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扬州昆班曲社考
被引量:
16
1
作者
吴新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88-97,共10页
明清两代,扬州的职业昆班和家庭昆班同时兴盛。清代康熙和乾隆历次南巡,盐商巨贾为接驾而组班献演,使扬州成了全国剧坛的中心,造成了昆腔“七大内班”的特殊声势。光绪年间,“扬州老洪班”进驻上海,在集秀戏园公演了五个多月,实力惊人...
明清两代,扬州的职业昆班和家庭昆班同时兴盛。清代康熙和乾隆历次南巡,盐商巨贾为接驾而组班献演,使扬州成了全国剧坛的中心,造成了昆腔“七大内班”的特殊声势。光绪年间,“扬州老洪班”进驻上海,在集秀戏园公演了五个多月,实力惊人。此外,扬州又流行业余的昆曲清唱,时至今日,扬州的曲社仍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昆班
家班
七大内班
广陵曲社
广陵昆曲学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扬州“两剧一曲”的变革融合与传承创新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美林
王诗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87,共4页
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立体地改变了艺术传媒渠道和人们的艺术审美方式。对传统戏剧而言,如何经受新浪潮冲击的考验,既保留自己的艺术精髓,又能够焕发蓬勃生命力,适应新时代需求,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文章选择扬州传统戏剧中具...
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立体地改变了艺术传媒渠道和人们的艺术审美方式。对传统戏剧而言,如何经受新浪潮冲击的考验,既保留自己的艺术精髓,又能够焕发蓬勃生命力,适应新时代需求,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文章选择扬州传统戏剧中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扬剧、淮剧和昆曲,是为"两剧一曲",从曲式唱腔和舞台表演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从变革融合和传承创新的视野进行归纳评判,力图揭示其内涵特征和表象特色,为当今扬州地方戏剧的繁荣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观点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传统戏剧
扬剧
淮剧
昆曲
流派
变革
创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昆剧传习所重建后的传承特色
3
作者
王珊珊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4-18,共5页
1981年11月,昆剧界人士聚会苏州,共同创议重建昆剧传习所,1982年3月,昆剧传习所正式重建。重建后的昆剧传习所保持“昆剧传承”的初心,在顾笃璜先生的带领下,坚持保守昆曲本色,先后从老一辈“传字辈”艺术家和其他昆曲艺人传承了多部戏...
1981年11月,昆剧界人士聚会苏州,共同创议重建昆剧传习所,1982年3月,昆剧传习所正式重建。重建后的昆剧传习所保持“昆剧传承”的初心,在顾笃璜先生的带领下,坚持保守昆曲本色,先后从老一辈“传字辈”艺术家和其他昆曲艺人传承了多部戏。传习所近年来主要编演了《牡丹亭》《红楼梦传奇》以及《浣纱记》三部戏,从它们的选本、舞台以及音乐运用中,可发现重建后的传习所在传承昆曲这一古老艺术的过程中,所秉承的“复古”“本真”的传承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剧传习所
《浣纱记》
《红楼梦传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嘉靖年间的吴中声腔人才群落
4
作者
顾聆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7-149,90,共4页
在明嘉靖之前,吴门曲坛声腔纷繁林立,吴门本地的声腔也衍生出昆山、无锡、苏州三大支流。魏良辅对南曲声腔进行了十年"立昆之宗"的改革,最终造成了一个新剧种——昆剧的正宗音乐而流传至今,这个剧种音乐,古人呼为"新声&q...
在明嘉靖之前,吴门曲坛声腔纷繁林立,吴门本地的声腔也衍生出昆山、无锡、苏州三大支流。魏良辅对南曲声腔进行了十年"立昆之宗"的改革,最终造成了一个新剧种——昆剧的正宗音乐而流传至今,这个剧种音乐,古人呼为"新声",今人称为"昆曲"。"立昆之宗"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这不仅是魏良辅个人的丰功伟绩,更是明嘉靖吴中声腔人才群落共同创造的硕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群落
昆曲
新声
立昆之宗
三支共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吴中昆剧流派
被引量:
1
5
作者
顾聆森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0-94,共5页
昆剧问世伊始,昆山派迎合士大夫、贵族文人的审美情趣,开创了典雅骈俪的一代剧风,而萌起于丝绸之乡的吴江派奋起为昆剧的市民观众代言,以“本色”理论对昆山文风予以否定。在昆剧的发展过程中,苏州的人文环境促进了昆剧所内蕴的二元社...
昆剧问世伊始,昆山派迎合士大夫、贵族文人的审美情趣,开创了典雅骈俪的一代剧风,而萌起于丝绸之乡的吴江派奋起为昆剧的市民观众代言,以“本色”理论对昆山文风予以否定。在昆剧的发展过程中,苏州的人文环境促进了昆剧所内蕴的二元社会属性即贵族性、市民性的和谐共处,苏州派从而得以最终完成雅俗共赏的昆剧终极风范,从而显示了吴中昆曲派的无比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中昆曲流派
昆山派
吴江派
苏州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昆剧传习所百年薪火传承的反思
被引量:
2
6
作者
邹元江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0-156,共17页
昆剧传习所“传”字辈百年薪火传承,留下了诸多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昆剧演员之所以不是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意义上的“进入角色”“演人物”,这既与演员以童子功练就的极其繁难艰奥的行当程式中介来间离地表演角色有关,也与昆剧“曲牌...
昆剧传习所“传”字辈百年薪火传承,留下了诸多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昆剧演员之所以不是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意义上的“进入角色”“演人物”,这既与演员以童子功练就的极其繁难艰奥的行当程式中介来间离地表演角色有关,也与昆剧“曲牌”格范填词的非话剧的剧作叙述模式密切相关。“传”字辈并非不特别讲究唱,他们当年是以“堂名”“清曲”奠定了演唱的坚实基础,这恰恰是当代昆曲传承急需要加以弥补的薄弱环节。“传”字辈的成才率是很高的,这与昆剧传习所既善于发掘人才,也乐于因材施教密不可分。戏曲演员唱戏的条件严格说来就是老天赏不赏饭的问题,没有嗓音、扮相、身材、悟性等先天禀赋,铁棒也是难以磨成针的。当代某些昆曲大家对声腔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只能“落调门”演唱有微词,实为有自身嗓音条件先天不足的隐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剧传习所
“传”字辈
传承
反思
原文传递
题名
扬州昆班曲社考
被引量:
16
1
作者
吴新雷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88-97,共10页
文摘
明清两代,扬州的职业昆班和家庭昆班同时兴盛。清代康熙和乾隆历次南巡,盐商巨贾为接驾而组班献演,使扬州成了全国剧坛的中心,造成了昆腔“七大内班”的特殊声势。光绪年间,“扬州老洪班”进驻上海,在集秀戏园公演了五个多月,实力惊人。此外,扬州又流行业余的昆曲清唱,时至今日,扬州的曲社仍一脉相承。
关键词
职业昆班
家班
七大内班
广陵曲社
广陵昆曲学社
Keywords
professional
kunqu
opera
troupe
family poera troupe
the seven great
opera
troupes
Guangling
opera
troupe
Guangling
kunqu opera school
分类号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扬州“两剧一曲”的变革融合与传承创新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美林
王诗丹
机构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87,共4页
基金
扬州大学青蓝工程.音乐学教学团队研究(项目编号:YZU2017011)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立体地改变了艺术传媒渠道和人们的艺术审美方式。对传统戏剧而言,如何经受新浪潮冲击的考验,既保留自己的艺术精髓,又能够焕发蓬勃生命力,适应新时代需求,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文章选择扬州传统戏剧中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扬剧、淮剧和昆曲,是为"两剧一曲",从曲式唱腔和舞台表演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从变革融合和传承创新的视野进行归纳评判,力图揭示其内涵特征和表象特色,为当今扬州地方戏剧的繁荣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观点与方法。
关键词
扬州传统戏剧
扬剧
淮剧
昆曲
流派
变革
创新
Keywords
Yang
opera
Huai
opera
kunqu
school
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昆剧传习所重建后的传承特色
3
作者
王珊珊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4-18,共5页
基金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江苏卷)”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9ZD05)。
文摘
1981年11月,昆剧界人士聚会苏州,共同创议重建昆剧传习所,1982年3月,昆剧传习所正式重建。重建后的昆剧传习所保持“昆剧传承”的初心,在顾笃璜先生的带领下,坚持保守昆曲本色,先后从老一辈“传字辈”艺术家和其他昆曲艺人传承了多部戏。传习所近年来主要编演了《牡丹亭》《红楼梦传奇》以及《浣纱记》三部戏,从它们的选本、舞台以及音乐运用中,可发现重建后的传习所在传承昆曲这一古老艺术的过程中,所秉承的“复古”“本真”的传承特色。
关键词
昆剧传习所
《浣纱记》
《红楼梦传奇》
Keywords
kunqu opera school
Huansha Ji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分类号
J809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嘉靖年间的吴中声腔人才群落
4
作者
顾聆森
机构
江苏省昆剧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7-149,90,共4页
基金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文化部重点课题"昆曲学"(项目编号:98BGA06)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在明嘉靖之前,吴门曲坛声腔纷繁林立,吴门本地的声腔也衍生出昆山、无锡、苏州三大支流。魏良辅对南曲声腔进行了十年"立昆之宗"的改革,最终造成了一个新剧种——昆剧的正宗音乐而流传至今,这个剧种音乐,古人呼为"新声",今人称为"昆曲"。"立昆之宗"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这不仅是魏良辅个人的丰功伟绩,更是明嘉靖吴中声腔人才群落共同创造的硕果。
关键词
戏曲艺术
群落
昆曲
新声
立昆之宗
三支共派
Keywords
art of the Xiqu
opera
group
new music
ancestor of
kunqu
opera
three branches sharing one
school
分类号
J802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吴中昆剧流派
被引量:
1
5
作者
顾聆森
机构
苏州市戏剧家协会
出处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0-94,共5页
文摘
昆剧问世伊始,昆山派迎合士大夫、贵族文人的审美情趣,开创了典雅骈俪的一代剧风,而萌起于丝绸之乡的吴江派奋起为昆剧的市民观众代言,以“本色”理论对昆山文风予以否定。在昆剧的发展过程中,苏州的人文环境促进了昆剧所内蕴的二元社会属性即贵族性、市民性的和谐共处,苏州派从而得以最终完成雅俗共赏的昆剧终极风范,从而显示了吴中昆曲派的无比魅力。
关键词
吴中昆曲流派
昆山派
吴江派
苏州派
Keywords
schooh d the
kunqu
opera
in the central area of Wu
the Kunshan
opera
school
the Wujian
opera
school
the Suzhou
opera
school
分类号
I236.5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昆剧传习所百年薪火传承的反思
被引量:
2
6
作者
邹元江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0-156,共17页
文摘
昆剧传习所“传”字辈百年薪火传承,留下了诸多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昆剧演员之所以不是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意义上的“进入角色”“演人物”,这既与演员以童子功练就的极其繁难艰奥的行当程式中介来间离地表演角色有关,也与昆剧“曲牌”格范填词的非话剧的剧作叙述模式密切相关。“传”字辈并非不特别讲究唱,他们当年是以“堂名”“清曲”奠定了演唱的坚实基础,这恰恰是当代昆曲传承急需要加以弥补的薄弱环节。“传”字辈的成才率是很高的,这与昆剧传习所既善于发掘人才,也乐于因材施教密不可分。戏曲演员唱戏的条件严格说来就是老天赏不赏饭的问题,没有嗓音、扮相、身材、悟性等先天禀赋,铁棒也是难以磨成针的。当代某些昆曲大家对声腔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只能“落调门”演唱有微词,实为有自身嗓音条件先天不足的隐情。
关键词
昆剧传习所
“传”字辈
传承
反思
Keywords
kunqu opera school
“Chuan"Generation
Inheritance
Reflection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扬州昆班曲社考
吴新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扬州“两剧一曲”的变革融合与传承创新
张美林
王诗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昆剧传习所重建后的传承特色
王珊珊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嘉靖年间的吴中声腔人才群落
顾聆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吴中昆剧流派
顾聆森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对昆剧传习所百年薪火传承的反思
邹元江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