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世的庄子与庄子的经世——论钟泰对庄子内圣外王之道的开显
1
作者 郭敬东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82-93,271,共13页
历代解庄、注庄者在诠释庄子思想时,多将庄子视为岩穴之士,而忽略了其思想中所具有的经世之志与治理主张。钟泰则通过对《庄子》文本的分析,在梳理庄子形象变迁的基础上,指出了庄子思想中所具有的忧患意识与现实关照。他认为《庄子》内... 历代解庄、注庄者在诠释庄子思想时,多将庄子视为岩穴之士,而忽略了其思想中所具有的经世之志与治理主张。钟泰则通过对《庄子》文本的分析,在梳理庄子形象变迁的基础上,指出了庄子思想中所具有的忧患意识与现实关照。他认为《庄子》内七篇完整地阐发了庄子本人的内圣外王之道:《逍遥游》阐明了内圣外王之道的价值指向,《齐物论》为内圣外王之道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养生主》指出了内圣外王之道的修养工夫,《人间世》则阐发了内圣外王之道的实践智慧,《德充符》则诠释了内圣外王之道的内在关联,《大宗师》与《应帝王》则论述了内圣外王之道的实施路径。以此内七篇为基础,钟泰分别细致剖析了庄子内圣之学与外王之道的具体含义,彰显了庄子经世思想的内在逻辑,为理解庄子治道思想开显了政治哲学视域下的诠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泰 庄子 内圣外王
下载PDF
赵孟頫书法东传及朝鲜松雪体书艺 被引量:2
2
作者 祁庆富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6-349,共4页
赵孟在世时,他的书法就由高丽忠宣王传到东邻高丽。朝鲜初期,在王室倡导下,形成一个占主流的书法流派,被称为"松雪体",独领风骚二百余年,涌现了以安平大君为代表的一大批松雪体书法家。至今,一些中国所不见的赵孟书迹仍... 赵孟在世时,他的书法就由高丽忠宣王传到东邻高丽。朝鲜初期,在王室倡导下,形成一个占主流的书法流派,被称为"松雪体",独领风骚二百余年,涌现了以安平大君为代表的一大批松雪体书法家。至今,一些中国所不见的赵孟书迹仍在韩国流传,其中《证道歌》是最重要的一种。高丽、朝鲜时期形成的"赵孟现象"不仅值得中韩文化交流史研究者关注,更应引起中国书法界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松雪体 忠宣王 安平大君 证道歌
下载PDF
略谈太平天国忠王府苏式彩绘 被引量:2
3
作者 姚瑶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苏州太平天国忠王府现存四百余方梁枋苏式彩绘,这些彩绘内容多为传统吉庆题材,寓意吉祥祈福。众多木构件上的彩绘是明清以来苏式彩绘的典范,为明清时代所留而经太平天国利用改造而成;九幅壁画则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太平天国壁... 苏州太平天国忠王府现存四百余方梁枋苏式彩绘,这些彩绘内容多为传统吉庆题材,寓意吉祥祈福。众多木构件上的彩绘是明清以来苏式彩绘的典范,为明清时代所留而经太平天国利用改造而成;九幅壁画则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太平天国壁画的艺术特色。忠王府苏式彩绘为研究明清苏式彩绘和太平天国彩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太平天国忠王府 苏式彩绘
下载PDF
“王正月”与“《春秋》新王”论——董仲舒《春秋》思想略论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治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45,共7页
作为汉代治春秋学大家,董仲舒指出,"王正月"是春秋公羊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所正皆不同。王者建正朔的目的在于"变易民心","革其耳目";"王正月"则可以正人伦纲纪,推王道。... 作为汉代治春秋学大家,董仲舒指出,"王正月"是春秋公羊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所正皆不同。王者建正朔的目的在于"变易民心","革其耳目";"王正月"则可以正人伦纲纪,推王道。《春秋》"王正月"也是"大一统"的需要。在董仲舒看来,孔子因鲁史记,撰作《春秋》,设素王之法,而标榜天子之事,托鲁王为君,以黑统取代周赤,以夏为远,以周为近,封宋为故国,合伯、子、男为一爵,从而构成了孔子"新王"改制的主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春秋》 董仲舒 王正月 新王 改制
下载PDF
礼制与政治:宋代武成王庙中管仲陪祀地位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文宁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3年第2期50-53,58,共5页
礼制具有强化政治秩序、影响政治意识的功能,故王朝统治者常以调整礼制内容来满足政治需要。通过对礼制与政治互动的考察,可以更好地理解礼制变化的原因,并以此管窥当时的政治形态。宋朝开国伊始,管仲在武成王庙中的陪祀地位骤然上升,... 礼制具有强化政治秩序、影响政治意识的功能,故王朝统治者常以调整礼制内容来满足政治需要。通过对礼制与政治互动的考察,可以更好地理解礼制变化的原因,并以此管窥当时的政治形态。宋朝开国伊始,管仲在武成王庙中的陪祀地位骤然上升,并在随后的时期不断得到巩固。宋廷改变这一礼制内容的目的,在于以管仲的事迹及治国思想来为本朝所推行的各项国策提供支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不同于前朝的政治意识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制 宋代政治 管仲 《管子》 武成王庙 陪祀
下载PDF
徐葆光的《中山传信录》与钓鱼岛历史主权的考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徐斌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2年第12期11-18,共8页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廷派遣苏州府长洲县人徐葆光出使琉球,颁以册封副使身份陪同翰林院检讨海宝正使前往琉球册封尚敬王。归国后著有《中山传信录》一书,记述其册封琉球国王、测量琉球国的经过以及琉球的山川地理、制度文化等内容...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廷派遣苏州府长洲县人徐葆光出使琉球,颁以册封副使身份陪同翰林院检讨海宝正使前往琉球册封尚敬王。归国后著有《中山传信录》一书,记述其册封琉球国王、测量琉球国的经过以及琉球的山川地理、制度文化等内容。其中,赴琉航海部分和琉球地理方面的记载涉及钓鱼岛海域领土管辖。本文对书中三幅地图和所引《指南广义》的记录做一剖析,以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传信录》 册封琉球王 钓鱼岛 历史主权
下载PDF
《论语》之“管仲之器小哉”辨析——兼论孔子的“大一统”诉求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志浩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84-88,共5页
对《论语·八佾》篇中孔子之语"管仲之器小哉",一种解读是认为管仲奢淫违礼,功有余而德不足;一种解读是认为管仲未能助桓公志于王道,以霸道自足。管仲内不能修身正己,外不能助桓公施行王道,无论"内圣"还是"... 对《论语·八佾》篇中孔子之语"管仲之器小哉",一种解读是认为管仲奢淫违礼,功有余而德不足;一种解读是认为管仲未能助桓公志于王道,以霸道自足。管仲内不能修身正己,外不能助桓公施行王道,无论"内圣"还是"外王",管仲皆不及之,故被孔子视之为"器小"。而在《宪问》篇中孔子又称颂管仲之仁功。从孔子一生的政治理想来看,能否"尊周室,攘夷狄",重建大一统政治秩序,是褒贬管仲的主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仲 器小 内圣外王 大一统
下载PDF
郑州商城并非成汤亳都 被引量:2
8
作者 蒋南华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汉书·历律志》引《世经》云 :“成汤方即世 ,用事十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据此 ,可推得成汤立国为公元前1 73 5年。《世经》还说“自 (成汤 )伐桀至武王伐纣六百二十九年”。如此 ,则知武王灭商为公元前 1 1 0 6年 (1 73 5— 62 9... 《汉书·历律志》引《世经》云 :“成汤方即世 ,用事十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据此 ,可推得成汤立国为公元前1 73 5年。《世经》还说“自 (成汤 )伐桀至武王伐纣六百二十九年”。如此 ,则知武王灭商为公元前 1 1 0 6年 (1 73 5— 62 9=1 1 0 6)。另外 ,我们从《竹书》、《尚书》等记载武王伐殷……惟一月壬辰旁死魄 ,越翼日癸已 ,王朝自周于征伐商”。“戊午师渡孟津 ,癸亥陈于商郊……甲子昧爽 ,受 (纣王 )率旅若林 ,会于牧野……”可推得武王伐纣灭商为公元前 1 1 0 6年。此与《世经》所载“自伐桀至武王伐纣六百二十九年”完全吻合 (1 73 5— 1 1 0 6=62 9)。而郑州商城的年代经碳十四测定为公元前 1 60 0年左右。因此 ,我们断定郑州商城绝非殷汤亳都 ,而是成汤之后的第九位商王中丁所迁的“阝敖”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商城 武王伐纣 商王 征伐 年代 竹书 立国 用事 《尚书》 汉书
下载PDF
董仲舒与秦汉初期体系化思想的建构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祥俊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8,共6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往往是体系化的思想。秦王朝统一中国前夕编撰的《吕氏春秋》,以"法天地"为原则,综合道家、阴阳家等建构起了一个天道论体系。秦汉初期,儒家学派虽然遭到"焚书坑儒"的打击而退居民间,... 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往往是体系化的思想。秦王朝统一中国前夕编撰的《吕氏春秋》,以"法天地"为原则,综合道家、阴阳家等建构起了一个天道论体系。秦汉初期,儒家学派虽然遭到"焚书坑儒"的打击而退居民间,但以《春秋公羊传》为代表的经典注解之作,崇奉孔子"作新王"为万世立法,建构起了一个以儒为本兼融各家的王道论体系。董仲舒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将天道论、王道论体系合而为一,建构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大一统的思想体系,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化思想 《吕氏春秋》 《春秋公羊传》 董仲舒 天道论 王道论 大一统
下载PDF
仲■父诸器系联及有关问题
10
作者 黄锦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3-16,共4页
据以铭文内容、字体,结合器形、纹饰等特征,可以发现:传世两件仲卣(仲作好旅彝卣)的作器者"仲",系传世仲■父组铜器的"仲■父"之省称,两件仲卣与仲父组铜器实系同一人所作。又从器形、纹饰、铭文等角度,对该组铜器... 据以铭文内容、字体,结合器形、纹饰等特征,可以发现:传世两件仲卣(仲作好旅彝卣)的作器者"仲",系传世仲■父组铜器的"仲■父"之省称,两件仲卣与仲父组铜器实系同一人所作。又从器形、纹饰、铭文等角度,对该组铜器进行分析,确定其时代应为穆王前期。对照近年发掘的陕西岐山贺家村M11出土的青铜器,对这组器物的组合情况进行推定,可以认为,它们系一套食器和酒器的组合,原本可能应有尊等器,已佚,或难以确认。器主仲■父的身份应与贺家村M11的墓主昔鸡不相上下,系高级贵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卣 仲■父 穆王前期
下载PDF
从《盘庚》看商晚期社会各阶层及盘庚迁都原因
11
作者 詹群慧 《殷都学刊》 2002年第2期8-11,共4页
解读古代历史真相有赖于对当时文献的深入理解。从《盘庚》文本本身出发 ,可知盘庚时代“民”与“众”并非奴隶 ,两者与“王”构成当时自由人的三个等级 ;当时的社会阶层是以血缘为轴铺展开的。盘庚所以迁殷 。
关键词 盘庚 血缘
下载PDF
清华简《傅说之命》与傅圣生平事迹新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光胜 《古代文明》 CSSCI 2018年第4期35-42,124,共9页
过去学界多认为傅说的祖籍是傅岩(山西省平陆县),清华简《傅说之命》说"其惟说邑,在北海之州",可知北海之州与傅岩地理位置不同,北海之州是傅说的封邑所在地(家乡),而傅岩不过是他的客居之地。按照传世文献的说法,傅说擅长文... 过去学界多认为傅说的祖籍是傅岩(山西省平陆县),清华简《傅说之命》说"其惟说邑,在北海之州",可知北海之州与傅岩地理位置不同,北海之州是傅说的封邑所在地(家乡),而傅岩不过是他的客居之地。按照传世文献的说法,傅说擅长文治,向武丁朝夕规谏,慎于祭祀,重视教育。清华简《傅说之命》记载傅说是征伐豕韦的主将,展现了他精于军事、战功显赫的一面。清华简《傅说之命》所记武丁梦贤、君臣际遇及征伐豕韦等诸多内容,拓展了学界新知,为全面评价傅说圣人形象开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傅说之命》 傅说 武丁 失仲
下载PDF
论汉初代地分封的地缘格局 被引量:1
13
作者 代剑磊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09-116,共8页
汉六年,刘仲王代地三郡,韩王信王太原郡,并适当调整太原郡北界。六至十一年,赵、代二地在地域形态与政治结构上,呈现分合往复的变动。韩王信、陈豨之乱后,汉匈之间地域关系转变,北界内缩。后地分为二,立刘恒为代王,并将太原郡纳入代国,... 汉六年,刘仲王代地三郡,韩王信王太原郡,并适当调整太原郡北界。六至十一年,赵、代二地在地域形态与政治结构上,呈现分合往复的变动。韩王信、陈豨之乱后,汉匈之间地域关系转变,北界内缩。后地分为二,立刘恒为代王,并将太原郡纳入代国,以期加强区域防御。惠吕时期,赵地数王,文帝初立,代地分为二国存时较短。吴楚之乱后,临边三郡归汉。元鼎三年"广关"后,代地尽为汉郡,复至秦朝郡治的区域管理模式。代地空间格局演变,是汉初关东地缘重建的时空背景下进行,体现出初汉中央与诸侯王势力之间的地域动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刘仲 地缘政治格局重建 太原郡 赵代区域分置
下载PDF
清华简《系年》与“西虢东迁”相关问题考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路懿菡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76,106,共9页
清华简《系年》中保存了诸多关于两周之际史事的记载,据简文所载,西周灭亡后,"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这为重新认识两周之际的政局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更对考察"西虢东迁"的确切时间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 清华简《系年》中保存了诸多关于两周之际史事的记载,据简文所载,西周灭亡后,"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这为重新认识两周之际的政局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更对考察"西虢东迁"的确切时间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西虢东迁的时间应远早于周平王东迁,虢仲与虢季在西周晚期以来的政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虢东迁 携王 虢仲 虢季
下载PDF
柞伯鼎铭文补释及其年代再考
15
作者 苏浩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2,共9页
柞伯鼎铭文中的“共”当读为“供”,意为以下奉上、供其职事,引申为辅佐、有所奉献。“用昏无殳”的“殳”当为动词,即“以杸殊人”,是说昏国在南方以殳这种兵器为害一方,即蛮横用兵、侵扰边境,“无殳”一词和多友鼎中的“放(方)兴”、... 柞伯鼎铭文中的“共”当读为“供”,意为以下奉上、供其职事,引申为辅佐、有所奉献。“用昏无殳”的“殳”当为动词,即“以杸殊人”,是说昏国在南方以殳这种兵器为害一方,即蛮横用兵、侵扰边境,“无殳”一词和多友鼎中的“放(方)兴”、应侯视工鼎中的“非良”意思近同,近出铜器兒方彝铭文也证明了这一点,而“广伐南国”的主语是“昏”,并不指周公南征。铭文中的“蔡侯”当为传世文献中的“蔡武侯”,这为确定器物年代提供了重要线索。综合分析柞伯鼎的器型纹饰、字体、人物关系以及相关历史背景,将其年代定在西周晚期的厉王时期较为合适。通过对相关铭文体例和文献的分析,并不能排除周公南征的可能,铭文内容仍隐约透露周公曾南征的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伯鼎 周公南征 虢仲 周厉王
原文传递
《魏故城阳宣王(拓跋忠)墓志》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宪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6-83,共8页
本文据《魏书》、《北史》的相关史料及以往在大同城东出土的北魏常山王家族成员墓志,对新见北魏《城阳宣王墓志》"讳忠字仙德"之墓主人的拓跋宗室姓氏、在朝官爵声望及其祖辈的历史功绩作了较为详尽的考释。于志文可资证史者... 本文据《魏书》、《北史》的相关史料及以往在大同城东出土的北魏常山王家族成员墓志,对新见北魏《城阳宣王墓志》"讳忠字仙德"之墓主人的拓跋宗室姓氏、在朝官爵声望及其祖辈的历史功绩作了较为详尽的考释。于志文可资证史者,如其祖其父的官爵、墓主本人的履历和结衔、"养疾于高柳"、"薨于外第"后皇帝的格外眷顾等,逐条加以考述。于志文可资补史者,如拓跋忠的卒岁享年及以此推知的生年卒地,拓跋忠妻司马妙玉的出身及拓跋宗室与南来司马氏的联姻,25年后司马氏北归代都平城祔葬的特例及其夫重葬的情况,拓跋忠"白登阳阿"葬地的确切位置以及此地时属京畿永固县的珍贵史料等,尤其予以关注。本文还将《拓跋忠墓志》的形制及书法与同期诸多墓志进行比对,指出:志作碑形志石为平城特有,而其书风则属于魏碑北邙体中以方笔为主的一类,既未脱尽北魏早期即平城时期铭刻书的遗风,又初具魏楷铭刻体的基本特征,堪称魏碑书迹的上乘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忠 城阳宣王 司马妙玉 永固白登阳阿
原文传递
“二王并立”与虢国墓地年代上限——兼论一号、九号大墓即虢公忌墓与虢仲林父墓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恩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5-91,共7页
周幽王被杀后,虢公翰拥立携王余臣,申、鲁、许等国则拥立平王宜臼,史称"二王并立"。上村岭虢国墓地的年代上限应是周平王迁洛以后的平王十一年(前760年)晋文侯杀携王、灭西周;其年代下限是晋灭虢的前655年,属春秋早期。一号... 周幽王被杀后,虢公翰拥立携王余臣,申、鲁、许等国则拥立平王宜臼,史称"二王并立"。上村岭虢国墓地的年代上限应是周平王迁洛以后的平王十一年(前760年)晋文侯杀携王、灭西周;其年代下限是晋灭虢的前655年,属春秋早期。一号大墓应是虢公忌字吉父之墓,九号大墓应是虢仲林父之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虢国墓地 二王并立 虢公忌 虢仲林父
原文传递
事君与内外:《论语》管仲评价发微
18
作者 顾家宁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42,154,共12页
《论语》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微妙而复杂。孔子一方面肯定管仲有仁之事功,"不死纠难"并不构成对其"未仁"的质疑;另一方面,亦未许管仲为仁者,批评其"器小"。上述评价凸显了儒家政治思想中的两个基本问题,... 《论语》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微妙而复杂。孔子一方面肯定管仲有仁之事功,"不死纠难"并不构成对其"未仁"的质疑;另一方面,亦未许管仲为仁者,批评其"器小"。上述评价凸显了儒家政治思想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即事君之义与内外之辩。就前者而言,君臣之间的人身性效忠关系并不构成一种绝对理念,君臣之义从属于天下大义。就后者而言,事功成就在孔子对政治人物的评价中具有某种优先性,但内外合一仍然是一种作为儒学共识的理想状态。至于内外之间的连结方式,则开启了后世理学、事功学派的差异,体现了儒家政治思想的内在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管仲 君臣之义 内圣外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