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隆林西南部线性影像条带的地貌特征、成因及其与右江断裂带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沛全 左天惠 +3 位作者 邹衍 米远威 潘岳怡 钟德伟 《华南地震》 2023年第4期8-16,共9页
为探讨广西隆林西南部一条线性影像带的成因,分析其与右江断裂带的构造关系,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及地面地质地貌调查的方法开展此项工作。在哨兵卫星影像中,一条清晰的北西西向线性影像带出现在弄桑屯至隆内屯之间,长度达5... 为探讨广西隆林西南部一条线性影像带的成因,分析其与右江断裂带的构造关系,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及地面地质地貌调查的方法开展此项工作。在哨兵卫星影像中,一条清晰的北西西向线性影像带出现在弄桑屯至隆内屯之间,长度达5 km,且与控制水系同步拐弯的大古城断层谷成17°~20°夹角。野外调查显示,线性影像通过隆内断层谷地的南侧谷坡上方,且表现为倾向南的反坡向陡崖。在陡崖向东延伸的方向上可见倾向南南西的正断层。在其西部弄桑河河流拐弯点附近,线性影像带上有倾向北北东或北东的正断层发育。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支持下,弄桑河河流拐弯点的上游河段在河流纵剖面上存在裂点,其落差约78 m。裂点河段的上游和下游均有正断层出露。经分析后认为,控制线性影像条带的断层为走向北西西向的正断层(弄桑—隆内断层)。该正断层与控制水系同步左旋拐弯的大古城断层、右江断裂带旧州—泽屯小段构成了一个左旋走滑的里德尔剪切体系,它们分别是这个剪切体系中的T破裂、R破裂和Y主剪切破裂。该里德尔剪切系统至少在喜马拉雅期期间有过长时间的活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断裂带 里德尔剪切 构造地貌 河流裂点 喜马拉雅期 无人机 倾斜摄影测量
下载PDF
长江中游河床下切与节点控制治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黄悦 董耀华 王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10,共7页
三峡及上游水库蓄水运用后,其下游荆江河段沙质河床下切了3~6m,对两岸的护岸工程、供水工程以及三口分流分沙将带来不利影响.为了抑制荆江河段冲刷、稳定控制枯水位下降,开展节点控制组合工程治理方案的初步研究,提出护底工程组合和护... 三峡及上游水库蓄水运用后,其下游荆江河段沙质河床下切了3~6m,对两岸的护岸工程、供水工程以及三口分流分沙将带来不利影响.为了抑制荆江河段冲刷、稳定控制枯水位下降,开展节点控制组合工程治理方案的初步研究,提出护底工程组合和护底+潜坝工程组合的治理方式.经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提出的治理方式可减少荆江河段冲刷,控制枯水位不降或少降,同时还可缓解三口分流分沙减少趋势,但对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的冲刷会带来一定影响,其利弊关系还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下切 枯水位下降 节点控制工程 治理效果与影响
下载PDF
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喀斯特水文地貌空间耦合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彭建 梁虹 王剑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趋势面分析等数学手段 ,揭示后寨河流域内地貌演化和水系变迁的规律性 ,并指出波玉 -木拱河的不断下切导致了侵蚀基准面的降低 ,进而对流域内地貌和水系的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喀斯特流域 侵蚀基准面 水文地貌 空间耦合分析
下载PDF
变坡处掺气坎空腔回水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罗永钦 张绍春 李仕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99-202,共4页
采用断面模型试验研究了变坡处掺气设施的空腔回水问题.指出可能存在掺气挑坎临界高度,挑坎高度小于临界值,淹没水深与挑坎高度成正比关系,挑坎高大于临界值,淹没水深与挑坎高度成反比关系;可采用高跌坎间接提高底空腔进气口高度的方法... 采用断面模型试验研究了变坡处掺气设施的空腔回水问题.指出可能存在掺气挑坎临界高度,挑坎高度小于临界值,淹没水深与挑坎高度成正比关系,挑坎高大于临界值,淹没水深与挑坎高度成反比关系;可采用高跌坎间接提高底空腔进气口高度的方法消除或减轻空腔回水的不利影响;通过试验发现,坎前水深一定时,淹没水深与各水力参数基本成近线性规律变化.最后和整体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指出对空腔回水的研究不受比尺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腔回水 变坡 挑坎 断面模型 整体模型
下载PDF
龙门山典型河流形态变化的潜在地震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建锋 刘锋 吴中海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9-666,共8页
以岷江支流白沙河和涪江支流湔江为例,探讨了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龙门山地区河流形态的变化及其可能的长期构造地貌效应。研究表明,2008年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穿越河流形成裂点(跌水),地震触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致使... 以岷江支流白沙河和涪江支流湔江为例,探讨了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龙门山地区河流形态的变化及其可能的长期构造地貌效应。研究表明,2008年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穿越河流形成裂点(跌水),地震触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致使河流形态及河流水动力条件随之发生变化。河流同震裂点在震后迅速消失,部分河段出现"裁弯取直"的趋势,这可能与河流中激增的沉积通量有关。随着周期性大地震的复发,河流的沉积-侵蚀过程会不断改变,伴随着震间活动断裂持续的构造变形,龙门山河流形态可能会发生快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弯取直 裂点 河流形态 地震 龙门山
下载PDF
构造成因的沟谷建模及可视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邱祝礼 李有利 南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7-132,共6页
尝试从概念模型、数学模型、计算机模型等多个层次构建构造成因的沟谷形成、演变的动态地貌模型。同时,以新疆玛纳斯河西岸红山嘴电站Ⅲ级阶地上的沟谷为例,对模型进行动态三维可视化。模型演算与可视化的结果表明,该系统符合所研究地... 尝试从概念模型、数学模型、计算机模型等多个层次构建构造成因的沟谷形成、演变的动态地貌模型。同时,以新疆玛纳斯河西岸红山嘴电站Ⅲ级阶地上的沟谷为例,对模型进行动态三维可视化。模型演算与可视化的结果表明,该系统符合所研究地区的沟谷演化规律,可以用来恢复古沟谷形态和预测将来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成因 模型 沟谷 裂点 预测
下载PDF
林书豪现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国强 项贤林 闫杰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2-47,共6页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林书豪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林书豪出色的个人战绩、暴涨的商业价值、多元的文化风潮以及骤热的媒体反应等方面对"林书豪风暴"的表象进行了阐释。指出,林书豪优良的个性、特殊的身份、NBA联盟的推...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林书豪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林书豪出色的个人战绩、暴涨的商业价值、多元的文化风潮以及骤热的媒体反应等方面对"林书豪风暴"的表象进行了阐释。指出,林书豪优良的个性、特殊的身份、NBA联盟的推广以及多元文化的塑造是"林书豪现象"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球员的自身素质建设、推进CBA联赛市场化进程以及大力培育中国本土篮球文化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书豪 NBA 尼克斯
下载PDF
骊山北缘山前断层的活动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彭建兵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29-38,T001,共11页
骊山北缘山前断层是渭河盆地东部一条具重要地震地质意义的活断层,第四纪以来活动标志明显。断层一带的断错地貌显示,该断层以引张倾滑兼反扭活动为特征;断层泥中石英碎屑的SEM形貌特征显示,断层粘滑活动标志显著;断面擦痕电算结果显示... 骊山北缘山前断层是渭河盆地东部一条具重要地震地质意义的活断层,第四纪以来活动标志明显。断层一带的断错地貌显示,该断层以引张倾滑兼反扭活动为特征;断层泥中石英碎屑的SEM形貌特征显示,断层粘滑活动标志显著;断面擦痕电算结果显示,断裂带引张构造应力场格局为:σ~1—NE64°∠12°,σ_2—NE20°∠74°,σ_3—SE154°∠2°;冲沟裂点的实测分析结果显示,全新世以来该断层可能有过七次以上的快速活动;陡坎扩散方程计算和热释光测年确定出了该断层距今12万年左右的一次强烈活动的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活动性 应力场 冲沟裂点
下载PDF
石灰华的生物成因研究——以四川九寨沟和贵州黄果树等地石灰华为例 被引量:27
9
作者 田友萍 何复胜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9-56,T002,共9页
通过考察与实验室显微观察研究,发现四川九寨沟和贵州黄果树等岩溶区的石灰华表面及表层以下尚未完全固结的部位,都附生有生长中的微生物(蓝藻等)种类及尚处在活动期的微生物(蓝藻等)藻席;以下完全固结的部位,则发育了成层加积... 通过考察与实验室显微观察研究,发现四川九寨沟和贵州黄果树等岩溶区的石灰华表面及表层以下尚未完全固结的部位,都附生有生长中的微生物(蓝藻等)种类及尚处在活动期的微生物(蓝藻等)藻席;以下完全固结的部位,则发育了成层加积的微生物(蓝藻等)层纹结构。由此认为这种石灰华是生物成因的,其发生和形成过程受微生物(蓝藻等)作用控制,即微生物(蓝藻等)的“裂点”附生及沉积。文中还初步提出研究区微生物(蓝藻等)起控制作用的石灰华发生和形成过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华 生物成因 九寨沟 黄果树 岩溶地貌
全文增补中
Extraction of tectonic imprints using geospatial techniques:Evidence from Mandakini River basin,Uttarakhand,India
10
作者 Atul Kumar PATIDAR Girish Ch.KOTHYARI +1 位作者 Manmohan KAUSHIK Sushil KHANDUR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2024年第11期3720-3738,共19页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discussed only the aerial aspect and provided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ectonic-geomorphic correlation with field evidence.In present study we applied power law equations to estimate basin asymme...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discussed only the aerial aspect and provided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ectonic-geomorphic correlation with field evidence.In present study we applied power law equations to estimate basin asymmetry factor(AF),Transverse topographic asymmetric factor(T),Hypsometric Integral(HI),longitudinal profile,stream length gradient index(SL),steepness index(Ksn),Chi(χ),and knick point(Kp)analysis to examine the response of tectono-climatic fluctuations in the Mandakini River basin,central Uttarakhand Himalaya.To decouple the causative tectono-climatic factors,we employed geospatial and Stream Power Incision Modeling(SPIM)techniques.SPIM is a globally accepted tool to predict an equilibrium state between fluvial erosion rates and the escalating function of stream power.It is actively applied in model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river systems especially in rugged topographic regions.The present study covers SPIM-based morphometric assessment of the tectonically sensitive Mandakini River basin between Ramgarh Thrust(RT)and Vaikrita Thrust(VT)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Uttarakhand Himalaya.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basin,U-shaped glaciated valleys dominate the landscape,while a rolling topography and deeply incised narrow valleys are depicted towards the downstream.Therefore,to understand the response of active tectonic over geomorphology,the drainage basin has been divided into two separate zones from the confluence point near the Rampur area.The modeling outcomes indicate that the Mandakini drainage basin is in a disequilibrium state where channels are actively incising to bedrock.Overall,AF of 32 and 70 indicate leftward tilting in the upper reaches and rightward tilting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basin,respectively.The HI value of 0.38 indicates a stage of maturity,characterized by a concave shape profile.Based on the analysis it may be concluded that the fragile lithology and tectono-climatic fluctuations are dominantly controlling the topography and valley floor morphology of the Mandakini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am Power Incision Model(SPIM) Transverse Topographic Asymmetry Factor(T) knick points Hypsometric curve Mandakini River Garhwal Himalaya
下载PDF
崩滑堰塞坝(湖)的地貌环境效应 被引量:9
11
作者 余国安 王兆印 +1 位作者 黄河清 刘怀湘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34-940,共7页
崩滑堰塞坝(湖)具有显著的地貌环境效应,这种效应在时间尺度上分为短期和长期2种,主要表现在河流水文过程、地貌演变、环境生态、景观等方面。堰塞坝形成初期河流原有生境受到干扰,河流生态和景观出现退化。堰塞体溃决强烈改变下游水文... 崩滑堰塞坝(湖)具有显著的地貌环境效应,这种效应在时间尺度上分为短期和长期2种,主要表现在河流水文过程、地貌演变、环境生态、景观等方面。堰塞坝形成初期河流原有生境受到干扰,河流生态和景观出现退化。堰塞体溃决强烈改变下游水文过程及河流地貌,严重冲击河流生境和生态,并可能对下游基础设施和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灾难性破坏。长期稳定维持的堰塞坝深刻影响河流地貌过程,并显著改善河流生境、生态,提升景观水平。堰塞坝(湖)是河床持续下切、岸坡失稳而自然反馈形成的裂点,能增加河流阻力,控制河床下切,如能长期维持是河流健康稳定的促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湖) 裂点 地貌过程 环境生态 效应
原文传递
高速铁路竖曲线设置误差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永平 《测绘地理信息》 2016年第2期81-83,98,共4页
通过对传统竖曲线高程计算模型的分析,给出了竖曲线变坡点位置的确定方法及其对高速铁路坡面高程计算的影响,得出了以传统方法设置高速铁路竖曲线时误差的变化规律及提高计算精度的措施。对于现场施工和设计人员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竖曲线 变坡点位置 误差
原文传递
芦山盆地水系与层状地貌面的构造响应及其指示意义
13
作者 王林 李文巧 +1 位作者 苏鹏 梁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5-182,共18页
基于芦山盆地之内的天全河(R1)、老场河(R2)、灵关河(R3)、西川河(R4)、沫河(R5)这5条横穿芦山地震震区河流的水系及相关层状地貌面的构造响应,反演了芦山盆地山前逆冲断层的构造运动。基于Google Earth影像、国产高分卫星... 基于芦山盆地之内的天全河(R1)、老场河(R2)、灵关河(R3)、西川河(R4)、沫河(R5)这5条横穿芦山地震震区河流的水系及相关层状地貌面的构造响应,反演了芦山盆地山前逆冲断层的构造运动。基于Google Earth影像、国产高分卫星数据(GF2)以及SRTM.30m的DEM地形数据,首先对水系及层状地貌面进行了遥感解译和野外考察验证,然后基于GIS平台的构建多重缓冲区、生成离散化点集以及空间投影等主要技术方法最终生成了能够反映出水系河床、层状地貌面顺河同步地形变化的综合剖面,并利用野外差分GPS实测验证了剖面图结果的准确性。综合剖面揭示出芦山盆地内的河流两侧普遍发育了5级层状地貌面,而且水系河床上主要发育着两类构造成因的裂点,第一类裂点主要沿着芦山向斜西北翼边缘的走向分布,是由于向斜西北翼相对于向斜核部的整体抬升而形成的,而第二类裂点主要在芦山向斜内部分布,是由于芦山向斜内次级活动褶皱的逆冲运动而形成的。芦山盆地内的构造裂点对层状地貌面的空间分布具有“割裂”效应,不同宽谷洼地之内的层状地貌面往往以构造裂点为界各自独立地分布。随着双石一大川断裂对芦山向斜推挤作用的增强,芦山向斜从西南部的复式向斜转变为东北部的单式向斜并直至最终尖灭,并有可能形成了一条盲逆断层,而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应该与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向斜 水系 层状地貌面 裂点 构造响应 山前断裂 活动褶皱 发震构造
原文传递
基于RS和GIS的北京市顺义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23
14
作者 卿凤婷 彭羽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4-1081,共8页
生态网络的构建能够减轻因城市化速度加快导致景观破碎化带来的危害,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相关原理,以顺义区为例,在GIS和RS技术的支撑下,采用最小费用模型来定量表征模拟潜在廊道,叠... 生态网络的构建能够减轻因城市化速度加快导致景观破碎化带来的危害,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相关原理,以顺义区为例,在GIS和RS技术的支撑下,采用最小费用模型来定量表征模拟潜在廊道,叠加绿地、水系、道路网络,构建自然-经济相耦合的复合生态网络,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复合生态网络的优化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东部适宜生物的栖息与迁移,其中汉石桥湿地与唐指山生态区位尤为重要;(2)随着生物迁移的廊道宽度增加,研究区生态廊道结构中的生态因素不断下降,建造难度加大;(3)通过将3种网络叠加,发现研究区存在着阻碍物种迁移的待修复的重要生态裂点.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生态网络构建和优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同时可为其他城市区域生态网络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重力模型 最小耗费路径 景观阻力 裂点 社会经济网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