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山中段构造特征与汶川地震 被引量:30
1
作者 刘树根 田小彬 +3 位作者 李智武 孙玮 郭兵 刘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8-397,共10页
通过地表地质调查、钻井资料和各种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剖析了龙门山中段的构造特征和岩石圈结构特征的特殊性:(1)10 Ma以来龙门山中段隆升幅度和速率最大;(2)龙门山中北段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较南段弱;(3)龙门山中段主构造带之下存在有大... 通过地表地质调查、钻井资料和各种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剖析了龙门山中段的构造特征和岩石圈结构特征的特殊性:(1)10 Ma以来龙门山中段隆升幅度和速率最大;(2)龙门山中北段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较南段弱;(3)龙门山中段主构造带之下存在有大于10 000Ω.m的高阻异常体;(4)龙门山中段具有+0.015 cm/s2的剩余(60 km×60 km^120 km×120 km)布格重力异常;(5)龙门山中段为正的均衡重力异常区。在此基础上,结合汶川地震主震和余震的分布特征,得出:(1)四川汶川地震主震和绝大多数余震震源多位于映秀-北川主断层下盘(扬子地块上),断层活动的主动盘是下盘,映秀-北川主断层的活动为俯冲兼左旋走滑;(2)此次地震是扬子板块向西俯冲(L型俯冲)、四川盆地顺时针旋转和青藏高原隆升逆冲相互作用的产物;(3)四川汶川地震有可能是构造地震的一种新类型,其孕育巨大能量的最重要条件为地块坚硬(能量不易释放)和位于地块边缘(构造作用强烈,有能量来源)。最后,建议有关部门和地学界重视中国主要地块边缘的重力场,尤其是剩余布格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的研究。这也许对地震的长期预测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汶川地震 龙门山 l型俯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