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ng Henry Ⅴ: A Model of the Ideal Kingship
1
作者 周朝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3期264-269,共6页
William Shakespeare was a patriotic song and heroic epic in praise of the great contributions Henry V (1387-1422) made to England, who represents Shakespeare’s ideal of a good king and aspiration for the national uni... William Shakespeare was a patriotic song and heroic epic in praise of the great contributions Henry V (1387-1422) made to England, who represents Shakespeare’s ideal of a good king and aspiration for the national unity of England under a powerful and efficient mon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g henry the FIFTH IDEAL kingSHIP
下载PDF
TRUE KINGLY HONOUR IN SHAKESPEARE′S HENRY IV PART I
2
作者 黄必康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5-30,共6页
Honour, one of the eternal themes in Shakespeare, is again in the spotlightin Henry IV Part I. In this play, the rivalry between Prince Hal and Hotspuremerges actually out of their cravings for the title of royal hono... Honour, one of the eternal themes in Shakespeare, is again in the spotlightin Henry IV Part I. In this play, the rivalry between Prince Hal and Hotspuremerges actually out of their cravings for the title of royal honour and valour.Hotspur appears to be formidable, courageous and energetic. He is exac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UE kingLY HONOUR IN SHAKESPEARE S henry IV PART I IV
下载PDF
“Wildness” Within Mobility in Shakespeare’s King Henry Ⅳ and Henry Ⅴ
3
作者 ZHANG H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1年第8期570-578,共9页
In the past fifty years,scholars have examined fields of England’s politics in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however,the politics of mobility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This article addresses Prince H... In the past fifty years,scholars have examined fields of England’s politics in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however,the politics of mobility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This article addresses Prince Hal and King Henry Ⅴ’s wildness within mobility as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 advancement of metaphorical wildness.King Henry Ⅴ’s“wildness”is an element that is often discussed in Shakespeare’s Henry Ⅳ and Henry Ⅴ.Locating in Prince Hal’s wandering to uncertainty,unsettledness and changeability a potential to unveil the disguised aspects of the assumed politics,Shakespeare focuses on the interlocking aspect of wildness and mobility.He calls for exploring a recognition of ideal character and tactical figure into a transitional strategy of it.In reorganising civil culture,Shakespeare sees the possibility of re-configuring the approach from aimless roaming to communal mobility.It is the approach of these mobilities through ways of wildnes that permits us to explore between wildness as a strategy and as a metaphor,and to understand in the notion of early modern mobility that is as tactical in ambition as it is consequential in such contexts of Shakespe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DNESS MOBILITY SHAKESPEARE Prince Hal king henry king henry
下载PDF
Phoenix Rising ——The Early Censorship of William Tyndale's New Testament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King James Bible
4
作者 Sze M Suze Ceaminia La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8期945-957,共13页
The early censorship of the English Bible was imposed during the sixteenth century. One example is William Tyndale's pocket-size New Testament translation, which underwem destruction including the burning of its manu... The early censorship of the English Bible was imposed during the sixteenth century. One example is William Tyndale's pocket-size New Testament translation, which underwem destruction including the burning of its manuscript, the published translation texts, and even the printers and possessors of these material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egal history and the religious significance of the censorship, which further influences the appearance of the Authorized Version (1611 ). Related facts are parliamentary policies concerning imports of foreign priming, book licensing and the use of the Bible. The latter part of this paper reviews evems organized by Wolsey, Tunstall and Warham, and the launch of scholarly based Bible-translation. This paper concludes by re-emphasi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parties in sustaining the divine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iblical literature-readers, translators, printers, traders, clergy and legislators. They made the Phoenix rise from the heap of ashes to heaven, and inspired the work of the King James B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am Tydale Bible Translation CENSORSHIP New Testament henry VIII MONOPOLY king James
下载PDF
《亨利四世》与“国王的两个身体” 被引量:1
5
作者 高云霄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3年第4期29-44,197,共17页
都铎时期法学家建构的“国王的两个身体”理论,深刻渗透到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之中。莎士比亚的诗学构想不仅关注“国王的两个身体”理论与王权合法性的关系,更着力展现国王的自然之体与政治之体之间的冲突与张力。这种张力打... 都铎时期法学家建构的“国王的两个身体”理论,深刻渗透到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之中。莎士比亚的诗学构想不仅关注“国王的两个身体”理论与王权合法性的关系,更着力展现国王的自然之体与政治之体之间的冲突与张力。这种张力打破了国王二体之间的平衡,促成国王自我意识的觉醒,更促进了国王自然之体与政治之体的世俗化。这一世俗化转换摧毁了神圣王权的建构,暗合了早期近代政治思想史从神圣王权到现实政治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四世》 国王的两个身体 王权世俗化 莎士比亚
下载PDF
《亨利八世》中凯瑟琳王后形象与宗教改革 被引量:3
6
作者 胡鹏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65,共5页
《亨利八世》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历史剧,一般认为是与弗莱彻合著的作品。莎士比亚怀着深厚的同情,把王后凯瑟琳描绘成为一个清纯高尚、真实可信、可仰望也可透视的人物。本文对剧中凯瑟琳的形象进行分析,指出她与宗教改革并无实际关联,... 《亨利八世》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历史剧,一般认为是与弗莱彻合著的作品。莎士比亚怀着深厚的同情,把王后凯瑟琳描绘成为一个清纯高尚、真实可信、可仰望也可透视的人物。本文对剧中凯瑟琳的形象进行分析,指出她与宗教改革并无实际关联,并推断出莎士比亚拥有双重甚至多重信仰,或是往着两者都不信任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凯瑟琳形象中"虔诚"与"叛逆"的矛盾,梦幻场景中包含的复杂宗教因素,天主教的凯瑟琳和新教的安妮的混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八世》 凯瑟琳 梦幻场景 宗教改革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历史与社会背景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亚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3-66,共4页
莎士比亚亲历了英国王权由极盛转向极衰的过程,当亨利八世登上权力顶峰的时候,已经为后来王室与国会的冲突埋下了种子。莎士比亚的创作始终没有脱离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堪称一幅历史与社会的画卷。
关键词 享利八世 都铎王朝 国会 君权 清教
下载PDF
英国走出中世纪——以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强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79-81,共3页
论述了英国亨利八世时期进行的宗教改革是欧洲宗教改革的一部分,它仅仅是英国宗教改革的序幕;指出虽然宗教内容的改革并没有彻底改变天主教,但是在政治和文化层面上它却是开启了英国脱离教会控制、弱化王权、加强宪制、扩大人民权利的... 论述了英国亨利八世时期进行的宗教改革是欧洲宗教改革的一部分,它仅仅是英国宗教改革的序幕;指出虽然宗教内容的改革并没有彻底改变天主教,但是在政治和文化层面上它却是开启了英国脱离教会控制、弱化王权、加强宪制、扩大人民权利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八世 宗教改革 中世纪
下载PDF
亨利五世:中世纪英格兰伟大的国王战士
9
作者 傅光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69-81,共13页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五世》是以戏剧的方式,为享有中世纪英格兰"伟大的国王战士"之誉的亨利五世,谱写的英雄史诗,即戏中的史诗。作为一名天才编剧,莎士比亚懂戏,更懂舞台。他对在舞台上再现亨利五世王朝复杂的真实历史毫...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五世》是以戏剧的方式,为享有中世纪英格兰"伟大的国王战士"之誉的亨利五世,谱写的英雄史诗,即戏中的史诗。作为一名天才编剧,莎士比亚懂戏,更懂舞台。他对在舞台上再现亨利五世王朝复杂的真实历史毫无兴趣,深知一座小舞台搁不下那么多宫廷秘史。他只想截取"亨利五世大获全胜"的阿金库尔之战,让女王伊丽莎白时代的英格兰人重温先祖战胜法兰西王国的最大荣耀。简言之,莎士比亚只想把这部"颂圣"的"英雄史诗"搬上舞台,或者说,为使这部"颂圣"大戏好看,他必须不断穿插逗趣、搞笑、甚至打闹的戏剧情景,以至于剧中的"英雄史"几乎成了国王的独角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亨利五世》 史诗 国王战士
下载PDF
英王亨利二世时期货币铸造体制变革探微
10
作者 崔洪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19,共5页
中世纪英国货币铸造体制以国王的高度控制而著称。由于货币定期重铸制度存在的分散性和斯蒂芬统治时期货币铸造的混乱以及欧洲大陆货币制度变革的冲击,英王亨利二世对货币铸造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革新,主要包括结束货币定期重铸制度,固定... 中世纪英国货币铸造体制以国王的高度控制而著称。由于货币定期重铸制度存在的分散性和斯蒂芬统治时期货币铸造的混乱以及欧洲大陆货币制度变革的冲击,英王亨利二世对货币铸造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革新,主要包括结束货币定期重铸制度,固定货币设计样式;重组铸币厂,替换全体铸币师;设立皇家货币兑换所,直接征收铸币税。这次改革改善了货币流通,加强了英王对铸币权的控制,也使中世纪英国的货币铸造体制初具现代意义上的契约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王 亨利二世 货币铸造体制 变革
下载PDF
“全是真事”(AII Is True):莎士比亚的婚姻观
11
作者 胡鹏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2017年第1期67-74,共8页
莎士比亚是描写家庭生活的诗人和剧作家,但对婚姻真实情况的描述却出奇地有限。《亨利八世》(《全是真事》)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历史剧,其中暗含了亨利八世统治时期大事件——离婚案,而且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唯一一部既涉及到离婚(亨... 莎士比亚是描写家庭生活的诗人和剧作家,但对婚姻真实情况的描述却出奇地有限。《亨利八世》(《全是真事》)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历史剧,其中暗含了亨利八世统治时期大事件——离婚案,而且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唯一一部既涉及到离婚(亨利八世与凯瑟琳)也涉及到结婚(亨利八世与安妮·布伦)。拟比较分析莎士比亚所描绘的婚姻与其自身的婚姻,试图推断莎士比亚对婚姻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哈瑟维 安妮·布伦凯瑟琳 莎士比亚 亨利八世
下载PDF
从译者的主体性看麦都思的《尚书》译本翻译策略 被引量:6
12
作者 容新霞 李新德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69-73,共5页
"文化转向"视野下的翻译理论充分彰显了译者的主体性,译者从忠实的"仆人"提升为具有创造性的"主人",译者的主体性决定了翻译文本的选择与翻译策略的取舍。在译者主体性关照下探讨英国新教传教士、汉学家... "文化转向"视野下的翻译理论充分彰显了译者的主体性,译者从忠实的"仆人"提升为具有创造性的"主人",译者的主体性决定了翻译文本的选择与翻译策略的取舍。在译者主体性关照下探讨英国新教传教士、汉学家麦都思《尚书》译本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分析麦都思的译者身份在翻译策略中的体现,以期能够为促进今日之中国典籍西译、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提升我们国家的软实力提供可资参照的历史经验,并为今日世界翻译的理论建构以及中国译学理论建设提供丰富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麦都思 译者主体性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奥布隆斯基与福斯塔夫形象比较
13
作者 杨正先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2017年第1期39-44,49,共7页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奥布隆斯基和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 两个人物形象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如作者都通过他们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他们都是没落贵族的典型人物等.但 由于时代与具体的社会背景不同...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奥布隆斯基和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 两个人物形象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如作者都通过他们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他们都是没落贵族的典型人物等.但 由于时代与具体的社会背景不同,作家的创作个性不同,这两个人物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宁娜 亨利四世 奥布隆斯基 福斯塔夫 没落贵族
下载PDF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对英国大学地位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建妮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98,共4页
在世俗权威和宗教权威并存的中世纪,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本质上属于教会机构,不受世俗政权管辖,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之后,至15世纪后半期,它们已经变成直辖于教皇并享有许多特权的自治团体;16世纪30年代,亨利八世发动宗教改革,取代教皇... 在世俗权威和宗教权威并存的中世纪,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本质上属于教会机构,不受世俗政权管辖,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之后,至15世纪后半期,它们已经变成直辖于教皇并享有许多特权的自治团体;16世纪30年代,亨利八世发动宗教改革,取代教皇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统辖权延伸至原归教会管辖的领域,两所大学不仅理所当然地转归国王管辖,而且逐渐被推向了服从国家管理、为现实政治和宗教服务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八世 宗教改革 英国大学
下载PDF
“王权至尊”与都铎时期英国官方宣传机制的形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博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3-152,共10页
官方宣传机制在英国宗教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亨利八世的离婚案直接导致了英国同罗马教廷的决裂,并在1534年颁布了首次明确国王王权至尊的《至尊法案》。英国历史上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王权高于教权。《至尊法案》在英国社会... 官方宣传机制在英国宗教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亨利八世的离婚案直接导致了英国同罗马教廷的决裂,并在1534年颁布了首次明确国王王权至尊的《至尊法案》。英国历史上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王权高于教权。《至尊法案》在英国社会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王权高于教权的合法性成为争论的焦点。为此,亨利八世及其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手段,以服从君主和反对教权主义两个主题的宣传,引导舆情向有利于国王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代表了国王的宣传机制逐渐走向成熟,并对都铎后期的宣传机制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八世 至尊王权 服从君主 反对教权 宣传机制
下载PDF
法兰西斯·培根与《国王亨利七世统治史》
16
作者 李波怡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5-87,共3页
法兰西斯.培根是一位历史学家。培根留有一部、也是唯一完整的史学著作即《国王亨利七世统治史》,历来中西对这部著作评价不一。可以说,《国王亨利七世统治史》并不是一部很成功的史学著作,但却因特点鲜明、文笔生动流畅在当时产生过重... 法兰西斯.培根是一位历史学家。培根留有一部、也是唯一完整的史学著作即《国王亨利七世统治史》,历来中西对这部著作评价不一。可以说,《国王亨利七世统治史》并不是一部很成功的史学著作,但却因特点鲜明、文笔生动流畅在当时产生过重要影响。从史学和思想的角度分析和评价这些特点,对这部书的贡献与缺陷给予总结,是有一定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兰西斯·培根 《国王亨利七世统治史》 历史观 历史写作方法
下载PDF
宗教改革之争与托马斯·莫尔之死
17
作者 马江伟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5-81,共7页
英国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围绕都铎王朝时期亨利八世的离婚案展开的。亨利八世时期,都铎王朝面临绝嗣问题,亨利八世出于维护都铎王朝长期统治和觊觎教会财产与权力而推行的一场大规模政治运动。在英国宗教改革之前,托马斯·莫尔... 英国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围绕都铎王朝时期亨利八世的离婚案展开的。亨利八世时期,都铎王朝面临绝嗣问题,亨利八世出于维护都铎王朝长期统治和觊觎教会财产与权力而推行的一场大规模政治运动。在英国宗教改革之前,托马斯·莫尔出于维护基督教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要求教会内部进行改革,遭到英国腐朽教会的反对。但是不久之后英国爆发彻底的宗教改革,莫尔又和亨利八世以及国内宗教改革者之间就改革的方式问题发生了冲突,导致了莫尔被以"叛国罪"处死。前人对于托马斯·莫尔的研究显得极为丰富,尤其是关于他作为北方人文主义者思想的研究和分析为后来的研究者研究托马斯·莫尔的宗教思想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为更进一步分析托马斯·莫尔和他的宗教改革思想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给予研究托马斯·莫尔因宗教改革的分歧被一步步推向死亡的真正原因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 托马斯·莫尔 英国教会
下载PDF
诺曼时期英格兰郡守制变迁与王权变化探析
18
作者 田丰源 任有权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5-20,共6页
英格兰诺曼时期是英格兰王权成长的重要时期,历代国王的施政措施展现了王权不断成长的过程。在地方治理中,威廉一世逐步赋予郡守广泛的权力,以此架空伯爵对地方郡政的把持。到了亨利一世,更加完善的地方机构钳制了郡守的权力,国王藉此... 英格兰诺曼时期是英格兰王权成长的重要时期,历代国王的施政措施展现了王权不断成长的过程。在地方治理中,威廉一世逐步赋予郡守广泛的权力,以此架空伯爵对地方郡政的把持。到了亨利一世,更加完善的地方机构钳制了郡守的权力,国王藉此加强对地方的掌控。尽管斯蒂芬时期王权衰微,郡守制随之被地方贵族操弄,但随着亨利二世王权再次崛起,郡守制也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可见,郡守权力扩张与削弱现象的背后是中央王权的强弱变化;郡守制是王权在地方治理中的延伸,也是地方贵族与中央王权围绕权力分配进行斗争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中世纪 诺曼时期 亨利一世 郡守制 地方贵族
下载PDF
《亨利四世》汉译对比研究
19
作者 孙宇 马强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6-32,共7页
历年来,我国莎学界对莎士比亚所著十部历史剧,较其四大悲剧、四大喜剧的翻译与研究相对薄弱且滞后。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传入中国至今已出版七个汉译本。各个译本因不同时代背景和翻译策略各具特色。将朱生豪、虞尔昌和傅光明三... 历年来,我国莎学界对莎士比亚所著十部历史剧,较其四大悲剧、四大喜剧的翻译与研究相对薄弱且滞后。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传入中国至今已出版七个汉译本。各个译本因不同时代背景和翻译策略各具特色。将朱生豪、虞尔昌和傅光明三位译者的中译本与莎剧原文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语言理解、风格再现、文化传递三方面,结合典型译例剖析发现,不同译本各有优劣得失,新译本在一定程上实现了对前译本的继承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四世》 莎士比亚 汉译 译本对比
下载PDF
论《亨利五世》中的法国形象
20
作者 邢莉君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8-106,共9页
形象(Image)是对认知对象(例如,自然物体或者人为创造物)的感官印象、感知或想法,以及语言层面的概念、判断和结论,甚至理论。破碎的法国形象是一种图式化的、戏剧化的形象。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一剧中表示,想象的法国形象是相对于... 形象(Image)是对认知对象(例如,自然物体或者人为创造物)的感官印象、感知或想法,以及语言层面的概念、判断和结论,甚至理论。破碎的法国形象是一种图式化的、戏剧化的形象。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一剧中表示,想象的法国形象是相对于英国形象而存在的,即统一的英吉利与分裂的法兰西形成了强有力对比的民族形象。在阿金库尔战役前后,网球是一个法国式的象征形象;法国王太子路易部分是法国的象征,法国宫廷的象征人物。法语的已衰落地位、赞美的诗与恋爱中的十四行诗、巴洛克式的夸张语言、法国式行为与风俗(跳舞、戴假发等)、不恰当的对英国的傲慢态度,法国式吹牛(夸耀)与怯弱等构成了整体的、刻板印象的法兰西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五世》 法国形象 巴洛克 图式化 戏剧化 象征人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