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zooplankton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indicator species in Kuroshio upstream area and adjacent East China Sea 被引量:4
1
作者 He Dehua, Wang Chunsheng, Liu Hongbin and Yang Guanming( Received July 9, 1990 accepted November 12, 1990)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237-254,共18页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of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three major taxa—— Copepoda, Chaetognatha andSiphonophora of May-June 1986, July-August and December 1987, the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and the indicator species of...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of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three major taxa—— Copepoda, Chaetognatha andSiphonophora of May-June 1986, July-August and December 1987, the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and the indicator species of zooplankton in the Kuroshio and adjacent waters of the East China Sea are preliminarily studi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the abundance of copepods, chaetognaths and siphonophores arecurred in the continent area northwest of Taiwan and the south-centre sect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 continent, which are the mix front of different waters. Zooplankton in the water area inside of Ryukyu Islands presented low abundance and high diversity. There are clear seasonal variations in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abundance in the study area. The strength or weakness of different water masses and fronts is the basic reason for the variations of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abundance.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zooplankton in the study area is complex and varies, however, the tropic oceanic species predominates overwhelmingly.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ecotype species evidences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water masses and the state of mixture. The indicator species of each water mass are listed in the paper so as to provide grounds for the variation of currents in the Kuroshio area.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f sea water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zooplankton distribution,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 however the role of salinity is major. With the replacement of one season by another, the correlative level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to various zooplankton taxa are more or less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study on zooplankton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indicator species in kuroshio upstream area and adjacent East China Sea area
下载PDF
黑潮大弯曲内(左)侧的温度锋
2
作者 孙湘平 金子郁雄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2年第2期1-11,共11页
本文按多年平均,强型大弯曲和弱型大弯曲三种情况,分别对黑潮大弯曲内(左)侧的温度锋作了探讨.主要结果:(1)日本以南海域黑潮流轴内侧存在着明显的呈带状分布的温度锋.当黑潮发生大弯曲时,温度锋也出现 U 字型弯曲.锋宽10~20n mile,强... 本文按多年平均,强型大弯曲和弱型大弯曲三种情况,分别对黑潮大弯曲内(左)侧的温度锋作了探讨.主要结果:(1)日本以南海域黑潮流轴内侧存在着明显的呈带状分布的温度锋.当黑潮发生大弯曲时,温度锋也出现 U 字型弯曲.锋宽10~20n mile,强度0.1~0.2℃/n mile,锋长285~442n mile.该锋随黑潮流轴的摆动而产生变异,季节性差异明显.(2)强型大弯曲和弱型大弯曲期间,温度锋的位置明显不同:前者位置偏南、偏西;后者偏北、偏东.(3)温度锋大致位于50~500m 水层内.冬季,温度锋下沉,其余三季上浮.随着深度的增加,锋面有明显的向右(南)倾斜移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型 黑潮 大弯曲 温度锋
下载PDF
吕宋海峡黑潮表层形态EOF模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姚玉娟 江毓武 王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0-745,共6页
应用Argos表层漂流浮标资料所指示的浮标轨迹图以及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和三维水动力模型海面高度场数据的经验正交函数(EOF)模态分析,探讨了黑潮在吕宋海峡形变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吕宋海峡黑潮的形态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跨隙... 应用Argos表层漂流浮标资料所指示的浮标轨迹图以及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和三维水动力模型海面高度场数据的经验正交函数(EOF)模态分析,探讨了黑潮在吕宋海峡形变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吕宋海峡黑潮的形态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跨隙形态为其最基本的形态;秋冬两季,部分黑潮水会以流套和分支的形式入侵南海,流套最西可延伸至118°E;春夏季节则几乎不出现流套或者分支的结构,相反会有一部分南海水汇入黑潮主干.模型数据模态分析结果还再现了冬季黑潮水沿着南海北部陆坡向西入侵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宋海峡 黑潮形态 Argos表层漂流浮标 海面高度 经验正交函数模态分析
下载PDF
黑潮入侵对南海东北部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于君 邱永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27,共11页
黑潮流经菲律宾东岸时部分水体经吕宋海峡入侵南海东北部。冬季黑潮入侵会明显提高南海东北部的初级生产力,阐明黑潮入侵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将为分析渔业生产力和渔场渔汛提供重要基础。该研究利用1997年-2014年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分析... 黑潮流经菲律宾东岸时部分水体经吕宋海峡入侵南海东北部。冬季黑潮入侵会明显提高南海东北部的初级生产力,阐明黑潮入侵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将为分析渔业生产力和渔场渔汛提供重要基础。该研究利用1997年-2014年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黑潮入侵明显提升南海北部外海的初级生产力,其影响范围可达南海北部外海面积的一半;1997年以来,南海东北部初级生产力均呈现冬季高而夏季低的特点,并未出现异常年份;1997年和1998年受强厄尔尼诺影响,南海东北部初级生产力明显低于常年,除此之外,1999年以来该海域冬季和全年的初级生产力呈显著下降趋势。该研究还根据初级生产力和表层海流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判断各年冬季黑潮入侵的主要路径类型。1997年以来的17个冬季,黑潮流套、黑潮南海分支和黑潮跨越吕宋海峡等3种路径均曾出现,以南海分支路径为主,但统计检验表明冬季黑潮以不同路径入侵,南海东北部的初级生产力并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入侵 初级生产力 时空分布 时间序列 南海
下载PDF
山东5月降水异常环流型及其与海温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2
5
作者 伯忠凯 胡桂芳 徐玮平 《海洋气象学报》 2021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利用1981-201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观测降水资料,对山东5月降水多(少)雨年环流特征进行分型,分析前期海温影响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降水的过程。结果表明:典型多(少)雨年,亚洲中高纬环流呈“-、+”(“+、-”)距平分布,盛行纬(经)向环流... 利用1981-201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观测降水资料,对山东5月降水多(少)雨年环流特征进行分型,分析前期海温影响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降水的过程。结果表明:典型多(少)雨年,亚洲中高纬环流呈“-、+”(“+、-”)距平分布,盛行纬(经)向环流,东亚大槽偏弱(强)。前期冬春季黑潮区和热带印度洋海温是影响山东5月降水的关键外强迫因子,黑潮区海温偏暖(冷)时,其上空500 hPa高度场为明显正(负)距平,低层风场呈现异常反气旋(气旋),山东受异常东南风(偏西风)控制,加强(削弱)了水汽输送,利于降水偏多(少)。热带印度洋偏暖年,山东地区500 hPa高度场上表现为西低东高,低层处于异常反气旋后部的东南气流中,这与典型多雨年的环流特征基本一致,印度洋偏冷年对应环流特征与偏暖年大致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5月降水 异常环流型 黑潮区海温 热带印度洋海温
下载PDF
闽浙沿岸海域春季溶解态稀土元素的分布和来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换新 何会军 张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77,共8页
通过2017年5月闽浙沿岸附近海域航次的温度、盐度和溶解态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s)的实测数据,对该海域溶解态REEs的分布、配分模式以及主要影响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盐度随着采样站位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通过2017年5月闽浙沿岸附近海域航次的温度、盐度和溶解态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s)的实测数据,对该海域溶解态REEs的分布、配分模式以及主要影响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盐度随着采样站位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溶解态REEs则呈现近岸高而远岸低的分布特点。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原因:一是近岸陆源河流的输入导致近岸盐度低,REEs浓度高;二是受到高温高盐水(台湾暖流水和黑潮次表层水)的入侵,造成远岸盐度高而溶解态REEs元素浓度低。不同站位的溶解态REEs的配分模式有明显区别。近岸低盐站位由北向南,重稀土元素富集程度逐渐增大,反映了陆源不同河流的输入。通过溶解态REEs的配分模式发现,远岸高盐站位会受到台湾暖流和黑潮次表层水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配分模式 河流输入 台湾暖流 黑潮次表层水 闽浙沿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