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葛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史海明 闵知大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1-413,共3页
从食用葛根Pueraria edulis Pamp.的块根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 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尿囊素(allantoin,Ⅰ),二十四酸-α-甘油酯( tetracosanoic acid-2,3-dihydroxypropyl ester,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 Ⅲ ),大... 从食用葛根Pueraria edulis Pamp.的块根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 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尿囊素(allantoin,Ⅰ),二十四酸-α-甘油酯( tetracosanoic acid-2,3-dihydroxypropyl ester,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 Ⅲ ),大豆甙元(daidzein, Ⅳ),染料木甙(genistin, Ⅴ),大豆甙(daidzin, Ⅵ),葛根素(puera rin, Ⅶ),大豆甙元-8-C-芹菜糖(1→6)葡萄糖甙(daidzein-8-C-ap iosy(1→6)glucoside,Ⅷ)。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葛根 化学成分 尿囊素 β谷甾醇 大豆甙元
下载PDF
葛新品种桂粉葛1号的选育 被引量:9
2
作者 欧昆鹏 张尚文 +6 位作者 苏宾 颜梅新 冯诚诚 陈丽娟 黄日盛 黄鸿华 王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5-77,共3页
桂粉葛1号源于广西藤县传统主栽种和平粉葛,是通过组织培养产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变异群体中筛选优良变异单株,采用组培快繁技术选育的葛新品种。以组培苗作为生产种苗,1月中下旬至2月初育苗,育苗期40 d(天),大田生育期约270 d(天)。... 桂粉葛1号源于广西藤县传统主栽种和平粉葛,是通过组织培养产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变异群体中筛选优良变异单株,采用组培快繁技术选育的葛新品种。以组培苗作为生产种苗,1月中下旬至2月初育苗,育苗期40 d(天),大田生育期约270 d(天)。结薯集中,块根长纺锤形,表皮薄、薯肉色白。栽培时单株留薯块2~3个,块根平均长33.60 cm、横径8.50 cm,平均块根质量1.52 kg,较耐贮运。一般每667 m^2商品薯产量2 500 kg,适宜在广西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粉葛1号 组织培养 品种选育
下载PDF
云南食用葛中大豆苷的含量测定
3
作者 张晓南 徐怡 +3 位作者 牛延菲 符德欢 周培军 毛宏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第17期17-18,共2页
目的:测定食用葛中大豆苷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期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样品以甲醇(70%)超声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流动相为0~30min,甲醇-水(20∶80→65∶35... 目的:测定食用葛中大豆苷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期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样品以甲醇(70%)超声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流动相为0~30min,甲醇-水(20∶80→65∶35)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为30℃。结果:建立了食用葛中大豆苷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并测定了三个产的食用葛药材中的大豆苷含量,其中产于昆明的食用葛含有的大豆苷0.84%,产于大理的含1.12%,产于香格里拉的含1.87%。结论:测定结果表明各产地间大豆苷含量有明显差异,本方法能有效测定食用葛中的大豆苷含量,且较为稳定,所得数据可为将来建立食用葛药材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葛 大豆苷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