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常用词“替”之替代义的产生时代及其唐代用字——以《匡谬正俗》卷八“替”条为中心
被引量:
2
1
作者
真大成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95,共11页
本文以颜师古《匡谬正俗》卷八"替"条为中心对以下三个问题作了考释,并得出初步结论:1."替"之替代义的来源、产生时代及其在南北朝、隋唐的流变,认为"替"之替代义系由其本义引申而来,至晚产生于5世纪;隋...
本文以颜师古《匡谬正俗》卷八"替"条为中心对以下三个问题作了考释,并得出初步结论:1."替"之替代义的来源、产生时代及其在南北朝、隋唐的流变,认为"替"之替代义系由其本义引申而来,至晚产生于5世纪;隋唐以来成为常用词,已为不同社会阶层、社会集团所广泛接受,意义和用法也有了进一步发展。.表替代义的"替"在唐代的用字情况,指出《匡谬正俗》所说的"■"是"■"的讹字,"■"是替代之"替"在当时的通俗用字。3."■"字的消亡,认为颜师古规范文字的工作对"■"字的消亡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关键仍在于词语本身的变化对其用字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匡谬正俗
》
替
词语演变
用字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常用词“替”之替代义的产生时代及其唐代用字——以《匡谬正俗》卷八“替”条为中心
被引量:
2
1
作者
真大成
机构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95,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古文献异文的语言学考察"(11CYY05)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中古史书词语论考"(Y0111317)
文摘
本文以颜师古《匡谬正俗》卷八"替"条为中心对以下三个问题作了考释,并得出初步结论:1."替"之替代义的来源、产生时代及其在南北朝、隋唐的流变,认为"替"之替代义系由其本义引申而来,至晚产生于5世纪;隋唐以来成为常用词,已为不同社会阶层、社会集团所广泛接受,意义和用法也有了进一步发展。.表替代义的"替"在唐代的用字情况,指出《匡谬正俗》所说的"■"是"■"的讹字,"■"是替代之"替"在当时的通俗用字。3."■"字的消亡,认为颜师古规范文字的工作对"■"字的消亡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关键仍在于词语本身的变化对其用字的调节。
关键词
《
匡谬正俗
》
替
词语演变
用字
Keywords
kuangmiuzhengsu
(
匡谬正俗
),
ti
(替),
evolution of terms
,
character using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常用词“替”之替代义的产生时代及其唐代用字——以《匡谬正俗》卷八“替”条为中心
真大成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