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ination of 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 and Kinesio taping for treating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A case report
1
作者 Yan-Ping Qu Wei Jin +1 位作者 Ben Huang Jie She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9期3971-3977,共7页
BACKGROUND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is a benign proliferative disorder that affects the synovial joints,bursae,and tendon sheaths.To date,few studies have reported o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a... BACKGROUND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is a benign proliferative disorder that affects the synovial joints,bursae,and tendon sheaths.To date,few studies have reported o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and edema in patients with PVNS.Herein,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woman who developed pain and edema in the left lower limb 1 wk after synovectomy and arthroscopic partial meniscectomy and was unable to walk due to limited flex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left knee.CASE SUMMARY A 32-year-old woman underwent synovectomy and arthroscopic partial meniscectomy successively and was treat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MLD)and kinesio taping(KT)in our hospital to alleviate postoperative pain and edema.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were assessed at 2 wk post-treatment and 1 wk post-discharge follow up:suprapatellar circumference,infrapatellar circumference,visual analog scale score,knee range of motion,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ore,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score,and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score.After treatment,the postoperative pain and edema in the patient’s left knee were effectively relieved,resulting in improved sleep quality and remarkably attenuated HAMA and HAMD scores.CONCLUSION Combined MLD and KT may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relieving postoperative pain and edema in patients with PV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 kinesio taping Postoperative pain EDEMA Case report
下载PDF
Kinesio胶带改善膝骨关节炎病人疼痛和功能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陈珺 张婷 +2 位作者 陶凤琴 沈端端 秦俊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探讨Kinesio胶带(kinesio taping,KT)疗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病人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的有效性。方法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诊断为膝关节OA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使用Kinesio胶... 目的探讨Kinesio胶带(kinesio taping,KT)疗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病人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的有效性。方法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诊断为膝关节OA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使用Kinesio胶带疗法(KT组),对照组采用假绑带疗法。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活动和夜间疼痛程度,KOOS评分评估病人的功能状况,数字测角器来测量活动范围,手持式测力计评估肌肉力量,评估时间包括使用治疗前和治疗12天时。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KT组治疗后病人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及肌肉力量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KT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也明显改善。结论KT疗法在缓解膝关节OA短期疼痛及改善功能受限上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sio胶带 膝关节骨关节炎 疼痛 功能受限
下载PDF
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娟 王玲 +3 位作者 左会武 郑成 王广兰 陈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1-656,共6页
目的:一些研究显示肌内效贴在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减轻疼痛及水肿方面具有积极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关于肌内效贴的临床疗效存在相互矛盾的结果。文章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 目的:一些研究显示肌内效贴在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减轻疼痛及水肿方面具有积极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关于肌内效贴的临床疗效存在相互矛盾的结果。文章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12-06,结局指标包括股四头肌力量、腘绳肌力量、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6个连续型变量。运用EndNote X9.1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Jadad量表评估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5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其中对照组126例,肌内效贴组126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肌内效贴组患者腘绳肌力量显著增加[SMD=0.68,95%CI(0.12,1.23),P=0.02]、目测类比评分显著降低[MD=-0.56,95%CI(-1.04,-0.08),P=0.02],两组患者间股四头肌力量、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当前证据显示,肌内效贴可能有助于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腘绳肌力量、减轻患者疼痛,然而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股四头肌力量、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前交叉韧带重建 肌肉力量 膝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疼痛评分 META分析
下载PDF
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张红玲 曹博 +1 位作者 景蓉 闫龙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用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按简单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用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按简单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术后进行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研究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肌内效贴。训练4周后,评估并比较两组的关节肿胀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活动度、等速肌力、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训练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关节肿胀程度与VAS评分降低(P<0.05),屈伸、内旋、外旋关节活动度提升(P<0.05),伸膝力矩峰值、屈膝力矩峰值、Lysholm膝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提高(P<0.05)。结论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用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运动损伤 肌力训练 肌内效贴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肿胀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实施
5
作者 真启云 苏宙 +2 位作者 瞿辉武 崔莉莉 戴婷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5,共5页
目的 加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肿胀管理,以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法 将7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肢体肿胀管理方案,包括... 目的 加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肿胀管理,以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法 将7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肢体肿胀管理方案,包括术前训练、加强止血带时间管理、冷疗管理、徒手淋巴引流管理、肌内效贴管理、康复运动管理等。比较两组患肢肿胀值及消肿率、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首次下床活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36例、对照组37例完成研究。术后第5、7天试验组患肢肿胀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第7天消肿率、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肢体肿胀管理方案的实施能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肢体肿胀 疼痛 膝关节功能 徒手淋巴引流 肌内效贴 康复护理
下载PDF
运动贴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疼痛、功能活动及足底压力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柯竟悦 马圣楠 +5 位作者 董洪铭 沈双 李建萍 张洪浩 刘超 李古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7,225,共9页
目的:结合足底压力评估,探究运动贴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67例来院就诊的单侧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健康宣教及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贴... 目的:结合足底压力评估,探究运动贴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67例来院就诊的单侧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健康宣教及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贴扎(KT)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采用鞋垫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量患者足底各区压力峰力值。比较治疗前、治疗第3周、治疗第5周的临床疗效及患侧足底压力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第3周、治疗第5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足底压力均出现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3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足底压力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贴扎联合治疗组足跟内侧的峰力值体重比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第5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足底压力的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贴扎联合治疗组在疼痛改善情况、功能活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中足、后足负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相比单纯的体外冲击波治疗,辅以运动贴扎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更好地缓解疼痛、改善后足功能、纠正异常的足底负重、改善患者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筋膜炎 运动贴扎 体外冲击波治疗 足底压力评估 疼痛 生物力学机制
下载PDF
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肖艳平 刘秋连 +2 位作者 张敏 索艳荣 刘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收治的88例LD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热敏灸联合... 目的探究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收治的88例LD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热敏灸联合肌内效贴(KT)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KT治疗。观察2组疼痛情况、情绪状态、腰痛症状、腰椎活动度、临床疗效和血清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价量表(JOA)评分、腰椎前屈和后伸的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8%(41/44),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结论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相对于常规热敏灸疗法,在联合KT治疗腰LDH时,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六经辨证 热敏灸 肌内效贴
下载PDF
不同足姿受试者运动贴扎后步行及慢跑时的足底压力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柯竟悦 马圣楠 +5 位作者 董洪铭 李建萍 张洪浩 刘超 刘睿豪 李古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00-2807,共8页
背景:运动贴扎技术常用于各种运动损伤的处理,足踝部运动贴扎方式复杂多样,其中足底筋膜贴扎法所适用的人群更广泛,可用于不同足姿类型,但尚缺乏实际验证,所发挥的具体生物力学作用也不明晰。目的:观察不同足姿受试者使用足底筋膜贴扎法... 背景:运动贴扎技术常用于各种运动损伤的处理,足踝部运动贴扎方式复杂多样,其中足底筋膜贴扎法所适用的人群更广泛,可用于不同足姿类型,但尚缺乏实际验证,所发挥的具体生物力学作用也不明晰。目的:观察不同足姿受试者使用足底筋膜贴扎法后,在步行和慢跑时足底压力特征的变化。方法:于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招募37名年轻健康受试者进行试验,按照足姿指数6项进行评分,分为旋后位组、中立位组、旋前位组。分别于运动贴扎前后,采集并计算静态足部形态学指标(包括舟骨下降高度、弓高指数、足纵弓的弓高适应性、足横弓的弓高适应性)与步行和慢跑时足部各分区的压力时间积分,分析足底筋膜贴扎法具体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①一般资料:3组受试者的性别、身高、身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贴扎前,不同足姿组间足部形态学各指标及前足外侧、中足、后足区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静态足部形态学指标:贴扎后,舟骨下降高度、足纵弓弓高适应性、足横弓的弓高适应性3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弓高指数的组间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5);旋后位组弓高指数略增大,但贴扎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旋前位组舟骨下降高度与足纵弓弓高适应性显著减小、弓高指数增加,贴扎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步行时的足底压力指标:贴扎后,前足外侧、中足内侧区域的3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旋前位组贴扎后前足外侧负重增加(P<0.05),旋后位组贴扎后前足外侧、中足区域负重显著增大(P<0.05),而后足区域贴扎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④慢跑时的足底压力指标:贴扎后,前足外侧区域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旋前位组贴扎后,前足内侧区域负重显著增大(P<0.05);旋后位组贴扎后,前足外侧、中足及后足区域负重均显著增大(P<0.05)。⑤结果表明:足底筋膜贴扎法适用于不同足姿受试者,不仅能矫正足部静态结构,还能在步行及慢跑的动态活动过程中,调节异常的足底压力分布,使得旋后足姿与旋前足姿的中足、前足、后足负重趋于正常足姿的负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姿指数 运动贴扎 足底压力 生物力学 步行 慢跑
下载PDF
肌内效贴对下肢侧切运动中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尤婧 黄文琪 +4 位作者 郑尉 芦劼明 郭彦桦 高原 熊哲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4383-4389,共7页
背景:肌内效贴扎作为一种运动防护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但作为纠正侧切动作时下肢生物力学异常变化手段的研究,其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对比受试者膝关节在肌内效贴扎、安慰剂贴扎及空白对照情况下,完成侧切动作时下肢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的... 背景:肌内效贴扎作为一种运动防护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但作为纠正侧切动作时下肢生物力学异常变化手段的研究,其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对比受试者膝关节在肌内效贴扎、安慰剂贴扎及空白对照情况下,完成侧切动作时下肢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的变化。方法:招募39名篮球专项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每位受试者分别在肌内效贴扎、安慰剂贴扎以及不进行任何贴扎情况下进行测试。采取力学矫正的贴扎方式对受试者优势侧膝关节进行贴扎干预。选取4.5-5.5 m/s的助跑速度完成45°侧切动作,并运用三维动态捕捉系统及测力台同步采集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选取初始触地时刻、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 27.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运动学指标:肌内效贴条件下与无贴扎及安慰剂贴扎相比,初始触地时刻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外翻角度显著减小(P<0.05);侧向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外翻及踝关节跖屈角度显著减小(P<0.05),膝关节屈曲角度显著增加(P<0.05)。②动力学指标:与无贴扎相比,肌内效贴扎及安慰剂贴扎条件下均可显著减小初始触地时刻髋关节外展、外旋力矩及膝关节外翻、外旋力矩(P<0.05),显著减小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水平向后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0.05);与无贴扎及安慰剂贴扎相比,肌内效贴扎可显著减小侧向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0.05)。③结果表明,对膝关节进行肌内效贴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篮球专项大学生在完成侧切动作时与下肢损伤风险因素相关的部分运动学、动力学指标,可能对预防侧切过程中损伤的发生有一定积极作用;此外,膝关节安慰剂贴扎与肌内效贴扎在部分指标变化方面的作用趋势较为一致,提示肌内效贴扎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安慰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扎 侧切 生物力学特征 篮球 运动学 动力学
下载PDF
肌内效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燕飞 张亚清 +5 位作者 汪利辉 王春艳 李叶萍 胡蓉 尹杨 李希西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93-39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肌内效贴对TKA术后患... 目的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肌内效贴对TKA术后患者康复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与汇总,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8篇,涉及患者538例,其中肌内效贴组264例,对照组2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肌内效贴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在改善患肢膝关节活动角度ROM[MD=5.21,95%CI(1.31,9.11),P=0.009]、减轻术后患肢肿胀程度[MD=-3.04,95%CI(-5.28,-0.80),P=0.008]、减轻疼痛VAS评分[MD=-0.64,95%CI(-1.06,-0.22),P=0.003]、改善膝关节HSS功能评分[MD=4.63,95%CI(1.14,8.12),P=0.009]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起立-行走测试TUGT[MD=-2.19,95%CI(-5.26,0.89),P=0.1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KA术后患者使用肌内效贴可提升术后患肢膝关节功能状态,降低疼痛体验及肿胀程度,表明肌内效贴可能是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术后康复干预方式。建议可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实际临床场景与患者意愿等多因素应用肌内效贴,提升患者术后康复疗效,实现患者受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肿胀 疼痛
下载PDF
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对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夜间疼痛及活动度的影响
11
作者 袁海洲 李君 +5 位作者 李云 杜鑫 邓启凡 谭义杰 张秋平 马善治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7期1248-1250,共3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对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夜间疼痛及活动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选择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对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夜间疼痛及活动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选择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肩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情况除前屈外其余方向活动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别比较均不大(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前屈、外展、后伸、外旋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可有效改善肩袖损伤后夜间疼痛及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皮内针 肌内效贴 塞来昔布
下载PDF
中医“理筋归槽”手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临床观察
12
作者 冯晨希 解雷 +1 位作者 江恒 杨光静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459-462,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理筋归槽”手法联合肌内效贴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中医“理筋归槽”手法治疗,试验组给予中医“理筋归槽”手法治疗后再进行肌内效贴治... 目的观察中医“理筋归槽”手法联合肌内效贴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中医“理筋归槽”手法治疗,试验组给予中医“理筋归槽”手法治疗后再进行肌内效贴治疗,每3天1次,共治疗5次。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腹围、超声下腹直肌分离距离。结果两组治疗后,腰痛VAS评分、腹围、超声下腹直肌分离距离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理筋归槽”手法能够有效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配合肌内效贴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腹直肌分离 理筋归槽手法 肌内效贴
下载PDF
推拿联合肌内效贴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足部高肌张力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王秩序 黄新芳 施金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1期23-27,共5页
目的分析推拿联合肌内效贴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足部高肌张力的影响。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肌内效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足部肌张力相关指标、脑血流情况、下肢粗... 目的分析推拿联合肌内效贴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足部高肌张力的影响。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肌内效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足部肌张力相关指标、脑血流情况、下肢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步速与步长情况、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左、右足背屈角角度及跟耳试验、股角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PI)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CA、PCA血流速度及PI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ACA血流速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测定量表D区(GMFM-D)评分(32.72±8.56)分、粗大运动功能测定量表E区(GMFM-E)评分(43.68±8.4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5.75±7.88)、(37.54±6.51)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步速(0.69±0.45)m/s及步长(19.24±2.55)cm优于对照组的(0.41±0.37)m/s、(15.31±1.42)cm(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及一般反应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肌内效贴治疗痉挛型脑瘫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足部高肌张力、脑血流、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并提高步速与步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肌内效贴 痉挛型脑瘫 足部高肌张力
下载PDF
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对老年拇外翻患者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朱胜群 温子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5-280,共6页
目的:探究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对老年拇外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门诊60岁及以上老年拇外翻患者34人,实验组18人(男性8人、女性10人,年龄65.63±2.84岁),对照组16人(男性8人、女性8人,年龄66.09±4... 目的:探究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对老年拇外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门诊60岁及以上老年拇外翻患者34人,实验组18人(男性8人、女性10人,年龄65.63±2.84岁),对照组16人(男性8人、女性8人,年龄66.09±4.11岁)。对照组进行4周运动疗法干预,包括足部肌肉牵伸、筋膜放松、肌力训练、灵活性练习。实验组在运动疗法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干预,贴扎方案为一条Y型贴和一条灯笼形贴布,用于稳定第一跖趾关节对位,促进循环和改善感觉输入。采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拇外翻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踝关节背屈/跖屈角度及功能性步行测试参数,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过4周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出现拇外翻角度下降,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度增加、疼痛减轻、功能性步行测试指标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表现出更小的拇外翻角度(P=0.03)和更好的功能性步行测试表现(P=0.01)。结论:运动疗法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干预,可进一步矫正拇外翻畸形角度,提高患者步行功能,在老年拇外翻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老年 拇外翻 运动疗法
下载PDF
浮针联合肌内效贴在治疗腕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贺卫东 蔡伟创 +3 位作者 张勇 于卫国 刘继良 曹江晨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在武警部队官兵腕部训练伤防治领域的临床效果,为部队军事训练伤的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回顾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72例武警部队官兵腕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浮针...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在武警部队官兵腕部训练伤防治领域的临床效果,为部队军事训练伤的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回顾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72例武警部队官兵腕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浮针组和常规组。其中浮针组采用浮针治疗联合肌内效贴处理,共36例;常规组采用腕关节外固定制动、非甾体类药物治疗及去除外固定后康复训练,共3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疼痛评分、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结果7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浮针组、常规组治疗前NRS疼痛评分、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RS评分、Cooney评分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RS评分、Cooney评分浮针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联合肌内效贴对武警部队官兵军事训练所致腕部TFCC损伤效果著,值得在基层卫生部门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 浮针疗法 肌内效贴
下载PDF
肌内效贴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疗效研究
16
作者 王萍 徐倩 +5 位作者 吴浩宇 李宁宁 陆瑶 马书杰 戴晓雯 顾延庆 《中国康复》 2024年第7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75例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肌内效贴组、联合治疗组3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训练,包括呼吸训练、唇舌操训练、发声发音训...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75例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肌内效贴组、联合治疗组3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训练,包括呼吸训练、唇舌操训练、发声发音训练,每天30min,每周5d,共4周。肌内效贴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言语响度、言语清晰度、最长发声时(MPT)检测及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比较3组在言语响度、清晰度、呼吸控制能力及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言语响度、言语清晰度、MPT值及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3组言语响度、言语清晰度、MPT值、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联合治疗组言语响度、言语清晰度、MPT值、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和肌内效贴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与经颅磁刺激联合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言语响度、清晰度、呼吸控制能力及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构音障碍
下载PDF
PNF联合KT对大学生肩胛动力障碍患者肩周肌肉激活的效果观察
17
作者 梁弘扬 刘淑惠 +2 位作者 靳岚琦 樊志娇 马玉宝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15-221,共7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PNF)联合肌内效贴技术(kinesio taping,KT)对大学生肩胛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患者肩周肌肉激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7月沈阳体育学院大学...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PNF)联合肌内效贴技术(kinesio taping,KT)对大学生肩胛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患者肩周肌肉激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7月沈阳体育学院大学生SD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PNF联合KT干预)和对照组(仅PNF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上肢表面肌电变化。结果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8~26岁,平均(21.6±1.7)岁。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肩关节功能性动作测试(前屈、外展、毛巾抵墙滑动)的最大自主收缩(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功能性动作测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肩关节前屈的下斜方肌(lower trapezius,LT)的MVC较高[(20.83±3.11)%比(16.36±3.76)%],肩关节外展的上斜方肌(upper trapezius,UT)的MVC较低[(34.95±8.15)%比(42.49±8.06)%]、LT的MVC较高[(27.38±4.61)%比(23.93±6.05)%],肩关节毛巾抵墙滑动的LT的MVC较高[(7.51±1.99)%比(5.87±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联合KT和PNF单独训练均有利于减少SD肩胛骨位置异常、改善UT过度激活和LT激活不足等肩周肌内异常激活现象,两者联合干预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动力障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肌内效贴技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高渗葡萄糖注射对于距腓前韧带慢性损伤的疗效研究
18
作者 廖东初 毛佶 +9 位作者 胡泽莹 王明峰 吴志彬 李鹭 朱俊杰 吴洪光 王玉琪 毛龙飞 孙熙洋 王雅珍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高渗葡萄糖注射对于距腓前韧带慢性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保守治疗距腓前韧带慢性损伤提供相关经验。方法选取单侧踝关节扭伤慢性疼痛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A组注射高渗葡萄糖治疗,B组行超短波联合...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高渗葡萄糖注射对于距腓前韧带慢性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保守治疗距腓前韧带慢性损伤提供相关经验。方法选取单侧踝关节扭伤慢性疼痛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A组注射高渗葡萄糖治疗,B组行超短波联合肌内效贴布治疗,分别评估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3个月和6个月的距腓前韧带超声表现、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后足评分。结果 2组治疗期间VAS评分结果显示,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34.276,F时间=369.061,F交互=23.759,P均<0.001)。2组治疗期间AOFAS评分结果显示,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97.236,F时间=322.951,F交互=11.175,P均<0.001)。A组治疗后1、3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组治疗后1、3个月和6个月的AOFAS评分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B组治疗后1、3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B组治疗后1、3个月和6个月的AOFAS评分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A组VAS分数均比B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1、<0.001);治疗后1、3个月和6个月,A组AOFAS分数均比B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对于距腓前韧带慢性损伤患者,超声引导下行高渗葡萄糖注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葡萄糖 距腓前韧带 增生疗法 超短波 肌内效贴
下载PDF
徒手淋巴引流手法联合肌内效贴技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曹红军 刘旭斌 +1 位作者 姜岳波 姚佳艺 《河北中医》 2024年第7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观察徒手淋巴引流手法联合肌内效贴技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39例... 目的观察徒手淋巴引流手法联合肌内效贴技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徒手淋巴引流手法联合肌内效贴技术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手体积值、上肢肌围度值水平及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7%(37/39),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30/3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MA上肢部分评分均升高,(P<0.05),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MA上肢部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患手体积值及上肢肌围度值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患手体积值及上肢肌围度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IL-6及hs-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68%(3/39),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24%(4/39),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淋巴引流手法联合肌内效贴技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缓解疼痛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并发症 徒手淋巴引流手法 肌内效贴技术
下载PDF
肌内效贴对下肢离心运动后肌力和动态平衡的影响
20
作者 王阳 李现强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4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对离心运动后即刻肌肉力量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30名非体育专业健康男性大学生,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加压组、肌贴组),每组10人。加压组、肌贴组运动前分别在大腿前部使...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对离心运动后即刻肌肉力量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30名非体育专业健康男性大学生,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加压组、肌贴组),每组10人。加压组、肌贴组运动前分别在大腿前部使用弹性绷带和肌内效贴,并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测试优势侧下肢Y平衡和等速肌力。结果:运动前3组受试者伸膝肌群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平均峰力矩、Y平衡各方向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3组受试者伸膝肌群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平均峰力矩较运动前均显著下降(P<0.05),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3组受试者下肢Y平衡测试在前、后内、后外3个方向最大距离较运动前均显著下降(P<0.05);肌贴组与加压组在3个方向最大距离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强度运动可诱发下肢肌群疲劳,肌内效贴不能促进肌力恢复,但能改善下肢动态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疲劳 肌力 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