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och三角区慢径改良对AVNRT、电生理检查诱发房颤发作及心率变异性的改善作用
1
作者 施林生 陈小丽 +4 位作者 赵东生 邰晨辉 陆激扬 林刚 黄建飞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0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Koch三角区慢径改良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电生理检查诱发房颤及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善作用。方法AVNRT患者5例,电生理检查中自发或刺激诱发房颤(定义为持续10min以上)转复窦性心律(窦律)后单纯行Koch三角区慢径改良... 目的探讨Koch三角区慢径改良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电生理检查诱发房颤及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善作用。方法AVNRT患者5例,电生理检查中自发或刺激诱发房颤(定义为持续10min以上)转复窦性心律(窦律)后单纯行Koch三角区慢径改良(采用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后重复诱发并观察有无房颤发作。术后48h、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接受Holter及HRV检查。结果3例射频消融术后再次电生理检查未再诱发房颤,2例诱发出房颤但持续时间较短且能自行转复窦律;使用异丙肾上腺素验证无患者出现迷走反射;房室结传导文氏点周长缩短;HRV时域和频域指标术后48h降低、6个月恢复;平均随访(28.2±3.2)个月,患者均未再发作心动过速。结论Koch三角区慢径改良治疗AVNRT疗效确切,且可减轻AVNRT电生理检查诱发房颤,降低H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ch三角慢径改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Koch三角的电生理指标及X线解剖与慢径消融靶点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聊生 李莹 +4 位作者 杨光 娄兹谟 闫素华 王连祥 孙洁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65-165,共1页
关键词 koch三角 电生理指标 X线 解剖 靶点 关系 房室结双 射频消融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后残存慢径经Koch三角基底部补充线性消融对电生理及疗效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醒存 陆永光 黄军章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809-810,共2页
目的:研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经常规方法消融后残存慢径采取Koch三角基底部补充线性消融后电生理特性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VNRT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经常规方法消融后残存慢径采取Koch三角基底部补充线性消融后电生理特性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VNRT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消融方法,观察组采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残存慢径有效不应期(ERP)、最大AH间期(A-Hmax),以及1年期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ERP、A-Hmax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RP(321.75±68.16)ms高于对照组的(285.85±47.46)ms,观察组A-Hmax(278.84±32.46)ms低于对照组(307.12±58.2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期复发率0.00%(0/42),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VNRT经常规方法消融后残存慢径的患者,采用Koch三角基底部补充线性消融的方法治疗,能够体现出明显的电生理特性变化,有效改善患者相关指标,降低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残存 koch三角基底部 补充线性消融 电生理特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Koch三角的测量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孟令东 周聊生 周凤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88-289,共2页
目的 观察和测量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Koch三角的大小 ,以避免心外科手术中对房室结的损伤 ,以及指导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的射频消融。 方法 选择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患者 4 1例 ,术中直视测量 Koch三角的各条径线。 结果  K... 目的 观察和测量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Koch三角的大小 ,以避免心外科手术中对房室结的损伤 ,以及指导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的射频消融。 方法 选择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患者 4 1例 ,术中直视测量 Koch三角的各条径线。 结果  Koch三角的高为 17~ 39mm(2 6 .6± 4 .6 mm) ,冠状窦口下缘到三尖瓣隔瓣的距离 6~15 m m(10 .9± 2 .5 mm) ;Todaro腱长 11~ 35 m m(2 0 .9± 5 .2 mm) ,三尖瓣隔瓣长 18~ 38mm (2 6 .9± 2 .7mm) ,冠状窦口上缘到 Todaro腱的距离 3~ 13mm(8.0± 1.7mm) ;冠状窦口直径 4~ 13mm(8.9± 1.7mm)。 结论 Koch三角变异较大 ,Koch三角的高可反映 Koch三角的大小 ,依据 Koch三角的高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慢径靶点位置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也可减少心外科手术时对房室结的损伤 ,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ch三角 患者 临床应用 冠状窦 三尖瓣 心外科手术 距离 大小 结论
下载PDF
在心脏直视手术下儿童Koch三角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孟令东 郑司亮 周聊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3期207-209,共3页
观测儿童心脏疾病状态下Koch三角的大小及其变化,指导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的射频消融法的定位。选择心外科住院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患者19例。术中直视测量Koch三角的各条径线。计算Koch三角各径线与身高、体重、体表面... 观测儿童心脏疾病状态下Koch三角的大小及其变化,指导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的射频消融法的定位。选择心外科住院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患者19例。术中直视测量Koch三角的各条径线。计算Koch三角各径线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及超声所测心脏各心腔大小之间两变量间的关系。结果:Koch三角的高12.7±4.6mm、冠状窦口(CSO)下缘到三尖瓣(TV)隔瓣的最近距离6.3±2.5mm;Todaro腱长13.7±2.4mm、TV隔瓣长13.9±2.7mm、CSO上缘到Todaro腱的最近距离4.3±1.7mm、CSO直径6.8±1.7mm。Koch三角的大小、Koch三角的高、CSOTV的距离与年龄、体重、身高等呈相关关系;CSO直径、Todaro腱长、CSO到Todaro腱长度与上述因素无相关关系。结论:儿童Koch三角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成人的Koch三角存在明显大小差异,对儿童患者行慢径射频消融一定要在充分考虑射频消融术的风险效益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解剖学 koch三角 消融 射频电流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儿童
下载PDF
慢径消融成功靶点在Koch三角的分布 被引量:3
6
作者 周聊生 李莹 +3 位作者 杨光 娄兹谟 闫素华 孙洁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5期272-272,共1页
关键词 消融成功靶点 koch三角 分布 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Koch三角三维重建下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慢径路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卢勇 程晖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年第4期366-367,共2页
研究使用EnSite-NavX系统三维重建Koch三角模型,结合标测慢径路电位进行慢径路改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28例,在EnSite-NavX三维系统下,使用IBI单弯加硬温控消融导管构建Koch三角电解剖模型确定His束位置,并在冠状窦口... 研究使用EnSite-NavX系统三维重建Koch三角模型,结合标测慢径路电位进行慢径路改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28例,在EnSite-NavX三维系统下,使用IBI单弯加硬温控消融导管构建Koch三角电解剖模型确定His束位置,并在冠状窦口前方与三尖瓣隔瓣间标测到慢径路电位,通过对慢径路电位进行射频消融,以出现交界性逸搏反应为消融有效标志.28例均在三维Koch三角模型冠状窦口前方标测的慢径路电位区域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构建Koch三角三维模型结合标测慢径路电位的射频消融改良慢径路方法治疗AVNRT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koch三角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价值
8
作者 刘醒存 陆永光 黄军章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中下位点状射频消融治疗后残存慢径路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患者应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常规中下位点状射频消融治疗后残存慢径路的AV... 目的探讨常规中下位点状射频消融治疗后残存慢径路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患者应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常规中下位点状射频消融治疗后残存慢径路的AVNRT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对照组给予常规中下位点状射频消融治疗。记录2组慢径路阻断率及术后7d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慢径路未阻断者治疗即刻慢径路心房起搏时最长房室束A-H期间(A-Hmax)、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ive period,ERP);随访1年,比较2组复发率。结果2组术后7d均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慢径路阻断率(66.7%)高于对照组(40.0%)(P<0.05)。观察组治疗前慢径路A-Hmax[(318.78±45.55)ms]、ERP[(279.98±54.34)ms]与对照组[(312.78±17.55)、(282.98±17.34)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径路未阻断者治疗即刻A-Hmax[(275.56±15.78)ms]较对照组[(294.05±18.21)ms]缩短,ERP[(315.55±19.56)ms]较对照组[(301.26±18.99)ms]延长(P<0.05)。观察组术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AVNRT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可作为常规中下位点状消融治疗后残留慢径路的补充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残存 线性消融 koch三角基底部
原文传递
经左侧间隔部消融常规方法失败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9
作者 邱林林 刘学庆 +4 位作者 郜黎伟 唐剑锋 陈红武 杨兵 陈明龙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94-296,共3页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之一,占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60%,临床上主要采用消融策略为右侧慢径改良[1].传统的慢径改良部位在右侧房间隔Koch三角中下部,消融时靶点图呈小A大V,A波低幅多相或先低幅低频后...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之一,占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60%,临床上主要采用消融策略为右侧慢径改良[1].传统的慢径改良部位在右侧房间隔Koch三角中下部,消融时靶点图呈小A大V,A波低幅多相或先低幅低频后高幅高频的"双波",AV波幅比值<0.5,无H波.慢径改良治疗AVNRT的成功率超过95%,但仍有1.5%~4.0%的患者在右侧间隔部反复消融后仍有复发[2-4];如多次消融、或快径区域消融,其房室阻滞的发生率也相对增加[3,5-6].对于这类患者,近年有个案报道在左侧慢径区域消融成功[3,7-10].本研究回顾2例AVNRT患者,均经3次右侧慢径区域改良,心动过速仍反复发作,后经左侧慢径区域改良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间隔部 室上性心动过速 AVNRT 改良 koch三角 反复发作 波幅比值
原文传递
经动脉逆行法射频导管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玉梅 李学奇 韦世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84-385,共2页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通常在右侧Koch三角沿三尖瓣环消融慢径,需在左侧间隔部消融者罕见。现报道1例经动脉逆行法于左侧中间隔部位消融慢径成功,随访1年无复发。
关键词 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 逆行法 经动脉 koch三角 消融 间隔部位 三尖瓣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