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4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态应变能变化率的L形管道损伤识别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子川 马骐 +2 位作者 张丹富 白冰洁 杜国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69-176,共8页
为识别L形管道的局部损伤,根据局部结构的振型、刚度矩阵和固有频率,得到管道局部的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指标,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不同参数模型,得到低阶模态数据以及管道各单元的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该损伤指标,... 为识别L形管道的局部损伤,根据局部结构的振型、刚度矩阵和固有频率,得到管道局部的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指标,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不同参数模型,得到低阶模态数据以及管道各单元的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该损伤指标,能够较好地确定L形管道的损伤位置,并且直管单元比弯曲单元对该指标更敏感;对同一单元不同损伤程度的对比,可以反映其损伤程度的大小;对L形管道不同弯曲角度进行模拟,该指标对不同弯曲角度L形管道的损伤识别具有普遍性;对L形管道不同缺陷长度进行模拟,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指标在缺陷取周向长度的1/32时达到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形管 模态应变能变化率 损伤识别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
2
作者 张磊 王宏 +2 位作者 张小伟 孟位明 赵志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2295-2299,共5页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术,...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术,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检测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足功能、跟骨解剖结构、骨代谢、炎性因子、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2组AOFAS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高度、P1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环磷酰胺(CTX)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 d 2组CRP、IL-6、MDA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跗骨窦小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效果理想,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炎症及应激反应,且可促进术后足功能、骨代谢恢复,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足功能 跗骨窦小切口 经外侧“l切口术
下载PDF
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周国辉 曾荇 吴方前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恢复踝关节功能,明显提升患者恢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远端骨折 l钢板内固定 前外侧入路 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计及层内和层间的L形层合板失效的数值研究
4
作者 王宇轩 曹东风 +1 位作者 胡海晓 李书欣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3,共11页
民用复合材料飞机中,L形层合板是最常见也是最关键的元件,研究其失效机制对飞机结构安全至关重要。层内基体裂纹扩展和层间分层失效是L形复合材料层合板最关键的两种失效机制,这两种失效机制可能同时发生并且存在耦合作用。本文提出两... 民用复合材料飞机中,L形层合板是最常见也是最关键的元件,研究其失效机制对飞机结构安全至关重要。层内基体裂纹扩展和层间分层失效是L形复合材料层合板最关键的两种失效机制,这两种失效机制可能同时发生并且存在耦合作用。本文提出两套数值分析模型,用于描述L形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失效过程。模型Ⅰ在L形板的弧形区域层间布置零厚度内聚力单元用于模拟分层,同时在90°层内铺设径向零厚度内聚力单元用于模拟基体裂纹。模型Ⅱ采用XFEM方法模拟基体裂纹的萌生和扩展,采用内聚力行为方法模拟分层。通过与试验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对两套模型在失效模式和关键载荷预测等方面的能力和优缺点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套模型都能描述基体裂纹和分层的扩展及二者的耦合作用。模拟分析所得到的失效模式与试验结果一致,同时预测的初始失效载荷和最大失效载荷也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层合板 层内裂纹 分层 扩展有限元 内聚力单元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5
作者 王永彬 杜鹏 相皓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75-279,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31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入路不同分为改良L形切口组(采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17例)和跗骨窦切口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14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 目的 探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31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入路不同分为改良L形切口组(采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17例)和跗骨窦切口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14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拆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指标(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切口长度:跗骨窦切口组短于改良L形切口组(P<0.0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拆线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影像学指标:跗骨窦切口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后3 d有丢失(P<0.05);改良L形切口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后3 d无丢失(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L形切口组均优于跗骨窦切口组(P<0.05)。AOFAS踝-后足评分、MaryLand评分:两组末次随访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L形切口组均高于跗骨窦切口组(P<0.05)。结论 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骨块显露清晰、骨折复位固定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l切口 跗骨窦微创 跟骨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L形多腔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研究
6
作者 陈阳婷 《建筑技术》 2024年第2期238-242,共5页
为研究L形多腔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建立了42个不同荷载比、钢材屈服强度、柱肢宽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火灾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测点温度和轴向位移的模拟值与试验值误差较小,模型具有可靠性,可用于异形多... 为研究L形多腔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建立了42个不同荷载比、钢材屈服强度、柱肢宽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火灾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测点温度和轴向位移的模拟值与试验值误差较小,模型具有可靠性,可用于异形多腔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模拟;荷载比的减小、钢材强度的减小、混凝土强度的增大和柱肢宽度的增大有利于构件耐火极限的提高;提出了L形多腔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计算式并验证了其准确性,为此类构件在装配式住宅的工程应用中提供了抗火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多腔方钢管混凝土柱 方钢管 耐火性能 温度场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L形柱耐火性能模拟研究
7
作者 李沣庭 《建筑技术》 2024年第9期1117-1121,共5页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型钢混凝土L形柱的耐火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验证相关试验结果一致性。此外,考虑轴压比、偏心距、计算长度和受火方式的影响,研究了在ISO-834《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GB/T 9978.1—2008》标准升温曲线下型钢混凝...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型钢混凝土L形柱的耐火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验证相关试验结果一致性。此外,考虑轴压比、偏心距、计算长度和受火方式的影响,研究了在ISO-834《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GB/T 9978.1—2008》标准升温曲线下型钢混凝土L形柱的耐火性能。结果表明:耐火极限随轴压比、偏心距、计算长度和受火面数量的增加而减小;轴压比从0.6增加至0.8,耐火极限下降幅度由13.3%降低为44.6%;偏心距从25 mm增加至75 mm,耐火极限下降幅度为9.3%~31.0%;计算长度从1 000 mm增加至2 000 mm,耐火极限下降幅度为5.2%~17.5%;受火面数量从单面增加至四面受火,耐火极限降低了2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l 耐火极限
下载PDF
数值模拟焊接顺序预测L形横梁变形分析
8
作者 张加虎 胥云 +2 位作者 李磊 陈婷 王松明 《焊接技术》 2024年第4期18-22,27,共6页
针对焊接顺序不合理导致异形截面横梁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大问题,利用热-结构耦合有限元法对L形截面的焊接横梁结构进行焊接顺序数值模拟,定性地对比不同焊接方案中,下顶板与横梁骨架焊接时挠曲变形数值、L形横梁外包围板焊接顺序对前腹... 针对焊接顺序不合理导致异形截面横梁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大问题,利用热-结构耦合有限元法对L形截面的焊接横梁结构进行焊接顺序数值模拟,定性地对比不同焊接方案中,下顶板与横梁骨架焊接时挠曲变形数值、L形横梁外包围板焊接顺序对前腹板导轨安装面的变形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热源条件下,下顶板采用框架装配法产生的变形较小,而使用分离装配法结构的残余应力值较小;多条焊缝同时焊接比分别焊接引起的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小;由对称中心向两端扩展比从一端到另一端的焊接顺序安排能减小结构变形:优先焊接安装直线导轨的钢板能减小导轨与横梁接触面的变形,降低整体结构的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横梁截面 焊接顺序 数值模拟 焊接变 残余应力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非随机对照研究
9
作者 杜玉杰 程仲武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4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究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STA)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术(ELA)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对踝关节功能、患肢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太仓市港区医院收治的8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目的探究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STA)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术(ELA)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对踝关节功能、患肢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太仓市港区医院收治的8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分为A组(41例,行ELA治疗)、B组(42例,行STA治疗)。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影像学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均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评分、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FS)、Maryland足部评分均升高,跟骨长度延长,Bolher角、Gissane角均增大(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STA与ELA均可提高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改善影像学指标,但与ELA相比,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应用STA治疗,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加快患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分型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 外侧l入路 钢板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某风电场双馈发电机转子中心环及L形引线断裂分析与处理
10
作者 邓睿 谢山生 廖顶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4年第6期109-112,共4页
某风电场一1.5 MW风电机组双馈异步发电机转子中心环及L形引线故障出现故障,通过将发电机本体拆解,逐一检测绕组、保护、集电环、转子、定子等各组成部分,确认发电机故障原因为转子中心环或L形引线折弯处的结构设计与生产工艺问题导致... 某风电场一1.5 MW风电机组双馈异步发电机转子中心环及L形引线故障出现故障,通过将发电机本体拆解,逐一检测绕组、保护、集电环、转子、定子等各组成部分,确认发电机故障原因为转子中心环或L形引线折弯处的结构设计与生产工艺问题导致个别部件在弯曲部位产生了肉眼不可见裂纹,在机组长期运行的情况下,中心环受到转子旋转离心力及频繁启停造成的剪切应力,折弯结构处的裂纹扩大引起L形引线载流量能力下降最终熔断。针对事故原因和现场实际情况,对该型号发电机转子中心环及L形引线技术改造进行研究,该方案对其他老旧风电机组故障分析及处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发电机 转子中心环 l引线
下载PDF
L形单向少墙超限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探究
11
作者 李博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4年第7期76-78,共3页
L形单向少墙超限高层建筑作为一种现代建筑形式,因其独特的造型和高效的空间利用而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和结构形式的日益复杂,其抗震性能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本文通过案例工程概况介绍、结构选型分析、小震和风荷载... L形单向少墙超限高层建筑作为一种现代建筑形式,因其独特的造型和高效的空间利用而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和结构形式的日益复杂,其抗震性能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本文通过案例工程概况介绍、结构选型分析、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连接构件刚度退化后的局部子结构抗震分析、楼板温度应力分析、结构设计加强措施探讨以及大震弹塑性分析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估了该类型建筑的抗震性能。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加强措施能有效提高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确保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该结构因其良好的整体性和刚度分布特性,显示出优越的抗震性能,适合应用于此类高层建筑。在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结构体系稳定性强、安全可靠。大震弹塑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结构在强震下的抗震有效性,确保建筑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单向少墙 超限高层建筑 抗震性能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余俊 胡磊 +2 位作者 周骏武 丁伟 李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分析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分析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2个月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Marland足部功能评分,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2例患者均接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3~16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分别为(53.1±10.3)min、(4.3±0.9)cm,明显短于对照组[(84.0±15.3)min、(11.1±1.2)cm],术后疼痛评分为(1.8±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骨折复位及内固定强度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足部功能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内固定 经跗骨窦切口 外侧l切口 骨折复位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L”形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凯 潘天明 +1 位作者 李洪法 茅云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与“L”形切口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丹阳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5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6例...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与“L”形切口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丹阳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5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6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空心钉组),27例采用“L”形切口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钢板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跟骨Bӧ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空心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优于钢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显示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ӧhler角、Gissane角,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AOFAS评分、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空心钉组优于钢板组(P<0.05);空心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钢板组(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与“L”形切口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均能获得有效的力学稳定,促进足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且跗骨窦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对组织损伤小,极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l切口 空心钉 内固定
下载PDF
柱端设置L形连接件滑移摩擦节点单层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李成玉 马延港 +1 位作者 陈焰周 吴东平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7,共12页
基于损伤控制的理念,研究柱端设置L形连接件滑移摩擦节点(LCSFJ)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和损伤情况。设计并制作了2个1/2缩尺的单层单跨梁贯通式钢框架试件,其中:一个为柱端设置LCSFJ钢框架试件;另一个为普通钢框架试件,对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 基于损伤控制的理念,研究柱端设置L形连接件滑移摩擦节点(LCSFJ)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和损伤情况。设计并制作了2个1/2缩尺的单层单跨梁贯通式钢框架试件,其中:一个为柱端设置LCSFJ钢框架试件;另一个为普通钢框架试件,对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普通钢框架试验结束后柱脚屈曲严重,柱顶翼缘轻微屈曲。柱端设置LCSFJ的钢框架,在试验过程中,LCSFJ如期发生转动,进行摩擦耗能;试验结束后,LCSFJ连接件发生弯曲变形,黄铜摩擦片出现磨损,钢柱无明显损伤变形,利于震后修复;柱端设置LCSFJ钢框架滞回曲线饱满,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设置LCSFJ钢框架可以通过LCSF滑移摩擦和连接件屈服进行耗散地震能量,使梁柱等主体结构保持弹性。为提高柱端设置LCSFJ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建立有限元模型做进一步分析,配置隅撑的LCSFJ钢框架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均有提升。有限元结果表明:配置隅撑可以在保证LCSFJ工作性能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柱端设置LCSFJ钢框架的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增强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滑移摩擦耗能 l连接件 梁贯通 抗震性能
下载PDF
L形包角环口板加强方钢管T形节点轴向滞回性能研究
15
作者 常鸿飞 张睿 +3 位作者 宋心怡 李照伟 夹硕勋 戴晨圆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2,112,共10页
为研究L形包角环口板加强方钢管T形节点(LCPT)轴向滞回性能,对一组包角环口板加强T形节点进行轴向往复加载试验,并与未加强(URT)和覆板加强节点(DPT)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包角环口板加强节点的轴向滞回性能较优,LCPT试件比URT试件的最大... 为研究L形包角环口板加强方钢管T形节点(LCPT)轴向滞回性能,对一组包角环口板加强T形节点进行轴向往复加载试验,并与未加强(URT)和覆板加强节点(DPT)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包角环口板加强节点的轴向滞回性能较优,LCPT试件比URT试件的最大荷载可提高103.2%;LCPT试件比DPT试件的累积耗能能力更好,且LCPT试件比DPT试件的拉压对等性更好。进一步对包角环口板尺寸和屈服强度进行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包角环口板厚度是影响LCPT节点轴向滞回性能的关键几何参数,提高包角环口板屈服强度可提高节点承载力,但对节点耗能能力几乎无影响。最后,对比覆板、环口板、包角环口板三种方钢管加强节点的承载和耗能机理,包角环口板加强节点的轴向滞回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T节点 l包角环口板加强节点 轴向滞回性能 试验研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L形截面RC短柱核心区混凝土等效单轴本构关系研究
16
作者 方林 杨敏 李承铭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3年第4期160-165,共6页
L形截面柱的箍筋约束机理不同于其他形式截面柱,为建立其核心区混凝土等效单轴本构关系,基于已有的7个混凝土L形截面RC短柱轴心受压试验研究结果,通过合理假定,将异形柱截面核心区混凝土划分成若干区域,给出了有效横向约束应力的推导过... L形截面柱的箍筋约束机理不同于其他形式截面柱,为建立其核心区混凝土等效单轴本构关系,基于已有的7个混凝土L形截面RC短柱轴心受压试验研究结果,通过合理假定,将异形柱截面核心区混凝土划分成若干区域,给出了有效横向约束应力的推导过程。采用建议的本构关系对相关试验的试件进行了荷载变形全过程分析,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完成了L形截面短柱不同参数(箍筋间距、箍筋直径、箍筋屈服强度、截面形式)对箍筋约束作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箍筋间距、箍筋直径、箍筋屈服强度对轴向荷载-变形曲线影响较大,与未考虑箍筋约束作用的轴向荷载-变形曲线相比,其轴压承载力、峰值变形及应变延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截面形式对荷载变形曲线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截面RC短柱 核心区混凝土 等效单轴本构关系 约束混凝土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17
作者 胡牮 张沿洲 +1 位作者 邱龙祥 郝彦明 《大医生》 2023年第9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跗骨窦入路与“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跟骨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跗骨窦入路... 目的研究跗骨窦入路与“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跟骨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跗骨窦入路)和对照组(38例,“L”形入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关节功能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跟骨长度长于术前,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和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大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跟骨长度、Gissane角及Bohler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和术后3 d时,两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跟骨骨折患者复位效果相近,但跗骨窦入路术后并发症更少,恢复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入路 l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下载PDF
L形边裂隙单圆孔砂岩单轴压缩力学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志颖 范祥 +2 位作者 何忠明 崔志猛 姜旭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1-554,共14页
为加深对含交会裂隙圆孔岩石裂纹扩展和断裂机理的认识,分别对含一对水平边裂隙(A系列)和L形边裂隙(B系列)的单圆孔砂岩试样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建立颗粒流模型以提取加载过程中的位移云图和微裂纹数量,对比两个系列试样的变形和开裂差异... 为加深对含交会裂隙圆孔岩石裂纹扩展和断裂机理的认识,分别对含一对水平边裂隙(A系列)和L形边裂隙(B系列)的单圆孔砂岩试样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建立颗粒流模型以提取加载过程中的位移云图和微裂纹数量,对比两个系列试样的变形和开裂差异,获得不同裂隙长度与倾角砂岩试样模型的接触力分布演化和颗粒位移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边裂隙弯折缝改变了岩样的破坏模式,随裂隙长度增加或倾角增大,含水平边裂隙砂岩试样先后发生剪切破坏和翼型拉伸破坏,而含L形边裂隙砂岩试样先后发生共面剪切破坏和共面拉伸破坏;2)单轴压缩下砂岩试样中圆孔与裂隙的开裂相互作用,产生了剪切、共面剪切、翼型拉伸、共面拉伸和反向拉伸5种类型的裂缝,揭示了含边裂隙单圆孔砂岩试样的裂缝贯通机理;3)裂隙长度一定时,与含水平边裂隙砂岩试样相比,含L形边裂隙砂岩试样开裂晚、变形小、强度低、破坏早、稳定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边裂隙 破坏模式 微裂纹数 接触力分布 裂缝贯通机制
下载PDF
外侧“L”形切口与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近期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钱志鹏 袁亚兵 周金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 比较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治疗的70例Sander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小切口... 目的 比较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治疗的70例Sander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小切口组(34例)和“L”形切口组(36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长)、并发症、术前及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AOFAS评分)、B?hler角、Gissane角、术后足部恢复优良率(Maryland足踝部评分标准)、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情况。结果 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长均显著低于“L”形切口组(P<0.05);小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L”形切口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AOFAS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小切口组术后6个月评分显著高于“L”形切口组(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B?hler角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Gissane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小切口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BI及SF-36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小切口组显著高于“L”形切口组(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外侧“L”切口,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创伤小、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快,更有利于足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l切口 跗骨窦小切口 SanderⅡ型跟骨骨折
下载PDF
内嵌轻质墙板L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与数值模拟
20
作者 于敬海 吴晓萌 +3 位作者 张雪涛 陈志华 闫翔宇 王丹妮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0-470,共11页
针对内嵌轻质墙板双钢板连接L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LCFST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未安装墙板的LCFST柱框架试件SJ-1和内嵌轻质墙板的LCFST柱框架试件SJ-2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内嵌墙板厚度、墙板强度进... 针对内嵌轻质墙板双钢板连接L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LCFST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未安装墙板的LCFST柱框架试件SJ-1和内嵌轻质墙板的LCFST柱框架试件SJ-2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内嵌墙板厚度、墙板强度进行参数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框架结构属于“强柱弱梁”的破坏模式;SJ-2中墙板破坏多出现墙板顶端和角部,内嵌墙板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主体框架的破坏;SJ-1和SJ-2均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延性和变形能力;SJ-2较SJ-1,正、负向弹性刚度、极限承载力均有明显提高,耗能能力比SJ-1略有增加.参数分析表明:增大墙板的厚度或强度,整体结构初始刚度的提升很小,但其峰值荷载的提升较为明显;其中墙板厚度由100 mm增至200 mm,墙板对峰值荷载的贡献率从22.76%提升至30.70%;墙板强度由2.5 MPa增至7.5 MPa,墙板对主体结构峰值荷载的贡献率从23.68%提升至3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 轻质墙板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