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使用基于股骨外侧髁软骨顶点(apex of deep cartilage,ADC)设计的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患侧膝关节运动学变化情况。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纳入40例符合选择标准的初次...目的探讨使用基于股骨外侧髁软骨顶点(apex of deep cartilage,ADC)设计的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患侧膝关节运动学变化情况。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纳入40例符合选择标准的初次ACL断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使用基于ADC设计的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ACL重建)和对照组(不使用上述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ACL重建),每组20例;另外收集20名膝关节正常志愿者作为健康组。3组患者/志愿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使用Opti_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测量分析系统对所有患者行步态分析,记录膝关节6个自由度(屈伸角、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及内外位移)和运动周期(最大步长、最小步长及步频),将患者数据与健康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健康组志愿者屈伸角为(57.80±3.45)°、内外翻角为(10.54±1.05)°、内外旋角为(13.02±1.66)°、前后位移为(1.44±0.39)cm、上下位移为(0.86±0.20)cm、内外位移为(1.38±0.39)cm,最大步长为(51.24±1.29)cm、最小步长为(45.69±2.28)cm、步频为(12.45±0.47)步/min。与健康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屈伸角和内外旋角减小,术后6个月对照组屈伸角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各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组内比较,除术后6、12个月屈伸角和内外旋角大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间除术后6个月屈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手术相比,使用基于ADC设计的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ACL重建术可帮助患者获得更满意的术后早期运动学疗效,三维运动学分析可以更客观、动态地评估患者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使用基于股骨外侧髁软骨顶点(apex of deep cartilage,ADC)设计的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患侧膝关节运动学变化情况。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纳入40例符合选择标准的初次ACL断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使用基于ADC设计的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ACL重建)和对照组(不使用上述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ACL重建),每组20例;另外收集20名膝关节正常志愿者作为健康组。3组患者/志愿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使用Opti_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测量分析系统对所有患者行步态分析,记录膝关节6个自由度(屈伸角、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及内外位移)和运动周期(最大步长、最小步长及步频),将患者数据与健康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健康组志愿者屈伸角为(57.80±3.45)°、内外翻角为(10.54±1.05)°、内外旋角为(13.02±1.66)°、前后位移为(1.44±0.39)cm、上下位移为(0.86±0.20)cm、内外位移为(1.38±0.39)cm,最大步长为(51.24±1.29)cm、最小步长为(45.69±2.28)cm、步频为(12.45±0.47)步/min。与健康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屈伸角和内外旋角减小,术后6个月对照组屈伸角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各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组内比较,除术后6、12个月屈伸角和内外旋角大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间除术后6个月屈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手术相比,使用基于ADC设计的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ACL重建术可帮助患者获得更满意的术后早期运动学疗效,三维运动学分析可以更客观、动态地评估患者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