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摆位误差对左乳癌术后放射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玮 梅长文 +1 位作者 宫尚明 牛振洋 《安徽医学》 202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 使用千伏级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kV-CBCT)技术测量左乳癌术后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探讨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左乳癌术后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提取每位患者前3次... 目的 使用千伏级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kV-CBCT)技术测量左乳癌术后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探讨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左乳癌术后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提取每位患者前3次放射治疗前的kV-CBCT图像,分别与计划CT图像配准,由配准系统计算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胸背(Z)方向摆位误差。以第1次配准结果作为校正前的误差,以第2、3次配准结果作为校正后的误差,在治疗计划系统中按校正前、后误差大小平移计划中心点,计算校正前的计划(S-Plan)和校正后的计划(C-Plan)的剂量,并与治疗计划(T-Plan)进行比较,分析3者在计划靶区(PTV)、浅表区域、危及器官方面的剂量差异,以及计划的伽马通过率差异。结果 校正前摆位误差分别为(1.85±3.76) mm、(-1.80±3.25) mm、(-2.10±3.99) mm,校正后摆位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04±1.59) mm、(0.10±1.55) mm、(-0.01±1.47) mm。3组计划的PTV D_(98)、D_(95)、D_(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和浅表区域D_(mean)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S-Plan和T-Plan、C-Plan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计划患侧肺的V_(5)、V_(20)、V_(30)、D_(mean)、心脏的D_(mean)、V_(5)和脊髓D_(max)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S-Plan和T-Plan、C-Plan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计划的伽马通过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S-Plan和T-Plan、C-Plan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kV-CBCT测量并校正左乳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摆位,能有效减少摆位误差及其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乳癌 放射治疗 千伏级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剂量分布
下载PDF
千伏级锥形束CT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倩 方明明 +2 位作者 芮燕英 吉维 吴文斌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10期2202-2205,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的分析放疗病人的首次摆位误差数据探讨千伏级锥形束CT在肿瘤放疗计划实施过程中在线修正摆位误差的价值,以及为放疗病人的PTV外放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至12月放疗病人(其中头颈部112例,胸部253例,腹部56例... 目的:通过回顾性的分析放疗病人的首次摆位误差数据探讨千伏级锥形束CT在肿瘤放疗计划实施过程中在线修正摆位误差的价值,以及为放疗病人的PTV外放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至12月放疗病人(其中头颈部112例,胸部253例,腹部56例,盆腔部122例)的首次摆位CBCT验证记录,回顾性的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不同部位分次间摆位误差。根据Stroom公式:PTV外放=2∑+0.7σ,计算Margin的横向Lat(x)、纵向Lng(y)、竖向Vrt(z)三维方向的范围。系统误差(∑)用分次间摆位误差的平均值(x)表示,随机误差(σ)用分次间摆位误差的标准差(s)表示,总体摆位误差用系统误差加减随机误差表示即(x±s)。结果:头颈部误差最小,腹盆部其次,胸部误差最大,Lat(x)、Lng(y)、Vrt(z)三维方向误差较大者和出现误差较大的频率均发生在Lng(y)方向上。左右,头脚,前后PTV外放头颈部分别为2.73mm,3.56 mm,3.58 mm,胸部分别为4.12mm,7.11 mm,4.10 mm,腹部分别为3.35mm,6.01 mm,3.67 mm,盆腔分别为3.29mm,6.59 mm,3.83 mm。结论:千伏级锥形束CT技术能有效减小分次间摆位误差,为精确放疗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为本放疗中心不同部位肿瘤患者PTV外放提供参考依据,检验放疗相关设备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千伏级锥形束ct 分次间摆位误差 PTV外放
下载PDF
每周千伏级锥形束CT监测食管癌放疗中的摆位误差 被引量:6
3
作者 龚唯 周菊英 +1 位作者 徐文涛 陈龙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15-919,共5页
目的 :采用每周千伏级锥形束CT(kilovolt cone-beam CT,KV-CBCT)监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和剩余摆位误差,为制定合理的临床靶区-计划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planning target volume,CTV-PTV)的外放边界提供依据。... 目的 :采用每周千伏级锥形束CT(kilovolt cone-beam CT,KV-CBCT)监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和剩余摆位误差,为制定合理的临床靶区-计划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planning target volume,CTV-PTV)的外放边界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19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食管癌患者。每周采集KVCBCT图像,在相应的三维配准框内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若三维(左右、垂直、前后)方向上的误差阈值超过3 mm,则重新进行摆位。在线重新摆位后,再次行KV-CBCT扫描,并按照同样的匹配方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采集校正后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采用van Herk公式计算CTV-PTV理论外放边界。结果 :校正前,107次KV-CBCT图像在左右、垂直及前后方向上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0.39±0.31)、(0.24±0.23)和(0.28±0.22)cm,共计79次(73.8%)超过校正阈值(3 mm)而接受在线校位。根据van Herk公式计算校正前的CTV-PTV理论外放边界分别为1.00、0.91和0.96 cm。校正后,107次KV-CBCT图像在左右、垂直及前后方向上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0.17±0.13)、(0.16±0.12)和(0.14±0.14)cm。根据van Herk公式计算校正后的CTV-PTV理论外放边界分别为0.50、0.46和0.49 cm。结论:在线KV-CBCT引导放疗可以减小摆位误差,缩小CTV-PTV外放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摆位误差 千伏级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