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alysis on Correlativity between Large Earthquakes in the Hindu Kush-Pamir and Tienshan Seismic Zone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Langping Shao Zhig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4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 the tectonic setting,historical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s and geodynamic environment of Tienshan and its neighboring regions, and draw a conclusion that large earthquakes in the Tienshan s... 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 the tectonic setting,historical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s and geodynamic environment of Tienshan and its neighboring regions, and draw a conclusion that large earthquakes in the Tienshan seismic zone are governed mainly by the pushing from Hindu Kush-Pamir syntax. Secondly,the relationship of large earthquakes in the Hindu Kush-Pamir region and the Tienshan seismic zone is investigated,and synchronization features are found existing in the grouped large earthquakes between the large earthquakes in two reg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mediate-focus large earthquakes in Hindu Kush-Pamir and shallow large earthquakes in the Tienshan seismic zone is also discussed. The same synchro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found,and the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of intermediate-focus earthquakes are fiercer, while large earthquakes in the Tienshan seismic zone are more intense,with a wider distribution range. The above results confirm the geodynamic correlativity between Hindu Kush-Pamir and the Tienshan seismic zone from the viewpoint of seism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nshan seismic zone Hindu kush-pamir Intermediate-focus earthquakes Correlativity of large earthquakes
下载PDF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相互俯冲的动力作用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浪平 邵志刚 李志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9-471,共13页
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的强烈变形区域,也是中国大陆与周边板块动力传递的关键部位,明确该地区两大板块俯冲接触的几何形态和动力作用对研究区域动力环境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基于Hayes等在2009和2010年提... 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的强烈变形区域,也是中国大陆与周边板块动力传递的关键部位,明确该地区两大板块俯冲接触的几何形态和动力作用对研究区域动力环境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基于Hayes等在2009和2010年提出的Slab1.0的研究思路,利用地震参数准定量地给出两大板块在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碰撞接触的几何形态.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在兴都库什地区呈现自南往北的俯冲;欧亚板块在帕米尔地区呈现由北往南的俯冲;同时在兴都库什和帕米尔之间存在俯冲交汇区,在该区印度板块以北西方向、欧亚板块以南东方向相互俯冲.其次基于哈佛大学提供的震源机制解,对不同接触部位进行了应力张量反演,结果显示在兴都库什俯冲区域主要表现为逆冲性质,帕米尔弧西段主要表现为走滑性质,且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在俯冲交汇区域,走滑、逆冲性质并存,表现为震源机制一致性紊乱.结合两大板块接触的几何形态和区域应力场反演结果,认为印度板块在兴都库什地区主动往北俯冲,而欧亚板块在帕米尔地区被动往南东—南向俯冲,形成两大板块的相互俯冲.本文从几何形态和应力场反演分析两大板块在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碰撞的动力作用方式,可为该区域地球动力学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 几何形态 中源地震 应力场反演 Slab1 0
下载PDF
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构造应力场反演及拆离板片应力形因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崔华伟 万永革 +2 位作者 黄骥超 盛书中 靳志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33-1649,共17页
从Global CMT目录搜集了1976年1月至2016年6月之间的震源深度大于70km的255个震源机制解,用阻尼应力反演方法,分70~160km和170~310km两个深度,计算了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同时以10km为间隔计算了兴都库什地区深度介于70... 从Global CMT目录搜集了1976年1月至2016年6月之间的震源深度大于70km的255个震源机制解,用阻尼应力反演方法,分70~160km和170~310km两个深度,计算了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同时以10km为间隔计算了兴都库什地区深度介于70~310km之间的应力形因子.得到以下初步结论:兴都库什板片向下俯冲和帕米尔地区断裂带的横向拉张,可能是导致应力场不同的原因.兴都库什俯冲带与帕米尔俯冲带碰撞,导致交汇地区(37°N—37.5°N)的应力场参数突变.兴都库什俯冲板片受到深部温度、压力等因素,出现薄弱面进而形成拆离板片.其脱离了主俯冲板片的束缚后,重力的上下拉张作用导致空区附近张轴倾伏角接近90°,拆离板片俯冲至上地幔不连续面,导致板片部分熔融进而应力形因子随着深度变小.而拆离板片受到地幔挤压其内部发生破碎,其压应力轴由西部的NS到东部NW-SE方向偏转及纵向张应力轴倾伏角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兴都库什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俯冲带 应力形因子
下载PDF
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中源地震的空间分布和震源机制解特征 被引量:15
4
作者 楼小挺 刁桂苓 +1 位作者 叶国扬 宁杰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48-1455,共8页
利用国际地震中心(ISC)提供的1964至2003年的高精度地震资料,给出了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中源地震带更完整、更明确的几何形态.兴都库什中源地震带(H带)和帕米尔中源地震带(P带)的倾向和最大深度沿走向有变化,可以进一步划分为H... 利用国际地震中心(ISC)提供的1964至2003年的高精度地震资料,给出了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中源地震带更完整、更明确的几何形态.兴都库什中源地震带(H带)和帕米尔中源地震带(P带)的倾向和最大深度沿走向有变化,可以进一步划分为HW段(H带西段)、HE段(H带东段)、PSW段(P带西南段)、PM段(P带中段)和PNE段(P带东北段).H带在170-190 km深度附近存在地震空区,其下方地震带的倾角明显大于上方,接近垂直.同时,空区下方的地震带沿东西方向成连续的倒“V”字形,两个分支的交角接近垂直.西段分支属于HW段,较浅,没有双层结构;东段分支属于HE段,较深,有双层结构.中源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规律明显.兴都库什地区主要以近垂直的T轴和近水平的垂直于地震带走向的P轴为特征.帕米尔地区的震源机制解由西南到东北逐渐由P轴近水平并沿地震带走向,转变为B轴近水平并沿走向,直至T轴近水平并沿走向.同时,P轴方向由西向东逐渐转为恒定地与地震带的走向相垂直.最后,我们讨论了这一地区地震活动可能的动力学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源地震带 震源机制解 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
下载PDF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6.7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魏芸芸 李金 +1 位作者 王琼 孙昭杰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45,共12页
本研究利用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6.7级地震的前震、主震及11次MS≥3.6余震序列的最佳双力偶震源机制解,得到阿克陶6.7级地震最佳双力偶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0°/倾角69°/滑动角... 本研究利用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6.7级地震的前震、主震及11次MS≥3.6余震序列的最佳双力偶震源机制解,得到阿克陶6.7级地震最佳双力偶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0°/倾角69°/滑动角-10°;节面Ⅱ走向114°/倾角81°/滑动角-159°,表明此次阿克陶6.7级地震为一次走滑型地震事件,结合震源区的地震地质构造及余震序列空间分布等已有研究成果,判定节面Ⅱ代表了主震的发震断层面。主震最大主压力轴方位为339°,与震源区附近历史中强震P轴近NW向的优势方位基本一致。其4.8级前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走滑型,与主震震源机制解具有较高的一致性。11次余震中有6次为走滑型地震,3次为逆断型地震,1次正断型地震,1次混合型地震,且多数地震具有近NW向的P轴方位。此次6.7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分布于6~16km之间,而大部分地震为9~13km,与本文计算得到的主震的震源深度10km相差不大。此外,初步分析了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强震活动与此次阿克陶6.7级地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6.7级地震 震源机制解 CAP方法 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
下载PDF
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与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关联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浪平 邵志刚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共10页
首先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性质以及动力环境等的分析,认为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主要受兴都库什-帕米尔构造结的动力控制。其次分析了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与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地区强震成组活动存在... 首先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性质以及动力环境等的分析,认为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主要受兴都库什-帕米尔构造结的动力控制。其次分析了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与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地区强震成组活动存在一定的同步特征;进一步考察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中源地震与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之间关系,发现两者同样存在同步特征,且该区中源地震的活动强度和频度越大,天山地震带的强震活动越剧烈,其分布范围也越广。该结果从地震活动的角度反映了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对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的动力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地震带 兴都库什-帕米尔 中源地震 强震活动关联
下载PDF
兴都库什—帕米尔—新疆中南部地区PI算法的回溯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志海 黄瑜 《内陆地震》 2010年第3期208-214,共7页
为考察基于地震统计物理的图像信息学PI算法是否适用于兴都库什、帕米尔和新疆中南部地区的强震预测,并考察地震活动特征,将兴都库什—帕米尔—新疆中南部地区作为一个研究区整体,对该地区1995-2009年的MS6.5以上强震进行了回溯性预测... 为考察基于地震统计物理的图像信息学PI算法是否适用于兴都库什、帕米尔和新疆中南部地区的强震预测,并考察地震活动特征,将兴都库什—帕米尔—新疆中南部地区作为一个研究区整体,对该地区1995-2009年的MS6.5以上强震进行了回溯性预测研究。设定截止震级Mc为完整性震级MW4.9,空间网格间距为0.4°×0.4,°时间滑动步长为120天,选取10年尺度的"异常学习时间窗"和3年尺度的"预测时间窗",分别对5个时间段进行计算。利用ROC图表法作为统计检验工具,使用R I算法作为预测结果参照的"零假设"。计算结果表明,PI算法远优于随机预测,可适用于该地区MS6.5以上强震的预测,但PI与RI算法的预测效果差距不大。这一方面说明该地区强震活动可能具有丛集性特征,另一方面,背景地震活动的非平稳性可能是造成PI算法与RI算法效果接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期强震预测 图像信息学PI算法 兴都库什—帕米尔—新疆中南部地区
下载PDF
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中源地震对新疆强震活动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宋春燕 聂晓红 +1 位作者 魏文薪 向元 《华南地震》 2022年第4期20-25,共6页
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处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带的西缘,是大陆内部中源地震最为活跃的区域。该地区应力场特征表明,印度板块向北的主动推挤,是形成这一区域应力场的动力源,通过分析新疆及周边地区的构造背景和动力环境,认为新疆地... 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处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带的西缘,是大陆内部中源地震最为活跃的区域。该地区应力场特征表明,印度板块向北的主动推挤,是形成这一区域应力场的动力源,通过分析新疆及周边地区的构造背景和动力环境,认为新疆地区强震活动主要受兴都库什—帕米尔构造结的动力作用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的7级以上中源地震活动与新疆地区强震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2015以来,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推挤作用持续增强,需关注新疆地区发生强震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都库什—帕米尔 中源地震 新疆强震
下载PDF
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板块俯冲及其应力状态 被引量:14
9
作者 孙文斌 和跃时 +1 位作者 常征 齐晓燕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利用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提供的1973—2006年地震目录、哈佛大学提供的1978—2005年地震机制解资料,精细地研究了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态,分析了地震震源机制特征。研究结果认为:欧亚板块以约50°... 利用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提供的1973—2006年地震目录、哈佛大学提供的1978—2005年地震机制解资料,精细地研究了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态,分析了地震震源机制特征。研究结果认为:欧亚板块以约50°的倾角向南俯冲,地震最大深度为364km;印度板块以层间插入的方式与欧亚板块碰撞,在帕米尔"结"附近碰撞强烈,地震活动明显增强,震源剖面显示"V"字型分布形态;在帕米尔"结"两侧,随着印度板块俯冲动力减弱,地震活动也明显减弱,地震震源剖面显示,印度板块向北俯冲的剖面形态逐渐消失,欧亚板块向SE俯冲的剖面形态越加清晰,从地震震源剖面分布形态分析,印度板块没有穿过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向北的反复、多期的叠瓦式地震分布形态,可能反映印度板块向北俯冲→断离、再俯冲→再断离的过程。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间的强烈碰撞挤压作用,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处于以近SN向的挤压构造应力状态,逆断层数量约占70%,正断层数量约占11%,走滑断层数量约占19%。P轴优势方位显示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主压应力近SN向,倾角近水平,呈现由南向北倾斜;T轴倾角近垂直,整体接近俯冲带的倾向。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应力场特征表明,印度板块向北的主动推挤,是形成这一区域应力场的主动力,向南倾的欧亚板块处于一种被动的被挤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Wadati-Benioff带 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
下载PDF
Intermediate-depth earthquakes beneath the Pamir-Hindu Kush Region:Evidence for collision between two opposite subduction zones 被引量:6
10
作者 Xiaoting Lou Chen Cai Chunquan Yu Jieyuan Ning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09年第6期659-665,共7页
We employed a double-difference algorithm (hypoDD) to relocate earthquakes within the region bounded by 66°E-78°E and 32°N-42°N in the period of 1964-2003 repor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eismologi... We employed a double-difference algorithm (hypoDD) to relocate earthquakes within the region bounded by 66°E-78°E and 32°N-42°N in the period of 1964-2003 repor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er (ISC). The improved hypocentral locations delineate a double-layered Wadati-Benioff zone in the eastern Hindu Kush intermediate seismic belt. Based on this feature and other evidences, we propose that the intermediate-depth earthquakes beneath the Pamir-Hindu Kush region may occur in two collided subduction zones with opposite dip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ental dynamics Pamir-Hindu Kush intermediate seismic zone earthquake relo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