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娟 王玲 +3 位作者 左会武 郑成 王广兰 陈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1-656,共6页
目的:一些研究显示肌内效贴在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减轻疼痛及水肿方面具有积极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关于肌内效贴的临床疗效存在相互矛盾的结果。文章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 目的:一些研究显示肌内效贴在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减轻疼痛及水肿方面具有积极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关于肌内效贴的临床疗效存在相互矛盾的结果。文章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12-06,结局指标包括股四头肌力量、腘绳肌力量、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6个连续型变量。运用EndNote X9.1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Jadad量表评估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5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其中对照组126例,肌内效贴组126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肌内效贴组患者腘绳肌力量显著增加[SMD=0.68,95%CI(0.12,1.23),P=0.02]、目测类比评分显著降低[MD=-0.56,95%CI(-1.04,-0.08),P=0.02],两组患者间股四头肌力量、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当前证据显示,肌内效贴可能有助于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腘绳肌力量、减轻患者疼痛,然而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股四头肌力量、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前交叉韧带重建 肌肉力量 膝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疼痛评分 META分析
下载PDF
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张红玲 曹博 +1 位作者 景蓉 闫龙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用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按简单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用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按简单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术后进行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研究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肌内效贴。训练4周后,评估并比较两组的关节肿胀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活动度、等速肌力、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训练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关节肿胀程度与VAS评分降低(P<0.05),屈伸、内旋、外旋关节活动度提升(P<0.05),伸膝力矩峰值、屈膝力矩峰值、Lysholm膝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提高(P<0.05)。结论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用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运动损伤 肌力训练 肌内效贴
下载PDF
醒窍通督针灸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尖足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胡长芳 王彦军 +1 位作者 梁燕 张双武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醒窍通督针灸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江西省儿童医院确诊的90例小儿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接受... 目的探讨醒窍通督针灸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江西省儿童医院确诊的90例小儿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接受醒窍通督针灸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接受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足尖评分法结合足背屈角测量评分、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踝关节R1和R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足尖评分法结合足背屈角测量评分、CSS评分及踝关节R1和R2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和3个月,观察组足尖评分法结合足背屈角测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踝关节R1和R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窍通督针灸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尖足可有效改善患儿足部及下肢活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窍通督针灸疗法 肌内效贴 小儿痉挛型脑瘫尖足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肿胀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实施
4
作者 真启云 苏宙 +2 位作者 瞿辉武 崔莉莉 戴婷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5,共5页
目的 加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肿胀管理,以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法 将7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肢体肿胀管理方案,包括... 目的 加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肿胀管理,以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法 将7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肢体肿胀管理方案,包括术前训练、加强止血带时间管理、冷疗管理、徒手淋巴引流管理、肌内效贴管理、康复运动管理等。比较两组患肢肿胀值及消肿率、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首次下床活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36例、对照组37例完成研究。术后第5、7天试验组患肢肿胀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第7天消肿率、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肢体肿胀管理方案的实施能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肢体肿胀 疼痛 膝关节功能 徒手淋巴引流 肌内效贴 康复护理
下载PDF
运动贴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疼痛、功能活动及足底压力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柯竟悦 马圣楠 +5 位作者 董洪铭 沈双 李建萍 张洪浩 刘超 李古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7,225,共9页
目的:结合足底压力评估,探究运动贴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67例来院就诊的单侧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健康宣教及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贴... 目的:结合足底压力评估,探究运动贴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67例来院就诊的单侧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健康宣教及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贴扎(KT)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采用鞋垫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量患者足底各区压力峰力值。比较治疗前、治疗第3周、治疗第5周的临床疗效及患侧足底压力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第3周、治疗第5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足底压力均出现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3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足底压力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贴扎联合治疗组足跟内侧的峰力值体重比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第5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足底压力的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贴扎联合治疗组在疼痛改善情况、功能活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中足、后足负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相比单纯的体外冲击波治疗,辅以运动贴扎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更好地缓解疼痛、改善后足功能、纠正异常的足底负重、改善患者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筋膜炎 运动贴扎 体外冲击波治疗 足底压力评估 疼痛 生物力学机制
下载PDF
不同足姿受试者运动贴扎后步行及慢跑时的足底压力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柯竟悦 马圣楠 +5 位作者 董洪铭 李建萍 张洪浩 刘超 刘睿豪 李古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00-2807,共8页
背景:运动贴扎技术常用于各种运动损伤的处理,足踝部运动贴扎方式复杂多样,其中足底筋膜贴扎法所适用的人群更广泛,可用于不同足姿类型,但尚缺乏实际验证,所发挥的具体生物力学作用也不明晰。目的:观察不同足姿受试者使用足底筋膜贴扎法... 背景:运动贴扎技术常用于各种运动损伤的处理,足踝部运动贴扎方式复杂多样,其中足底筋膜贴扎法所适用的人群更广泛,可用于不同足姿类型,但尚缺乏实际验证,所发挥的具体生物力学作用也不明晰。目的:观察不同足姿受试者使用足底筋膜贴扎法后,在步行和慢跑时足底压力特征的变化。方法:于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招募37名年轻健康受试者进行试验,按照足姿指数6项进行评分,分为旋后位组、中立位组、旋前位组。分别于运动贴扎前后,采集并计算静态足部形态学指标(包括舟骨下降高度、弓高指数、足纵弓的弓高适应性、足横弓的弓高适应性)与步行和慢跑时足部各分区的压力时间积分,分析足底筋膜贴扎法具体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①一般资料:3组受试者的性别、身高、身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贴扎前,不同足姿组间足部形态学各指标及前足外侧、中足、后足区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静态足部形态学指标:贴扎后,舟骨下降高度、足纵弓弓高适应性、足横弓的弓高适应性3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弓高指数的组间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5);旋后位组弓高指数略增大,但贴扎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旋前位组舟骨下降高度与足纵弓弓高适应性显著减小、弓高指数增加,贴扎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步行时的足底压力指标:贴扎后,前足外侧、中足内侧区域的3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旋前位组贴扎后前足外侧负重增加(P<0.05),旋后位组贴扎后前足外侧、中足区域负重显著增大(P<0.05),而后足区域贴扎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④慢跑时的足底压力指标:贴扎后,前足外侧区域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旋前位组贴扎后,前足内侧区域负重显著增大(P<0.05);旋后位组贴扎后,前足外侧、中足及后足区域负重均显著增大(P<0.05)。⑤结果表明:足底筋膜贴扎法适用于不同足姿受试者,不仅能矫正足部静态结构,还能在步行及慢跑的动态活动过程中,调节异常的足底压力分布,使得旋后足姿与旋前足姿的中足、前足、后足负重趋于正常足姿的负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姿指数 运动贴扎 足底压力 生物力学 步行 慢跑
下载PDF
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肖艳平 刘秋连 +2 位作者 张敏 索艳荣 刘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收治的88例LD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热敏灸联合... 目的探究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收治的88例LD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热敏灸联合肌内效贴(KT)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KT治疗。观察2组疼痛情况、情绪状态、腰痛症状、腰椎活动度、临床疗效和血清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价量表(JOA)评分、腰椎前屈和后伸的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8%(41/44),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结论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相对于常规热敏灸疗法,在联合KT治疗腰LDH时,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六经辨证 热敏灸 肌内效贴
下载PDF
肌内效贴对下肢侧切运动中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尤婧 黄文琪 +4 位作者 郑尉 芦劼明 郭彦桦 高原 熊哲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4383-4389,共7页
背景:肌内效贴扎作为一种运动防护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但作为纠正侧切动作时下肢生物力学异常变化手段的研究,其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对比受试者膝关节在肌内效贴扎、安慰剂贴扎及空白对照情况下,完成侧切动作时下肢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的... 背景:肌内效贴扎作为一种运动防护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但作为纠正侧切动作时下肢生物力学异常变化手段的研究,其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对比受试者膝关节在肌内效贴扎、安慰剂贴扎及空白对照情况下,完成侧切动作时下肢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的变化。方法:招募39名篮球专项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每位受试者分别在肌内效贴扎、安慰剂贴扎以及不进行任何贴扎情况下进行测试。采取力学矫正的贴扎方式对受试者优势侧膝关节进行贴扎干预。选取4.5-5.5 m/s的助跑速度完成45°侧切动作,并运用三维动态捕捉系统及测力台同步采集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选取初始触地时刻、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 27.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运动学指标:肌内效贴条件下与无贴扎及安慰剂贴扎相比,初始触地时刻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外翻角度显著减小(P<0.05);侧向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外翻及踝关节跖屈角度显著减小(P<0.05),膝关节屈曲角度显著增加(P<0.05)。②动力学指标:与无贴扎相比,肌内效贴扎及安慰剂贴扎条件下均可显著减小初始触地时刻髋关节外展、外旋力矩及膝关节外翻、外旋力矩(P<0.05),显著减小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水平向后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0.05);与无贴扎及安慰剂贴扎相比,肌内效贴扎可显著减小侧向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0.05)。③结果表明,对膝关节进行肌内效贴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篮球专项大学生在完成侧切动作时与下肢损伤风险因素相关的部分运动学、动力学指标,可能对预防侧切过程中损伤的发生有一定积极作用;此外,膝关节安慰剂贴扎与肌内效贴扎在部分指标变化方面的作用趋势较为一致,提示肌内效贴扎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安慰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扎 侧切 生物力学特征 篮球 运动学 动力学
下载PDF
肌内效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马燕飞 张亚清 +5 位作者 汪利辉 王春艳 李叶萍 胡蓉 尹杨 李希西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93-39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肌内效贴对TKA术后患... 目的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肌内效贴对TKA术后患者康复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与汇总,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8篇,涉及患者538例,其中肌内效贴组264例,对照组2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肌内效贴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在改善患肢膝关节活动角度ROM[MD=5.21,95%CI(1.31,9.11),P=0.009]、减轻术后患肢肿胀程度[MD=-3.04,95%CI(-5.28,-0.80),P=0.008]、减轻疼痛VAS评分[MD=-0.64,95%CI(-1.06,-0.22),P=0.003]、改善膝关节HSS功能评分[MD=4.63,95%CI(1.14,8.12),P=0.009]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起立-行走测试TUGT[MD=-2.19,95%CI(-5.26,0.89),P=0.1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KA术后患者使用肌内效贴可提升术后患肢膝关节功能状态,降低疼痛体验及肿胀程度,表明肌内效贴可能是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术后康复干预方式。建议可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实际临床场景与患者意愿等多因素应用肌内效贴,提升患者术后康复疗效,实现患者受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肿胀 疼痛
下载PDF
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对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夜间疼痛及活动度的影响
10
作者 袁海洲 李君 +5 位作者 李云 杜鑫 邓启凡 谭义杰 张秋平 马善治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7期1248-1250,共3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对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夜间疼痛及活动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选择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对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夜间疼痛及活动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选择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肩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情况除前屈外其余方向活动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别比较均不大(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前屈、外展、后伸、外旋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可有效改善肩袖损伤后夜间疼痛及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皮内针 肌内效贴 塞来昔布
下载PDF
中医“理筋归槽”手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临床观察
11
作者 冯晨希 解雷 +1 位作者 江恒 杨光静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459-462,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理筋归槽”手法联合肌内效贴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中医“理筋归槽”手法治疗,试验组给予中医“理筋归槽”手法治疗后再进行肌内效贴治... 目的观察中医“理筋归槽”手法联合肌内效贴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中医“理筋归槽”手法治疗,试验组给予中医“理筋归槽”手法治疗后再进行肌内效贴治疗,每3天1次,共治疗5次。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腹围、超声下腹直肌分离距离。结果两组治疗后,腰痛VAS评分、腹围、超声下腹直肌分离距离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理筋归槽”手法能够有效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配合肌内效贴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腹直肌分离 理筋归槽手法 肌内效贴
下载PDF
国内外肌内效贴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2
作者 骆一娜 刘柄硕 +7 位作者 唐嘉骏 雷骏轩 陈敏 韩悦 熊童辉 陈天龙 董明 刘悦 《中医康复》 2024年第12期30-43,共14页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分析肌内效贴的研究现状,探讨研究动态变化和发展态势,揭示出其领域的研究现状、前沿热点和未来该领域发展的趋势,为肌内效贴的临床、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定性、定量的参考信息。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分析肌内效贴的研究现状,探讨研究动态变化和发展态势,揭示出其领域的研究现状、前沿热点和未来该领域发展的趋势,为肌内效贴的临床、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定性、定量的参考信息。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获得肌内效贴相关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再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及VOSviewer对所得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中文文献677篇、英文文献825篇,中文文献发表4篇文献及以上的作者有10人,其中以余波发文最多,英文文献发表5篇文献及以上的作者有10人,其中以Baltaci Gul发文最多;国内主要研究机构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主,国际主要研究机构以哈斯特帕大学(Hacettepe University)为主,美国是肌内效贴相关文献的主要贡献国家,其近年来在该领域的发文频次和引用量为161篇、4630;被纳入的关键词中,国内研究中“肌内效贴”出现频次最高(495次),关键词聚类分析形成了9个聚类群;共得到前20个突现词中,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是“运动疗法”(3.13)和“平衡”(3.34),突现时间最近的关键词是“功能恢复”(2021~2022年)。国际研究中“疼痛(Pain)”出现频次最高(184次),关键词聚类分析形成了8个聚类群;共得到前20个突现词中,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是“clinical trial”(11.19)、“muscle strength”(10.52)和“performance”(9.84),突现时间最近的关键词是“therapy”(2016~2022年)、“management”(2017~2022年)、“knee osteoarthriti”(2018~2022年)、“kinesio tape”(2019~2022年)、“disability”(2019~2022年)和“balance”(2019~2022年)。结论:肌内效贴研究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现有的相关研究互相缺乏交流与合作,我国在学术影响力和研究主题方面有待提高,建议借鉴国外研究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国肌内效贴研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康复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VOSviewer
下载PDF
PNF联合KT对大学生肩胛动力障碍患者肩周肌肉激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弘扬 刘淑惠 +2 位作者 靳岚琦 樊志娇 马玉宝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15-221,共7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PNF)联合肌内效贴技术(kinesio taping,KT)对大学生肩胛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患者肩周肌肉激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7月沈阳体育学院大学...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PNF)联合肌内效贴技术(kinesio taping,KT)对大学生肩胛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患者肩周肌肉激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7月沈阳体育学院大学生SD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PNF联合KT干预)和对照组(仅PNF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上肢表面肌电变化。结果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8~26岁,平均(21.6±1.7)岁。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肩关节功能性动作测试(前屈、外展、毛巾抵墙滑动)的最大自主收缩(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功能性动作测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肩关节前屈的下斜方肌(lower trapezius,LT)的MVC较高[(20.83±3.11)%比(16.36±3.76)%],肩关节外展的上斜方肌(upper trapezius,UT)的MVC较低[(34.95±8.15)%比(42.49±8.06)%]、LT的MVC较高[(27.38±4.61)%比(23.93±6.05)%],肩关节毛巾抵墙滑动的LT的MVC较高[(7.51±1.99)%比(5.87±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联合KT和PNF单独训练均有利于减少SD肩胛骨位置异常、改善UT过度激活和LT激活不足等肩周肌内异常激活现象,两者联合干预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动力障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肌内效贴技术
下载PDF
推拿联合肌内效贴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足部高肌张力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王秩序 黄新芳 施金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1期23-27,共5页
目的分析推拿联合肌内效贴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足部高肌张力的影响。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肌内效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足部肌张力相关指标、脑血流情况、下肢粗... 目的分析推拿联合肌内效贴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足部高肌张力的影响。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肌内效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足部肌张力相关指标、脑血流情况、下肢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步速与步长情况、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左、右足背屈角角度及跟耳试验、股角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PI)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CA、PCA血流速度及PI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ACA血流速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测定量表D区(GMFM-D)评分(32.72±8.56)分、粗大运动功能测定量表E区(GMFM-E)评分(43.68±8.4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5.75±7.88)、(37.54±6.51)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步速(0.69±0.45)m/s及步长(19.24±2.55)cm优于对照组的(0.41±0.37)m/s、(15.31±1.42)cm(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及一般反应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肌内效贴治疗痉挛型脑瘫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足部高肌张力、脑血流、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并提高步速与步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肌内效贴 痉挛型脑瘫 足部高肌张力
下载PDF
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对老年拇外翻患者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朱胜群 温子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5-280,共6页
目的:探究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对老年拇外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门诊60岁及以上老年拇外翻患者34人,实验组18人(男性8人、女性10人,年龄65.63±2.84岁),对照组16人(男性8人、女性8人,年龄66.09±4... 目的:探究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对老年拇外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门诊60岁及以上老年拇外翻患者34人,实验组18人(男性8人、女性10人,年龄65.63±2.84岁),对照组16人(男性8人、女性8人,年龄66.09±4.11岁)。对照组进行4周运动疗法干预,包括足部肌肉牵伸、筋膜放松、肌力训练、灵活性练习。实验组在运动疗法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干预,贴扎方案为一条Y型贴和一条灯笼形贴布,用于稳定第一跖趾关节对位,促进循环和改善感觉输入。采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拇外翻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踝关节背屈/跖屈角度及功能性步行测试参数,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过4周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出现拇外翻角度下降,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度增加、疼痛减轻、功能性步行测试指标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表现出更小的拇外翻角度(P=0.03)和更好的功能性步行测试表现(P=0.01)。结论:运动疗法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干预,可进一步矫正拇外翻畸形角度,提高患者步行功能,在老年拇外翻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老年 拇外翻 运动疗法
下载PDF
浮针联合肌内效贴在治疗腕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临床应用
16
作者 贺卫东 蔡伟创 +3 位作者 张勇 于卫国 刘继良 曹江晨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在武警部队官兵腕部训练伤防治领域的临床效果,为部队军事训练伤的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回顾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72例武警部队官兵腕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浮针...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在武警部队官兵腕部训练伤防治领域的临床效果,为部队军事训练伤的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回顾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72例武警部队官兵腕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浮针组和常规组。其中浮针组采用浮针治疗联合肌内效贴处理,共36例;常规组采用腕关节外固定制动、非甾体类药物治疗及去除外固定后康复训练,共3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疼痛评分、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结果7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浮针组、常规组治疗前NRS疼痛评分、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RS评分、Cooney评分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RS评分、Cooney评分浮针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联合肌内效贴对武警部队官兵军事训练所致腕部TFCC损伤效果著,值得在基层卫生部门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 浮针疗法 肌内效贴
下载PDF
肌内效贴影响老年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短时力学效应研究
17
作者 唐燕 缪芸 +3 位作者 段周瑛 余波 阚世锋 陈文华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5期1329-1332,1347,共5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对老年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短时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8月收治于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的22例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5.5±10.4)岁],通过高频肌骨超声评估法测量患者肩峰--肱骨大结节距离(Acromion-Greater ...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对老年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短时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8月收治于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的22例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5.5±10.4)岁],通过高频肌骨超声评估法测量患者肩峰--肱骨大结节距离(Acromion-Greater Tuberosity Distance,AGTD)等,分别对肌内效贴贴扎前后的健侧和患侧肩关节的指标值进行比较,并做自身健患侧对比。结果肌内效贴扎后,健侧AGTD较贴扎前AGTD无显著改善[(1.63±0.37)cm vs(1.77±0.43)cm,P>0.05];患侧AGTD较贴扎前AGTD显著改善[(2.15±0.67)cm vs(2.45±0.65)cm,P<0.01]。肌内效贴扎后SSD显著小于肌内效贴扎前[(0.38±0.71)cm vs(0.68±0.72)cm,P<0.01]。肌内效贴扎后SSR显著小于肌内效贴扎前[(1.44±0.47)vs(1.25±0.44),P<0.01]。结论肌内效贴可在短时间内较显著地改善老年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卒中 肩关节半脱位 超声 肌内效贴
下载PDF
肌内效贴联合针刺对急性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顾玉玲 周徐 +4 位作者 陈文雅 盛卫东 孙小星 周晓茂 俞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8期2516-2520,共5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针刺疗法对急性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PSHS)患者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期PSHS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肌内效贴+针刺组、肌内效...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针刺疗法对急性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PSHS)患者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期PSHS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肌内效贴+针刺组、肌内效贴组、针刺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给予内科药物及一般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每组给予相应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浆儿茶酚胺[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根据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非有效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血浆E和NE水平及治疗措施。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治疗有效的可能因素,然后纳入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差异可能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P<0.2),进一步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治疗有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浆E、N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有效组、非有效组患者病程、治疗后血浆E及NE水平、肌内效贴+针刺治疗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吸烟史、合并心血管疾病、治疗后血浆E和NE水平、肌内效贴+针刺治疗、肌内效贴治疗及针刺治疗为预警治疗有效的可能因素(P均<0.2)。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后血浆E和NE水平、肌内效贴+针刺治疗为预警有效治疗的因素(P均<0.05),其中肌内效贴+针刺治疗患者有良好预后(OR值为4.762),且血浆E、NE水平越低提示预后越好。结论肌内效贴联合针刺治疗可促进急性期PSH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动态监测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有助于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肌内效贴 针刺 儿茶酚胺
下载PDF
肌内效贴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疗效研究
19
作者 王萍 徐倩 +5 位作者 吴浩宇 李宁宁 陆瑶 马书杰 戴晓雯 顾延庆 《中国康复》 2024年第7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75例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肌内效贴组、联合治疗组3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训练,包括呼吸训练、唇舌操训练、发声发音训...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75例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肌内效贴组、联合治疗组3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训练,包括呼吸训练、唇舌操训练、发声发音训练,每天30min,每周5d,共4周。肌内效贴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言语响度、言语清晰度、最长发声时(MPT)检测及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比较3组在言语响度、清晰度、呼吸控制能力及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言语响度、言语清晰度、MPT值及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3组言语响度、言语清晰度、MPT值、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联合治疗组言语响度、言语清晰度、MPT值、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和肌内效贴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与经颅磁刺激联合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言语响度、清晰度、呼吸控制能力及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构音障碍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高渗葡萄糖注射对于距腓前韧带慢性损伤的疗效研究
20
作者 廖东初 毛佶 +9 位作者 胡泽莹 王明峰 吴志彬 李鹭 朱俊杰 吴洪光 王玉琪 毛龙飞 孙熙洋 王雅珍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高渗葡萄糖注射对于距腓前韧带慢性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保守治疗距腓前韧带慢性损伤提供相关经验。方法选取单侧踝关节扭伤慢性疼痛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A组注射高渗葡萄糖治疗,B组行超短波联合...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高渗葡萄糖注射对于距腓前韧带慢性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保守治疗距腓前韧带慢性损伤提供相关经验。方法选取单侧踝关节扭伤慢性疼痛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A组注射高渗葡萄糖治疗,B组行超短波联合肌内效贴布治疗,分别评估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3个月和6个月的距腓前韧带超声表现、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后足评分。结果 2组治疗期间VAS评分结果显示,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34.276,F时间=369.061,F交互=23.759,P均<0.001)。2组治疗期间AOFAS评分结果显示,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97.236,F时间=322.951,F交互=11.175,P均<0.001)。A组治疗后1、3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组治疗后1、3个月和6个月的AOFAS评分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B组治疗后1、3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B组治疗后1、3个月和6个月的AOFAS评分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A组VAS分数均比B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1、<0.001);治疗后1、3个月和6个月,A组AOFAS分数均比B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对于距腓前韧带慢性损伤患者,超声引导下行高渗葡萄糖注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葡萄糖 距腓前韧带 增生疗法 超短波 肌内效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