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及其北缘前陆盆地板内变形构造 被引量:52
1
作者 曲国胜 陈杰 +4 位作者 陈新安 张兴林 李涛 尹军平 周洪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9-429,共11页
笔者总结了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及塔西南前陆盆地板内变形的各类构造模式、构造分带、新生代变形格局及构造演化,提出其新生代板内变形具有弧形构造分段性和阶段性演化的特点,发现了依格孜牙、柯克亚、桑株—杜瓦、卡兹克—阿尔特薄皮... 笔者总结了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及塔西南前陆盆地板内变形的各类构造模式、构造分带、新生代变形格局及构造演化,提出其新生代板内变形具有弧形构造分段性和阶段性演化的特点,发现了依格孜牙、柯克亚、桑株—杜瓦、卡兹克—阿尔特薄皮弧形推覆构造、齐姆根主弧形构造段及玉力群—克里阳构造段的三角带构造及叶尔羌—棋盘对冲过渡型弧形构造。认为对冲过渡型弧形构造及各弧形构造分段间的斜冲走滑带是塔西南前陆盆地板内变形的特殊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塔西南 前陆盆地 板内变形 构造模式
下载PDF
造山带弧形构造——西昆仑—帕米尔弧及其预测 被引量:31
2
作者 曲国胜 Joseph +2 位作者 Canerot 王宗起 赵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3-326,共14页
对比利牛斯等造山带典型弧形构造的分析表明,弧形构造是造山带尤其是板内碰撞造山带的普遍特征,可分为挤压逆冲-推覆主动型构造和推覆-滑覆被动型弧形构造。西昆仑—帕米尔是与比利牛斯Basque弧在空间形态、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等方面一... 对比利牛斯等造山带典型弧形构造的分析表明,弧形构造是造山带尤其是板内碰撞造山带的普遍特征,可分为挤压逆冲-推覆主动型构造和推覆-滑覆被动型弧形构造。西昆仑—帕米尔是与比利牛斯Basque弧在空间形态、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等方面一致的挤压逆冲-推覆主动型弧形构造,推测该弧中部存在一巨大的底部低角度逆掩断层并由根部带向北延伸达100多公里,康西瓦断裂(基底缝合带)可能是主根部逆冲断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弧形构造 挤压逆冲 西昆仑 帕米尔弧
下载PDF
塔吉克斯坦成矿单元划分及其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范堡程 孟广路 +4 位作者 刘明义 张晶 何子鑫 李慧英 张辉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5,共8页
塔吉克斯坦位于中亚腹地,是中亚褶皱带的一部分,涉及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处于天山、帕米尔、西昆仑、兴都库什和喀喇昆仑交汇处,地质构造复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收集境内、外大量的地质、矿产、遥感以及各类图件等资料的基础... 塔吉克斯坦位于中亚腹地,是中亚褶皱带的一部分,涉及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处于天山、帕米尔、西昆仑、兴都库什和喀喇昆仑交汇处,地质构造复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收集境内、外大量的地质、矿产、遥感以及各类图件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近年来对塔吉克斯坦的地层、构造、岩浆及矿产的研究,在大地构造划分基础上对塔吉克斯坦进行了成矿单元划分,划分出恰特卡尔、费尔干纳、南天山、塔里木-卡拉库姆、兴都库什-北帕米尔-西昆仑、兴都库什-中帕米尔-西昆仑南部以及兴都库什-南帕米尔-喀喇昆仑7个成矿省,进一步划分为11个成矿带,总结了各个成矿单元的地质及矿产特征,可以为塔吉克斯坦矿产勘查与地质调查工作的部署提供有益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吉克斯坦 天山 帕米尔 西昆仑 成矿带
下载PDF
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的构造地貌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5
4
作者 刘栋梁 李海兵 +5 位作者 潘家伟 CHEVALIER Marie-Luce 裴军令 孙知明 司家亮 许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99-3512,共14页
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受三条大型断裂:康西瓦断裂、主帕米尔-铁克里克断裂和公格尔断裂的制约。通过野外考察、卫星遥感图像解译、ASTERGDEM高程数据的分析,对上述三条断裂及整个区域进行构造地貌研究,并探讨其构造... 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受三条大型断裂:康西瓦断裂、主帕米尔-铁克里克断裂和公格尔断裂的制约。通过野外考察、卫星遥感图像解译、ASTERGDEM高程数据的分析,对上述三条断裂及整个区域进行构造地貌研究,并探讨其构造意义。结果表明:康西瓦断裂为左行走滑断裂;主帕米尔-铁克里克断裂为逆冲断裂;公格尔断裂和塔什库尔干断裂分别为右行、左行走滑正断层,连接两者的是塔合曼正断裂。通过ASTERGDEM高程数据的高程分布、局部高程差和坡度分析,表明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至塔里木盆地存在三级特征地貌(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缘山前褶皱逆冲带和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西昆仑地区受印度/亚洲板块碰撞而产生垂向物质运动,由于三条大型断裂控制在西侧断裂附近存在水平方向的物质运动,垂直和水平两种运动的存在促使靠近康西瓦和公格尔断裂形成高山地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格尔断裂 康西瓦断裂 主帕米尔-铁克里克断裂 构造地貌 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
下载PDF
塔西南山前晚新生代构造生长地层与变形时代 被引量:43
5
作者 刘胜 汪新 +1 位作者 伍秀芳 邱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4-28,共5页
通过野外观测和二维地震测线研究发现 ,帕米尔 西昆仑山 西南天山山前发育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通过确定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的层位 ,结合磁性地层年代学资料 ,初步判定西南天山山前阿图什背斜、喀什背斜开始变形的时间在距今 1 0 ... 通过野外观测和二维地震测线研究发现 ,帕米尔 西昆仑山 西南天山山前发育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通过确定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的层位 ,结合磁性地层年代学资料 ,初步判定西南天山山前阿图什背斜、喀什背斜开始变形的时间在距今 1 0 7Ma以内 ,帕米尔北麓乌泊尔断层变形时代为晚更新世 ,西昆仑山北麓苏盖特背斜形成于上新世 (距今 4 0Ma) ,英吉莎背斜形成于晚更新世 (距今在 1 0Ma以内 ) ,阿克陶背斜形成于更新世末期 ,柯克亚背斜、固满背斜形成于晚上新世—早更新世 (距今 2 14~ 1 8Ma)。由此推断 ,帕米尔 西昆仑 西南天山山前变形发生在上新世—第四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山前 生长地层 变形时代 磁性地层 晚新生代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北部帕米尔东北缘构造地貌与活动构造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潘家伟 李海兵 +4 位作者 J.Van der Woerd 孙知明 裴军令 司家亮 邱祝礼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6-598,共13页
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和持续的汇聚在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帕米尔地区造成了强烈的陆内变形,形成一系列典型的构造地貌。文章在卫片解译、DEM数据处理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地貌观察与测量,对帕米尔东北缘的构造地貌与活... 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和持续的汇聚在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帕米尔地区造成了强烈的陆内变形,形成一系列典型的构造地貌。文章在卫片解译、DEM数据处理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地貌观察与测量,对帕米尔东北缘的构造地貌与活动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在英吉沙地区,通过测量地貌变形面计算出英吉沙背斜隆起高度约为230m,并利用面积平衡法估算出英吉沙背斜的最小构造缩短量约为110m,参考前人的年代学数据计算出英吉沙背斜在中更新世以来的最低隆升速率约为0.23mm/a,最小构造缩短速率约为0.11mm/a;2)在帕米尔前缘,乌泊尔断裂为一条伴随右旋走滑分量的逆冲断裂,该断裂的右旋走滑作用错断了古近纪地层及流过断裂的河流,通过测量单次地震造成的水系错断量并参考前人研究的该地区大震复发周期约为1000年,估算出该断裂的平均走滑速率为4.0~6.8mm/a,并推测断裂开始活动的时间大约在2.2~3.0Ma以前;3)对喀什地区构造地貌特征的观察与研究表明,明尧勒-喀什背斜和阿图什-踏浪河背斜可能分别为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山山前冲断带和西南天山山前冲断带的前缘,该地区以西,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山和西南天山两大构造系统已经发生了碰撞和拼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西昆仑 西南天山 构造地貌 活动构造 变形速率
下载PDF
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剖面分析 被引量:59
7
作者 伍秀芳 刘胜 +2 位作者 汪新 杨树锋 顾雪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0-271,共12页
依据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 3条构造剖面的详细分析 ,发现帕米尔—西昆仑北麓除山根地带发育高角度断层外 ,基本上以低角度逆掩断层为主 ,形成与逆冲推覆构造相关的褶皱变形。乌泊尔地区表现为由山脉向塔里木盆地滑移... 依据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 3条构造剖面的详细分析 ,发现帕米尔—西昆仑北麓除山根地带发育高角度断层外 ,基本上以低角度逆掩断层为主 ,形成与逆冲推覆构造相关的褶皱变形。乌泊尔地区表现为由山脉向塔里木盆地滑移的隐伏冲断层和上覆褶皱 ;苏盖特—齐姆根—甫沙地区表现为山前的三角带和向盆地扩展的两排背斜带。帕米尔—西昆仑北麓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主要构造变形时间始于上新世早期 (距今约 4.6Ma) ,断层、褶皱的变形时代由山前向盆地逐步变新 ,变形强度由山脉向塔里木盆地逐步减弱。帕米尔—西昆仑北麓前陆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缩短量为 2 0~ 70km ,缩短率为 35 %~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褶皱冲断带 地震剖面叠瓦逆掩席 三角带 构造缩短率
下载PDF
西昆仑、西喀喇昆仑和西北喜马拉雅地区植被的地域分异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郭柯 郑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2,共6页
在青藏高原的西北部 ,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汇聚成一个高大山系组。中国 -巴基斯坦公路横跨这个山系组 ,沿线植被的组成及分布显示出极其明显的地域分异 :西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以荒漠为主 ,西北喜马拉雅山以山地森林为主 ;西... 在青藏高原的西北部 ,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汇聚成一个高大山系组。中国 -巴基斯坦公路横跨这个山系组 ,沿线植被的组成及分布显示出极其明显的地域分异 :西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以荒漠为主 ,西北喜马拉雅山以山地森林为主 ;西昆仑山前平原上是暖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 ,西北喜马拉雅山前印度河平原上是亚热带稀树草原 ;山系组腹地谷坡明显较外部山坡干燥 ,西昆仑山东北坡有完整的山地草原和高山草甸带 ,以及断续的山地云杉 (Picea)和刺柏 (Juniperus)疏林灌丛 ,而西南坡山地荒漠海拔高达 36 0 0~ 40 0 0m ,草原和草甸带发育很差。西北喜马拉雅山西南坡高山草甸带和亚高山杜鹃 (Rhododendron)丛林之下基本为森林占据 ,而其内部谷地的基带基本是含荒漠植物成分的绢蒿 (Seriphidium)草原和具稀疏刺柏、刺叶栎 (Quercus)的草原 ,山地云冷杉 (Picea ,Abies)林主要分布在阴坡海拔 2 5 0 0~ 370 0m。植被分布的这种格局意味着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明显分异和青藏高原隆升后对大气环流的巨大影响。这个高大山系组连接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 ,形成一个巨大的屏障 ,迫使印度洋季风和环流西风在喜马拉雅西南坡抬升 ,将所携带的大量水汽释放在迎风坡 ,造成了山系两侧和外缘山地与内部谷地降雨量及其季节分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喀喇昆仑 喜马拉雅地区 植被 地域分异 指示意义 昆仑山 生态环境
下载PDF
1950年以来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地区7级左右地震后新疆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状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琼 聂晓红 高朝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102,共10页
本文类比分析了1950年以来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地区7级左右地震发生后3年内新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的活动状态,并进一步讨论了2008年于田7.3级和乌恰6.8级地震后新疆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结果表明,1950年以来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地区7... 本文类比分析了1950年以来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地区7级左右地震发生后3年内新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的活动状态,并进一步讨论了2008年于田7.3级和乌恰6.8级地震后新疆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结果表明,1950年以来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地区7级左右地震发生后,新疆地区应变能释放相对较为充分,震后3年通常无6.5级以上强震发生;7级左右地震后3年新疆地区5级以上地震频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08年于田7.3级地震后5级以上地震出现的活跃—平静的显著差异性活动特征与1974年乌兹别里山口7.3级地震和1996年喀喇昆仑山口7.1级地震后较为相似。此外,结合新疆地区强震活动的动力学环境作用和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地区7级左右地震的震源机制特征,初步探讨分析了该区7级左右地震后3年内新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空间活动特征的可能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7.3级地震 中强地震 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地区 活动状态
下载PDF
帕米尔─西昆仑地震带强震活动的规律性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茂玮 《内陆地震》 199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分析了帕米尔─西昆仑带的强震活动规律,指出该带强震活动在时间轴上可划为6个活动幕,在空间上可划为3个优势分布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呈西强东弱态势,并且存在强震从帕米尔向东南方向沿地震带作定向迁移规律,文章对此现象作出了物... 分析了帕米尔─西昆仑带的强震活动规律,指出该带强震活动在时间轴上可划为6个活动幕,在空间上可划为3个优势分布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呈西强东弱态势,并且存在强震从帕米尔向东南方向沿地震带作定向迁移规律,文章对此现象作出了物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西昆仑 定向迁移 板块挤压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西昆仑帕米尔式铁矿床膏铁建造成因探讨——以老并铁矿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哨波 《矿产与地质》 2016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产于塔什库尔干陆块下古生界含铁岩系的西昆仑帕米尔式铁矿床具有独特的膏铁建造特征。老并矿区具有明显的6个沉积铁矿化层,由下往上构成"粗碎屑岩-中基性火山岩夹层-磁铁矿层-含铁膏岩层-细碎屑岩"退积正粒序组合的沉积层,... 产于塔什库尔干陆块下古生界含铁岩系的西昆仑帕米尔式铁矿床具有独特的膏铁建造特征。老并矿区具有明显的6个沉积铁矿化层,由下往上构成"粗碎屑岩-中基性火山岩夹层-磁铁矿层-含铁膏岩层-细碎屑岩"退积正粒序组合的沉积层,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火山物质。在海底火山喷发过程中,深部火山岩浆与海水硫酸盐矿物发生混染作用,含铁热水溶液与膏岩层作用。随着温度、压力、pH值等环境条件的转变,先后结晶出硬石膏、磁铁矿、黄铁矿并沉积形成不同矿物组合的膏铁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式铁矿床 膏铁建造 成因 西昆仑
下载PDF
塔西南盆地海退时间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旭 程钰瑞 +1 位作者 冯一帆 彭保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93,共10页
位于塔里木盆地以西的新特提斯洋的退出过程对认识中亚盆山耦合过程、海陆分布变化引起的干旱化甚至亚洲气候环境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亚洲新生代构造与气候研究的重点科学问题。通过在广泛收集新特提斯洋东段的塔西南盆地的... 位于塔里木盆地以西的新特提斯洋的退出过程对认识中亚盆山耦合过程、海陆分布变化引起的干旱化甚至亚洲气候环境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亚洲新生代构造与气候研究的重点科学问题。通过在广泛收集新特提斯洋东段的塔西南盆地的相关低温热年代学、地球物理学、沉积学和古地磁年代学等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西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和新特提斯洋的地质背景,分析了塔里木与帕米尔-西昆仑的盆山耦合关系,确定了塔西南盆地最后的海退时间是在晚始新世,分析了海退出现的主要成因,认为构造因素是造成塔西南盆地早-中始新世海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退 西昆仑 帕米尔 塔西南盆地
下载PDF
西昆仑山北缘盆山构造转换解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向东 王克卓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z1期19-25,共7页
根据新藏公路南段、穿越玉龙喀什河谷至和田以北的剖面考察解析及山前钻井和物探解释,结合杜瓦及皮阿曼等地综合考察分析,西昆仑山北缘向塔里木盆地的盆山过渡,是以帕米尔—西昆仑逆冲断裂系的构造形式向塔里木西南前陆盆地(简称前陆盆... 根据新藏公路南段、穿越玉龙喀什河谷至和田以北的剖面考察解析及山前钻井和物探解释,结合杜瓦及皮阿曼等地综合考察分析,西昆仑山北缘向塔里木盆地的盆山过渡,是以帕米尔—西昆仑逆冲断裂系的构造形式向塔里木西南前陆盆地(简称前陆盆地)渐变,表现为一系列褶皱冲断组合的构造样式.研究表明,帕米尔—西昆仑前缘逆冲断裂系的形成发育,是控制帕米尔—西昆仑造山带(简称造山带)和前陆盆地发育的重要变形机制,逆冲断裂系的扩展大致可分4个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西昆化 塔里木盆地西南 逆冲断裂系 盆山过渡构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腹地玛扎塔格地区新近纪砂岩组分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钦 刘健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6-314,共9页
发育于塔里木盆地腹地——玛扎塔格地区的新近纪沉积地层出露良好,保存了其物源区造山带的隆升剥蚀信息。利用古水流、砂岩碎屑组构和重矿物组合特征等研究方法,结合研究区的区域构造演化,探讨玛扎塔格地区晚新生代以来古地貌格局及沉... 发育于塔里木盆地腹地——玛扎塔格地区的新近纪沉积地层出露良好,保存了其物源区造山带的隆升剥蚀信息。利用古水流、砂岩碎屑组构和重矿物组合特征等研究方法,结合研究区的区域构造演化,探讨玛扎塔格地区晚新生代以来古地貌格局及沉积物源区隆升剥蚀的沉积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的古地貌总体格局为西高东低,沉积物源在上新世早期之前主要来自于西昆仑造山带和帕米尔造山带,而到了上新世以来其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帕米尔造山带,并且在上新世早期,物源区发生明显的构造隆升运动,更新世期间物源区出现快速隆升剥蚀构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扎塔格 新近纪 古地貌 帕米尔高原 隆升剥蚀 青藏高原 西昆仑山脉
下载PDF
Segmentations of foreland belts and their tectonic mechanism in the Southwest Tarim Basin 被引量:4
15
作者 J. Canerot J. Deramond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10期1585-1598,共14页
Based on lots of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s of seismic profiles with outcrop cross-sections,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foreland belts surrounding the Southwest Tarim Foreland Basin have the... Based on lots of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s of seismic profiles with outcrop cross-sections,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foreland belts surrounding the Southwest Tarim Foreland Basin have the regularity of segmentation along the strike of foreland belts. There are many thin-skinned thrusting systems thrusting from mountains to the basin and the arcuate back-thrusting systems to the mountains distributed at intervals in the front of West Kunlun-Pamir and Southern Tianshan. Between thrusting and back-thrusting systems, the strike-slip faults developed. The northeast uplifts and depressions of Southwest Tarim Basin correspond with the segmentation of foreland basin. The thin-skinned thrusting system is formed in the case that the thickness of sedimentary covers is less than 10 km in depth where the basement is an uplift belt in general. The back-thrusting systems and triangle zones are formed in the case that the thickness of sedimentary covers is larger than 8 km in depth where the basement is a depression zone. The main mechanics of segmentation of foreland basin are the difference of mountain uplift and deformation rate along the longitude of the mountains, the huge sedimentary rocks in different depression centers, the uplift belts and depression zones in the basement rocks, and multi-displaced weak layers in the foreland basin. The segmentation of Southwest Tarim Foreland Basin is due to the intra-plate deformation of re-orogenies of West Kunlun-Pamir and Southwest Tianshan and the co-related deformation between mountains and basement of basin since Ne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west TARIM Basin FORELAND basin West kunlun-pamir and Tianshan TECTONIC segmentation structure of basement.
原文传递
南天山与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的空间对接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钱俊锋 肖安成 +2 位作者 周乐尧 杨树锋 孟立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1-885,共5页
利用人工和天然地震剖面解释,地面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了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南天山与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的空间对接关系.结果表明:在浅层阿图什与克拉托—明尧乐背斜带之间是来自于南天山与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的构造结合带,南天山冲... 利用人工和天然地震剖面解释,地面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了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南天山与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的空间对接关系.结果表明:在浅层阿图什与克拉托—明尧乐背斜带之间是来自于南天山与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的构造结合带,南天山冲断带可分为浅层叠瓦式冲断系统和深层的隐伏双重冲断系统,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以乌泊尔基底断裂为界分成北部的克拉托—明尧乐背斜带和南侧的乌泊尔背驮盆地;在深层塔里木地块受到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和乌泊尔右行走滑断裂的控制作用,产生南北两侧的双向大陆深俯冲作用,致使南天山与西昆仑仰冲于塔里木地块而抬升,形成南北两大新生代复活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冲断带 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 构造变形 空间对接
原文传递
Digital Simulation on Convergence Tendency between Southwest Tienshan and Pamirs-West Kunlun Systems and Its Significance 被引量:3
17
作者 邱祝礼 李海兵 裴军令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2期417-429,共13页
The collision between India plate and Eurasia continent 55 Ma ago caused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Southwest Tienshan and Pamirs tectonic systems, and conclusions by other researchers also suggest that the convergence w... The collision between India plate and Eurasia continent 55 Ma ago caused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Southwest Tienshan and Pamirs tectonic systems, and conclusions by other researchers also suggest that the convergence will continue. Studies on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se systems are helpful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history and the tendency of the in-land tectonics since Cenozoic and are important in science and the real world as for environment changes, resources and energy reform, and forecast of earthquakes. For this reason, by means of digital modeling, on the basis of crustal shortening rate, crustal motion rate and data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with the help of the FE (finite element) theory-based marc software, the United States, we address on the tendency of the convergence in this area in almost 10 Ma and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converged borders move northward and stretch southeast. The Southwest Tienshan will move more slowly and suffer less deformation than the Pamirs-West Kunlun (昆仑) system. The Pamirs-West Kunlun system will rotate counterclockwise while moving northward and extending west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irs-West Kunlun Southwest Tienshan CONVERGENCE FE (finite element) method shortening rat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