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藏文文献中གབོག(gog)、གབོག་ཡུལི(gog yul)、ཀབོག(kog)、ཀབོག་ཡུལི(kog yul)四地名新考
1
作者 宗喀·漾正冈布 方艺文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7,94,共9页
གབོག(gog)、གབོག་ཡུལི(gog yul)、ཀབོག(kog)、ཀབོག་ཡུལི(kog yul)是敦煌古藏文写卷Or.8212(187)《大事纪年》和P.T.1287《赞普传记》中记载的四个重要地名,其中གབོག这一地名还出现在了瓦罕走廊的古藏文石刻上。自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已有... གབོག(gog)、གབོག་ཡུལི(gog yul)、ཀབོག(kog)、ཀབོག་ཡུལི(kog yul)是敦煌古藏文写卷Or.8212(187)《大事纪年》和P.T.1287《赞普传记》中记载的四个重要地名,其中གབོག这一地名还出现在了瓦罕走廊的古藏文石刻上。自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已有数十位东西方学者对这四个地名做过探讨,然而它们具体所指至今仍莫衷一是。通过考释གབོག、གབོག་ཡུལི、ཀབོག、ཀབོག་ཡུལི在不同语境和上下文中的具体所指,认为瓦罕走廊石刻上的gog,Or.8212(187)第4/10/20行中的གབོག、གབོག་ཡུལི、ཀབོག་ཡུལི及P.T.1287第525行单独出现的ཀབོག均指护蜜(瓦罕),属于吐蕃“堆却”(སྟོབོདོ་ཕྱོབོགསེ།,stod phyogs,上部)地区;Or.8212(187)第16行中的ཀབོག为廓州,在吐蕃地理概念中属于多思劢(མདོབོ་སྨོདོ།,mdosmad)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གབོག/གབོག་ཡུལི།/ཀབོག/ཀབོག་ཡུལི། 古藏文地名 护蜜 廓州
下载PDF
唐代高僧道深及廓州法讲寺关联问题新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梁霞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3-228,共6页
玄奘译经开创新纪元,除却玄奘个人光辉外,还在于组织规范、制度完备的译场建立,以及大批梵汉兼通、洞晓经论的助译僧倾力襄助。玄奘译场助译僧在史籍中无完整记载,学界也鲜有研究,但入选译场者均为谙解经论、享有盛名的高僧大德。河湟... 玄奘译经开创新纪元,除却玄奘个人光辉外,还在于组织规范、制度完备的译场建立,以及大批梵汉兼通、洞晓经论的助译僧倾力襄助。玄奘译场助译僧在史籍中无完整记载,学界也鲜有研究,但入选译场者均为谙解经论、享有盛名的高僧大德。河湟地区廓州法讲寺高僧道深,作为从全国征选的12名"证义大德"之一入选译场,为襄助玄奘翻译佛典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因史料记载匮乏,道深生平及译经事迹未引起关注,对其驻锡寺院廓州法讲寺的地理位置历来也多有分歧。在深入挖掘史料的基础上,本文对河湟高僧道深法师襄助玄奘译经事迹进行了考述,并根据廓州历史变迁,对其驻锡寺院法讲寺进行了考证,认为法讲寺曾在隋朝敕建仁寿舍利塔,所以寺址应位于隋朝旧廓州的青海省贵德县。虽然唐武德二年(619年)廓州移治青海化隆县,但法讲寺不能随治所迁移,应始终在贵德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 助译僧 廓州 法讲寺 舍利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