size and structure,as well as location,size,compass orientation,and structure of the lizard’s burrows.Also,we present climatic data(ambient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at the study site for the duration of our field work as well as temperature data for the complete year 2021.Furthermore,we provide data on egg laying,incubation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tchlings.Finally,we present an easy to use and reliable non-invasive method for the long-term recognition of individual butterfly lizards based on their unique dorsal patterning.Butterfly lizards are utilized as a food source for the local human population.So far,there are no farming projects in Thailand involving this species and all individuals are collected from the wild populations.No data are available on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L.rubritaeniata but it can be assumed that habitat destruction due to land use change as well as its utilization for human consumption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the local populations of this lizard species.The baseline data presented here are essential for any meaningful conservation strategy for these liz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row structure butterfly lizard ECOLOGY khorat plateau Southeast Asia SQUAMATA
下载PDF
老挝中部沙湾拿吉盆地晚白垩世钾盐蒸发岩:非海相输入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西营 程怀德 +5 位作者 谭红兵 袁小龙 李永寿 苗卫良 李廷伟 马海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783-2793,共11页
老挝中部沙湾拿吉盆地上白垩统农波组钾盐蒸发岩是研究区域成矿卤水演化的重要材料。盐类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特征共同揭示了成盐物质应该主要来自海水,但深部水的补给也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所谓的含盐系"基底&qu... 老挝中部沙湾拿吉盆地上白垩统农波组钾盐蒸发岩是研究区域成矿卤水演化的重要材料。盐类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特征共同揭示了成盐物质应该主要来自海水,但深部水的补给也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所谓的含盐系"基底"硬石膏只是水-岩作用下下盐层底部溶滤后的残余物。光卤石中偏负的δD、δ18O值及Br的海相特征则指示了该矿物是浓缩海水混合大气水后蒸发的产物,陆相水对成矿卤水演化过程产生了一定影响。农波组下盐层蒸发岩可分为3个不同的演化阶段。(1)海相输入阶段:海水进入成盐盆地,石盐大量沉积,海侵作用早期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而后期较稳定;该阶段末期发生了海相输入向陆相输入的转变,陆相输入在水文封闭和收缩的成盐盆地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卤水组分因深部水输入而发生变化。(2)非海相输入及混合卤水蒸发阶段:混合卤水蒸发形成钾盐,光卤石沉积过程中发生了一次轻微的卤水淡化事件。(3)沉积后改造阶段:已沉积的光卤石岩在陆相水淋滤作用下转变为钾石盐岩,钾石盐是光卤石被交代后的次生矿物。系统的微量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非海相输入在成矿卤水演化及沉积后的改造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盐蒸发岩 非海相输入 微量元素 氢氧同位素 老挝沙湾拿吉盆地 呵叻高原
下载PDF
兰坪—思茅盆地与呵叻高原钾盐矿床综合对比 被引量:12
5
作者 韩元红 马海州 +2 位作者 袁小龙 张西营 高东林 《盐湖研究》 CSCD 2011年第3期1-7,25,共8页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与泰国-老挝呵叻高原处于同一构造带,两者在钾盐成矿及成因各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通过对兰坪—思茅盆地与呵叻高原成矿地质背景、成盐时代、成盐物源和环境、沉积和地球化学特征等多方面对比分析,系统阐述了二...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与泰国-老挝呵叻高原处于同一构造带,两者在钾盐成矿及成因各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通过对兰坪—思茅盆地与呵叻高原成矿地质背景、成盐时代、成盐物源和环境、沉积和地球化学特征等多方面对比分析,系统阐述了二者的异同,重点强调了存在的差异性,提出了一些今后开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坪-思茅盆地 呵叻高原 钾盐矿床 综合对比
下载PDF
泰国呵呖高原盆地油气成藏组合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俊 鲍志东 +2 位作者 吴义平 杨益春 何陵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70,共14页
针对海外含油气盆地勘探程度较低、资料相对匮乏的问题,以呵呖高原盆地为例开展了成藏组合及油气资源潜力研究,研究中以构造—沉积演化—成藏的递进控制作用为核心,获得了以下认识。晚古生代—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两期构造层序... 针对海外含油气盆地勘探程度较低、资料相对匮乏的问题,以呵呖高原盆地为例开展了成藏组合及油气资源潜力研究,研究中以构造—沉积演化—成藏的递进控制作用为核心,获得了以下认识。晚古生代—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两期构造层序TS1和TS2;其中,TS1构造层序内主要充填浅海相滨岸、陆棚、碳酸盐岩台地沉积,TS2构造层序内主要充填陆相冲积扇、河流、湖泊沉积;沉积相控制下盆地内发育两套主要的生储盖组合,结合盆地的主要圈闭类型,进一步划分出已证实二叠系和远景三叠系两个一级成藏组合,4套二级成藏组合;在下一阶段的勘探中,纵向上应侧重于二叠系一级成藏组合的天然气勘探,平面上应重视以Phu Phan隆起为主的盆地中部及以Khorat次盆北部和Sakhon-Nakhon次盆西部为主的盆地西部地区,前者发育二叠系一级成藏组合最有利油气勘探区,后者为三叠系一级成藏组合最有利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组合 成藏模式 资源潜力 呵呖高原盆地 巽他陆块
下载PDF
利用泰国及老挝的钾矿解决我国钾资源短缺之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连第 徐宝政 《化工矿产地质》 CAS 1997年第3期197-202,共6页
泰国和老挝的呵叻高原蕴藏着丰富的钾矿资源,高原内部构造简单,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电资源充足,具备较好的开采条件,距我国较近,运费便宜,有待进一步开发。我国是农业大国,钾矿源不足,为解决钾肥短缺问题,除应继续加强国... 泰国和老挝的呵叻高原蕴藏着丰富的钾矿资源,高原内部构造简单,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电资源充足,具备较好的开采条件,距我国较近,运费便宜,有待进一步开发。我国是农业大国,钾矿源不足,为解决钾肥短缺问题,除应继续加强国内的钾盐找矿工作,部分进口钾肥外,与老挝、泰国合作开发呵叻高原的钾矿资源也是解决我国钾资源不足的一个理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矿床 钾资源 开发条件 泰国 老挝
下载PDF
泰国—老挝呵叻高原钾盐矿床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西营 马海州 韩元红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9-556,共8页
泰国—老挝境内的呵叻高原马哈萨拉堪组钾盐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矿床之一。综合研究表明,马哈萨拉堪组赋钾蒸发岩形成于晚白垩世,其成盐物质来自海水。该含盐建造很可能形成于陆相环境中,为"海源陆相"沉积。在蒸发岩沉积... 泰国—老挝境内的呵叻高原马哈萨拉堪组钾盐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矿床之一。综合研究表明,马哈萨拉堪组赋钾蒸发岩形成于晚白垩世,其成盐物质来自海水。该含盐建造很可能形成于陆相环境中,为"海源陆相"沉积。在蒸发岩沉积过程中及沉积后,一直伴随着水—岩(盐)作用的发生,钾盐沉积之后往往受到该作用的改造。溢晶石的出现是该地区"异常"蒸发岩的表现特征之一,它的形成很可能与海水的变质作用有关,但其形成机制尚未得到合理解释。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组与呵叻高原马哈萨拉堪组联系密切且具有共同之处,但二者在时代、成盐期次对比等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最后,针对今后该地区钾盐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呵叻高原 钾盐矿床 成盐时代与物源 溢晶石成因 水—岩(盐)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