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对肾脏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瘤、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靖 陆建环 +3 位作者 汤晓静 刘建平 杨柠娜 高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2038-2042,共5页
目的探讨CT对肾脏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瘤、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嫌色细胞癌、12例嗜酸细胞瘤、9例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并对三种肿瘤的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 目的探讨CT对肾脏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瘤、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嫌色细胞癌、12例嗜酸细胞瘤、9例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并对三种肿瘤的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的CT值和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进行比较,探讨三种肿瘤的影像差异。结果 1)嫌色细胞癌43.7%(7/16)皮髓质期均匀强化,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细胞瘤33.3%(4/12)出现"星芒状瘢痕",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嫌色细胞癌的CT值及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分别为71.6±18.2及0.43±0.16、75.3±15.4及0.43±0.18、65.5±16.3及0.53±0.15,嗜酸细胞瘤为93.1±17.3及0.58±0.17、85.1±24.8及0.54±0.21、63.8±7.4及0.51±0.09,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分别为87.3±31.5及0.58±0.20、84.5±29.3及0.55±0.25、83.4±26.5及0.69±0.22,皮髓质期嫌色细胞癌与另外两组肿瘤病灶CT值和强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泄期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另外两组CT值和强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对于三种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特别是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和排泄期肿瘤CT值和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有助于三种肿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脏 嫌色细胞癌 嗜酸细胞瘤 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在鉴别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鲍远照 葛亚琼 +3 位作者 程琦 刘欣 严立 韦炜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在鉴别肾嫌色细胞癌(CRCC)与肾嗜酸细胞腺瘤(R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CT三期增强图像的56例肾占位患者,包括35例CRCC与21例RO患者(35个CRCC病灶和23个RO病灶)。为建立稳定的LASSO模...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在鉴别肾嫌色细胞癌(CRCC)与肾嗜酸细胞腺瘤(R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CT三期增强图像的56例肾占位患者,包括35例CRCC与21例RO患者(35个CRCC病灶和23个RO病灶)。为建立稳定的LASSO模型,通过获得每个病灶每期2个或3个不同层面的轴面图像(CRCC 2个,RO3个),将数据增加到每期总共139个。每期每个病灶所选择的轴面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协商后利用ITK-Snap软件共同勾画兴趣区(ROI)。使用mRMR去除训练集中冗余和无关的特征,并通过LASSO选择最优的特征子集来构建最终的模型。将所选特征的加权系数相加计算Radscore,并分别对训练组和验证组CRCC和RO的Radscore进行比较。使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增强三期整合影像组学模型的分类效能高于各期相模型的分类效能,皮髓质期、实质期、排泄期模型鉴别CRCC与RO的AUC值分别为0.82、0.80和0.78。三期整合模型的AUC值为:训练集0.84,验证集0.84;训练集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7.3%、87.8%,验证集分别为80.0%、85.7%。各模型间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可能是鉴别CRCC与RO的一种可行而有潜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嫌色细胞癌 肾嗜酸细胞腺瘤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肾脏嫌色细胞癌及嗜酸性腺瘤的MSCT表现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董佳 蔡庆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3期242-244,共3页
目的:分析肾脏嫌色细胞(CCRC)及嗜酸性腺瘤(RO)的MSCT表现,提升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CRC和RO的CT影像资料,分析MSCT的特征。结果:13例CCRC位于左肾8例,右肾5例,病灶直径约(5.4±1.8)cm,形态呈圆形或类圆... 目的:分析肾脏嫌色细胞(CCRC)及嗜酸性腺瘤(RO)的MSCT表现,提升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CRC和RO的CT影像资料,分析MSCT的特征。结果:13例CCRC位于左肾8例,右肾5例,病灶直径约(5.4±1.8)cm,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9例,分叶状3例,边界清晰者8例(6例有假包膜),1例累及肾盂,1例累及肾周筋膜,1例累及肝包膜。6例RO位于左肾1例,右肾5例,病灶直径约(7.2±2.6)cm,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3例,分叶状3例,边界清晰者4例(2例有假包膜)。13例CCRC平扫呈等或低密度(CT值39.4±8.90HU),具有杯口征6例,中央瘢痕2例,瘤内血管征9例,瘤周静脉征5例。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4例,重度强化5例。均质强化4例,不均质强化8例,轮辐状强化1例。6例RO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CT值40±14.47HU),密度均匀,杯口征1例,中央瘢痕2例,瘤内血管征2例,瘤周静脉征2例。轻度强化1例,重度强化5例。均质强化4例,不均质强化1例,节段增强反转1例。结论:肾脏CCRC及RO的MSCT征像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动态增强分析,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嫌色细胞癌 嗜酸细胞腺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动态增强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在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亚妮 马腾 +4 位作者 康冰 董亚琳 胡锦卓 张润知 王锡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2108-2112,共5页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O)及肾嫌色细胞癌(ChRCC)CT特征。方法选取经术后病理证实的RO组患者55例与ChRCC组患者7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间临床特征与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进行ROC曲线分析验证模型诊断效能。结果RO与ChRC...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O)及肾嫌色细胞癌(ChRCC)CT特征。方法选取经术后病理证实的RO组患者55例与ChRCC组患者7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间临床特征与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进行ROC曲线分析验证模型诊断效能。结果RO与ChRCC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等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坏死、中央星芒状瘢痕、节段增强反转、LKR、实际增强比、相对增强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两组间有诊断价值的CT征象进行整合得到多参数影像特征模型,联合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83.6%。结论CT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RO与ChR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腺瘤 嫌色细胞癌 鉴别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肾脏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CT表现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郁义星 刘雨蒙 +5 位作者 陆紫微 马新星 胡粟 胡春洪 谢道海 郭亮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1-95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肾脏嫌色细胞癌(CCRC)和嗜酸细胞腺瘤(RO)的CT表现,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CCRC和8例RO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其CT特征,并进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1)所有病例均为单发,CCRC中1例见囊变坏... 目的对比分析肾脏嫌色细胞癌(CCRC)和嗜酸细胞腺瘤(RO)的CT表现,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CCRC和8例RO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其CT特征,并进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1)所有病例均为单发,CCRC中1例见囊变坏死,2例见钙化,1例见中央瘢痕,11例显示假包膜;RO中2例见囊变坏死,3例见钙化,4例见中央瘢痕,2例显示假包膜。(2)所有肿瘤平扫均为等密度;10例CCRC在皮质期密度接近于肾髓质,而6例RO密度接近于肾皮质;12例CCRC和3例RO均匀强化,1例CCRC和4例RO表现为辐轮状强化;10例CCRC为轻-中度强化,而8例RO均为明显强化。(3)CCRC和RO的CT特征如中央瘢痕、假包膜、皮质期密度、辐轮状强化和强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CT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RC和RO的CT特征如中央瘢痕、假包膜、皮质期密度、辐轮状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嫌色细胞癌 嗜酸细胞腺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原文传递
MSCT多期扫描对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6
作者 史玉振 童明敏 +2 位作者 田迎 王中秋 吴越飞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四期扫描对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与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9个)RO和15例CCRC患者的资料,术前全部行CT平扫和...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四期扫描对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与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9个)RO和15例CCRC患者的资料,术前全部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采用SPSS 16.0软件对两种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病变平扫时密度值、钙化、强化的均匀性及中央星状瘢痕在RO组和CCRC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的大小、增强扫描各期的强化程度以及病变出现包膜、出血、坏死囊变、"辐轮"状强化及节段性增强反转等征象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术前RO和CCRC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平扫密度值、钙化、强化的均匀性及中央星状瘢痕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腺瘤 嫌色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CT动态增强在鉴别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周锐志 张静 +1 位作者 徐文坚 李晓莉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是否可以通过CT动态增强鉴别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单发性肾肿块患者,其中病理学证实为肾嗜酸细胞瘤25例,嫌色细胞癌5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三期动态增强CT检查。评估的CT影像特征包括位置、肿瘤大小和... 目的探讨是否可以通过CT动态增强鉴别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单发性肾肿块患者,其中病理学证实为肾嗜酸细胞瘤25例,嫌色细胞癌5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三期动态增强CT检查。评估的CT影像特征包括位置、肿瘤大小和形状、坏死、囊性改变、钙化、出血、中央星芒状瘢痕、节段性增强反转、肾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两组病变大小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的其他CT成像特征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两者之间的囊性改变、中央星芒状瘢痕、节段性增强反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33、0.000)。两种肿瘤在位置(左或右、皮质或髓质)、大小、形状、坏死、钙化、出血、肾周浸润或淋巴受累等方面均无差异。结论囊性改变、中央星芒状瘢痕和节段性增强反转的CT特征有助于区分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嗜酸细胞瘤 嫌色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中央星状瘢痕 节段性增强反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