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思勉与《古史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波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5-73,共9页
以《古史辨》的编著为机缘,吕思勉与顾颉刚、童书业等人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往关系。吕思勉尽管参加了《古史辨》的编著工作,但在审查古书、考辨古史的观念和方法上,却有自己的一套独到的见解,透过这些见解,可以看到他与顾颉刚等人古史... 以《古史辨》的编著为机缘,吕思勉与顾颉刚、童书业等人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往关系。吕思勉尽管参加了《古史辨》的编著工作,但在审查古书、考辨古史的观念和方法上,却有自己的一套独到的见解,透过这些见解,可以看到他与顾颉刚等人古史理论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思勉 顾颉刚 童书业 古史辨
下载PDF
略论吕思勉的民族主义史学思想——以抗战时期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田亮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8-93,共6页
吕思勉的学术思想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他认为,史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但应以真实的历史知识为前提;文化乃国家民族盛衰兴替之本,民族主义是国民活力的源泉;国史... 吕思勉的学术思想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他认为,史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但应以真实的历史知识为前提;文化乃国家民族盛衰兴替之本,民族主义是国民活力的源泉;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掘文化历史传统的民族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吕思勉所表现出的对抗战前途和中华民族命运的乐观和自信,根植于他对历史的深刻体认。吕思勉是一位热情但不失理性的民族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吕思勉 民族主义 史学思想
下载PDF
吕思勉《小说丛话》对太田善男《文学概论》的吸入──兼论西方小说艺术论在晚清的移植 被引量:5
3
作者 关诗珮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35,共17页
1914年发表在《中华小说界》的《小说丛话》,是一篇展现中国近现代小说观念转变过程的重要理论文章。本文首先指出,这篇被认为是由历史学家吕思勉所撰的文章,大量参考了日本明治时期太田善男的《文学概论》。吕思勉的目的,是以此矫正晚... 1914年发表在《中华小说界》的《小说丛话》,是一篇展现中国近现代小说观念转变过程的重要理论文章。本文首先指出,这篇被认为是由历史学家吕思勉所撰的文章,大量参考了日本明治时期太田善男的《文学概论》。吕思勉的目的,是以此矫正晚清流行的小说实用论,以及建立中国小说是为美术的观念。论文最末指出,《小说丛话》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篇以西方novel、romance概念带出现代中国小说观念中"长篇小说"及"短篇小说"的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之 吕思勉 太田善男 《文学概论》近代中国小说理论 明治文学理论
下载PDF
必也正名乎——吕思勉《医籍知津》与谢观《中国医学源流论》关系辨证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珂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4,171,共9页
《中国医学源流论》是一部学界公认的医史经典之作,过去人们都认为该书作者是现代著名中医学者谢观。近年公布出版了一批史学大师吕思勉的著作及相关新史料,其中有一部题名《医籍知津》的书稿,从总体结构与文字内容来看,均与前者大同小... 《中国医学源流论》是一部学界公认的医史经典之作,过去人们都认为该书作者是现代著名中医学者谢观。近年公布出版了一批史学大师吕思勉的著作及相关新史料,其中有一部题名《医籍知津》的书稿,从总体结构与文字内容来看,均与前者大同小异。本文通过缜密比勘和考辨,发现《源流论》实际是谢氏据《知津》增订而成。基于尊重历史事实的原则,有必要将《源流论》的作者署名修正为:"吕思勉撰,谢观增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学源流论》 谢观 《医籍知津》 吕思勉 作者署名
下载PDF
论吕思勉对张载之学的研究与阐释
5
作者 孙雪雷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4-48,共5页
吕思勉在对张载学说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没有采取当时较为流行的体系构建模式,而是选择提纲挈领的方式进行梳理与阐释。吕思勉指出张载提出的一系列核心概念,于理学有开山之功。他认为“气”作为张载哲学的核心概念,对于其学说的建立与展... 吕思勉在对张载学说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没有采取当时较为流行的体系构建模式,而是选择提纲挈领的方式进行梳理与阐释。吕思勉指出张载提出的一系列核心概念,于理学有开山之功。他认为“气”作为张载哲学的核心概念,对于其学说的建立与展开意义重大,使得张载之学能合天地万物于一体而归结于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思勉 张载
下载PDF
吕思勉与中国早期民族史学科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学东 王东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53,共7页
20世纪30年代前后,随着日本以及西方史学理论不断传入,中国学术界按照西方学科模式对各个学科进行重组。由于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关于民族史学的种种观点充斥国内,中国民族史学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此期间,吕思勉先生从不同角... 20世纪30年代前后,随着日本以及西方史学理论不断传入,中国学术界按照西方学科模式对各个学科进行重组。由于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关于民族史学的种种观点充斥国内,中国民族史学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此期间,吕思勉先生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民族史进行分析归纳,构建了他的关于中国民族史学科的新型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思勉 民族史学科 构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