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e-forming elements diffus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altered host rock surrounding the Koktokay No.3 pegmatite in the Chinese Altay 被引量:4
1
作者 Jingyu Zhao Hui Zhang +2 位作者 Yong Tang Zhenghang Lü Yang Chen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51-165,共15页
Petrograph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altered and unaltered host rocks surrounding the Koktokay No.3 pegmatite revealed that the unaltered amphibolite is mainly composed of hornblende, plagioclase, and ilmenite.Beyond t... Petrograph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altered and unaltered host rocks surrounding the Koktokay No.3 pegmatite revealed that the unaltered amphibolite is mainly composed of hornblende, plagioclase, and ilmenite.Beyond these primary components, the altered host rocks contain a few newly formed minerals, including biotite,tourmaline, chlorine, and muscovite. The alteration zone surrounding the Koktokay No.3 pegmatite is limited to 2.0 m, characterized by biotitization, tourmalization, and chloritization. In the altered host rocks, the contents of SiO2, MgO, MnO, Na2O, and TiO2 did not vary greatly.However, Al2O3 showed a weak decrea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pegmatite contact zone, while Fe2O3 and CaO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The contents of Li, Rb, and Cs in the altered host rock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unaltered host rocks, decreasing with distance from the contact. The chondrite-normalized rare earth element(REE) pattern of the altered and unaltered host rock was right-inclined from La to Lu, but enriched in light REEs over heavy REEs after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An isocon plot shows that some oxides migrated in with an order of P2O5〉K2O 〉TiO2〉Al2O3〉SiO2〉MnO≥MgO, while others migrated out with an order of Na2O 〉CaO 〉Fe2O3. For REEs, the migration ratios are positive values withCs 〉Rb 〉Li 〉Nb 〉Ta 〉Be, signifying that all REEs migrated from the exsolved magmatic fluid into the altered host rocks. It was concluded that diffusion was the only mechanism for migration of ore-forming elements in the alteration zone.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s(Deff)of LiF, RbF, and CsF were estimated under a fluid temperature of 500–550℃. Using a function of concentration(C(x,t)) and distance(x), the order of migration distance was determined to be LiF 〉CsF 〉RbF, with diffusion times of (3.39 ± 0.35)× 10^6,(3.19 ± 0.28) × 10^5 and(6.33 ± 0.05) × 10^5 year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lements DIFFUSION ALTERATION koktokay no. 3 pegmatite ALTAY
下载PDF
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云母和长石的矿物学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51
2
作者 周起凤 秦克章 +2 位作者 唐冬梅 丁建刚 郭正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004-3022,共19页
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阿尔泰造山带产出的规模最大的伟晶岩脉,其完美的同心环状结构分带举世闻名。云母和长石作为3号脉9个结构带的贯通性矿物,由外向内表现不同的结构和成分特征。其中,云母由白云母系列向锂云母系列演... 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阿尔泰造山带产出的规模最大的伟晶岩脉,其完美的同心环状结构分带举世闻名。云母和长石作为3号脉9个结构带的贯通性矿物,由外向内表现不同的结构和成分特征。其中,云母由白云母系列向锂云母系列演化,白云母呈黄-绿色中细粒→白色或绿色中粗粒-巨晶→白色或绿色书状集合体→白色或绿色中粗粒-巨晶,锂云母呈玫瑰紫中细粒鳞片状或楔状集合体,BSE图像下云母表现出成分分带及不平衡和交代结构;长石主要为钾长石和钠长石,及少量斜长石,钾长石主要呈块体产出,钠长石呈细粒→叶片状→薄片状产出。本次研究通过电子探针(EMPA)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获得3号脉各结构带云母和长石的主微量成分。3号脉云母具有高Li(249×10-6~35932×10-6)、Rb(1240×10-6~22825×10-6)、Cs(35.9×10-6~13980×10-6)、Ta(13.3×10-6~447×10-6)含量、低K/Rb值(4.23~59.4)和K/Cs值(6.53~2368),钾长石具有低K/Rb值(35.4~1865),且由外向内,随K/Rb值降低,云母的Li、Rb、Cs、F、Ta含量升高,表明3号脉是一个由外向内结晶的分异演化程度较高的伟晶岩脉。另外,连续相邻结构带中云母和长石的主微量成分呈振荡变化,该现象主要受熔体不混溶过程的控制,也受矿物结晶不平衡影响,而熔体不混溶过程也是控制3号脉结构分带的机制之一。外部带(I-IV带)和内部带(V-VIII带)的云母和碱性长石在成分(FeO、Li、Rb、Cs、F、Ta含量和K/Rb值及K/Cs值)和结构(不平衡和交代结构)上具有明显差异,内部带演化程度明显加大,流体组分比例升高,表明体系由以熔体为主的阶段(外部带)进入以熔流体为主相对不稳定的阶段(外部带)。结合野外观察的证据,促使体系在IV带和V带间发生突然转变而进入熔流体阶段的是一个泄压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云母 长石 化学成分 结构分带 可可托海3号脉 阿尔泰
下载PDF
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成岩时代的限定:来自辉钼矿Re-Os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锋 张志欣 +2 位作者 李强 屈文俊 李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1-1118,共8页
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因其完美的岩浆结晶分异特征而闻名世界,但针对其年代学方面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次工作采集到产于3号脉边部带中的6件辉钼矿样品。其产出地质特征显示属于3号伟晶岩脉边部带形成时与围岩的热液交代成因,形成时... 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因其完美的岩浆结晶分异特征而闻名世界,但针对其年代学方面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次工作采集到产于3号脉边部带中的6件辉钼矿样品。其产出地质特征显示属于3号伟晶岩脉边部带形成时与围岩的热液交代成因,形成时间应与边部带近于同时或稍晚。文章利用辉钼矿Re-Os测年技术进行的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6件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08.8±2.4)Ma(MSWD=0.89)以及模式年龄为(209.9±1.3)Ma(MSWD=0.69),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可忽略辉钼矿Re-Os体系可能产生的失偶现象,代表了辉钼矿在流体中沉淀的时间。在研究前人年代学成果基础上,笔者认为3号伟晶岩脉的形成起始于209 Ma左右,即中三叠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3号伟晶岩脉 辉钼矿RE-OS定年 可可托海 新疆
下载PDF
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铌铁矿族矿物环带构造及其岩石学意义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爱铖 王汝成 +3 位作者 胡欢 张辉 朱金初 谢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1-189,共9页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和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系统地研究了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各结构带中的铝铁矿族矿物。研究表明,本区伟晶岩脉中铌铁矿族矿物主要为铌锰矿-钽锰矿。成分特征显示从岩脉边部带到核部,Ta/(Nb+Ta)比值呈近垂向演化,...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和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系统地研究了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各结构带中的铝铁矿族矿物。研究表明,本区伟晶岩脉中铌铁矿族矿物主要为铌锰矿-钽锰矿。成分特征显示从岩脉边部带到核部,Ta/(Nb+Ta)比值呈近垂向演化,但Mn/(Fe+Mn)比值没有明显变化。另一方面,铌铁矿族矿物在早期正岩浆阶段(Ⅰ-Ⅳ带)的成分变化非常局限,而在晚期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Ⅴ-Ⅶ带)的成分变化非常大。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观察还表明本区铌铁矿族矿物在正岩浆阶段没有环带构造特征,而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有明显的环带构造特征,而且随着伟晶岩固结过程的进行,环带构造主要沿着渐变环带构造→韵律环带构造→交代构造的趋势变化。研究认为,本区铌铁矿族矿物在不同结构带的成分变化和在单颗粒中的环带构造是热液流体参与铌铁矿族矿物结晶的反应,环带构造的类型主要是由热液流体参与结晶的程度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电子探针 背散射电子成像 铌铁矿
下载PDF
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花岗伟晶岩侵位机制、熔-流体演化、稀有金属富集机理及待解之谜 被引量:26
5
作者 秦克章 周起凤 +2 位作者 唐冬梅 王春龙 朱丽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39-3053,共15页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以独特的实心礼帽形态、完美的同心环状结构分带和复杂的稀有金属矿化组合闻名于世,是我国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之一。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岩浆具有不均一性和高度演化特征。伟晶岩岩浆沿缓倾斜节理上侵,在周缘...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以独特的实心礼帽形态、完美的同心环状结构分带和复杂的稀有金属矿化组合闻名于世,是我国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之一。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岩浆具有不均一性和高度演化特征。伟晶岩岩浆沿缓倾斜节理上侵,在周缘断裂的帮助下通过岩浆顶蚀形成实心礼帽形态。岩浆就位后经历了岩浆阶段、岩浆-热液阶段和热液阶段,分别伴随Be-Nb-Ta、Li-Be-Nb-Ta和Ta-Cs-Rb-Hf矿化。结晶分异作用和液相不混溶控制着3号脉的稀有金属富集和沉淀序列,流体交代可影响稀有金属再分配。外部带(Ⅰ~Ⅳ带)的强烈结晶分异过程和发生于Ⅳ带与Ⅴ带间的流体大规模出溶,有利于岩浆达到锂饱和浓度,开始锂的大规模沉淀。指出熔-流体演化过程的精细刻画、稀有金属成矿机理的进一步解析、岩浆成因的深入探讨、挥发分P、F、B、Li和CO_(2)对稀有金属成矿的影响以及缓倾斜帽沿深部找矿为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侵位机制 结晶分异 液相不混溶 稀有金属富集 新疆可可托海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冷成彪 王守旭 +2 位作者 苟体忠 陆丽娜 刘红杰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7年第1期14-20,共7页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具有非常完美的结构分带,从边部到核心可以划分出9个共生结构带.本文主要利用前人资料,从该伟晶岩脉的主元素、造岩矿物以及包裹体等角度对各结构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在各带中的分布模式以及演化...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具有非常完美的结构分带,从边部到核心可以划分出9个共生结构带.本文主要利用前人资料,从该伟晶岩脉的主元素、造岩矿物以及包裹体等角度对各结构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在各带中的分布模式以及演化特征,并对3号岩脉的岩浆~岩浆热液演化阶段和地球化学阶段的划分作了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 包裹体 伟晶岩 可可托海 新疆
下载PDF
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剑锋 张辉 +1 位作者 张锦煦 马慧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32-1844,共13页
研究了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多个结构带中锆石U-Pb定年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旨在厘定3号伟晶岩脉形成及岩浆-热液演化的时限,探讨岩浆形成的物源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锆石的BSE、CL特征显示,可可托海3号脉岩浆结晶锆石普遍遭受了蜕晶... 研究了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多个结构带中锆石U-Pb定年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旨在厘定3号伟晶岩脉形成及岩浆-热液演化的时限,探讨岩浆形成的物源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锆石的BSE、CL特征显示,可可托海3号脉岩浆结晶锆石普遍遭受了蜕晶化、流体交代和不同程度重结晶等作用。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3号伟晶岩脉岩钟体部分中II带、IV带和V带以及缓倾斜部分中II带分别形成于(211.9±3.2)、(214.9±2.1)、(212±4.1)和(212.0±1.8) Ma,指示岩浆阶段时限从~220 Ma至215 Ma,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时限从215 Ma至209 Ma,热液阶段时限从209 Ma至195 Ma。3号伟晶岩脉岩钟体部分中IV带和V带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于+1.25~+2.39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于1103~1173 Ma之间,指示形成3号伟晶岩脉的岩浆很可能与中亚造山带在三叠纪为陆-陆碰撞后的伸展构造背景下导致加厚下地壳沉积物减压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组成 可可托海3号脉
下载PDF
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的铪质锆石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爱铖 王汝成 +1 位作者 谢磊 胡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7-332,共6页
利用电子探针技术研究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铪质锆石的成分特征。结果表明:细粒花岗岩和正岩浆阶段结构带(Ⅳ带)的锆石相对贫Hf,w(HfO2)=3 06%~13 33%,主要属于普通锆石;岩浆 热液过渡阶段结构带(Ⅴ带和Ⅶ带)锆石相对富Hf,w(H... 利用电子探针技术研究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铪质锆石的成分特征。结果表明:细粒花岗岩和正岩浆阶段结构带(Ⅳ带)的锆石相对贫Hf,w(HfO2)=3 06%~13 33%,主要属于普通锆石;岩浆 热液过渡阶段结构带(Ⅴ带和Ⅶ带)锆石相对富Hf,w(HfO2)=9 06%~35 21%,主要属于铪质锆石,少量具有普通锆石特征;同时本区发现的铪质锆石中HfO2最高含量是目前伟晶岩已报道铪质锆石中HfO2的最高含量。成分特征还显示,边部细粒花岗岩和正岩浆阶段锆石成分变化非常局限,岩浆 热液过渡阶段锆石成分变化巨大。认为锆石中HfO2含量从正岩浆阶段结构带到岩浆 热液过渡结构带的高度富集是挥发份从岩浆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相的结果,而岩浆 热液过渡结构带锆石中HfO2含量在带内的巨大变化可能与热液流体的富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铪锆石 花岗伟晶岩 可可托海 阿尔泰
下载PDF
数字矿床模型及其应用——以新疆阿勒泰地区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稀有金属隐伏矿预测为例 被引量:26
9
作者 陈建平 陈勇 +3 位作者 朱鹏飞 王丽梅 尚北川 赵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0-641,共12页
通过构建数字矿床模型,实现了对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稀有金属矿开发现状及潜在经济价值的评估。数字矿床模型分为2个部分:地质体三维模型和钻孔三维品位模型,前者以地质剖面、地表模型、开采线等数据为基础,以Micromine软件为平台,利用... 通过构建数字矿床模型,实现了对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稀有金属矿开发现状及潜在经济价值的评估。数字矿床模型分为2个部分:地质体三维模型和钻孔三维品位模型,前者以地质剖面、地表模型、开采线等数据为基础,以Micromine软件为平台,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再现了矿床的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后者以钻孔测试数据为基础,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模型区范围内的成矿元素品位进行了三维插值,展示了成矿元素异常在空间上的分布。2种模型相互结合,对矿山开采现状进行了评估,对剩余矿体的位置进行了限定。最后,结合数字矿床模型,利用一种"等腰三角形"方法对矿床潜在资源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矿床"钟形体"部位已开采殆尽,但在钟形体南侧缓倾斜部位还存在较大规模具有经济价值的矿体,氧化铍潜在资源量在822.69~1992.41t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可可托海3号脉 三维 数字矿床模型
下载PDF
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石英中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与岩浆-热液演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唐宏 张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4,共10页
本文利用LA-ICP-MS测量技术对可可托海3号脉不同结构带的石英中微量元素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结构带石英以含有较高的Li、Al、P和Ca含量,低的Be、B、Na、K、Fe、Mn、Ti和Ge含量为特征,其中Al、Li和P含量变化于49×10-6438... 本文利用LA-ICP-MS测量技术对可可托海3号脉不同结构带的石英中微量元素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结构带石英以含有较高的Li、Al、P和Ca含量,低的Be、B、Na、K、Fe、Mn、Ti和Ge含量为特征,其中Al、Li和P含量变化于49×10-6438×10-6、12×10-692×10-6和11×10-697×10-6的较大范围,各个结构带石英中Al、Li和P含量存在较大的重叠。Ge/Ti、Ge/Be和Al/Ti比值变化于1159、5824和432230之间,并在不同结构带石英中存在较大的重叠。Al3++Li+→Si4++是主要置换方式,石英生长速度的变化很可能对石英晶体中Al、Li和P的含量变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利用TiO2的溶解度计算的3号脉中岩浆成因石英形成温度在588698℃之间,而Titani Q温度计给出岩浆成因石英形成温度在327500℃之间。前者给出了与花岗岩低共熔相近的温度,后者给出了显著低的伟晶岩中石英结晶温度,从而制约其在伟晶岩体系中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特征 Ti温度计 岩浆-热液演化 石英矿物 3号伟晶岩脉
下载PDF
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锂霞石和锂蒙脱石的发现 被引量:4
11
作者 范良明 毛玉元 +1 位作者 万永文 栾世伟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所研究的锂霞石和锂蒙脱石为作者等首次在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的叶钠长石-锂辉石带中发现。论文对这两个矿物的产状、形态、物姓、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谱、红外吸收谱、差热和热失重曲线、光吸收谱和矿物成因进行了详细研... 本文所研究的锂霞石和锂蒙脱石为作者等首次在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的叶钠长石-锂辉石带中发现。论文对这两个矿物的产状、形态、物姓、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谱、红外吸收谱、差热和热失重曲线、光吸收谱和矿物成因进行了详细研究。与国外样品比较,该锂霞石的特征是肉红色,晶体细小,锰含量较高,光吸收谱显示Mn ̄(3+)的宽吸收峰;锂蒙脱石的特征是桔红色,鳞片状,Al_2O_3含量较高和MgO含量较低,红外吸收谱上OH吸收峰为3634cm ̄(-1),差热曲线上的放热峰为928℃,光吸收谱上Mn ̄(3+)的宽吸收峰强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霞石 锂蒙脱石 伟晶岩脉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岩浆-热液过程:来自电气石化学组成演化的证据 被引量:17
12
作者 伍守荣 赵景宇 +1 位作者 张新 张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9-308,共10页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不同结构带及其蚀变围岩中电气石化学组成电子探针(EMPA)分析结果显示,蚀变围岩、外接触带和内接触带中电气石为是富钙-铁的镁电气石,电气石化伟晶岩中电气石为富镁-铁的锂电气石,伟晶岩早期结构带(Ⅰ-Ⅳ带)中...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不同结构带及其蚀变围岩中电气石化学组成电子探针(EMPA)分析结果显示,蚀变围岩、外接触带和内接触带中电气石为是富钙-铁的镁电气石,电气石化伟晶岩中电气石为富镁-铁的锂电气石,伟晶岩早期结构带(Ⅰ-Ⅳ带)中电气石为黑电气石-锂电气石系列,而伟晶岩晚期结构带(Ⅴ-Ⅶ带)中电气石为锂电气石。蚀变围岩、外接触带和内接触带中电气石以Y位中低Al,高Mg、Ca以及显著低的Al/(Al+Fe)、Fe/(Fe+Mg)比值为特征,主要存在R3++O2-=R2++OH-的置换;伟晶岩内部结构带(Ⅰ-Ⅶ带)中电气石以Y位上极低Mg、Ca,高Fe、Al、Li以及显著高的Al/(Al+Fe)、Fe/(Fe+Mg)比值为特征,主要存在+Al3+=Na++Fe(Mg)2+和Li++Al3+=Fe(Mn)2++Mg2+的置换。蚀变围岩、外接触带和内接触带中电气石化学组成特征指示存在围岩-流体、围岩-熔体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伟晶岩早期结构带(Ⅰ-Ⅳ带)中电气石无明显组成分带,为岩浆成因;晚期结构带(Ⅴ-Ⅶ带)中电气石显示振荡环带,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体系。随着伟晶岩由外向里固结,温度逐渐降低,伟晶岩内部结构带中电气石显示Y位上Al、Li、Mn及Fe/(Fe+Mg)比值逐渐增大的演化趋势;内部结构带中电气石几乎不含Mg,指示3号伟晶岩脉岩浆-热液演化是在相对封闭体系中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组成 岩浆-热液演化 电气石 可可托海3号脉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矿区伟晶岩成因与矿化潜力研究:来自石英SEM-CL和微量元素的指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冲 申萍 +3 位作者 冯浩轩 罗耀清 楚翔凯 任文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906,共18页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矿床是世界瞩目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Li-Be-Nb-Ta-Rb-Cs-Hf矿床。尽管前人对3号脉伟晶岩矿床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在伟晶岩稀有金属成矿潜力以及伟晶岩成因问题上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以发育在可可托海...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矿床是世界瞩目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Li-Be-Nb-Ta-Rb-Cs-Hf矿床。尽管前人对3号脉伟晶岩矿床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在伟晶岩稀有金属成矿潜力以及伟晶岩成因问题上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以发育在可可托海矿区不同规模的伟晶岩脉以及淡色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利用石英SEM-CL和原位微量元素技术手段,查明各伟晶岩脉和花岗岩的稀有金属禀赋差异及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石英的Li和Al含量可以用来指示伟晶岩的矿化潜力。与1号和2号伟晶岩脉相比,3号伟晶岩脉具有更宽的分异范围,以石英中Ge/Ti变化于1.83×10^(-6)~159×10^(-6)范围为特征,更高的Li含量,其中外侧带平均Li含量为39×10^(-6),因而成矿潜力最大。此外,证实了白云母钠长花岗岩为矿化花岗岩,其微量元素组成和演化程度与3号脉伟晶岩外侧带相当,而白云母碱长花岗岩为贫矿花岗岩。更重要的是,本文利用各伟晶岩结构分带内的石英中Ge/Ti-Ge以及Ge/Ti-Al/Ti图解,确定了各伟晶岩脉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指示它们可能源于相同的花岗岩母岩。与世界上典型的RMG(花岗岩浆演化后残余熔浆结晶)和DPA(直接深部地壳熔融)成因的伟晶岩相比,可可托海矿区含矿伟晶岩和花岗岩中石英微量元素与RMG成因伟晶岩存在地球化学亲和性,这指示它们来源于花岗质岩浆的残留熔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托海稀有金属伟晶岩型矿床 石英微量元素 成矿潜力 岩石成因
下载PDF
新疆可可托海式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机制
14
作者 张辉 李国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69-2785,共17页
可可托海3号脉形成于晚三叠世(~220Ma),侵入于3号脉的白云母钠长石花岗岩形成于早侏罗世,而同时代的阿拉尔花岗岩不是稀有金属花岗岩。因此,3号脉不可能是花岗岩分异的产物,而是变质深熔成因。可可托海3号脉具有低的锆石ε_(Hf)(t)(+1.2... 可可托海3号脉形成于晚三叠世(~220Ma),侵入于3号脉的白云母钠长石花岗岩形成于早侏罗世,而同时代的阿拉尔花岗岩不是稀有金属花岗岩。因此,3号脉不可能是花岗岩分异的产物,而是变质深熔成因。可可托海3号脉具有低的锆石ε_(Hf)(t)(+1.25~+2.39)、δ^(18)O (7.57‰~8.85‰)等特征,指示物源为新生地壳与古老地壳的混合物。可可托海3号脉经历了岩浆(Ⅰ-Ⅳ带)、岩浆-热液过渡(Ⅴ-Ⅷ带)和热液(Ⅸ带)阶段,伟晶岩经历了70%的分离结晶后进入晶体、熔体、流体共存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高分异伟晶岩以显著内部结构分带为特征,而结构单元也是伟晶岩的组成部分,与岩浆过冷条件下不平衡结晶或热液蚀变有关。Be矿化主要在3号脉岩钟体部分中的Ⅰ、Ⅱ、Ⅳ带,Li矿化主要产于Ⅴ、Ⅵ、Ⅷ带,指示3号脉铍、锂矿体分别形成于岩浆阶段和岩浆-热液过渡阶段。3号脉Ⅱ带中板状绿柱石与骸晶磷灰石、石榴子石和少量白云母共生,磷灰石结晶前后熔体体系的ASI显著变化,是导致3号脉Ⅱ带中大量绿柱石饱和结晶的成矿机制;从早期到晚期结构带,碱性长石和云母类矿物中K/Rb比值随Li、Rb、Cs含量增大而减小以及锆石中Zr/Hf比值随Hf含量增大而降低的分异趋势,指示岩浆分离结晶作用是伟晶岩型锂矿床中Li超常富集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区特征 岩石成因 成矿时代 成矿机制 可可托海3号脉
下载PDF
新疆可可托海伟晶岩田岩浆活动时限与伟晶岩形成 被引量:11
15
作者 闫军武 刘锋 +1 位作者 申颖 张志欣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3-674,I0002-I0005,共16页
可可托海伟晶岩田是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内众多伟晶岩田中最重要的伟晶岩集中区。区内发育大量花岗岩体和伟晶岩脉。本文针对出露于该岩田中部—西部区域的4个不同岩相的花岗岩体以及3号伟晶岩脉石英-锂辉石带开展了锆石U-Pb的LA-ICP-MS测... 可可托海伟晶岩田是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内众多伟晶岩田中最重要的伟晶岩集中区。区内发育大量花岗岩体和伟晶岩脉。本文针对出露于该岩田中部—西部区域的4个不同岩相的花岗岩体以及3号伟晶岩脉石英-锂辉石带开展了锆石U-Pb的LA-ICP-MS测年研究,获得了变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变质细中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似斑状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08.9±1.1)Ma(MSDW=1.7)、(398.6±1.3)Ma(MSDW=0.67)、(395.5±1.3)Ma(MSDW=0.50)和(388.4±1.1)Ma(MSDW=1.8),3号脉石英-锂辉石带中的锆石样品加权平均年龄为(209.4±1.3)Ma(MSDW=0.33)。综合前人大量可靠的年代学成果,表明可可托海伟晶岩田内存在两期岩浆活动:早泥盆世到中泥盆世时期包括基性和酸性岩浆的侵入,其峰值在400 Ma左右。另一期则是三叠纪中—晚期(218-210 Ma)发育的花岗岩浆及与之有成因联系的伟晶岩岩浆-热液(211-202 Ma)的侵入活动,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花岗-伟晶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托海 花岗岩 伟晶岩 锆石LA-ICP-MS定年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白应雄 申萍 +5 位作者 曹冲 潘鸿迪 李昌昊 罗耀清 冯浩轩 索青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43-2860,共18页
磷灰石可以记录和保存岩浆和热液活动的信息。可可托海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磷灰石发育,为研究该矿床伟晶岩成岩成矿过程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已有对可可托海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磷灰石的研究集中在其稀土元素特征,较少讨论其对伟晶岩成... 磷灰石可以记录和保存岩浆和热液活动的信息。可可托海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磷灰石发育,为研究该矿床伟晶岩成岩成矿过程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已有对可可托海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磷灰石的研究集中在其稀土元素特征,较少讨论其对伟晶岩成岩成矿过程的制约。本文选取可可托海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富矿伟晶岩脉(3号脉)和相对贫矿伟晶岩脉(1号、2b号和3a号脉)中的磷灰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磷灰石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岩相学分析表明,磷灰石主要与钠长石、石英、白云母、锰铝榴石等伴生。EPMA分析显示,磷灰石F含量为3.67%~4.41%,Cl含量小于0.67%,较低的Cl含量表明伟晶岩熔体出溶的流体Cl含量较低;大部分磷灰石MnO含量为4.67%~8.71%,但2b号脉磷灰石MnO含量变化较大(1.23%~14.28%),这是由于2b号脉磷灰石具有分带结构,暗示其遭受后期热液作用,促使磷灰石溶解-再沉淀,导致MnO含量发生较大变化。LA-ICP-MS分析显示,贫矿伟晶岩脉磷灰石的稀土元素含量较低(<180×10^(-6));相反,富矿伟晶岩脉磷灰石的稀土元素含量较高(>700×10^(-6)),并具有明显的四分组效应(TE 1-3平均值为1.7)。1号脉和3a号脉磷灰石均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反映其形成过程中有含Cl热液的参与。3号脉磷灰石显示强烈Eu负异常和Ce正异常,而2b号脉磷灰石显示强烈Ce负异常和中等Eu负异常,这种Eu、Ce异常的差异可能与岩浆-热液阶段大量流体出溶密切相关。磷灰石的沉淀将导致热液中HF含量的降低,促使磷灰石周围铌钽矿结晶和Nb、Ta进入磷灰石中。可见,在伟晶岩形成过程中,磷灰石并非保持稳定,其分带结构和主微量成分变化记录了后期热液活动,暗示后期热液活动对伟晶岩的成矿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磷灰石 主微量元素 热液作用 可可托海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及宝石伟晶岩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炳玉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7-115,共19页
可可托海矿床位于新疆北部,距乌鲁木齐约530km,大地构造上属于西伯利亚板块西南阿尔泰陆缘活动带。阿尔泰地区产有数万条伟晶岩脉,其中可可托海3号脉最为典型。3号脉位于可可托海镇南侧,二云母花岗岩岩基的南缘。岩脉侵入于变质辉... 可可托海矿床位于新疆北部,距乌鲁木齐约530km,大地构造上属于西伯利亚板块西南阿尔泰陆缘活动带。阿尔泰地区产有数万条伟晶岩脉,其中可可托海3号脉最为典型。3号脉位于可可托海镇南侧,二云母花岗岩岩基的南缘。岩脉侵入于变质辉长岩体内.脉体的中上都为一椭圆形岩钟,长250m,宽150m,深250m,底部扩大成缓倾斜板状,厚40m,总体形态呈草帽状,岩钟顶部出露于地表。岩钟内部结构清楚,由外而内分9个带。3号脉产有74种矿物,已开采的有绿柱石、锂辉石、锂云母、钽铌矿物和铯榴石.其中,绿柱石产于Ⅰ、Ⅱ、Ⅳ带,锂辉石产于Ⅴ、Ⅵ带,钽铌矿物产于Ⅶ带,锂云母产于Ⅷ带,铯榴石产于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 可可托海 稀有金属 宝石 伟晶岩
下载PDF
新疆北部可可托海地区伟晶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8
作者 蔺新望 王星 +3 位作者 张亚峰 赵端昌 赵江林 刘坤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90,共16页
为了全面研究阿拉尔岩体与可可托海地区伟晶岩脉群在成因上的关系,笔者系统分析阿拉尔岩体西部阿热散一带含绿柱石伟晶岩脉中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地球化学、Hf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伟晶岩脉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03.9&... 为了全面研究阿拉尔岩体与可可托海地区伟晶岩脉群在成因上的关系,笔者系统分析阿拉尔岩体西部阿热散一带含绿柱石伟晶岩脉中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地球化学、Hf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伟晶岩脉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03.9±2.2)Ma,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Si、低Ti、富Al、富碱,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稀土元素La、Ce、Nd、Sm,亏损Ba、Nb、Ta、Zr、Hf、Sr、P、Ti,属于典型的低Ba、Sr岩石,锆石同位素^(176)Hf/^(177)Hf值为0.282714~0.282749,ε_(Hf)(t)值为+2.56~+3.65,tDMC模式年龄为852~912 Ma,与阿拉尔岩体具有形成时代的一致性,地球化学特征的相关性,^(176)Hf/^(177)Hf值与ε_(Hf)(t)值的相似性,表明两者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结合区域资料认为,中生代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脉与阿拉尔岩体所代表的岩浆活动可能均起源于前寒武纪变质砂岩及变质泥岩等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并发生了显著地结晶分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脉 Be矿化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LU-HF同位素 可可托海地区 新疆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