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noshita派生弯道水流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白玉川 徐国强 《港工技术》 2016年第6期7-11,共5页
本文采用雷诺方程和雷诺应力紊流模型相结合建立起弯道的三维数学模型,并结合shukry弯道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此模型对kinoshita型非对称弯道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非对称型弯道的高流速区比对称型弯道更加辐聚,水流动力轴线... 本文采用雷诺方程和雷诺应力紊流模型相结合建立起弯道的三维数学模型,并结合shukry弯道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此模型对kinoshita型非对称弯道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非对称型弯道的高流速区比对称型弯道更加辐聚,水流动力轴线更加的不顺滑,主流区在弯顶的顶冲作用更强;对称型弯道的断面环流强度不断衰减,而非对称型弯道则不同;随着偏斜度的增大,断面环流强度在弯道前半段不断减小,后半段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型弯道 三维数学模型 kinoshita曲线 偏斜度
下载PDF
冲积河湾裁弯形式与几何临界形态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李文哲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7,共6页
自然裁弯是冲积河湾演变的突变事件,它既是某个河湾走向消亡的终点,也是新的河湾发育的起点,但裁弯形式和几何临界形态的规律尚未得到完全揭示。通过解读众多河湾裁弯的卫星图像,依据河湾裁弯的平面形态和动力条件,将裁弯形式分为串沟... 自然裁弯是冲积河湾演变的突变事件,它既是某个河湾走向消亡的终点,也是新的河湾发育的起点,但裁弯形式和几何临界形态的规律尚未得到完全揭示。通过解读众多河湾裁弯的卫星图像,依据河湾裁弯的平面形态和动力条件,将裁弯形式分为串沟型、崩岸型和冲切型。统计表明,河湾的颈口宽度与平均河宽比值从大到小依次是串沟型、冲切型和崩岸型,而河湾裁弯时弯曲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崩岸型、冲切型和串沟型。通过定义河湾形态参数,测量了16个正裁弯的河湾形态,并确定河湾发生裁弯时河道中心线的弯曲率为极限弯曲率。极限弯曲率可作为自然裁弯的一个临界形态参数,河湾裁弯所能达到的极限弯曲率一般远小于理论最大弯曲率。不同的裁弯形式对应不同的极限弯曲率,这正好回答为何冲积河湾裁弯时的极限弯曲率并不是一个定值,而是处在某一个数值区间。正弦派生曲线裁弯的临界形态参数是最大偏角等于121°。Kinoshita派生曲线的裁弯临界形态参数是最大偏角等于121°、偏斜度系数0.16和丰盈度系数0.29,且只要其中一个参数达到临界值,河湾曲线便形成"8"字形,理论上发生自然裁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河湾 裁弯形式 临界形态 弯曲率 正弦派生曲线 kinoshita派生曲线
下载PDF
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附属图书馆建馆探微——兼论木下广次的办馆理念
3
作者 李易宁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4-98,共5页
京都帝国大学首任校长木下广次提倡独立、开放的办学理念和开放、依托并服务于社会的办馆思想,在建校伊始的不利条件下,通过向社会募集图书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建立了数量可观又独具价值的馆藏资源。首任馆长岛文次郎实践了木下广次的建... 京都帝国大学首任校长木下广次提倡独立、开放的办学理念和开放、依托并服务于社会的办馆思想,在建校伊始的不利条件下,通过向社会募集图书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建立了数量可观又独具价值的馆藏资源。首任馆长岛文次郎实践了木下广次的建馆计划,全力募集馆藏,并保证面向社会的开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大学图书馆 木下广次
下载PDF
论日本近代“农民文学”的创作特质
4
作者 刘立善 《日本研究》 2018年第2期80-90,共11页
明治十五六年前后始,日本自由民权运动,为天皇制权力所分裂。随之,农民处于拥护天皇制绝对主义的半封建地主制度统治之下,命运殊甚凄惨。如此现状为背景,明治30年代末至大正初期,文坛出现三篇引人注目的农民文学代表作《良人的告白》《... 明治十五六年前后始,日本自由民权运动,为天皇制权力所分裂。随之,农民处于拥护天皇制绝对主义的半封建地主制度统治之下,命运殊甚凄惨。如此现状为背景,明治30年代末至大正初期,文坛出现三篇引人注目的农民文学代表作《良人的告白》《土》与《该隐的后裔》。本文围绕这三篇代表作,论述近代"农民文学"的创作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岛武郎 木下尚江 长塚节 《土》 《该隐的后裔》 农民文学
下载PDF
木下杢太郎与克鲁特·格拉扎
5
作者 傅玉娟 《外国问题研究》 2013年第2期73-77,共5页
近代日本在"脱亚入欧"路线下努力向西方靠拢的同时,出现了一股"回归亚洲"的思想动向。木下杢太郎(1885-1945)则是日本近代知识分子中对日本文明定位进行理性思索的代表人物之一。1911年木下杢太郎与克鲁特.格拉扎(C... 近代日本在"脱亚入欧"路线下努力向西方靠拢的同时,出现了一股"回归亚洲"的思想动向。木下杢太郎(1885-1945)则是日本近代知识分子中对日本文明定位进行理性思索的代表人物之一。1911年木下杢太郎与克鲁特.格拉扎(Curt Glaser)的中国认识成为木下杢太郎意识与主张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下杢太郎 克鲁特 格拉扎 近代日本 日本文明 定位
下载PDF
江户中期杜诗学的嬗变——以木门派为例
6
作者 熊江梅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53,共15页
江户时代日本汉诗学因受宋、明、清诗学的不同影响而呈现出前期“宗宋”、中叶“尊唐”、后期折衷各家的阶段性。木门派多以儒学知名,又受到明诗习染,其杜诗接受糅合着宗宋、尊唐、倡明的各种声音,呈现出从“宗宋”到“唐明并尊”的过... 江户时代日本汉诗学因受宋、明、清诗学的不同影响而呈现出前期“宗宋”、中叶“尊唐”、后期折衷各家的阶段性。木门派多以儒学知名,又受到明诗习染,其杜诗接受糅合着宗宋、尊唐、倡明的各种声音,呈现出从“宗宋”到“唐明并尊”的过渡性。木门派杜诗阐释有理学化色彩,与朱子学派崇杜通于“宗经”“明道”的观念时有契合;木门派据雅俗、正变之辨对杜诗予以盛唐化阐释,凸显杜诗雅正的盛唐风貌;木门派杜诗学有实践性品格,注重抉发杜诗的艺术特点及范本意义以指导汉诗写作。木门派杜诗学因其包容性、丰富性及实践性,成为从前期理学诗学到中期格调说的重要环节,具有独特的诗学史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中期 木门派 杜诗学 宗宋 唐明并尊
原文传递
木下杢太郎对和辻哲郎佛教艺术观点的态度转变
7
作者 傅玉娟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74-81,共8页
木下杢太郎在中国期间对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的佛教艺术进行了实地踏查和研究。在就佛教艺术与和辻哲郎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对和辻哲郎的奈良古佛像反映了日本特质的观点,木下杢太郎的态度从“不确定是否是”到“确定不是”,发生了很大... 木下杢太郎在中国期间对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的佛教艺术进行了实地踏查和研究。在就佛教艺术与和辻哲郎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对和辻哲郎的奈良古佛像反映了日本特质的观点,木下杢太郎的态度从“不确定是否是”到“确定不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以他亲自踏查中国、朝鲜半岛的佛教遗迹所得出的结论为支撑,另一方面源于他在此期间从“日本”到“东洋”的立场转变。而他的这种立场的转变所折射出的是近代日本知识分子对于日本身份认知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下杢太郎 和辻哲郎 佛教艺术
原文传递
活在日本的云冈石窟——以木下杢太郎《云冈日录》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90,共9页
木下杢太郎以其1920年在大同的云冈石窟考察日记为基础出版了《云冈日录》,该书既是集文字描绘、文献印证、照片素描、内壁拓片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实录,又是客观且带有温度的旅行日志。它令更多的日本读者了解云冈石窟,也在众多日本在... 木下杢太郎以其1920年在大同的云冈石窟考察日记为基础出版了《云冈日录》,该书既是集文字描绘、文献印证、照片素描、内壁拓片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实录,又是客观且带有温度的旅行日志。它令更多的日本读者了解云冈石窟,也在众多日本在华游记中独具风格,同时在云冈石窟的早期研究谱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木下杢太郎在日本对华踏查以及旅行书写甚嚣尘上之时,保持着独自的立场。云冈石窟在日本的浮沉,是近代中日关系的一个侧影,一部《云冈日录》也充满了历史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下杢太郎 《云冈日录》 中国踏查 旅行书写
原文传递
木下杢太郎与和辻哲郎的奈良古佛像源流之争 被引量:1
9
作者 傅玉娟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67-73,共7页
木下杢太郎(1885-1945)与和辻哲郎(1889-1960)之间的交往历来很少为研究者关注。但事实上在大正年间,两人在考察日本文化的过程中,思想上曾经有过非常密切的交往,奈良古佛像源流之争便是两人这种思想交流的一次剧烈碰撞。虽然这次论争之... 木下杢太郎(1885-1945)与和辻哲郎(1889-1960)之间的交往历来很少为研究者关注。但事实上在大正年间,两人在考察日本文化的过程中,思想上曾经有过非常密切的交往,奈良古佛像源流之争便是两人这种思想交流的一次剧烈碰撞。虽然这次论争之后,两人依旧各自坚持了自己的观点,但是论争中所展现的不同观点却反映出了近代日本知识分子在考察日本文化过程中复杂的思想样态与论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下杢太郎 和辻哲郎 奈良古佛像
原文传递
一位孤高的思想家——追悼木下铁矢先生
10
作者 陈晓杰 《国际汉学》 CSSCI 2017年第2期33-38,共6页
木下铁矢是日本当代著名的朱子学研究者,本文挑选了其代表作《朱熹再读》和《朱子学的位置》中的第一章进行介绍与分析。在《镜、光、魂魄》一文中,木下以镜子照物为起点,探讨了朱熹作为"明德"之"心"照物的特殊性,... 木下铁矢是日本当代著名的朱子学研究者,本文挑选了其代表作《朱熹再读》和《朱子学的位置》中的第一章进行介绍与分析。在《镜、光、魂魄》一文中,木下以镜子照物为起点,探讨了朱熹作为"明德"之"心"照物的特殊性,并由此引申出一系列理论问题;在《战斗中的民政官》一文中,木下以历史的眼光考察了宋代民众的生活情况,赋予朱子学的"新民"宗旨以历史意义。我们可以看到,木下不仅具备很高的理论素养和问题意识,对文献以及资料也有极强的把握能力,对历史以及思想文脉也有很深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下铁矢 朱子学 《朱熹再读》《朱子学的位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