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吉西他滨 联合顺铂新辅 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中KU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1
作者 张林林 徐钊 +2 位作者 董龙信 李贞 张维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4143-4148,共6页
目的:观察KU蛋白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泰安市中心医院(青岛大学附属泰安市中心医院、泰山医养中心)2012年07月至2023... 目的:观察KU蛋白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泰安市中心医院(青岛大学附属泰安市中心医院、泰山医养中心)2012年07月至2023年07月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54例T 2N 0M 0-T 4a N 0M 0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4例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术前新辅助化疗,21 d为1个周期,疗程2~4个周期,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疾病稳定组和疾病进展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中KU蛋白表达变化,观察KU蛋白表达变化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54例患者均完成新辅助化疗,平均疗程为3个周期,其中部分缓解组占50.0%(27/54),新辅助化疗后KU蛋白在该组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稳定组占29.6%(16/54),新辅助化疗后KU蛋白在该组患者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进展组占13.0%(7/54),新辅助化疗后KU蛋白在该组患者癌组织中表达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U蛋白参与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反应过程,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组织中KU蛋白表达减弱,这一现象可提示新辅助化疗效果好。通过免疫组化检测KU蛋白表达变化可以作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新辅助化疗 免疫组织化学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 ku蛋白 标志物
下载PDF
33 ku protein associated several polypeptides with nearly the same molecular weight but not the same isoelectric point 被引量:3
2
作者 Hui Yu Bin Kang +2 位作者 Jie Wei Liangbi Li Tingyun Ku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1期57-60,共4页
The 33 ku protein, prepared from NaCI-treated PSII particles, has shown an single band by SDS-PAGE. After being dialyzed against the low-osmotic medium at 4癈,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33 ku protein degraded into se... The 33 ku protein, prepared from NaCI-treated PSII particles, has shown an single band by SDS-PAGE. After being dialyzed against the low-osmotic medium at 4癈,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33 ku protein degraded into several small fragments.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preparations of 33 ku protein probably contain some latent proteinases. it has also been found, by the 2-D electrophoresis and IEF, that the preparations of 33 ku protein not dialyzed against the low-osmotic medium contain several polypeptides with nearly the same molecular weight but not the same isoelectric point as the 33 ku 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3 ku protein proteinASE isoelectric point isoelectric FOCUSING 2-D (2-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原文传递
Over-expression of 72 ku protein of 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in E. coli and preparation of its antiserum 被引量:2
3
作者 Yiming Xing Ning Su +2 位作者 Dawei Li Jialin Yu Yi Li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6期525-528,共4页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cDNA fragment of wheat yellow mosaic vir黶 (WYMV) RNA2 encoding 72 ku protein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loned into plasmid pET30a(+) for overexpression in p...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cDNA fragment of wheat yellow mosaic vir黶 (WYMV) RNA2 encoding 72 ku protein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loned into plasmid pET30a(+) for overexpression in prokaryotic celis. BL21(DE3) pLys S of E.coli transformed with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ETP72 containing the fragment has been induced to express the 72 ku protein on high level. The produced protein has been purified from 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SDS-PAGE) for its antiserum preparation. in western-blotting analysis, the antibodies reacted with the 72 ku protein expressed in E.co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72 ku protein PROKARYOTIC cell expression ANTISERUM .
原文传递
Kinetochore protein MAD1 participates in the DNA damage response through 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 kinase-mediated phosphorylation and enhanced interaction with KU80
4
作者 Mingming Xiao Xuesong Li +7 位作者 Yang Su Zhuang Liu Yamei Han Shuai Wang Qinghua Zeng Hong Liu Jianwei Hao Bo Xu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640-651,共12页
Objective:Mitotic arrest-deficient protein 1(MAD1)is a kinetochore protein essential for the mitotic spindle checkpoint.Proteomic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MAD1 is a component of the DNA damage response(DDR)pathway.... Objective:Mitotic arrest-deficient protein 1(MAD1)is a kinetochore protein essential for the mitotic spindle checkpoint.Proteomic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MAD1 is a component of the DNA damage response(DDR)pathway.However,whether and how MAD1 might be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DDR is largely unknown.Methods:We ectopically expressed the wild type,or a phosphorylation-site--mutated form of MAD1 in MAD1 knockdown cells to look for complementation effects.We used the comet assay,colony formation assay,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and flow cytometry to assess the DDR,radiosensitivity,and the G2/M checkpoint.We employed co-immunoprecipitation followed by mass spectrometry to identify MAD1 interacting proteins.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unpaired Student'st-test.Results:We showed that MAD1 was required for an optimal DDR,as knocking down MAD1 resulted in impaired DNA repair and hypersensitivity to ionizing radiation(IR).We found that IR-induced serine 214 phosphorylation was 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kinase-dependent.Mutation of serine 214 to alanine failed to rescue the phenotypes of MAD1 knockdown cells in response to IR.Using mass spectrometry,we identified a protein complex mediated by MAD1 serine 214 phosphorylation in response to IR.Among them,we showed that KU80 was a key protein that displayed enhanced interaction with MAD1 after DNA damage.Finally,we showed that MAD1 interaction with KU80 required serine 214 phosphorylation,and it was essential for activation of DNA protein kinases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Conclusions:MAD1 serine 214 phosphorylation mediated by ATM kinase in response to IR was required for the interaction with KU80 and activation of DNA-PK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damage response 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 kinase(ATM) mitotic arrest-deficient protein 1(MAD1) ku80 protein DNA-PKCS
下载PDF
Possible role of translocator protein 18 ku on 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by mediat⁃ing neuroinflammation
5
作者 LIU Hai-ping JIN Gui-lin +2 位作者 HUANG Ya-xin YUE Rong-cai YU Chang-xi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74-674,共1页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role of translocator protein 18 ku(TSPO)on cecum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induced 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mice,which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astrocyte activation and neu⁃roi...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role of translocator protein 18 ku(TSPO)on cecum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induced 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mice,which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astrocyte activation and neu⁃roinflammation.Background SAE,a brain dys⁃function,caused by systemic infection without clinical or laboratory evidence of direct infection.Most patients have symptoms such as long-term cognitive dysfunction.As the pathogenesis of SAE is very complex,neuroinflammation for SAE is one of the causes of the disease.TSPO as a marker of neuroinflammation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regulate neuroinflammation and SAE.METHODS The animal model of SAE was in⁃duced by CLP.TSPO ligands and TSPO knock⁃out mice were used for behavio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Survival rate of mice within 120 h on CLP mice was observed.The changes of cog⁃nitive function in mice were observed by Morris water maze and open field test.The changes of proinflammatory factors(IL-1β,TNF-α,IL-6)in hippocampus were observed by ELISA;Astro⁃cyte activation,marked by GFAP,in hippocam⁃pal was analyzed by tissue immunofluorescence and Western blotting.RESULTS Pretreatment with the TSPO ligands,XBD173 or PK11195,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survival rate of CLP mice.The results of Morris water maze showed that TSPO ligand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crossing the platform and the target quadrant time on CLP mice,suggesting that TSPO ligands may improve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y of CLP mice.Subsequent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TSPO ligands can reduce the inflammatory factors(IL-1β,TNF-α,IL-6)and astrocyte activa⁃tion in hippocampus of CLP mice.Similar results were also confirmed in TSPO knockout CLP mice,suggesting intervention of TSPO can reduce neuro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play a protec⁃tive role on SAE mice.CONCLUSION TSPO may play a critical role on SAE mice.Targeting TSPO by pharmacological means ma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n CLP mice,which may through inhibiting astrocyte acti⁃vation and neuroinflammation in hippocamp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ocator protein 18 ku astro⁃cyte 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cogni⁃tive dysfunction HIPPOCAMPAL
下载PDF
小麦TaKu70和TaKu80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彩霞 古佳玉 +4 位作者 郭会君 赵林姝 赵世荣 邵群 刘录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7-922,共6页
Ku蛋白与动植物细胞DNA损伤修复和辐射敏感性有着密切联系,其功能及表达正常与否,关系到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的修复能力。为研究Ku蛋白在小麦DNA损伤修复和对辐射敏感性中的作用,本实验室克隆了完整的小麦Ku70和Ku80 cDNA序列,分别命... Ku蛋白与动植物细胞DNA损伤修复和辐射敏感性有着密切联系,其功能及表达正常与否,关系到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的修复能力。为研究Ku蛋白在小麦DNA损伤修复和对辐射敏感性中的作用,本实验室克隆了完整的小麦Ku70和Ku80 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TaKu70和TaKu80。小麦TaKu70和TaKu80分别编码626个和706个氨基酸残基的Ku70/Ku80蛋白序列。多重序列分析表明小麦Ku70蛋白与水稻Ku70和拟南芥Ku70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94%和78%;小麦Ku80蛋白与水稻Ku80和拟南芥Ku80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85%和69%。结构域和功能分析表明小麦Ku70/Ku80蛋白含有Ku蛋白的核心组分———Ku70/Ku80-core结构域,以及只有真核生物Ku蛋白才有的vWA结构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ku蛋白 基因克隆 Taku70 Taku80
下载PDF
猪带绦虫10ku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国华 郑亚东 +3 位作者 贾万忠 张少华 景志忠 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02-1405,共4页
将猪带绦虫六钩蚴10 ku蛋白(TSO10)和囊尾蚴10 ku蛋白(CE10)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4T-TSO10和pGEX-4T-CE10,经测序证明基因序列完全正确。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后诱导表达,用SDS-PAGE、Western-blot和薄层... 将猪带绦虫六钩蚴10 ku蛋白(TSO10)和囊尾蚴10 ku蛋白(CE10)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4T-TSO10和pGEX-4T-CE10,经测序证明基因序列完全正确。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后诱导表达,用SDS-PAGE、Western-blot和薄层扫描检测表达产物。表达的目的蛋白纯化后用于血清样品ELISA检测。SDS-PAGE、Western-blot和薄层扫描检测结果表明,六钩蚴和囊尾蚴10 ku蛋白基因均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 ku,并能被囊虫病人阳性血清所识别,具有反应原性,表达量分别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5%和30%。ELISA检测结果显示,10 ku蛋白可用于囊虫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10 ku蛋白基因 表达 初步应用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22.6ku膜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付媛 张雪娟 +5 位作者 赵俊龙 何永强 刘恩勇 卢福庄 江涛 冯尚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7-360,共4页
为了得到重组的日本血吸虫22.6 ku膜相关蛋白,研究设计了1对引物,以日本血吸虫m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克隆了576 bp的22.6 ku膜相关蛋白基因片段,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与已公布的Sj22.6基因序列(U75510)同源性达到99%。将该基因片段插... 为了得到重组的日本血吸虫22.6 ku膜相关蛋白,研究设计了1对引物,以日本血吸虫m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克隆了576 bp的22.6 ku膜相关蛋白基因片段,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与已公布的Sj22.6基因序列(U75510)同源性达到99%。将该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KG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Sj22.6,在大肠杆菌BL21 codn plus中表达获得了约48 ku的融合蛋白,经Western-blot检测,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22.6ku膜相关蛋白 克隆表达
下载PDF
本地毛形线虫49 Ku ES蛋白结构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宝亮 王秀荣 +3 位作者 路义鑫 李冬梅 闫清波 宋铭忻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10-514,共5页
提取Trichinella nativa(T.nativa)肌幼虫的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了编码T.nativa 49 Ku ES蛋白的结构基因。基因克隆后测序,序列测定结果表明:目的基因TNPG长度为951 bp,核苷酸序列同已发表的Trichinella spiralis(T.spiralis)相应... 提取Trichinella nativa(T.nativa)肌幼虫的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了编码T.nativa 49 Ku ES蛋白的结构基因。基因克隆后测序,序列测定结果表明:目的基因TNPG长度为951 bp,核苷酸序列同已发表的Trichinella spiralis(T.spiralis)相应的序列P49同源性为97.68%,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24%。将目的基因TNPG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的BamHⅠ酶切位点处,并转化到感受态表达菌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显示TNPG在原核表达菌BL-21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为40.8 Ku的融合蛋白,表达量达到菌体总蛋白的22.8%。通过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可以被小鼠T.nativa和T.spiralis阳性血清以及它们的中国地理株的小鼠血清特异性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nativa种 旋毛虫 spiralis种 49 ku ES蛋白 基因序列 WESTEM BLOT分析
下载PDF
Ku蛋白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术鹏 兰英华 李用国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7期3123-3125,共3页
Ku蛋白功能广泛,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不仅在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及细胞周期的调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放化疗抵抗密切相关。Ku蛋白在正常细胞中对肿瘤的抑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当其异常... Ku蛋白功能广泛,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不仅在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及细胞周期的调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放化疗抵抗密切相关。Ku蛋白在正常细胞中对肿瘤的抑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当其异常表达时可能会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其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功能还会影响肿瘤放化疗疗效,另外在肿瘤患者血清中检测到其自身抗体水平升高,使其自身抗体有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蛋白 肿瘤抑制作用 肿瘤促进作用 肿瘤放化疗抵抗 ku蛋白自身抗体
下载PDF
本地毛形线虫49ku ES重组蛋白诱发小鼠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周 姜曰晓 +3 位作者 李继红 肖文左 宋铭忻 路义鑫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本地毛形线虫肌幼虫49ku ES重组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以表达的本地毛形线虫肌幼虫49ku ES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10d,每只小鼠攻击感染200条本地毛形线虫感染性肌幼虫,检测本地毛形线虫7日龄成虫数... 目的研究本地毛形线虫肌幼虫49ku ES重组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以表达的本地毛形线虫肌幼虫49ku ES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10d,每只小鼠攻击感染200条本地毛形线虫感染性肌幼虫,检测本地毛形线虫7日龄成虫数、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数以及感染35d肌幼虫数,并且计算减虫率,应用自制的ELISA方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抗体OD值。结果成虫减虫率、新生幼虫减虫率、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9.4%、70.2%和71.3%,免疫组血清抗体水平远远高于佐剂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P<0.01)。结论本地毛形线虫肌幼虫49ku ES重组蛋白诱导小鼠产生较好的抗本地毛形线虫的保护性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地毛形线虫 重组49 ku ES蛋白 保护性免疫
下载PDF
小鼠海马齿状回过表达18ku转位蛋白对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雷 蒋湘云 +5 位作者 孙树峥 郭颖 龚洁 张黎明 王恒林 李云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研究小鼠海马齿状回18 ku转位蛋白(TSPO)过表达对焦虑、抑郁样行为的影响,为TSPO成为药物潜在新靶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雄性ICR小鼠海马齿状回每侧微注射携带TSPO基因的慢病毒(LV)(2×108TU·m L-1),以致TSPO过表达(LV-... 目的研究小鼠海马齿状回18 ku转位蛋白(TSPO)过表达对焦虑、抑郁样行为的影响,为TSPO成为药物潜在新靶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雄性ICR小鼠海马齿状回每侧微注射携带TSPO基因的慢病毒(LV)(2×108TU·m L-1),以致TSPO过表达(LV-TSPO)。第12,14和16天进行小鼠高架十字迷宫、爬梯实验、明暗箱实验检测焦虑样行为,第18和21天进行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行为绝望模型检测抑郁样行为;行为学实验结束,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海马注射孔周围3 mm组织内TSPO蛋白水平和四氢孕酮含量。结果小鼠海马齿状回微注射慢病毒后12 d,小鼠跨格数和站立次数无明显改变;与LV组相比,LV-TSPO组显著增加小鼠进入中心区时间(14±4 vs 25±12,P<0.05);显著增加小鼠进入开臂次数和开臂时间的百分比〔(13±8)%vs(26±18)%,P<0.05;(6±6)%vs(27±6)%,P<0.05)〕;显著减少小鼠站立次数(21±7 vs 12±5,P<0.05);显著增加小鼠进入明箱的次数和时间〔18±8 vs(26±7)s,P<0.05;72±36 vs(191±90)s,P<0.05〕,提示海马齿状回TSPO过表达小鼠表现出显著的抗焦虑样行为作用;与LV组相比,LV-TSPO组明显减少小鼠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94±33 vs(36±20)s,P<0.01;137±36 vs(90±37)s,P<0.05〕,提示海马齿状回TSPO过表达小鼠表现出显著的抗抑郁样作用。与LV组相比,小鼠海马齿状回TSPO过表达可导致海马注射孔周围3 mm组织四氢孕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小鼠海马齿状回过表达TSPO具有显著的抗焦虑、抗抑郁样的行为学效应,且TSPO介导的四氢孕酮水平升高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齿状回 18 ku转位蛋白 焦虑 抑郁 四氢孕酮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70 ku核糖体蛋白S6激酶信号通路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洪芳 单新芳 +1 位作者 韩红波 郭天华 《中国医药》 2014年第11期1632-1634,共3页
目的 分析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70 ku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的表达水平与胃癌常见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32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胃组织以及22例非胃癌患... 目的 分析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70 ku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的表达水平与胃癌常见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32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胃组织以及22例非胃癌患者胃组织中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磷酸化70 ku核酸体蛋白S6激酶(P70S6)K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p-mTOR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61±0.11)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0.43±0.10)及非胃癌胃组织(0.39 ±0.07),p-P70S6K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63 ±0.13)亦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0.45 ±0.14)及非胃癌胃组织(0.44±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TOR mRNA和P70S6K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1,P=0.033);Western-blot检测结果也证实p-mTOR及p-P70S6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胃组织及非胃癌胃组织;mTOR及P70S6K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明显相关,而与肿瘤直径、性别等无明显关系.结论 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胃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雷帕霉素靶蛋白/70 ku核糖体蛋白S6激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热休克蛋白70ku类似物基因的cDNA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勇 陆承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34,共4页
根据已测序的克隆号PCI246基因序列设计2条引物,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技术扩增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70 ku热休克蛋白同类物基因cDNA的5'端片段和3'端片段,测序得到1 184 bp基因片段,包含该基因的完整3'端,GenBank... 根据已测序的克隆号PCI246基因序列设计2条引物,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技术扩增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70 ku热休克蛋白同类物基因cDNA的5'端片段和3'端片段,测序得到1 184 bp基因片段,包含该基因的完整3'端,GenBank登录号AY357302,与GenBank序列号AB016836家蚕(Bombyx mori)的70 ku热休克蛋白同类物mRNA的部分片段83%同源。和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热休克蛋白同类物3的同源性最高(GenBank的登录号分别是NP_727 563,NP_511 132,NP_727 564,NP_727 565),为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长CDNA 快速扩增CDNA末端 同源性 70 ku热休克蛋白同类物
下载PDF
切割穹隆海马伞后大鼠海马中83ku差异蛋白的质谱分析
15
作者 朱蕙霞 秦建兵 +3 位作者 金国华 田美玲 张新化 黄镇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切割穹隆海马伞海马中具有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生物活性的83 ku差异蛋白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方法:切割SD大鼠穹隆海马伞后14 d海马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 PAGE),应用电喷雾质谱分析、蛋白质数据库和文... 目的:探讨切割穹隆海马伞海马中具有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生物活性的83 ku差异蛋白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方法:切割SD大鼠穹隆海马伞后14 d海马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 PAGE),应用电喷雾质谱分析、蛋白质数据库和文献分析等方法对83 ku差异蛋白进行检测和功能分析。结果:质谱分析找到了17组肽段,这些蛋白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细胞骨架蛋白、参与代谢的酶、信号传递、蛋白降解、氧化应激、神经递质运输、突触形成、功能未知蛋白。结论:切割穹隆海马伞海马83 ku差异蛋白可以通过参与Rho信号通路,调控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3 ku蛋白 切割穹隆海马伞 海马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质谱分析
下载PDF
18ku转位蛋白选择性配体YL-IPA08对皮质酮诱导BV-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16
作者 蒋湘云 张黎明 +7 位作者 夏登云 孙树峥 李雷 郭颖 龚洁 张有志 王恒林 李云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探讨18 ku转位蛋白TSPO选择性配体YL-IPA08对皮质酮诱导BV-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性TSPO配体YL-IPA08 1~100 nmol·L^(-1)和(或)TSPO拮抗剂PK11195 100 nmol·L^(-1)预处理小胶质细胞系BV-... 目的探讨18 ku转位蛋白TSPO选择性配体YL-IPA08对皮质酮诱导BV-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性TSPO配体YL-IPA08 1~100 nmol·L^(-1)和(或)TSPO拮抗剂PK11195 100 nmol·L^(-1)预处理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2 h,加入皮质酮200μmol·L^(-1)继续培养24 h,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SPO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四氢孕酮的水平。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YL-IPA08 1~100 nmol·L^(-1)与阳性化合物AC-5216一样能降低皮质酮处理的BV-2细胞的凋亡率(P<0.01),且100 nmol·L^(-1)时作用最为显著,该作用能被PK11195 100 nmol·L^(-1)所拮抗(P<0.05)。细胞活性检测显示,YL-IPA08 100 nmol·L^(-1)时能显著升高细胞活性(P<0.01),PK11195 100 nmol·L^(-1)处理会拮抗该作用(P<0.01)。Western蛋白质印迹和ELISA法结果显示,YL-IPA08 100 nmol·L^(-1)时能显著增加皮质酮处理的BV-2细胞TSPO蛋白的表达(P<0.05)并显著升高培养液中四氢孕酮的水平(P<0.05),PK11195 100 nmol·L^(-1)显著逆转该现象,降低四氢孕酮的水平(P<0.05)。结论 YL-IPA08显著抑制皮质酮诱导BV-2细胞的凋亡,表现出对小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增加TSPO蛋白的表达、升高四氢孕酮的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L-IPA08 18 ku转位蛋白 细胞凋亡 四氢孕酮 BV-2细胞
下载PDF
本地毛形线虫49kuES蛋白结构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17
作者 李冬梅 王秀荣 +3 位作者 路义鑫 马广鹏 花丽茹 宋铭忻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20-923,共4页
根据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供体质粒,设计表达引物,从克隆质粒上扩增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49kuES结构蛋白基因TNPG,酶切后与供体质粒连接,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将克隆有外源基因的供体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菌,该菌含... 根据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供体质粒,设计表达引物,从克隆质粒上扩增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49kuES结构蛋白基因TNPG,酶切后与供体质粒连接,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将克隆有外源基因的供体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菌,该菌含有杆状病毒穿梭载体,供体质粒中的外源基因在辅助质粒编码的转座酶作用下,通过转座而插入杆状病毒基因组中,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Bacmid DNA,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昆虫细胞获得重组病毒。SDS-PAGE电泳显示表达蛋白为36ku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被小鼠旋毛虫的阳性血清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本地毛形线虫的ES融合蛋白的制备将在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免疫研究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地毛形线虫 49 kuES蛋白结构基因 杆状病毒表达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15/16ku蛋白的纯化与部分氨基酸顺序测定
18
作者 裴福全 黄健康 +7 位作者 崔惠儿 潘波 阮彩文 吴军 方悦怡 刘美真 梁文佳 张启明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进一步证明华支睾吸虫成虫 15 / 16 ku蛋白 (Cs15 / 16 )用于诊断的免疫活性 ,同时测定其部分氨基酸顺序 ,便于今后对此蛋白的人工合成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相关免疫学研究。 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HPL C)自华支睾吸虫粗抗... 目的 进一步证明华支睾吸虫成虫 15 / 16 ku蛋白 (Cs15 / 16 )用于诊断的免疫活性 ,同时测定其部分氨基酸顺序 ,便于今后对此蛋白的人工合成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相关免疫学研究。 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HPL C)自华支睾吸虫粗抗原 (Clonorchis sinensis adultworm antigens,CAA)中提纯 15 / 16 ku蛋白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 ISA)测定其抗原活性 ,并使用蛋白质自动测序仪测定其 N端部分氨基酸顺序。 结果  3个具有抗原活性的纯化样品 (H3、H11及H13)中 ,H13的诊断效果接近 CAA,敏感性达 90 % ,特异性 95 %。分别测获 3个纯样的 N端 15、14和 2 0个氨基酸残基 (aa) ,其中 H11的 N端 14个 aa与 H13的前 14个完全相同。 结论 进一步证明了 Cs15 / 16为有效的诊断抗原 ,测获的部分氨基酸顺序可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15/16ku纯化蛋白 抗原活性 氨基酸顺序测定
下载PDF
Ku蛋白质在急、慢性骨髓系白血病的表达及其意义
19
作者 王苏亮 包晓琳 +2 位作者 魏金龙 曲颖 曲延章 《系统医学》 2022年第21期37-41,共5页
目的 本课题是研究在患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和慢性骨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患者中Ku蛋白的表达情况,为急慢性白血病... 目的 本课题是研究在患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和慢性骨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患者中Ku蛋白的表达情况,为急慢性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周边血液与骨髓穿刺液,其中19例AML,16例ALL,另外,筛选BCR-ABL(+)CML的患者6例;对照组为12名正常人的周边血或骨髓穿刺液。在K562、HL-60、NB4细胞中转染Ku蛋白,利用实时定量PCR、流式细胞术鉴定Ku蛋白的基因表达;通过ELISA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急慢性白血病中Ku蛋白的表达定位以及表达含量情况。应用米托司汀药物治疗前后对K562、HL-60、NB4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自噬等检测结果。结果 在所有急性白血病患者、AML、ALL的Ku70与Ku80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6、0.046)。结论 延缓慢性白血病的发生、维护染色体结构完整性,防治染色体损伤而提供科学依据,为防治阻止DNA突变提供切实可行的分子诊断手段;同时对扩展急慢性白血病的放化疗治疗方案,制订个体化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蛋白质 慢性骨髓系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人类U5·116 ku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
20
作者 洪敬欣 邵洁 +2 位作者 史雪彬 姚智 杨洁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构建人类U5·116 ku基因全长真核表达质粒。方法:从HeLa细胞中提取总体RNA,一步法合成单链cD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出人类U5·116 ku基因两段连续的序列,首先分别克隆至pTZ57R/T载体,两段序列连接成全... 目的:构建人类U5·116 ku基因全长真核表达质粒。方法:从HeLa细胞中提取总体RNA,一步法合成单链cD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出人类U5·116 ku基因两段连续的序列,首先分别克隆至pTZ57R/T载体,两段序列连接成全长后再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pcDNA3.1(-)-U5·116 ku重组质粒。结果:RT-PCR法获得U5·116 ku基因两段连续的序列,长度分别为1672bp和1246bp,分别与pTZ57R/T载体连接后,选择合适的酶切位点再连接成全长序列,然后将全长序列和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进行连接、转化、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后,证实pcDNA3.1(-)-U5·116 ku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结论:成功克隆了人类U5·116 ku的编码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U5·116 k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A细胞 基因表达 遗传载体 质粒 克隆 分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人类 U5·116ku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