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钝溞(Daphnia obtusa Kurz)在“藻-螺-溞”系统中的反馈养殖与污水净化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健 谷孝鸿 黄诚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28-332,共5页
利用人工配制的生活污水先进行单胞藻(斜生栅藻 Scenedesmus obliquusTurp)的 培养,再接种田螺(Cipangopaludina sp)和短钝溞(Daphnia obtusa Kurz),对栅藻密度... 利用人工配制的生活污水先进行单胞藻(斜生栅藻 Scenedesmus obliquusTurp)的 培养,再接种田螺(Cipangopaludina sp)和短钝溞(Daphnia obtusa Kurz),对栅藻密度的经时变化, 短钝溞种群增长及水体中氮、磷、碳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作了测定与分析结果如下:(1)田螺组和 对照组中栅藻密度(N)经时变化的函数为:田螺组N=e(1.1136)t(1.7204);对照组N=e(1.4175)t(1.8099);(2)田 螺组短钝溞在静态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模型为: N= 0. 75e(0.476)t,(3)以短钝溞问收方式收获量的累加 值作为种群增长量(产出量),其数学模型为:N=e(0.2837)t(2.5537);(4)经栅藻、田螺、短钝溞培养后,生 活污水的氮、磷、碳含量分别下降了 80、 60%, 72. 40%, 45. 70%. 本研究既为枝角类集约化培养提供了某些生态学理论参数,也为污水调控及资源化提出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栅藻 短钝蚤 反馈养殖 藻-螺-蚤
下载PDF
Phyllanthus acidus(L.) Skeels and Rhinacanthus nasutus(L.) Kurz leaf extracts suppress melanogenesis in normal human epidermal melanocytes and reconstitutive skin culture 被引量:1
2
作者 Moragot Chatatikun Takeshi Yamauchi +2 位作者 Kenshi Yamasaki Anchalee Chiabchalard Setsuya Aib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9年第3期98-105,共8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extracts from Phyllanthus acidus(P. acidus)(L.) Skeels and Rhinacanthus nasutus(R. nasutus)(L.) Kurz leaves on melanogenesi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n normal human epidermal...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extracts from Phyllanthus acidus(P. acidus)(L.) Skeels and Rhinacanthus nasutus(R. nasutus)(L.) Kurz leaves on melanogenesi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n normal human epidermal melanocytes(NHEM) and a reconstitutive skin model. Methods: NHEM and a reconstitutive skin model were stimulated with ethanol extracts of P. acidus(L.) Skeels and R. nasutus(L.) Kurz leaves. mRNA expression of 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 tyrosinase(TYR), 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 1(TYRP1) and dopachrome tautomerase(DCT) were examined by real-time PCR. The melanin content in NHEM was also measured. Moreover, protein levels of tyrosinase were determined using western blot analysis.Results: In NHEM and the reconstitutive skin model, ethanol extracts from P. acidus(at 12.5 and 25.0 μg/mL) and R. nasutus(at 6.25 and 12.50 μg/mL) significantly diminished mRNA expression of MITF, TYR, TYRP1 and DCT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P. acidus and R. nasutus extracts also reduced the amount of melanin in α-MSH-stimulated NHEM. Moreover, P. acidus and R. nasutus extracts markedly suppressed tyrosinase at the translational level in the reconstitutive skin model. Conclusions: P. acidus and R. nasutus extracts significantly reduced melanogenesis in NHEM and the reconstitutive skin model, suggesting that P. acidus and R. nasutus extracts can inhibit melanin synthesis through downregulation of MITF, TYR, TYRP1 and DCT. Therefore, the ethanol extracts of P. acidus and R. nasutus contain compound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s a skin lightening ag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pigmentation disorder or melas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LLANTHUS acidus(L.) Skeels Rhinacanthus nasutus(L.) kurz MELANIN TYROSINASE MITF
下载PDF
创新的解决方案,优质的技术保证——访泰克公司亚太区市场业务经理Alexander Kurz先生
3
《广播与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泰克公司 ALEXANDER kurz先生 人物访谈 广播电视 测试方法 MPEG
下载PDF
白鹤灵芝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与降脂活性研究
4
作者 龚志强 肖阳 +5 位作者 韩沙 刘颖 齐晋 霍宇 黄艳红 杨立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30-2637,共8页
目的研究白鹤灵芝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与降脂活性。方法白鹤灵芝乙酸乙酯部位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和半制备HPLC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油酸诱导的HepG2高脂细胞... 目的研究白鹤灵芝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与降脂活性。方法白鹤灵芝乙酸乙酯部位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和半制备HPLC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油酸诱导的HepG2高脂细胞模型评价体外降脂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hinacanthin A(1)、rhinacanthin B(2)、rhinacanthin C(3)、rhinacanthin D(4)、rhinacanthin E(5)、rhinacanthin M(6)、rhinacanthin N(7)、rhinacanthin Q(8)、rhinacanthin T(9)、rhinacanthone(10)、β-谷甾醇(11)、没食子酸(12)、香草酸(13)、丁香酸(14)、拉帕醇(15)、伞形花内酯(16)、sambucunlin A(17)、17α,21-dihydroxy-1,4-pregnadiene-3,11,20-trione,21-acetate(18)、1,8-二羟基蒽醌(19)、2,6-二甲氧基-1,4-苯醌(20)。化合物3、7抑制HepG2、Hela、A549、H22肿瘤细胞增殖的IC_(50)值为(0.66±0.17)~(3.22±0.49)μmol/L,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化合物3、7、9对油酸诱导的HepG2高脂细胞脂质的清除率高达50%以上。结论化合物16~2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3、7、9具有较好的体外降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灵芝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肿瘤 降脂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对红果参果实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孔方南 黎新荣 +7 位作者 赵静 周之珞 周彩霞 颜桢灵 罗培四 卓福昌 黄丽君 韦优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本研究在不同成熟阶段检测了红果参果实的品质和香气成分,以确定最佳采收成熟度。结果表明红果参果实不同成熟度下的外观及营养品质差异明显,随成熟度增加,果皮颜色由绿色转红棕色至紫黑色,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成... 本研究在不同成熟阶段检测了红果参果实的品质和香气成分,以确定最佳采收成熟度。结果表明红果参果实不同成熟度下的外观及营养品质差异明显,随成熟度增加,果皮颜色由绿色转红棕色至紫黑色,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成熟度Ⅰ的果形指数最大;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成熟度Ⅳ的单果质量和硬度最大;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呈上升趋势,成熟度Ⅴ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GC-MS分析表明红果参果实不同成熟度下的香气组分及含量差异较大。醇类、萜类和烷烃类是红果参果实主要香气物质类型。其中,反式-2-己烯醇和香叶醇是所有成熟度下共有的主要香气物质,且对不同成熟阶段的果实风味贡献不同,青香、花香和果香则是红果参果实典型香气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成熟度Ⅳ的红果参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最高。综上所述,红果参果实采收标准为成熟度Ⅲ~Ⅴ(花后140~150 d),采收成熟度Ⅳ(花后145 d)的果实鲜食品质及风味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果参 成熟度 果实品质 香气成分
下载PDF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Demonstration Site for Peatland Conservation through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NTFPs)
6
作者 Sann Lwin Mya Win +3 位作者 Myint Myint Khaing Tin Maung Htun Soe Min Ye Wunna So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24年第2期93-106,共14页
A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2022,with the“Establishment of Demonstration Site for Peatland Conservation through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NTF... A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2022,with the“Establishment of Demonstration Site for Peatland Conservation through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NTFPs)”to give recommend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guidelines 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NTFPs)and peatland conservation.According to the peat soil assessment,it was found that peat soil content was very low and top soil was thin under the mangrove forest,and Payena paralleloneura-Kan Zaw bearing forest in March 2022.Organic material might be pressed by trespasser to collect Kan Zaw seed,to conduct horticulture and mining near the Kan Zaw bearing forest,or organic material might be damaged by burning with controlled fire in the previous years,under Kan Zaw trees to collect seeds.Organic material might have been carried to the downwards with running water due to the heavy rainfall,with 4,700 mm/year.Mangrove forest and Kan Zaw bearing evergreen forest can be assumed as“the major source of coastal peatland formation,with peat deposits eroded seawards”.It is assumed that the organic material will accumulate on top of the sands and it will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peatland at coastal zone.It can be assumed that the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material found in mangrove forest and evergreen forests will promote the soil carbon storage,if we can adopt the ASEAN Policy on Zero Burning,which reflect ASEAN's commitment to controlling fires and haze,offering techniques,benefits,requirements,and challenges for implementing zero burning practices[1].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TFP including peat and Kan Zaw-Payena paralleloneura Kurz seed was studied at demonstration sites,and it is recommended to make a trial on silvicultural system at mangrove forest and apply suitable silvicultural system such as Clear-Felling(in blocks or in alternate strips)system,Selection System,and Shelter Wood System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TFP from mangrove forest[2].Gap planting and assisted natural regeneration are also recommended for mangrove forest and Kan Zaw-bearing fo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icultural system mangrove forest moist evergreen forest peat soil Kan Zaw-Payena paralleloneura kurz seed
下载PDF
龙眼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SD大鼠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孔晓龙 蒋伟哲 +2 位作者 黄仁彬 焦杨 段小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27-729,共3页
目的 研究龙眼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及 SD大鼠血压 (BP)的影响。方法 应用颈动脉插管测压法 ,连接 MS2 0 0 0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系统测定 iv龙眼参前及药后 1/ 3,1/ 2 ,1,2 ,5 min时的收缩压 (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 (MP... 目的 研究龙眼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及 SD大鼠血压 (BP)的影响。方法 应用颈动脉插管测压法 ,连接 MS2 0 0 0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系统测定 iv龙眼参前及药后 1/ 3,1/ 2 ,1,2 ,5 min时的收缩压 (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 (MP)及心率 (HR)。结果 龙眼参使 SHR及 SD大鼠血压和心率均明显降低 (P<0 .0 1) ,降压作用维持时间较短 ,给药后 2 min血压和心率基本恢复正常 ;龙眼参对去甲肾上腺素 (NA)和异丙肾上腺素 (ISO)的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 龙眼参对 SD大鼠及 SHR血压和心率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参 血压 高血压 心率 Ca^2+通道阻滞剂 大鼠
下载PDF
大果紫檀心材抽提物发色成分及其对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鹏 卫燕霞 +3 位作者 刘炀 陈瑶 高建民 樊永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4,共8页
采用水、苯醇和二氧六环3种溶剂对深色和浅色大果紫檀试样进行抽提,通过色度指数、FT-IR、UV和GC-MS等手段分析了研究对象大果紫檀心材抽提物的主要发色成分,以揭示其发色机理。研究发现:大果紫檀主要显红色色调,其中深色试样在蓝绿色... 采用水、苯醇和二氧六环3种溶剂对深色和浅色大果紫檀试样进行抽提,通过色度指数、FT-IR、UV和GC-MS等手段分析了研究对象大果紫檀心材抽提物的主要发色成分,以揭示其发色机理。研究发现:大果紫檀主要显红色色调,其中深色试样在蓝绿色光谱区域(496 nm)有较强的吸收使得其红绿轴色品指数(a*)值较高。同种溶剂从浅色试样中溶解的发色成分较多,浅色试样抽提后色差普遍高于深色试样,其中二氧六环抽提后大果紫檀色差最大。水抽提物中的发色成分是不饱和醇类;苯醇抽提物中发色成分主要含有苯环结构、共轭羰基、非共轭羰基以及不饱和醇类结构;二氧六环抽提物中主要的发色成分是β-桉叶醇、高紫檀素和α-胡椒烯-11-醇,其中β-桉叶醇和高紫檀素是大果紫檀中与a*相关的发色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紫檀 木材颜色 抽提物 发色成分
下载PDF
海南尖峰岭大果紫檀心材比例及精油成分组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小金 徐大平 +1 位作者 杨曾奖 张宁南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1-245,共5页
大果紫檀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引种至我国,是南方地区近年来推广种植的重要珍贵用材树种之一,其心材在医药、家具制作等行业具有重要应用,目前生长良好,然而心材形成方面的信息则鲜见报道。本文采用标准木的调查方法,分析了海南尖峰岭47... 大果紫檀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引种至我国,是南方地区近年来推广种植的重要珍贵用材树种之一,其心材在医药、家具制作等行业具有重要应用,目前生长良好,然而心材形成方面的信息则鲜见报道。本文采用标准木的调查方法,分析了海南尖峰岭47年生大果紫檀心材形成情况、心材比例、心材精油含量及成分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标准木均已自然形成了心材,30 cm高度处心材比例范围为58.77%~69.14%,精油含量范围为1.51%~1.85%;从心材精油中共分离出42种成分,鉴定30种。醇类是心材精油成分中含量最高的类别,约占总含量的92.78%,其次是烷烃类,约占总含量的0.70%。心材精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β-桉叶醇,其相对含量为55.68%,其次是α-桉叶醇,相对含量为11.14%,再次是金合欢醇和反式橙花叔醇,相应的相对含量依次为9.64%和7.46%。大果紫檀能在我国自然形成心材,并且心材精油含有多种珍贵药用成分,该研究结果为大果紫檀心材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紫檀 心材 精油成分 GC-MS分析
下载PDF
龙眼参多糖对老年痴呆模型SAMP8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黄忠仕 焦杨 +2 位作者 张士军 林兴 黄仁彬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086-2088,共3页
目的观察龙眼参多糖(LYSP)对老年痴呆模型SAMP8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6月龄SAMP8鼠50只,随机均分为SAMP8空白组、阳性药石杉碱甲对照组、低、中、高剂量LYSP组;另选用6月龄SAMR1鼠10只作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40d后... 目的观察龙眼参多糖(LYSP)对老年痴呆模型SAMP8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6月龄SAMP8鼠50只,随机均分为SAMP8空白组、阳性药石杉碱甲对照组、低、中、高剂量LYSP组;另选用6月龄SAMR1鼠10只作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40d后,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与SAMR1组比较,SAMP8小鼠在隐蔽平台试验中表现出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LYSP组从第3天起逃避潜伏期较SAMP8空白组显著缩短(P<0.05);探索试验中LYSP组原平台象限的停留时间和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多于SAMP8空白组;反向试验中LYSP组第3天的逃避潜伏期比SAMP8空白组亦显著缩短(P<0.05);可视平台试验结果各组无差异。结论LYSP能改善SAMP8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参多糖 老年性痴呆 MORRIS水迷宫 学习记忆能力 快速老化小白鼠
下载PDF
琼榄果实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春牛 刘平怀 +3 位作者 梁振益 陈德力 许琼情 葛思思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61-865,908,共6页
比较了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加速溶剂萃取法对南药琼榄果实油的提取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超声提取法的工艺条件,气质联用(GC-MS)法测定了3种方法所提油脂的脂肪酸的成分及相对质量分数。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1 g琼榄果实粉溶... 比较了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加速溶剂萃取法对南药琼榄果实油的提取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超声提取法的工艺条件,气质联用(GC-MS)法测定了3种方法所提油脂的脂肪酸的成分及相对质量分数。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1 g琼榄果实粉溶于9 mL石油醚中(即料液比为1∶9,下同),超声时间10 min,超声功率400W,超声温度70℃。在该条件下,得油率可达31.32%。GC-MS分析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琼榄油中分别含有7、9、8种脂肪酸,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是13-十八碳烯酸(70.86%、68.71%、69.92%),其次是十六酸(棕榈酸)(17.58%、19.95%、18.73%),再次是十八碳二烯酸(5.12%、6.00%、5.96%)。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达80.61%、78.68%、7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榄果实油 提取工艺 气质联用 脂肪酸 中药现代化技术
下载PDF
轮钟花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建霞 郭洪伟 +3 位作者 刘一涵 田云刚 李明 魏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46-2549,共4页
目的 研究轮钟花Cyclocodon lancifolius(Roxburgh) Kurz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轮钟花果实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W-40C、半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 目的 研究轮钟花Cyclocodon lancifolius(Roxburgh) Kurz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轮钟花果实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W-40C、半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α-菠甾醇(2)、9-(tetrahydropyran-2-yl)-non-trans-8-ene-4,6-diyn-3-ol (3)、芹菜素(4)、金圣草黄素(5)、浙贝素(6)、亚油酸甲酯(7)、甲基-O-α-D-呋喃果糖苷(8)。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轮钟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钟花 果实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大果紫檀心材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金国 李清芸 +2 位作者 王晓娴 巫其荣 莫家雪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4-218,共5页
采用生长速率之含毒介质培养法测定分析了大果紫檀心材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密粘褶菌和采绒革盖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以探明大果紫檀心材的耐腐机理。结果表明:大果紫檀心材6种溶剂提取物对密粘褶菌的抑制强弱依次为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 采用生长速率之含毒介质培养法测定分析了大果紫檀心材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密粘褶菌和采绒革盖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以探明大果紫檀心材的耐腐机理。结果表明:大果紫檀心材6种溶剂提取物对密粘褶菌的抑制强弱依次为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丙酮提取物>三氯甲烷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蒸馏水提取物,其中甲醇提取物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值最低,为0.017 8 g·L-1,针对抑制密粘褶菌,大果紫檀心材提取最适溶剂为甲醇;除蒸馏水外其余5种溶剂提取物对彩绒革盖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强弱依次为三氯甲烷提取物>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丙酮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在抑制采绒革盖菌方面,提取的最适溶剂为三氯甲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紫檀 提取物 木材腐朽菌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广西木论两种珍稀濒危植物的元素背景值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邓艳 蒋忠诚 +1 位作者 李恩香 蓝芙宁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着重分析了木论喀斯特林区珍稀濒危植物单性木兰和翠柏两种植物中13种元素的背景值,同时分析了这两种植物内的元素迁移。单性木兰和翠柏体内的元素含量顺序较相似,并且同一元素在两种植物体内的含量也较相似,但单性木兰的Si含量要比翠... 着重分析了木论喀斯特林区珍稀濒危植物单性木兰和翠柏两种植物中13种元素的背景值,同时分析了这两种植物内的元素迁移。单性木兰和翠柏体内的元素含量顺序较相似,并且同一元素在两种植物体内的含量也较相似,但单性木兰的Si含量要比翠柏的高,而Cu的含量比翠柏的低。单性木兰和翠柏对大多数元素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两种植物对N,P,Ca,Cu的归还系数相似,单性木兰K,Al的归还系数比翠柏的高,但Mg,Si,Fe,Zn的归还系数比翠柏的低。单性木兰和翠柏的归还系数与吸收系数相似,说明这两种植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的吸收和归还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性木兰 翠柏 珍稀濒危植物 元素迁移 广西 喀斯特林区 地球化学 腐殖质
下载PDF
轮钟花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建霞 郭洪伟 +3 位作者 田云刚 李明 毕绍文 魏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95-1798,共4页
目的研究轮钟花Cyclocodon lancifolius(Roxburgh) Kurz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轮钟花果实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W-40C凝胶柱、半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 目的研究轮钟花Cyclocodon lancifolius(Roxburgh) Kurz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轮钟花果实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W-40C凝胶柱、半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5-羟甲基糠醛(2)、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胞苷(4)、紫丁香苷(5)、5-羟基-2-羟甲基吡啶(6)、党参炔苷(7)、香豆素(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轮钟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钟花 果实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轮钟花果实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建霞 郭洪伟 +4 位作者 刘一涵 田云刚 李明 毕绍文 魏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380-385,共6页
选用水蒸气蒸馏法、索式提取法和超声辅助萃取法提取轮钟花果实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技术,并结合保留指数定性分析果实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轮钟花果实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64种,以酸类、烃类、酯类和醇类为主,其中,水蒸气蒸馏法... 选用水蒸气蒸馏法、索式提取法和超声辅助萃取法提取轮钟花果实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技术,并结合保留指数定性分析果实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轮钟花果实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64种,以酸类、烃类、酯类和醇类为主,其中,水蒸气蒸馏法、索式提取法和超声辅助萃取法各确定果实中31、38和34种化合物,共同检出成分为9种.三种提取方法结合可提供轮钟花果实更全面的挥发成分信息,研究结果可为轮钟花果实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钟花果实 挥发性成分 GC-MS 保留指数
下载PDF
HPLC测定丛生竹中总黄酮及(异)牡荆苷、(异)荭草苷的含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华梅 陈剑 +5 位作者 毕玮 孔继君 呼延丽 李云琴 杨宇明 王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6-90,95,共6页
以勃氏甜龙竹竹叶为原料,对其中竹叶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勃氏甜龙竹、箬竹、浦竹仔及椅子竹中总黄酮及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勃氏甜龙竹超声提取最佳的... 以勃氏甜龙竹竹叶为原料,对其中竹叶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勃氏甜龙竹、箬竹、浦竹仔及椅子竹中总黄酮及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勃氏甜龙竹超声提取最佳的工艺为: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浓度为70%、料液比为1︰10(w︰v)、超声时间60min、温度40℃。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勃氏甜龙竹中总黄酮得率能达到4.6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4种丛生竹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795 2%、1.166 9%、0.092 6%、0.897 2%。勃氏甜龙竹、箬竹和椅子竹中均含有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及异荭草苷,浦竹仔中仅含有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分析方法的建立,为丛生竹化学资源的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生竹 勃氏甜龙竹 HPLC 竹叶黄酮 超声提取
下载PDF
鸡蛋参愈伤组织的诱导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和平 兰小中 +1 位作者 李春燕 杨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6-79,共4页
以鸡蛋参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筛选出了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和生根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5 mg/L;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1.0 mg/L+IBA 1.0 mg/L.
关键词 鸡蛋参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外源生长素对箭叶秋葵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能兵 张子学 +1 位作者 隋益虎 袁良方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用不同类型及浓度的生长素对箭叶秋葵进行处理,研究外源生长素对其生长及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A浓度为0.01g/L时,箭叶秋葵的3项发芽指标最高,且其根长或须根数也与其它处理有显著差异;在POD、SOD、CAT3种抗氧... 用不同类型及浓度的生长素对箭叶秋葵进行处理,研究外源生长素对其生长及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A浓度为0.01g/L时,箭叶秋葵的3项发芽指标最高,且其根长或须根数也与其它处理有显著差异;在POD、SOD、CAT3种抗氧化同工酶方面,0.01g/L的IBA处理会引起幼苗的酶带数减少,酶活性降低,说明外源生长素的类型和浓度对于同工酶的表达类型及活性都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 箭叶秋葵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滇白珠叶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岳峰 李晓芳 +2 位作者 俞志雄 张秋根 杨贤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50-255,共6页
江西井冈山产的滇白珠Gaultheria leucocarpa Bl.var crenulata(KurZ.)T.Z.Hus.鲜叶经常压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精油 Dy(沉水油)和Gx(萃取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分别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从精油Dy中鉴定出7个化学成分,占该精... 江西井冈山产的滇白珠Gaultheria leucocarpa Bl.var crenulata(KurZ.)T.Z.Hus.鲜叶经常压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精油 Dy(沉水油)和Gx(萃取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分别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从精油Dy中鉴定出7个化学成分,占该精油含量的99.96%;从精油Gx中鉴定出38个化学成分,占该精油含量的99.75%。精油Dy和Gx都含主要化学成分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前者为99.51%,后者95.93%,几乎为一纯品。同时该植物精油的总得油率最高可达3.22%。经评香、调香认为精油甜润、香气留长,适宜配成口香糖香精和牙膏香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白珠 精油 化学成分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