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L-Phe^1-D-Ala^2)_n-]自装配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光巨 谭宏伟 刘若庄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2-66,共5页
运用分子力学和半经验分子轨道AM1方法研究了环 [( -L -Phe1-D -Ala2 ) n- ]和环 [( -L -Phe1-D -MeN -Ala2 ) n- ](n =3~ 6)的结构 ,揭示了这类分子能够进行自装配过程的结构特征 。
关键词 自装配 AM1 结构 氨基酸 多肽环 多肽纳米管
下载PDF
L-对硝基苯丙氨酸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孔令强 苏小燕 +2 位作者 汪林发 杜培彦 杨大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2-105,共4页
通过对反应温度、混酸的比例、投料比及后处理中pH的控制的系统研究,探讨了影响反应收率的主要因素,发现了制备L-对硝基苯丙氨酸的最佳实验条件.放大实验证实了我们的研究结果.该合成方法简便,成本低,收率高(>83%),具有很高的工业应... 通过对反应温度、混酸的比例、投料比及后处理中pH的控制的系统研究,探讨了影响反应收率的主要因素,发现了制备L-对硝基苯丙氨酸的最佳实验条件.放大实验证实了我们的研究结果.该合成方法简便,成本低,收率高(>83%),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丙氨酸 l-对硝基苯丙氨酸 硝化
下载PDF
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中的抗肿瘤成分 被引量:3
3
作者 丁玲 李富超 +4 位作者 秦梅 秦松 KELTER Gerhard FIEBIG Heinz H LAATSCH Hartmut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研究一株分离自条斑紫菜丝状体上的真菌代谢产物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电镜观察真菌形态特征,利用MEA培养基进行大规模发酵,经硅胶层析、葡聚糖凝胶层析等各种层析手段分离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利用MTT法测定化合... 目的:研究一株分离自条斑紫菜丝状体上的真菌代谢产物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电镜观察真菌形态特征,利用MEA培养基进行大规模发酵,经硅胶层析、葡聚糖凝胶层析等各种层析手段分离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利用MTT法测定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结果:该菌属于曲霉属,分离得到了两个化合物1和2,分别为cyclo(L-Trp-L-Phe)(1)和WIN64821(2)。MTT法测试结果表明,cyclo(L-Trp-L-Phe)和WIN64821对37株人体肿瘤细胞株具有中等细胞毒活性,其平均IC50分别为3.3和5.8μg·mL-1。结论:第一次报道这两种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曲霉 Cyclo(l-Trp-l-phe) WIN64821 细胞毒性
下载PDF
产L-苯丙氨酸解氨酶菌种筛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楠 熊彬 +1 位作者 张云开 梁智群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35-338,共4页
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具有L-苯丙氨酸解氨酶(L-Pheny la lan ine amm on la-lyase,PAL)较高酶活力的产生菌株——酵母菌SA 1。L-酪氨酸(L-T yr)为该菌株产PAL的最佳诱导物;利用反式肉桂酸转化L-苯丙氨酸(L-Phe)的最佳酶促反应条件为:2.0%... 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具有L-苯丙氨酸解氨酶(L-Pheny la lan ine amm on la-lyase,PAL)较高酶活力的产生菌株——酵母菌SA 1。L-酪氨酸(L-T yr)为该菌株产PAL的最佳诱导物;利用反式肉桂酸转化L-苯丙氨酸(L-Phe)的最佳酶促反应条件为:2.0%反式肉桂酸,碳酸氢铵∶氨水(W∶V)=4∶4,pH 10.6,34°C,反应8 h,在转化体系中添加甘油对酶活力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丙氨酸 l-苯丙氨酸解氨酶 反式肉桂酸
下载PDF
L-苯丙氨酸生产中PAL酶活及产酸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袁其朋 岳海燕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3,8,共4页
研究了诱导剂、表面活性剂及酶稳定剂对L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酶 )酶活的影响 ,考察了细胞量及反式肉桂酸的流加对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 0 0 5 %L 苯丙氨酸为诱导剂可提高酶活 18 2 %,以 0 0 0 5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为表面活性剂... 研究了诱导剂、表面活性剂及酶稳定剂对L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酶 )酶活的影响 ,考察了细胞量及反式肉桂酸的流加对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 0 0 5 %L 苯丙氨酸为诱导剂可提高酶活 18 2 %,以 0 0 0 5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为表面活性剂可提高酶活 12 4 %,PAL酶的稳定剂 2mol/L山梨醇与 0 1%戊二醛的组合可使酶活提高 94 5 %。细胞量 /肉桂酸比率α为 3 6对产酸最有利 ,在第 3,2 5 ,40h流加反式肉桂酸至浓度为 0 1mol/L ,可提高产酸浓度9 6 %。实验发现野生菌株的产酸能力可达 10 0 3g/L ,肉桂酸的转化率可达 6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丙氨酸 l-苯丙氨酸解氨酶 酶活力 产酸能力 PAl
下载PDF
环(L-苯丙-L-缬)二肽的合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丽斌 李培刚 +2 位作者 矫桂丽 任慧平 邹志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66-67,71,共3页
以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和L-(+)-缬氨酸为原料,经氨基保护、羧基活化等措施合成了新型催化剂环(苯丙-缬)二肽.
关键词 环(l-苯丙-缬)二肽 l-(%PlUS%)-缬氨酸 l-(%PlUS%)-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 合成
下载PDF
吸附法分离生物转化反应液中L-苯丙氨酸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泰明 孙士霖 +1 位作者 吴梧桐 王旻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45-148,共4页
为了分离提取生物转化反应液中 L-苯丙氨酸 (L- Phe) ,选用了几种吸附材料。结果显示 :用南开牌 NKA- 吸附树脂效果最好 ,吸附率平均 86.42 % ,且易于被 95%乙醇动态洗脱 ,洗脱率在 90 %左右 ,纯度 87.2 3%。结合离子交换等方法可以较... 为了分离提取生物转化反应液中 L-苯丙氨酸 (L- Phe) ,选用了几种吸附材料。结果显示 :用南开牌 NKA- 吸附树脂效果最好 ,吸附率平均 86.42 % ,且易于被 95%乙醇动态洗脱 ,洗脱率在 90 %左右 ,纯度 87.2 3%。结合离子交换等方法可以较为简便地纯化反应液中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化反应液 吸附法 分离 吸附树脂 苯丙氨酸
下载PDF
PMVBU吸附树脂对L-苯丙氨酸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芸 陶李明 +1 位作者 周菊峰 黄红英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5,51,共5页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大孔交联聚(对乙烯基苄基脲)树脂(简称PMVBU树脂)对L-苯丙氨酸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树脂对L-苯丙氨酸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相关系数R都在0.99...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大孔交联聚(对乙烯基苄基脲)树脂(简称PMVBU树脂)对L-苯丙氨酸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树脂对L-苯丙氨酸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相关系数R都在0.99左右,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了等量吸附焓、Gibbs吸附自由能和吸附熵,表明树脂对L-苯丙氨酸的吸附均为自发、放热、熵减的物理吸附过程。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过程是影响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VBU树脂 l-苯丙氨酸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下载PDF
深红酵母转化反式肉桂酸生成L-苯丙氨酸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徐虹 欧阳平凯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00年第2期30-33,共4页
研究了深红酵母As2 .2 79产生L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的条件、转化反式肉桂酸 (t Ca)生成L 苯丙氨酸 (L Phe)的条件以及几种因素对PAL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最佳转化条件为 :1 .0 %t Ca ,8mol/L氨 ,pH1 0 .0 ,30℃。在转化液中加入... 研究了深红酵母As2 .2 79产生L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的条件、转化反式肉桂酸 (t Ca)生成L 苯丙氨酸 (L Phe)的条件以及几种因素对PAL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最佳转化条件为 :1 .0 %t Ca ,8mol/L氨 ,pH1 0 .0 ,30℃。在转化液中加入还原剂和充入N2 有利于提高酶的稳定性 ,在此条件下可一次转化 6 4 %的t Ca ,保留6 0 %的酶活。生成L Phe浓度为 5 .8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丙氨酸 反式肉桂酸 深红酵母 PAl 稳定性
下载PDF
环(L-苯丙-L-脯)的合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兆林 汪有初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3期216-218,共3页
从L苯丙氨酸和L脯氨酸出发,分别保护两种氨基酸的N 端和C端,将N 端保护的L苯丙氨酸与C端保护的L脯氨酸经DCC缩合,得直链二肽,再经Pd/C催化氢化,甲醇中回流,得环(L苯丙L脯),结构经HREIM... 从L苯丙氨酸和L脯氨酸出发,分别保护两种氨基酸的N 端和C端,将N 端保护的L苯丙氨酸与C端保护的L脯氨酸经DCC缩合,得直链二肽,再经Pd/C催化氢化,甲醇中回流,得环(L苯丙L脯),结构经HREIMS、DE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丙氨酸 l-脯氨酸 DCC缩合 环二肽
下载PDF
环(L-脯-L-苯丙)二肽--潜在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瑨 陆晓明 段雅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4-91,共8页
利用海藻来源的黄曲霉中提取到的次级代谢产物筛选GPR41的激动剂,发现环二肽类化合物环(L-脯-L-苯丙)二肽(17号)可在多种(G41-CHO,G12-CHO,Mock-CHO,SH-sy5y和HEK293)细胞中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实验结果表明,17号化合物引起cAMP升... 利用海藻来源的黄曲霉中提取到的次级代谢产物筛选GPR41的激动剂,发现环二肽类化合物环(L-脯-L-苯丙)二肽(17号)可在多种(G41-CHO,G12-CHO,Mock-CHO,SH-sy5y和HEK293)细胞中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实验结果表明,17号化合物引起cAMP升高不依赖于GPCR的激活,且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forskolin与17号化合物共处理组比fsk单独处理组cAMP进一步增加.实验结果提示,17号化合物可能是通过抑制cAMP水解,从而引起cAMP水平的持续升高.17号化合物与已知的PDE抑制剂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可能是潜在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这是首次发现环(L-脯-L-苯丙)二肽具有在多种细胞内提高cAMP浓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CAMP 环(l-脯-l-苯丙)二肽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下载PDF
L-脯氨酰-L-苯丙氨酸催化的直接不对称Mannich反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宝华 史兰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9-311,374,共4页
报道了L-脯氨酰-L-苯丙氨酸和L-脯氨酰-L-苯丙氨酸/对甲苯磺酸在DMSO中0℃催化硝基苯甲醛、丙酮与4-甲氧基苯胺一锅三组分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以L-脯氨酰-L-苯丙氨酸和L-脯氨酰-L-苯丙氨酸/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产物收率分别为56%和61%... 报道了L-脯氨酰-L-苯丙氨酸和L-脯氨酰-L-苯丙氨酸/对甲苯磺酸在DMSO中0℃催化硝基苯甲醛、丙酮与4-甲氧基苯胺一锅三组分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以L-脯氨酰-L-苯丙氨酸和L-脯氨酰-L-苯丙氨酸/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产物收率分别为56%和61%,ee值分别为98%和99%。实验得出低温有利于提高反应的对映选择性,4-甲氧基苯胺是最好的胺组分,催化剂对醛的结构要求苛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不对称Mannich反应 催化 l-脯氨酰-l-苯丙氨酸
下载PDF
在热管生物反应器中发酵制备L-苯丙氨酸
13
作者 徐舒 王煜 张赣道 《辽宁化工》 CAS 2004年第10期573-575,590,共4页
用在 5L热管生物反应器中实体发酵所产生的大肠杆菌E .coliNo.1进行苯丙酮酸转氨制备L -苯丙氨酸过程能达到较高的技术指标。在微生物生长各阶段反应器中发酵液的温度很均匀 ,其平均温差为 0 .0 8℃、最大温差为 0 .4℃。与用传统的搅... 用在 5L热管生物反应器中实体发酵所产生的大肠杆菌E .coliNo.1进行苯丙酮酸转氨制备L -苯丙氨酸过程能达到较高的技术指标。在微生物生长各阶段反应器中发酵液的温度很均匀 ,其平均温差为 0 .0 8℃、最大温差为 0 .4℃。与用传统的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相比 ,用热管生物反应器发酵的微生物菌体量 (以OD值计 )从 0 .40提高至 0 .5 4,其发酵液转化苯丙酮酸制备L -苯丙氨酸的平均得率从 70 %增加至 7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l-苯丙氨酸 发酵
下载PDF
Fmoc-N-甲基-L-苯丙氨酸的微波辅助合成
14
作者 孙彭利 阎玺庆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10期64-65,共2页
以Fmoc保护的L-苯丙氨酸为起始原料,经恶唑烷酮中间体,在三氟乙酸和无水AlCl3共同催化下,三乙基硅烷还原得到Fmoc保护的N-甲基L-苯丙氨酸,总收率82%。反应过程中,采用微波辐射代替传统的加热方式,缩短了时间,提供了产率,三氟乙酸和无水... 以Fmoc保护的L-苯丙氨酸为起始原料,经恶唑烷酮中间体,在三氟乙酸和无水AlCl3共同催化下,三乙基硅烷还原得到Fmoc保护的N-甲基L-苯丙氨酸,总收率82%。反应过程中,采用微波辐射代替传统的加热方式,缩短了时间,提供了产率,三氟乙酸和无水三氯化铝共同催化体系避免了副产物Fmoc-Tic-OH的生成,该方法优化了生产工艺,缩短了反应时间,节约了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oc-N-甲基-l-苯丙氨酸 微波辐射 合成
下载PDF
手性环(L-苯丙-L-组)和(D-苯丙-D-组)二肽的合成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凯 韩邦友 +2 位作者 朱红军 宋广亮 王锦堂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67-70,共4页
环二肽是不对称氰醇化反应的重要催化剂。以L 苯丙氨酸、L 组氨酸和D 苯丙氨酸、D 组氨酸为原料,用苄氧羰基保护苯丙氨酸的N端和进一步用硝基苯酚酯活化其C端,再与C端保护的组氨酸甲酯缩合,得直链二肽,再经Pd/C催化氢化脱保护基,闭环,得... 环二肽是不对称氰醇化反应的重要催化剂。以L 苯丙氨酸、L 组氨酸和D 苯丙氨酸、D 组氨酸为原料,用苄氧羰基保护苯丙氨酸的N端和进一步用硝基苯酚酯活化其C端,再与C端保护的组氨酸甲酯缩合,得直链二肽,再经Pd/C催化氢化脱保护基,闭环,得环(L 苯丙 L 组)二肽和(D 苯丙 D 组)二肽,结构经元素分析、IR、HNMR等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丙氨酸 l-组氨酸 手性环二肽 环(l-苯丙-l-组) 环(D苯丙-D-组) 不对称合成
下载PDF
Boc-L-(苯丙)噻唑-4-甲酸甲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晓燕 张志伟 +2 位作者 魏宇静 杨毅华 刘守信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2-546,共5页
本文分别以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和叔丁氧羰基保护的L-苯丙氨酸为起始原料,经两种不同的合成路线,完成了Boc-L-(苯丙)噻唑-4-甲酸甲酯的合成。其中,第一条路线共五步反应,总收率18%;第二条路线共四步反应,总收率22%,两条路线所涉及的官... 本文分别以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和叔丁氧羰基保护的L-苯丙氨酸为起始原料,经两种不同的合成路线,完成了Boc-L-(苯丙)噻唑-4-甲酸甲酯的合成。其中,第一条路线共五步反应,总收率18%;第二条路线共四步反应,总收率22%,两条路线所涉及的官能团转换和反应有:氨基Boc保护、酯基还原、羟基Parikh-Doering氧化,MnO_2氧化,N-甲氧基-N-甲酰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丙氨酸甲酯 Boc-l-苯丙氨酸 Boc-l-(苯丙)噻唑-4-甲酸甲酯
下载PDF
微波协同L-苯丙氨酸处理对苦荞萌发中黄酮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先猛 卞紫秀 +3 位作者 王顺民 陆宁 张慧敏 王俊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1-198,共8页
以川乔1号苦荞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微波处理协同营养液L-苯丙氨酸(L-Phe)处理富集发芽苦荞黄酮效果。采用单因素和CCD响应面优化的方法,以苦荞芽中黄酮含量为指标,优化微波协同L-Phe处理下苦荞萌发富集黄酮的最佳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 以川乔1号苦荞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微波处理协同营养液L-苯丙氨酸(L-Phe)处理富集发芽苦荞黄酮效果。采用单因素和CCD响应面优化的方法,以苦荞芽中黄酮含量为指标,优化微波协同L-Phe处理下苦荞萌发富集黄酮的最佳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苦荞芽中黄酮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富集工艺为:苦荞种子经消毒、催芽,采用微波功率250 W处理90 s,微波温度为(40±2)℃,然后在温度25℃,湿度75%±5%RH条件下避光培养7 d,发芽盘底盘中装入2.90 mmol/L的L-Phe溶液作为营养液,培养第7 d苦荞芽中黄酮含量为6.26 g/100 g。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苦荞芽中黄酮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离和确定出绿原酸、牡荆素、芦丁三种黄酮类物质,含量分别为3.2764、0.5644和31.896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芽 黄酮富集 微波 l-苯丙氨酸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JK-008提取生物转化液浓缩母液中L-苯丙氨酸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东 魏华琴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4年第4期36-38,共3页
采用JK-008阳离子交换树脂对生物转化反应液浓缩母液中L-苯丙氨酸进行提取,结果显示效果良好,交换率达90%,且易于被2mol·L-1氨水动态洗脱,洗脱率在95%左右,结合蒸汽浓缩方法可以运用于工业化生产L-苯丙氨酸的母液后处理工艺。
关键词 l-苯丙氨酸 生物转化液 浓缩母液 JK-008阳离子交换树脂 后处理工艺 提取 酶法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微胶囊固定化粘红酵母生产L-苯丙氨酸的工艺条件
19
作者 周林 罗世翊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5期57-60,共4页
以微胶囊固定化粘红酵母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粘红酵母转化反式肉桂酸(t-CA)生成L-苯丙氨酸过程中转化体系温度、pH值、cNH+4/ct-CA对L-苯丙氨酸积累量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对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转化条件为:温度30.75℃、pH值11... 以微胶囊固定化粘红酵母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粘红酵母转化反式肉桂酸(t-CA)生成L-苯丙氨酸过程中转化体系温度、pH值、cNH+4/ct-CA对L-苯丙氨酸积累量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对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转化条件为:温度30.75℃、pH值11.58、cNH+4=4.77mol.L-1、ct-CA=10g·L-1,在该条件下,L-苯丙氨酸积累量为27.5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粘红酵母 l-苯丙氨酸 响应面法 优化
下载PDF
化学诱变结合结构类似物法选育高苯丙氨酸解氨酶菌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敏 杨顺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25-528,共4页
EMS诱变结合结构类似物法提高含PAL出发菌株红酵母Rhodotorula sp.CIBASA1401100 生物转化能力阳性率为35.5 % ,部分突变株PAL转化能力提高1 倍以上,其中E105,E240 具有快速转... EMS诱变结合结构类似物法提高含PAL出发菌株红酵母Rhodotorula sp.CIBASA1401100 生物转化能力阳性率为35.5 % ,部分突变株PAL转化能力提高1 倍以上,其中E105,E240 具有快速转化能力,反应3 hLPhe累积浓度达到1 gL左右.φ10% 甘油和30 gLGlu 对PAL转化具有明显的稳定作用.用含φ10% 甘油和30 gLGlu 的反应液进行生物转化制备,E105 和E240 在24 h 期间LPhe 质量浓度大于20 gL,转化率达8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磺酸乙酯 选育 苯丙氨酸解氨酶 红酵母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