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TROGEN NUTRIENT MECHANISM IN SECONDARY SUCCESSION PROCESS OF THE MIXED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FOREST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玉文 王业遽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00-104,共5页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vedations of nitrogen nutrient among the dominance trees species in secondary succession process of the mixed broad - leaved/Korean pine forest on Cha...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vedations of nitrogen nutrient among the dominance trees species in secondary succession process of the mixed broad - leaved/Korean pine forest on Changbai Mountains, Northeast China. Amounts of total nitrogen, anunonium and NRA in soils of virgin broad-leaved/Korean pine forest which is in climax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secondary birch forests those are in succession Stage. The amount of nitrate was in the other hand. In climax, dominance trees species are tolerant mesophytic trees such as Pinus Koraiensis, Tilia amurensis, Acer mono and also Fraxinus mandshurica, they are all ammonium + nitrate adapted species, but they show a preference for the anunonium rather than those of the pioneer trees species in secondary birch forest, such as Populus davidiava and Betula platyphylla. Because they have more ammonium in their leaves and roots, especially Pinus koraiensis. Populus davidvana and Betula plaaphlla are intolerant trees, amounts of nitrate and total nitrogen is higher in their leaves and roots and also NRA in their leaves, so they preference for the nitrate rather than the others.In secondary birch forest, the regeneration trees species adapt their nitroggn nutrient to the variation of nitrogen nutrient situation in soil, finally they could survival well and the secondary birch forest would succession to climax. In climax, dominance trees species adapt their Nitrogen nutrient to the situation in soil and there are not strong competition in nitrogen nutrient among them, so they can coexist well and keep the climax as stable veg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nutrient mechanism Secondary succession process Mixed broad-leaved/pinus koraiensis (korean pine) forest Stability of climax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种子雨组成及其季节动态 被引量:42
2
作者 张健 郝占庆 +3 位作者 李步杭 叶吉 王绪高 姚晓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45-2454,共10页
为了解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的种子雨组成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m^2样地内,设置了150个种子收集器,收集掉落于种子收集器中的果实、种子等。所有收集到的样品分别鉴定其种类并分为成熟种实... 为了解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的种子雨组成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m^2样地内,设置了150个种子收集器,收集掉落于种子收集器中的果实、种子等。所有收集到的样品分别鉴定其种类并分为成熟种实、未成熟种实、花序和果实或种子碎片及其附属物4类,计算各类别的数量,而后分别烘干秤重。从2005年6月到2006年11月,共收集到隶属11科12属20种的种实及其生殖器官残体。累计收集到121291粒种实,其中成熟种实23147粒,仅占所有种实总个体数的19.1%。种实数最多的树种是紫椴(Tilia amurensis)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两个树种种实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90%。对2006年5月-11月种子雨季节动态的分析发现:种实在7月中旬至10月下旬数量极大,但主要由未成熟种实组成;在10月中旬出现成熟种实散落高峰,但未成熟种实仍占一定的比例。按每个收集器收集到的成熟种实数统计,成熟种实数量在100-200之间的收集器数量最多。按每个收集器收集到的树种数统计,收集器中最多收到的树种数为7,树种数为3和4的收集器个数最多。对6个主要树种成熟种实所在收集器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紫椴和水曲柳的成熟种实在整个样地都有分布,春榆(Ulmusjaponica)、糠椴(T.mandshurica)、色木槭(Acermono)和假色槭(A.pseudo-sieboldianum)则只在样地的局部区域收集到成熟种实。成熟种实的空间分布与母树的空间分布大都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表明这些树种的成熟种实并没有扩散到离母树较远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雨 种子扩散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 长白山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genetic impact on growth and wood traits between seedlings and clones from the same plus trees of Pinus koraiensis 被引量:3
3
作者 Xiaoting Liu Zhimin Lu +10 位作者 Jingui Wu Yuchun Yang Shuchun Li Lin Wu Qingshan Xu Qi Yu Li Zhao Jian Sun Wei Zheng Mulualem Tigabu Xiyang Zha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69-480,共12页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lones and open pollinated families from the same plus trees and to select elite breeding materials,growth,and wood characteristics of 33-year-old Pinus korainsis clones and famili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lones and open pollinated families from the same plus trees and to select elite breeding materials,growth,and wood characteristics of 33-year-old Pinus korainsis clones and familie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growth and wood characters varied significantly.The variation due to clonal effec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amily effects.The ratio of genetic to phenotypic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clones in growth and wood traits was above 90%,and the repeatability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was more than 0.8,whereas the ratio of genetic to phenotypic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families was above 90%.The broad-sense heritability of all characteristics exceeded 0.4,and the narrow-sense family heritability of growth traits was less than 0.3.Growth characteristic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but most wood properties were weakly correlated in both clones and families.Fiber length and width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between clones and families.Using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method,eleven clones and four families were selected as superior material for improved diameter growth and wood production,and two families from clonal and open-pollinated trees showed consistently better performance.Generally,selection of the best clones i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deployment of families as the repeatability estimates from clonal trees were higher than narrow-sense heritability estimates from open pollinated families.The result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 for improving P.koraiensis breeding programs and subsequent genetic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us koraiensis korean pine Clonal parents Progeny testing REPEATABILITY Broad-sense heritability Narrow-sense heritability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红松与紫椴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176
4
作者 张健 郝占庆 +3 位作者 宋波 叶吉 李步杭 姚晓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81-1687,共7页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O-ring统计,分析了红松与紫椴两个优势树种在主林层、次林层和林下层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各林层之间的种内和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小尺度上,红松和紫椴总体上呈聚集...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O-ring统计,分析了红松与紫椴两个优势树种在主林层、次林层和林下层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各林层之间的种内和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小尺度上,红松和紫椴总体上呈聚集性分布,但不同林层的分布格局各异.物种在较低的林层呈明显的聚集分布,而在较高的林层则呈随机或规则分布,聚集度随林层的增高而降低.主林层与次林层红松在<11 m的尺度内呈明显的正相关.主林层与次林层、林下层紫椴之间呈负相关.红松和紫椴在整体上表现为正相关,但不同林层间的关联性各异.主林层红松与3个林层紫椴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性;次林层红松与次林层紫椴在>4 m的尺度上呈负相关,而与林下层紫椴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主林层紫椴与次林层红松在0~100 m尺度内都表现为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格局分析 空间关联性 空间格局 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样地(CBS):群落组成与结构 被引量:124
5
作者 郝占庆 李步杭 +3 位作者 张健 王绪高 叶吉 姚晓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8-250,共13页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长白山区是阔叶红松林的核心分布区。参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 (BCI) 50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4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内建立了一块25hm2的固定...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长白山区是阔叶红松林的核心分布区。参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 (BCI) 50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4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内建立了一块25hm2的固定样地(简称CBS),这是目前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森林多样性动态研究网络中最北端的一块,也是全球温带地区最大的一块森林样地。2004年夏的第一次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1cm的木本植物有52种,隶属于18科32属。总的独立个体数为38902,包括分枝的总个体数为59121。植物组成上属典型的长白山植物区系,同时混有一些亚热带和亚寒带成分。群落优势种明显,个体数最多的前3个种的个体数占到总个体数的60%,前14个种占到95%,而其余38个种只占到5%。从物种多度、胸高断面积、平均胸径和重要值来看,群落成层现象显著,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种。主要树种的径级结构近似于正态分布或双峰分布,而次林层和林下层树种则表现出倒"J"形或"L"形。红松、紫椴(Tilia amur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色木槭(Acermono)和春榆(Ulmus japonica)几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随物种、径级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其它一些树种的分布格局也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动态 空间格局 生物多样性 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下载PDF
边缘效应带促进红松生长的光合生理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文杰 祖元刚 +2 位作者 杨逢建 王慧梅 王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318-2326,共9页
以一个经过 1 2 a边缘效应带处理的 1 4年生红松幼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 3种宽度 ( 4 m,6m,8m)边缘效应带及保留带内红松幼树的光合日进程、碳素日积累量及相关生理生态学因子 (光照、气孔导度、小枝木质部水势、叶片温度、叶... 以一个经过 1 2 a边缘效应带处理的 1 4年生红松幼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 3种宽度 ( 4 m,6m,8m)边缘效应带及保留带内红松幼树的光合日进程、碳素日积累量及相关生理生态学因子 (光照、气孔导度、小枝木质部水势、叶片温度、叶面饱和蒸气压亏缺 )的研究 ,探讨了造成不同效应带和保留带内红松生长差异的光合生理生态学原因。结果 :4m效应带光照不足引起的碳素日积累量过低导致红松生长较差 ,8m效应带气孔导度过低引起的光合午休现象导致了碳素日积累量低、红松生长较差。 8m效应带引起气孔导度下降的因素主要是过强光照引起叶片温度较高、叶面饱和蒸气压亏缺较大以及小枝木质部水势过低。研究认为 ,太宽的 8m带和太窄的 4m带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光合生理生态学的不适应 ,导致生长水平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效应带 红松 光合生理生态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草本植物多样性季节动态及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1
7
作者 李步杭 张健 +3 位作者 姚晓琳 叶吉 王绪高 郝占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7-473,共7页
基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m2样地(CBS)一年内草本植物的4次调查数据,对样地内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动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草本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共有102种,隶属于40科84属.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 基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m2样地(CBS)一年内草本植物的4次调查数据,对样地内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动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草本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共有102种,隶属于40科84属.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52、0.96和0.75;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以初夏物种数最多;各季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较大,个体数量从早春到秋季逐渐减少;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的空间分布连续性较差,主要表现为斑块性分布,说明草本植物对微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坡向是影响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的主要因素,在早春、夏末和秋季,不同坡向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差异极显著(P<0.01),且早春阶段北坡和东坡的丰富度高于南坡和西坡,夏末和秋季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 物种多样性 季节动态 空间格局 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下载PDF
林木竞争对红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影响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董利虎 李凤日 贾炜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22,共8页
基于红松人工林生物量实测数据,研究立木总生物量与各分项生物量(树干、树根、树枝和树叶)分配特征,以及林木竞争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并建立红松人工林立木总量与各分项的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叶生物量主要集中在树冠中、下层且在中、... 基于红松人工林生物量实测数据,研究立木总生物量与各分项生物量(树干、树根、树枝和树叶)分配特征,以及林木竞争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并建立红松人工林立木总量与各分项的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叶生物量主要集中在树冠中、下层且在中、下层的分布无显著差异,枝生物量从上层到下层逐渐增加;林木竞争强度与胸径、树高、树冠比、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生物量呈显著幂函数关系,随着竞争强度的增大,胸径、树高、树冠比、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生物量均逐渐减小(P<0.05),而根茎比并不受林木竞争强度的影响;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有减小的趋势,树枝、树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有增大的趋势,树根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百分比与竞争强度无显著相关性;本文建立了立木总量与各分项生物量模型,所有模型都能对红松立木生物量进行很好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竞争强度 生物量分配 生物量模型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温度效应 被引量:21
9
作者 杜颖 关德新 +1 位作者 殷红 吴家兵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7-792,共6页
森林温度特征的研究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森林环境效益的基础。对2004年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内外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林内外空气温度、土壤温度明显不同。白天林内气温一般低于林外,夜间高于林外。昼间气温... 森林温度特征的研究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森林环境效益的基础。对2004年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内外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林内外空气温度、土壤温度明显不同。白天林内气温一般低于林外,夜间高于林外。昼间气温差夏季较大,7月平均差值为1·6℃;夜间气温差冬季较大,1月平均差值为1·5℃。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日振幅总是林内小于林外,7月空气温度日振幅林内比林外低1·7℃,4月土壤温度日振幅林内比林外低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空气温度 土壤温度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红松幼苗针叶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晶 马书荣 +1 位作者 阎秀峰 祖元刚 《木本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4-327,共4页
在土壤逐渐失水和PEG溶液模拟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干旱胁迫下 ,红松幼苗针叶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在土壤干旱胁迫下 ,叶绿体的片层结构发生严重的扭曲并在中央部分形成电子密度较高的黑色团块物质。PEG模... 在土壤逐渐失水和PEG溶液模拟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干旱胁迫下 ,红松幼苗针叶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在土壤干旱胁迫下 ,叶绿体的片层结构发生严重的扭曲并在中央部分形成电子密度较高的黑色团块物质。PEG模拟的干旱胁迫下 ,叶绿体肿胀 ,空泡化明显 ,但在叶绿体的中央没有黑色团块物质的形成。在土壤干旱胁迫后 ,线粒体的膜结构仍然完整清晰 ,基质比胁迫前更为浓厚 ,而PEG溶液的干旱胁迫下 ,线粒体的数量增多 ,嵴明显减少 ,基质变得十分稀薄。可见两种不同方式的干旱胁迫处理下 ,细胞结构的损伤机制及损伤后产生的生理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幼苗 干旱胁迫 叶绿体 线粒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中星鸦和松鼠对红松种子的取食和传播 被引量:20
11
作者 鲁长虎 刘伯文 吴建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6-98,共3页
1994~ 1998年秋 ,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 ,研究了动物对红松种子的取食和传播。原始阔叶红松林中 10种以上的鸟兽组成红松种子取食种团 ,其中星鸦和松鼠分散贮藏种子而有传播作用。星鸦搬运种子的距离最远可达 4km ,每贮点种子数约 ... 1994~ 1998年秋 ,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 ,研究了动物对红松种子的取食和传播。原始阔叶红松林中 10种以上的鸟兽组成红松种子取食种团 ,其中星鸦和松鼠分散贮藏种子而有传播作用。星鸦搬运种子的距离最远可达 4km ,每贮点种子数约 2 .7粒 ,贮点深度约 2 .2cm ,在多种生境中贮藏种子 ,冬季和早春易见到对贮点的重取。松鼠的搬运距离一般不超过 5 0 0m ,每贮点种子数约 2 .9粒 ,贮点深度 2 .1cm ,多在母树林中贮藏种子 ,少见到重取。红松幼苗可见于多种生境 ,但只在落叶松林、天然更新杨桦林和母树林中有较明显的幼树种群。分析认为 ,星鸦的取食和传播效率要高于松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鸦 松鼠 红松 种子 取食 传播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红松种群热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启昌 张英楠 其其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21,共7页
采用量热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红松种群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不同器官间的热值差异很大,多年生枝,1、2年生枝,多年生叶和1、2年生叶分别与皮、主根、干、侧根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多年生枝,1、2年生枝与侧根之间的差异极... 采用量热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红松种群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不同器官间的热值差异很大,多年生枝,1、2年生枝,多年生叶和1、2年生叶分别与皮、主根、干、侧根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多年生枝,1、2年生枝与侧根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从全株植物的平均热值角度分析,枝>叶>皮>干>根,对于枝和叶,多年生的热值要高于1,2年生的热值,对于根来说,主根要高于侧根。不同径级间的热值差异极显著(P<0.01),随径级增加而呈明显的波浪形分布。不同季节的红松热值不同,秋季热值高于春季。高海拔藓类云冷杉红松林红松的热值高于阔叶红松林红松的热值,以侧根热值差距最大,差值为3471J·g-1,树干的热值差距最小,差值仅为1075J·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热值 器官 阔叶红松林 径级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影响乔木幼苗存活的关键因素 被引量:19
13
作者 肖翠 刘帅 +4 位作者 黄珍 樊莹 王均伟 赵秀海 唐景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557-6565,共9页
应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影响幼苗存活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群落水平上,幼苗存活率和生物因素中同种幼苗邻居显著负相关,说明在阔叶红松林群落中存在负密度制约效应。(2)生物因子和非生物... 应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影响幼苗存活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群落水平上,幼苗存活率和生物因素中同种幼苗邻居显著负相关,说明在阔叶红松林群落中存在负密度制约效应。(2)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苗存活率影响不同。对于1年生的幼苗,幼苗存活率与异种大树邻居呈显著负相关,与同种大树邻居呈显著正相关;对于2—3年生的幼苗,其存活率和同种幼苗邻居、同种大树邻居均呈显著负相关,和非生物因子相关不显著;对于4年生以上的幼苗,其存活率和土壤主成分分析的PC1(低的有机质、速效钾、速效氮等比较贫瘠的土壤)显著负相关。(3)种子的传播方式不同,幼苗存活率的影响因子也不同。对于风传播的物种,存活率与同种幼苗邻居密度显著正相关。对于重力传播的物种,幼苗存活率与土壤PC3(高的全氮和速效氮,含氮较高的土壤)、异种大树邻居、草本密度呈负相关,与林冠开阔度和草本盖度成正相关。(4)对于不同的物种,影响幼苗存活的因素也不同。紫椴的幼苗存活率与土壤PC3、异种大树邻居、草本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主成分PC2(高的有机质和全氮等养分比较好的土壤)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幼苗存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幼苗年际动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帅 肖翠 +3 位作者 王均伟 侯嫚嫚 廖嘉星 范秀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7-66,共10页
以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样地为平台,对样方中胸径<1 cm的乔木幼苗进行监测,基于2006—2014年的调查数据对该群落中乔木幼苗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新生与死亡动态以及影响幼苗存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群落乔木幼苗近10年物... 以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样地为平台,对样方中胸径<1 cm的乔木幼苗进行监测,基于2006—2014年的调查数据对该群落中乔木幼苗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新生与死亡动态以及影响幼苗存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群落乔木幼苗近10年物种组成变化较小,每年都可以监测到9个常见种。2)幼苗个体的大量萌发和大量死亡导致群落乔木幼苗数量有较大的年际变化,其中最多年份幼苗密度可达38.9株/m2,而最少年份仅有3.8株/m2。3)不同年份群落乔木幼苗年龄组成中1年生幼苗数量最多,部分年份略有差异。随着幼苗年龄的增加,幼苗数量不断减少。幼苗总体数量同幼苗新生数量动态变化是一致的,幼苗死亡的峰值较幼苗总体峰值有1年的时滞。4)群落水平上幼苗存活与同种大树胸高断面积和林冠开阔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异种幼苗邻体呈显著负相关。群落中幼苗个体大量萌发和大量死亡的现象证明该群落存在明显的更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群落的物种共存。近10年的幼苗监测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群落更新过程,因而长期的动态监测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年际动态 新生与死亡 物种组成 乔木幼苗存活 生物邻体 生境异质性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董灵波 刘兆刚 +1 位作者 李凤日 蒋蕾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20,130,共8页
根据凉水自然保护区28块典型阔叶红松林样地的5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18个影响因子数据,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分空间结构与影响因子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阔叶红松林整体具有较好... 根据凉水自然保护区28块典型阔叶红松林样地的5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18个影响因子数据,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分空间结构与影响因子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阔叶红松林整体具有较好的林分空间结构,其水平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树木生长整体处于中庸状态,林木的整体混交程度较高;(2)林分空间结构的CCA排序较好的揭示了该区林分空间结构与影响因子的关系;CCA第一排序轴反映了林龄、坡度、阔叶比和坡向的变化,第二排序轴反映了坡向、土壤有机质和平均胸径的变化,上述6因子的组合是决定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3)影响林分空间结构的变量中,地形、土壤和林分因子共解释了林分空间结构变化的59.20%,其中纯地形因子占30.68%,纯林分因子占19.01%,纯土壤因子占8.21%,未能解释部分为4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林分空间结构 影响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红松5个家系未成熟种子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士刚 秦彩云 +2 位作者 王聪慧 才巨锋 陶晶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7,共5页
红松是重要的用材树种和坚果经济林树种。以组织培养的方法,选用三岔子红松种子园5个家系的未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进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未成熟种子在添加萘乙酸(NAA)2 mg/L+6-苄氨基嘌呤(6-BA)1 mg/L的培养基上... 红松是重要的用材树种和坚果经济林树种。以组织培养的方法,选用三岔子红松种子园5个家系的未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进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未成熟种子在添加萘乙酸(NAA)2 mg/L+6-苄氨基嘌呤(6-BA)1 mg/L的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最佳诱导率为5.68%。红松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蔗糖浓度为30 g/L。选取长势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超低温保存,在恢复培养10 d后可观察到不同细胞系均有明显新生愈伤组织,15 d后愈伤组织大量增殖。本研究为三岔子红松种子园红松优良种质资源的规模化繁殖和保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红松种子园 胚性愈伤组织 超低温保存 激素组合
下载PDF
红松景观造林试验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玉文 刘传照 +3 位作者 刘吉春 孙颖 葛剑平 王凤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12,共5页
采用25 m带宽和15 m带宽、30 m、20 m、10 m孔径斑块抚育伐.对红松造林试验进行景观处理、栽植了容器苗和裸根苗两种类型的红松苗.并对各种处理方式下红松幼苗的生长、成活率和缓苗情况进行了动态、定位研究。结果表... 采用25 m带宽和15 m带宽、30 m、20 m、10 m孔径斑块抚育伐.对红松造林试验进行景观处理、栽植了容器苗和裸根苗两种类型的红松苗.并对各种处理方式下红松幼苗的生长、成活率和缓苗情况进行了动态、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容器苗造林后生长和成活都优于裸根苗.而且育苗周期缩短两年;红松容器苗采用窄带和中孔径斑块、裸根苗采用带状和林下造林效果较好;带状造林后防寒和裁冠措施没能显著提高造林后幼苗成活率;红松景观造林试验地可供长期定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造林 成活 景观处理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红松幼苗活性氧的产生及保护酶的变化 被引量:191
18
作者 李晶 阎秀峰 祖元刚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在不同低温胁迫时间下 ,对红松 (PinuskoraiensisSieb .et.Zucc)幼苗针叶中H2 O2 、O-·2 、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组织自动氧化速率及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在不同低温胁迫时间下 ,对红松 (PinuskoraiensisSieb .et.Zucc)幼苗针叶中H2 O2 、O-·2 、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组织自动氧化速率及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SP)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 ,O-·2 产生速率和H2 O2 含量先上升后下降 ;MDA的含量呈波动性增加 ,解除低温胁迫后的组织自动氧化速率波动性下降 ;保护酶SOD、POD、CAT及ASP酶活性均逐渐下降。经过低温锻炼 ,植株上述各项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 ,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增加对低温的适应性 ,抗寒能力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低温胁迫 活性氧 保护酶 丙二醛 抗寒机理
下载PDF
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主要乔木树种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计盒维数 被引量:3
19
作者 耿绍波 汪兆洋 +4 位作者 赵秀海 李英爱 赵忠林 史宝库 宋彦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2-45,76,共5页
应用计盒维数对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中主要乔木树种种群空间格局进行的研究表明,样地内乔木树种中裂叶榆种群的计盒维数最大,为1.888。在群落中占据最大的生态空间;簇毛槭、白牛槭、紫椴和五角槭的计盒维数都在1.8以上,与裂叶榆在群落... 应用计盒维数对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中主要乔木树种种群空间格局进行的研究表明,样地内乔木树种中裂叶榆种群的计盒维数最大,为1.888。在群落中占据最大的生态空间;簇毛槭、白牛槭、紫椴和五角槭的计盒维数都在1.8以上,与裂叶榆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其他树种依据计盒维数的大小在群落中占据相应的生态空间。所研究各树种拐点尺度从5~31 m不等,但均大于其平均冠幅,所有树种全部为聚集分布,拐点尺度代表了相应树种的聚块大小。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说明计盒维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种群格局 计盒维数 拐点尺度
下载PDF
动物与红松天然更新关系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32
20
作者 鲁长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3,共5页
红松球果成熟后 ,种子自身不能脱落到达适宜的萌发地 ,因而无法自身完成天然更新而要依赖动物帮助传播种子。捕食红松种子的动物包括啮齿类、鸟类和一些大型兽类。其中 ,松鼠、星鸦和普通币鸟具有分散贮藏的行为 ,以前两者为重要。这些... 红松球果成熟后 ,种子自身不能脱落到达适宜的萌发地 ,因而无法自身完成天然更新而要依赖动物帮助传播种子。捕食红松种子的动物包括啮齿类、鸟类和一些大型兽类。其中 ,松鼠、星鸦和普通币鸟具有分散贮藏的行为 ,以前两者为重要。这些动物从球果中取出种子 ,吃掉一部分后 ,靠颊囊或舌下囊搬运至贮藏地 ,将种子埋藏在地被物下准备冬、春食物缺乏时再重新捕食。搬运的距离远达数百米至几公里。分散贮藏的贮点数量很大。每个贮点有一至数粒种子。贮点小生境比较适合红松种子的萌发 ,因此大量的未被重新发现和捕食的贮点的种子在 2 0个月后可能萌发。虽然动物贮藏的生境适合幼苗的萌发 ,但是不一定适合幼苗的继续生长。由于动物的捕食和贮藏行为 ,阔叶红松林内红松种子运转途径在 4个层次上 (树上、地面、地被物下和洞穴 )进行 ,最后只有少数种子萌发为幼苗。幼苗的生长过程同样受到动物的捕食和破坏。由于红松结实的丰欠年度变化 ,动物种群也随之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红松 天然更新 关系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