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空间中子流形上L^p调和1-形式的消灭定理 被引量:2
1
作者 姚中伟 刘建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87,共6页
设Mm(m≥3)是m+n维球空间S^m+n中的m维完备定向非紧子流形,考虑子流形Mm上的Lp(p≥2)调和1-形式的存在性问题.记Φ为子流形Mm的无迹张量,则Mm的全曲率定义为||Φ||L^m(M)=(∫M|Φ|^mdM)^1/m,其中dM表示Mm的体积元.首先,在子流形Mm的全... 设Mm(m≥3)是m+n维球空间S^m+n中的m维完备定向非紧子流形,考虑子流形Mm上的Lp(p≥2)调和1-形式的存在性问题.记Φ为子流形Mm的无迹张量,则Mm的全曲率定义为||Φ||L^m(M)=(∫M|Φ|^mdM)^1/m,其中dM表示Mm的体积元.首先,在子流形Mm的全曲率有正上界的假设条件下,特别地,该正上界的取值仅依赖于子流形Mm的维数m和p,使用Bochner公式及球空间中子流形Ricci曲率的下界估计和Sobolev不等式,并利用截断函数法和Lp条件,得到了子流形Mm上不存在非平凡的Lp调和1-形式,即Lp调和1-形式的消灭定理.其次,考虑逐点条件,假设子流形Mm的无迹张量Φ的最大模函数有正上界,该正上界的取值仅依赖于m,使用同样的方法,证明了Mm上不存在非平凡的Lp调和1-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调和1-形式 消灭定理 全曲率 无迹张量
下载PDF
谷胱甘肽转硫酶P1(rs1695)基因多态性与Ⅳ期乳腺癌紫杉类和(或)蒽环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新兰 赵艳姣 +1 位作者 姜敏 黄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79-884,共6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谷胱甘肽转硫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695[GSTP1(rs1695)]的基因分型,分析其与Ⅳ期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类和(或)蒽环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谷胱甘肽转硫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695[GSTP1(rs1695)]的基因分型,分析其与Ⅳ期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类和(或)蒽环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检测128例Ⅳ期女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GSTP1(rs1695)基因分型,并根据PCR-HRM检测的不同基因型随机抽取10%的样本进行测序验证。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方法进行基因型分布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关系,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 128例Ⅳ期乳腺癌患者中,GSTP1(rs1695)AA基因型占57.8%(74/128)、AG基因型占39.8%(51/128)、GG基因型占2.3%(3/128),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证实本研究入组病例GSTP1(rs1695)基因具有群体代表性(P>0.05)。128例患者均接受以紫杉类和(或)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化疗有效率为57.03%(73/128),化疗无效率为42.97%(55/128),化疗无效病例中病情稳定占18.75%(24/128),AG/GG基因型患者的化疗疗效优于AA基因型(OR=4.139,95%CI:1.907~8.975,P<0.01),携带G基因患者的化疗有效率高于携带A基因的患者(χ2=12.163,P<0.01);其中70例紫杉类联合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患者中,AG/GG基因型患者的化疗疗效优于AA基因型(OR=4.016,95%CI:1.404~11.483,P<0.01),携带G基因患者的化疗有效率高于携带A基因的患者(χ2=5.943,P<0.05)。结论 GSTP1(rs1695)的基因多态性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类和(或)蒽环类药物化疗疗效预测的遗传标记物,值得进一步大样本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谷胱甘肽转硫酶P1 单核苷酸多态性 药物疗法
下载PDF
Pseudomonas dacunhae DQ-p1 菌产酶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侯剑英 赵睿英 +1 位作者 金凤燮 董述祥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51-56,共6页
对实验室诱变得到的PseudomonasdacunhaeDQ-p1菌产L-天门冬氨酸-β-脱羧酶条件作了系统考察,发现谷氨酸、反丁烯二酸、玉米浆对菌体生长和诱导产生L-天门冬氨酸-β-脱羧酶有利;糖虽然有利于菌体生长... 对实验室诱变得到的PseudomonasdacunhaeDQ-p1菌产L-天门冬氨酸-β-脱羧酶条件作了系统考察,发现谷氨酸、反丁烯二酸、玉米浆对菌体生长和诱导产生L-天门冬氨酸-β-脱羧酶有利;糖虽然有利于菌体生长,但抑制产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培养基最佳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氨酸 脱羧酶 产生菌 产酶条件
下载PDF
冷蒿和苜蓿对意大利蝗生长及生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黄训兵 张洋 +3 位作者 曹广春 涂雄兵 吴乐年 朱猛蒙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7-622,共6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Sp.Pl.以及二者1∶1混合饲喂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L.)一龄蝗蝻,冷蒿饲喂不能完成其生活史,两种食料混合饲喂的发育进度要快于紫花苜蓿饲喂的个体。以三种食料分...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Sp.Pl.以及二者1∶1混合饲喂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L.)一龄蝗蝻,冷蒿饲喂不能完成其生活史,两种食料混合饲喂的发育进度要快于紫花苜蓿饲喂的个体。以三种食料分别饲喂意大利蝗成虫,研究其生长及生殖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取食紫花苜蓿和取食混合食料相比,取食冷蒿抑制了意大利蝗成虫体长、体重、雌雄成虫寿命、交配率和单雌产卵量,导致交配期提前,雌虫死亡率升高,而对卵囊内卵粒数无影响。与取食紫花苜蓿相比,取食混合食料促进了卵囊内卵粒数的增加,其余指标没有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表明两种牧草的隔离种植对减轻意大利蝗为害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蝗 冷蒿 紫花苜蓿 生长 生殖力
下载PDF
双线性型Hardy算子(英文)
5
作者 刘霞 江寅生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介绍了一类双线性型加权Hardy算子,对于p,p1,p2∈[1,∞],证明了Hardy算子是映Lp1×Lp2到Lp有界的.
关键词 双线性型Hardy算子 L^p1 × L^p2
下载PDF
加电固定化膜式反应器生产L-丙氨酸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春枝 雷相峰 +1 位作者 侯剑英 金风燮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33-35,共3页
选用突变株P .dacunhaeDQ p1菌 ,利用加电固定化细胞膜式反应器生产L 丙氨酸 ,旨在消除产物L 丙氨酸对L 天冬氨酸 β 脱羧酶的竞争性抑制。研究结果表明 :加静电优于通电流 ;随着静电压的加大 ,表观米氏常数Km′变小 ,说明该反应器的... 选用突变株P .dacunhaeDQ p1菌 ,利用加电固定化细胞膜式反应器生产L 丙氨酸 ,旨在消除产物L 丙氨酸对L 天冬氨酸 β 脱羧酶的竞争性抑制。研究结果表明 :加静电优于通电流 ;随着静电压的加大 ,表观米氏常数Km′变小 ,说明该反应器的使用一定程度地解除了产物的抑制 ;结果还表明对于表观抑制常数Ki′存在阈值 ,本实验范围内阈值约为 9~ 1 2V ,外加静电压超过阈值时 ,Ki′显著增大。底物转化率与停留时间反应器动力学方程的数学模型为τ =ax +bln[1 /( 1 -x)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丙氨酸 固定化细胞膜 反应器 生产 酶催化
下载PDF
落花生根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中恩镰孢菌素类化合物及生物活性研究
7
作者 周丽曼 孙建 +5 位作者 潘柳婷 郭梦菲 唐运文 王聪 许海棠 孔凡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5473-5480,共8页
目的研究落花生根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使用硅胶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等对代谢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测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CK-8法测试化合物的抗肿瘤细胞活性... 目的研究落花生根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使用硅胶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等对代谢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测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CK-8法测试化合物的抗肿瘤细胞活性,使用表面等离子共振实验(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研究化合物与胆固醇转运蛋白1(niemann-pick c1-like 1,NPC1L1)相互作用关系。结果从落花生根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1)与5个已知化合物:白僵菌素(2)、恩镰孢菌素I(3)、恩镰孢菌素MK1688(4)、恩镰孢菌素H(5)及恩镰孢菌素B(6)。化合物1~4对HepG2细胞和HeLa细胞的IC50均小于10µmol/L,化合物2~4则对HCT116细胞的IC50小于10µmol/L,SPR研究表明化合物2、4在20µmol/L浓度下,可与NPC1L1蛋白相互作用。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恩镰孢菌素类化合物,命名为恩镰孢菌素W。化合物1~5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2、4与NPC1L1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可能是NPC1L1蛋白的潜在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花生 尖刀镰孢菌LHS-P1-3 恩镰孢菌素 白僵菌素 细胞毒活性 NPC1L1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