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TA结合蛋白3、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
1
作者 蔺嘉楠 王立中 +1 位作者 余银平 蒋威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GATA结合蛋白3(GATA3)、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SOX2)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表达及预后关系。方法收集新疆肿瘤医院140例TNBC和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法染色检测GATA3和SOX2在TNBC中的表达水... 目的探讨GATA结合蛋白3(GATA3)、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SOX2)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表达及预后关系。方法收集新疆肿瘤医院140例TNBC和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法染色检测GATA3和SOX2在TNBC中的表达水平,分析GATA3及SOX2在TNBC中的表达特点、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GATA3在TNB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2.86%、98.00%),SOX2在TNB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6.43%、5.00%),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ATA3阳性表达与TNBC患者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OX2阳性表达与TNBC患者出现低组织学分级、Ki-67增殖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GATA3阳性表达及SOX2阳性表达者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8.35%(91/116)、62.02%(4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BC中GATA3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SOX2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GATA3缺失表达及SOX2过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的免疫组化指标,有望成为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GATA结合蛋白3 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 预后
下载PDF
金边鲤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3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
作者 韦玲静 吕业坚 +6 位作者 甘宝江 黄杰 刘康 张盛 滕忠作 莫飞龙 叶香尘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8-656,共9页
为探明金边鲤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3(MyBPC3)基因的序列结构和组织表达特性,并分析其在金边鲤体色变异调控机制中的功能作用,试验采用RACE技术克隆金边鲤MyBPC3基因cDNA全长序列,检测分析其组织表达量及该基因与TYR、TYRP1、TYRP2和MC-1R... 为探明金边鲤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3(MyBPC3)基因的序列结构和组织表达特性,并分析其在金边鲤体色变异调控机制中的功能作用,试验采用RACE技术克隆金边鲤MyBPC3基因cDNA全长序列,检测分析其组织表达量及该基因与TYR、TYRP1、TYRP2和MC-1R等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yBPC3基因cDNA全长4253 bp,开放阅读框3783 bp,共编码1260个氨基酸。软件预测该蛋白分子质量为141.57 ku,理论等电点为6.42,并潜在22个PKC磷酸化位点和5个PKA磷酸化位点。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显示,金边鲤MyBPC3基因与鲫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yBPC3基因在金边鲤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心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大脑、皮肤、肌肉、脾脏、肝脏、肠道和肾脏组织(P<0.05),且该基因在金边个体心脏和皮肤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黑色个体(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yBPC3基因与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MC-1R、TYR和TYRP2基因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可知,MyBPC3基因可能参与了金边鲤皮肤黑色素的合成,其表达差异可能是影响金边鲤皮肤颜色差异形成的原因。该结果可为研究金边鲤皮肤色素沉着差异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色 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3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HMGN3基因表达状态在骨肉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3
作者 蔡秀英 曾慧意 叶萍萍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3(HMGN3)基因在骨肉瘤(OS)患者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检索OS相关的数据集,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MGN3基因在不同GEO数据集中的差异表达状态,并在包含临床信息的GEO数据...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3(HMGN3)基因在骨肉瘤(OS)患者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检索OS相关的数据集,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MGN3基因在不同GEO数据集中的差异表达状态,并在包含临床信息的GEO数据集中进行预后分析。生存分析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模型),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获得3个GEO数据集用于数据分析,包括GSE12865、GSE14359、GSE21257。HMGN3基因在GSE12865、GSE14359中的差异表达分析结果分别为LogFC值=1.704,t=7.071,P<0.001和logFC值=1.318,t=3.430,P=0.004,均呈现高表达。以GSE21257作为预后分析数据集,HMGN3基因高表达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6%、50.98%、45.90%,而低表达组分别为95.83%、83.33%、74.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N3基因高表达患者死亡风险为HR=2.58,95%CI=(1.07,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N3基因在骨肉瘤中呈高表达状态,而且HMGN3基因高表达对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影响,但其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3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预后分析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克隆丙型肝炎病毒NS3结合蛋白基因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克 王琳 +4 位作者 成军 陆荫英 洪源 刘妍 张玲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为克隆与丙型肝炎病毒 (HCV)NS3蛋白结合的肝细胞中的蛋白基因 ,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Ⅲ技术进行筛选。构建HCVNS3蛋白诱饵酵母质粒 ,转化酵母AH10 9后与含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 ,在营养缺陷培养基上进行双杂交筛选。选择既能在 4... 为克隆与丙型肝炎病毒 (HCV)NS3蛋白结合的肝细胞中的蛋白基因 ,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Ⅲ技术进行筛选。构建HCVNS3蛋白诱饵酵母质粒 ,转化酵母AH10 9后与含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 ,在营养缺陷培养基上进行双杂交筛选。选择既能在 4重营养缺陷培养基(SD/ Trp Leu Ade His)上生长 ,又能在涂有X α 半乳糖(X α gal)的四缺培养平皿上生长的蓝色菌落 ,提取此酵母克隆的质粒 ,转化大肠杆菌后进行测序 ,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的结果显示 ,筛选出 19个阳性克隆 ,包括已知功能基因 17个 ,还有 1个克隆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 1个未知功能序列有 4 4 %的同源性 ,初步证明了此基因与HCVNS3有结合活性。说明成功克隆了HCVNS3蛋白结合蛋白基因 ,为以后研究此基因在HCV致病机制以及在肝细胞中的生理功能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技术 筛选 克隆 丙型肝炎病毒 NS3结合蛋白基因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中HCVNS3蛋白结合蛋白基因 被引量:5
5
作者 邵清 成军 +5 位作者 白雪帆 王琳 张健 梁耀东 刘敏 李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897-1900,共4页
目的: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中与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 NS3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 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白细胞文库质粒... 目的: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中与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 NS3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 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白细胞文库质粒的酵母细胞 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增菌后提出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提取质粒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出 NS3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配合后选出在四缺(SD/-Trp-Leu-Ade-His)培养基和在铺有 X-α-半乳糖(x-α-gal)的四缺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18个,其中4个真核细胞翻译延伸因子2;2个免疫球蛋白λ轻链;1个肌动蛋白β;1个铁蛋白轻多肽;1个(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2个肌球蛋白因子1;1个白介素2受体β;1个富含精氨酸/丝氨酸剪切因子6;1个组织蛋白酶 S;1个2’-5’寡腺甘酸合成酶类似物;1个缺失精子缺乏相关蛋白2;1个 CNN2;1个新基因.结论:成功克隆出 HCV NS3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CV 的作用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技术 筛选 白细胞 丙型肝炎病毒 NS3蛋白结合蛋白 编码基因 多聚酶链反应
下载PDF
奶山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姚大为 赵欣 +3 位作者 赵淑颖 杨春蕾 李玉鹏 马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0-15,共6页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是一种15 kDa的蛋白,涉及信号转导途径,参与长链脂肪酸的摄取及利用。本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FABP3启动子序列,通过缺失分析构建了5个不同缺失片段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转染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双荧...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是一种15 kDa的蛋白,涉及信号转导途径,参与长链脂肪酸的摄取及利用。本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FABP3启动子序列,通过缺失分析构建了5个不同缺失片段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转染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FABP3缺失片段启动子活性。结果表明:从奶山羊基因组中克隆得到2109 bp FABP3基因启动子序列(包括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985 bp),与牛(KJ649748.1)、猪(HM591296.1)和人(NG047049.1)的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80%、75.08%。经转录因子在线软件预测分析发现,该启动子含有潜在的TATA框(TATA-box)、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反应元件(PPRE)、肝X受体反应元件(LXRE)、雌激素受体(ER)及两个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结合位点,分别位于-1632 bp和-189 bp。缺失突变研究发现,启动子片段-1801~+124活性最高,同时这一片段含有两个CREB结合位点,而当缺失至-80位点时,活性显著下降(P<0.05),且这一片段不包含CREB结合位点。表明CREB可能参与调控FABP3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为FABP3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 启动子 基因克隆 西农萨能奶山羊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蛋白3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晓辉 张剑白 +1 位作者 宁芳 李晶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3-194,210,共3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蛋白3(TRIP3)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儿童ALL缓解的关系。方法采集空腹静脉血2~4mL,依地酸(EDTA)抗疑,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单个核细胞,Trizol试剂一步法提取总RNA。... 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蛋白3(TRIP3)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儿童ALL缓解的关系。方法采集空腹静脉血2~4mL,依地酸(EDTA)抗疑,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单个核细胞,Trizol试剂一步法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73例不同阶段ALL及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IP3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儿童ALL缓解的关系。结果1.TRIP3基因在ALL初治及复发组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1);在完全缓解的ALL患儿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TRIP3基因在初治组与复发组ALL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在缓解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复发及初治组(Pa<0.01);3.在初治的ALL患儿中,TRIP3基因表达阴性者其治疗后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TRIP3基因表达阳性者(缓解率分别为25.0%vs84.2%,P<0.05)。结论TRIP3基因与儿童ALL的缓解有一定关系,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价ALL患儿化疗效果及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蛋白3基因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筛选白细胞中新基因NS3TP6结合蛋白基因
8
作者 邵清 成军 +6 位作者 白雪帆 王琳 张健 卢成哲 梁耀东 刘敏 李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1717-1720,共4页
目的: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中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3(NS3)反式调节靶基因编码产物NS3TP6 蛋白结合蛋白的基因. 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CV NS3TP6蛋白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 目的: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中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3(NS3)反式调节靶基因编码产物NS3TP6 蛋白结合蛋白的基因. 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CV NS3TP6蛋白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白细胞文库质粒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增菌后提取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提取质粒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成功克隆出HCV NS3TP6蛋白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配合后选出在四缺(SD/-Trp-Leu-Ade-His)培养基和铺有X-α-半乳糖(X-α-gal)的四缺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共7个,其中3个人类白细胞CD14抗原,1个人类免疫球蛋白入轻链,3个人类推定蛋白基因(AC124014,AC097504,AC023785). 结论:成功克隆出NS3TP6蛋白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CV的作用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筛选 白细胞 基因 NS3TP6结合蛋白基因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沉默对缺氧状态下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宋砚坤 李智 +5 位作者 王奉涛 刘海燕 曲彦 王芸 谢春雨 胡丹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BAG-1)对缺氧/再复氧损伤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H—SY5Y细胞,采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BAG-1表... 目的探讨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BAG-1)对缺氧/再复氧损伤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H—SY5Y细胞,采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BAG-1表达。将筛选好的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慢病毒对照组(仅含荧光蛋白的慢病毒感染组)、BAG-1小干扰RNA(siRNA)组(即BAG-1基因沉默组,感染含BAG-1基因干扰序列及荧光蛋白的慢病毒),根据沉默序列不同分为BAG-1 siRNA—α组、BAG-1 siRNA-β组。感染重组慢病毒后72h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SH—SY5Y细胞中BAG-1和HSP70蛋白表达;缺氧处理后采用CCK-8测定各组细胞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细胞HSP70转录水平。结果慢病毒感染后72h,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BAG-1 siRNA—β组干扰效果优于BAG-1 siRNA-α组。各组细胞活性均随缺氧时间延长而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且于8h时达峰值。经缺氧处理8h后,BAG—1 siRNA—β组细胞活性[吸光度(A)值]明显低于细胞对照组、慢病毒对照组及BAG-1 siRNA-α组(0.59±0.09比0.94±0.12、0.90±0.11、0.91±0.14,均P〈0.01);BAG—1 siRNA-β组凋亡细胞率明显高于细胞对照组、慢病毒对照组及BAG-1 siRNA-α组[(34.63±3.46)%比(14.83±3.75)%、(19.93±6.49)%、(16.40±1.18)%,均P〈0.01]。BAG-1 siRNA—β组HSP70蛋白及mRNA转录水平与细胞对照组、慢病毒对照组及BAG-1 siRNA-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AG-1基因在缺氧神经细胞中能够发挥保护作用,减少细胞凋亡,其保护作用可以独立于HSP70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 热休克蛋白70 神经细胞 缺氧/再复氧 细胞凋亡 RNA干扰
下载PDF
诺氟沙星对海月水母螅状体Hsp70基因、GTP结合蛋白基因和氧化应激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情 米铁柱 +2 位作者 甄毓 石岩 王国善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1-211,共11页
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细菌性疾病治疗。为探讨诺氟沙星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作用,选择海月水母螅状体为受试生物,考察了不同浓度诺氟沙星和不同暴露时间对GTP结合蛋白(GTP binding protein)、氧化应激蛋白(... 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细菌性疾病治疗。为探讨诺氟沙星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作用,选择海月水母螅状体为受试生物,考察了不同浓度诺氟沙星和不同暴露时间对GTP结合蛋白(GTP binding protein)、氧化应激蛋白(oxidative stress protein)和热休克70 k Da蛋白(heat shock 70 k Da protein,Hsp70)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FLX对海月水母螅状体的48 h的半致死浓度(48 h-LC_(50))是415.1 mg·L^(-1),NFLX对海月水母螅状体的毒性属于低毒。随着NFLX浓度的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长,Hsp70基因在第7天浓度300 mg·L^(-1)时表达量受到显著性诱导(P<0.05),较对照组升高9.1倍;GTP结合蛋白基因和氧化应激蛋白基因的表达量都呈现先急剧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个基因均在第1天受到显著性诱导(P<0.05),分别在NFLX浓度100 mg·L^(-1)和300 mg·L^(-1)时表达量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升高10.15倍和50.5倍。Hsp70基因、GTP结合蛋白基因和氧化应激蛋白基因在实验期间都对NFLX表现出较好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海月水母螅状体 HSP70基因 GTP结合蛋白基因 氧化应激蛋白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斜纹夜蛾信息素结合蛋白3基因的分子鉴定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芳 贺鹏 董双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70,共6页
信息素结合蛋白(PBP)是大量存在于昆虫触角感器中的一类小分子蛋白,它特异性结合并运输性信息素组分到神经树突膜上的气味受体。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并利用RT-PCR技术,从斜纹夜蛾雄虫触角扩增到1个长171bp的预期cDNA片段,测序后经比对表明... 信息素结合蛋白(PBP)是大量存在于昆虫触角感器中的一类小分子蛋白,它特异性结合并运输性信息素组分到神经树突膜上的气味受体。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并利用RT-PCR技术,从斜纹夜蛾雄虫触角扩增到1个长171bp的预期cDNA片段,测序后经比对表明是PBP3基因片段,将该基因命名为SlitPBP3。利用RACE技术进一步得到SlitPBP3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GU082321),长568bp,编码164个氨基酸,具有PBP的典型序列特征。对基因组DNA的研究显示,该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构成。2个内含子的位置和斜纹夜蛾的另2个PBP基因相同,具有保守性;其长度分别为124bp和73bp。进化分析显示,夜蛾科昆虫的PBP分为3个组,其中斜纹夜蛾的3个PBP被分在不同的3个组,因而可能具有不同的气味结合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信息素结合蛋白3 基因克隆 进化分析
下载PDF
同源盒基因10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与肠癌细胞5-氟尿嘧啶抵抗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张言言 韩刚 +4 位作者 曹羽 张云 张旭 胡建 龚航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771-775,共5页
目的:研究同源盒基因10(HOXD10)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肠癌细胞5-氟尿嘧啶(5-Fu)抵抗的关系。方法:原代肠癌细胞SW480敲减HOXD10,5-Fu耐药株细胞过表达HOXD10及敲减IGFBP3。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目的:研究同源盒基因10(HOXD10)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肠癌细胞5-氟尿嘧啶(5-Fu)抵抗的关系。方法:原代肠癌细胞SW480敲减HOXD10,5-Fu耐药株细胞过表达HOXD10及敲减IGFBP3。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免疫蛋白印迹(WB)检测HOXD10及IGFBP3表达水平。结果:耐药株在各5-Fu浓度下(5、10、20μg/ml)的增殖活性,与0μg/ml的5-Fu增殖活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原代SW480细胞在5μg/ml的增殖活性出现下降(P<0.01)。耐药细胞组HOXD10的相对表达倍数(0.51±0.096)与原代细胞组(1.00±0.091)比较下调,而耐药细胞组的IGFBP3相对表达倍数(4.21±0.32)显著高于原代细胞组(1.00±0.22),WB也证实了耐药细胞组较原代肠癌细胞组有较低的HOXD10和更高的IGFBP3表达水平。在原代细胞组中敲减HOXD10、IGFBP3的表达水平增高;而在耐药细胞组中过表达HOXD10、IGFBP3的表达水平显著减低。在耐药株中敲减IGFBP3或过表达HOXD10后,耐药株对5-Fu敏感性增强,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减弱。结论:HOXD10-IGFBP3调控轴与维持肠癌耐药表型密切相关,靶向抑制IGFBP3或过表达HOXD10可能在肠癌5-Fu化疗耐受提供精准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5-氟尿嘧啶 化疗耐受 同源盒基因1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下载PDF
GATA结合蛋白3转录调控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13
作者 蔡静 姜黎黎 庞岚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2期89-94,共6页
目的研究GATA结合蛋白3(GATA3)转录调控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原代培养细胞、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Ishikawa及HEC-1-B、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EEC。将HEC-... 目的研究GATA结合蛋白3(GATA3)转录调控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原代培养细胞、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Ishikawa及HEC-1-B、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EEC。将HEC-1-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GATA3过表达质粒组、GATA3空载质粒组、GATA3 siRNA组、GATA3 siRNA阴性对照组,分组转染后,CCK-8实验评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实验评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评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情况;qRT-PCR实验评测各组细胞GATA3与AEG-1的表达;免疫印记实验评测各组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9、Bax及EMT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表达。同样方法分组转染人子宫内膜癌原代培养细胞后,检测各组细胞增殖、侵袭情况。结果与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比较,人子宫内膜癌原代培养细胞、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Ishikawa及HEC-1-B细胞中GATA3、AEG-1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GATA3过表达质粒组HEC-1-A细胞活力(包括人子宫内膜癌原代培养细胞)、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包括人子宫内膜癌原代培养细胞)、GATA3与AEG-1 mRNA表达水平、Vimentin表达升高(P<0.05),HEC-1-A细胞凋亡率、caspase-9、Bax及E-cadherin表达降低(P<0.05);GATA3 siRNA组呈相反趋势(P<0.05);GATA3空载质粒组、GATA3 siRNA阴性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调GATA3表达,可降低AEG-1表达,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TA结合蛋白3 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 子宫内膜癌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小麦TaKu70和TaKu80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彩霞 古佳玉 +4 位作者 郭会君 赵林姝 赵世荣 邵群 刘录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7-922,共6页
Ku蛋白与动植物细胞DNA损伤修复和辐射敏感性有着密切联系,其功能及表达正常与否,关系到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的修复能力。为研究Ku蛋白在小麦DNA损伤修复和对辐射敏感性中的作用,本实验室克隆了完整的小麦Ku70和Ku80 cDNA序列,分别命... Ku蛋白与动植物细胞DNA损伤修复和辐射敏感性有着密切联系,其功能及表达正常与否,关系到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的修复能力。为研究Ku蛋白在小麦DNA损伤修复和对辐射敏感性中的作用,本实验室克隆了完整的小麦Ku70和Ku80 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TaKu70和TaKu80。小麦TaKu70和TaKu80分别编码626个和706个氨基酸残基的Ku70/Ku80蛋白序列。多重序列分析表明小麦Ku70蛋白与水稻Ku70和拟南芥Ku70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94%和78%;小麦Ku80蛋白与水稻Ku80和拟南芥Ku80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85%和69%。结构域和功能分析表明小麦Ku70/Ku80蛋白含有Ku蛋白的核心组分———Ku70/Ku80-core结构域,以及只有真核生物Ku蛋白才有的vWA结构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ku蛋白 基因克隆 Taku70 Taku80
下载PDF
MiR-24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严丽梅 梁秋艳 +5 位作者 许金华 吴建勇 王荣姣 于潇华 徐竞鸥 欧和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s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调节作用分子机制及其对脂肪特异性基因——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icroRNAs微阵列分析法筛选和鉴定3T3-L1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性microRNAs,构... 目的探讨microRNAs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调节作用分子机制及其对脂肪特异性基因——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icroRNAs微阵列分析法筛选和鉴定3T3-L1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性microRNAs,构建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性micro-RNAs的高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3T3-L1前体脂肪细胞,观察脂肪相关性microRNAs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Westernblot和RT-PCR分别检测FABP4蛋白及其mR-NA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icroRNA表达谱发生明显改变,其中35个microRNAs下调,miR-24最明显;17个microRNAs上调,miR-21最明显;用不同脂肪相关性microRNAs转染3T3-L1前体脂肪细胞并高表达后,发现miR-24明显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而miR-21则无影响;miR-24明显抑制FABP4蛋白表达,但对其mRNA无影响,miR-21对FABP4的蛋白和mRNA表达都没有影响。结论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存在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性microRNAs;miR-24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及其脂肪特异蛋白FABP4表达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3T3-L1前体脂肪细胞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 糖尿病 基因表达 脂肪细胞分化
下载PDF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通过与SMAP/KAP3相互作用与微管结合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成 郑多 +5 位作者 钟向阳 夏昆 黄亮群 戴和平 陈玉祥 夏家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85-890,共6页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adenomatouspolyposiscoli,APC)的突变导致家族性结肠息肉腺瘤病和散发性结肠癌 ,APC基因编码一个具有多个结构域、多种磷酸化状态的大分子蛋白质 .APC蛋白可通过C段直接或间接与微管结合 ,同时还可以通过中段与...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adenomatouspolyposiscoli,APC)的突变导致家族性结肠息肉腺瘤病和散发性结肠癌 ,APC基因编码一个具有多个结构域、多种磷酸化状态的大分子蛋白质 .APC蛋白可通过C段直接或间接与微管结合 ,同时还可以通过中段与微管结合 ,但其结合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为进一步研究APC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运用APC中段 (15 0 0bp~ 4 80 0bp)构建诱饵质粒 ,筛选人胎脑cDNA文库 ,得到一个与APC相互作用的蛋白SMAP/KAP3,SMAP/KAP3是驱动蛋白KIF3A/ 3B的相关蛋白 .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双色免疫荧光共定位的方法 ,证实了APC与SMAP/KAP3在体内的相互作用 ,提示APC可能通过SMAP/KAP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 SMAP/KAP3 相互作用 微管 结合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HBeAg肝细胞结合蛋白基因的筛选与克隆 被引量:5
17
作者 陆荫英 王琳 +3 位作者 李克 刘妍 成军 张玲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目的:HBeAg被认为与HBV引起免疫耐受、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关。筛选并克隆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明确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将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的HBeAg基因连接... 目的:HBeAg被认为与HBV引起免疫耐受、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关。筛选并克隆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明确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将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的HBeAg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肝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X-α-半乳糖(x-α-gal)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提取阳性酵母菌落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接种在氨苄青霉素-LB平板上选择并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出HBeAg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与肝cDNA文库配合后选出既能在四缺(SD/-Trp-Leu-Ade-His)培养基又能在铺有X-α-gal的四缺培养基上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39个,其中有5个未知基因,3个含金属硫蛋白2A基因的菌落,8个补体8α基因,1个补体因子H,1个补体1q,1个维甲酸受体应答元件2基因、2个细胞色素b基因、3个铁蛋白轻链,2个NAD(P)H脱_氢酶亚基,1个3-羟基类固醇表位酶,1个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1个双-特异性酪氨酸-Y-磷酸化调节激酶1A转录子突变体,1个Syndecans-1,3个2胺氧化酶,4个醛缩酶B,1个CD81,1个ATP合成酶6基因。结论:成功克隆出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BeAg在病毒装配、分泌、影响宿主免疫系统功能等方面的具体作用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 肝细胞 结合蛋白 基因 筛选 克隆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酵母双杂交系统3 多聚酶链反应 酵母细胞 免疫耐受 免疫系统功能障碍
下载PDF
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效果及对HCCR-1影响
18
作者 赵广章 刘海英 +2 位作者 张开通 李磊 熊斌 《转化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67-172,共6页
目的探讨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效果及对人宫颈癌基因(HCCR)-1影响。方法以开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时间为截点,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乳腺癌55例作为... 目的探讨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效果及对人宫颈癌基因(HCCR)-1影响。方法以开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时间为截点,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乳腺癌55例作为对照组(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治疗),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55例作为观察组(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比较2组入院时及治疗后2、3个月HCCR-1阳性检出率,入院时及治疗后2个月T淋巴细胞水平,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效果,以及观察组治疗期间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2和3个月,乳腺癌病灶和周围组织HCCR-1阳性检出率2组均低于入院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CD3+、CD4+和CD4+/CD8+2组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完全缓解率74.55%(41/55)高于对照组52.73%(29/55)(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11例,皮肤潮红2例,骨髓抑制1例,给予对症治疗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可降低HCCR-1水平,促进免疫指标恢复,改善近期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保乳术 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人宫颈癌基因-1 CD3+ CD4+ CD4+/CD8+
下载PDF
南京汉族人群维生素D结合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雪景 缪珩 +1 位作者 蒋秀琴 韦玉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南京汉族人群中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受体基因Asp416Glu与Thr420Lys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 FLP)技术,检测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 目的探讨南京汉族人群中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受体基因Asp416Glu与Thr420Lys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 FLP)技术,检测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5例正常者的DBP基因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1,25(OH)2D3水平,并检测相关临床及生化指标,比较DBP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及不同基因型血清1,25(OH)2D3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维生素D结合蛋白受体基因Asp416Glu与Thr420Lys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1,25(OH)2D3在不同基因型间无有意义的差别(P>0.05)。结论 DBP受体基因Asp416Glu与Thr420Lys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血清1,25(OH)2D3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维生素D结合蛋白 基因多态性 1 25二羟维生素D3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洪芝 孟凡杰 郭恒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9-132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基因表达和外周血中的IGFBP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178例AML病人按照病情分为初治组,缓解组和复发组;并选取同时期的骨...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基因表达和外周血中的IGFBP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178例AML病人按照病情分为初治组,缓解组和复发组;并选取同时期的骨髓象正常的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中的IGFBP3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GFBP3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IGFBP3基因在初治组和复发组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而缓解组与对照组,初治组与复发组之间无显著的差异(P>0.05);IGFBP3蛋白在初治组和复发组病人外周血中的水平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而缓解组与对照组,初治组与复发组之间无显著的差异(P>0.05);IGFBP3在外周血和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AML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IGFBP3基因表达以及外周血中的IGFBP可能对AM L的发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病情以及治疗效果做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表达 蛋白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