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的时差及其测量不确定度 被引量:3
1
作者 梁静舒 王海深 胡姮 《气象科技》 2021年第5期681-686,共6页
通过分析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的时序设计原理,进行GTS1型探空仪与RS92型探空仪的同球比对施放试验验证,确定了由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的时序设计造成的测量元件感应气象要素至地面设备计算机软件赋时之间的时间差,会造成测量结果的随机波动。... 通过分析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的时序设计原理,进行GTS1型探空仪与RS92型探空仪的同球比对施放试验验证,确定了由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的时序设计造成的测量元件感应气象要素至地面设备计算机软件赋时之间的时间差,会造成测量结果的随机波动。L波段探空系统总体时差对气压测量影响较大,对温度的影响较小,对湿度的影响较为复杂;由此造成的气压不确定性,将影响探空应用文件的准确性。相对于测量元件的感应时间总是延迟的,其总体散布中心为测量元件感应气象要素后1.2s,时差散布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98s,气压误差最大可达0.86hPa。北斗-GPS双模式导航测风探空仪的设计中采用了消除时差的方法,大大减小了测量结果的随机误差,并且在2013年12月中国气象局阳江试验中效果良好,为该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 时差 时序设计 不确定度 北斗-GPS双模式导航测风探空仪
下载PDF
基于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的贵阳边界层上空大气逆温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闵昌红 黄世芹 +4 位作者 吴丹 吴世美 吴有恒 龙思朝 李立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181-186,共6页
利用贵阳L波段探空雷达建站以来2003—2017年探测资料,对贵阳大气边界层上空高度大于1500 m逆温和强逆温的温差、频率、厚度、强度和底高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高空逆温层温差集中在1.0~5.0℃,占比高达90%以上。在大... 利用贵阳L波段探空雷达建站以来2003—2017年探测资料,对贵阳大气边界层上空高度大于1500 m逆温和强逆温的温差、频率、厚度、强度和底高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高空逆温层温差集中在1.0~5.0℃,占比高达90%以上。在大约16500 m以下的高空大气层内,逆温频率呈现“两峰一谷”的特点。平均厚度07:00、19:00分别为263、282 m,且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07:00、19:00逆温平均强度分别为0.76~2.38和0.75~2.11℃/100 m。在高空逆温区前半区间即(1500,8500]m^2个时次逆温平均强度均大于1.0℃/100 m,在此区间上呈现两低中高的单峰分布。从时间分布看,高空逆温2个时次年均频率约超过60%。冬季高空逆温频率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少。2个观测时次均大于20 d的月份出现在冬春季节。高空强逆温相对于高空逆温次数少,07:00、19:00年平均天数分别为4.93和4 d,多出现在500 hPa附近。这类逆温仍然是冬季比夏季多,厚度很薄,温差却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 边界层 高空逆温 特征
下载PDF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应用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清芳 乔玉新 +1 位作者 董海英 曾春蕾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8期44-44,共1页
从台站参数设置、确定探空仪序列号、探空仪参数、基值测定、瞬间观测、放球时间校对、复杂天气下施放跟踪要领、探测过程及特殊情况的处理等方面总结分析了L波段雷达探测系统的技术要点,为气象预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气象... 从台站参数设置、确定探空仪序列号、探空仪参数、基值测定、瞬间观测、放球时间校对、复杂天气下施放跟踪要领、探测过程及特殊情况的处理等方面总结分析了L波段雷达探测系统的技术要点,为气象预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气象情报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 应用 技术
下载PDF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常见问题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黄秀媚 卢乾 +1 位作者 马佩强 罗雄光 《广东气象》 2009年第3期56-57,共2页
针对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出现的问题,如地面瞬间观测数据错误、探空记录飞点、升速异常以及测风数据突跳等,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正确读数、认真校对、仔细检查、熟悉探测系统业务手册等处理意见和方法。
关键词 大气探测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 高空气象探测
下载PDF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数据资料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云 张银廷 +1 位作者 谭炳全 吴红宇 《贵州气象》 2010年第B09期206-207,共2页
针对在日常工作中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中数据资料出现的问题,如基测、地面瞬间观测数据和探空仪参数错误、探空记录飞点、乱码、以及测风数据突跳等,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正确读数、认真校对、仔细检查、熟悉探测系统业务手册等处理意... 针对在日常工作中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中数据资料出现的问题,如基测、地面瞬间观测数据和探空仪参数错误、探空记录飞点、乱码、以及测风数据突跳等,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正确读数、认真校对、仔细检查、熟悉探测系统业务手册等处理意见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 高空气象探测 探测数据
下载PDF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数据的审核与处理方法
6
作者 张阳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第23期101-102,共2页
文章结合通辽国家高空气象站(综合探测)L波段雷达探测数据的审核实践,分别从探空气球施放前和施放后论述了高空探测数据的审核要点和处理方法,为进一步提高高空气象探测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 探测数据审核 处理方法
下载PDF
L波段雷达探空系统气压测量值与气压反算气压值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郭启云 李伟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3年第1期9-13,共5页
以锡林浩特和南京探空站为例,用雷达定位信息计算的位势高度和用气压计算的位势高度与GPS导航测风探空仪所测高度进行比较;用雷达高度反算的气压值和GTSI型探空仪用气压传感器直接测量的气压值与GPS导航测风探空仪测量的气压值进行比较... 以锡林浩特和南京探空站为例,用雷达定位信息计算的位势高度和用气压计算的位势高度与GPS导航测风探空仪所测高度进行比较;用雷达高度反算的气压值和GTSI型探空仪用气压传感器直接测量的气压值与GPS导航测风探空仪测量的气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雷达定位信息计算位势高度可以替代用气压计算的位势高度并应用于业务;而用雷达高度反算40hPa的等压面高度以上可以代替探空仪对气压的直接测量。在用L波段雷达的情况下,用高度反算气压的可行性应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雷达高空探测系统 位势高度 比较分析
下载PDF
高空气象探测L波段雷达丢球原因及异常情况处理分析
8
作者 李春花 马天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6期0014-0016,共3页
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的使用为获取高空气象资料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但一些常见的高空气象探测观测问题会影响高空气象探测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必须加以重视。从台站参数的设置到记录的处理等各个方面分析和总结了高空探测的注意要点... 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的使用为获取高空气象资料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但一些常见的高空气象探测观测问题会影响高空气象探测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必须加以重视。从台站参数的设置到记录的处理等各个方面分析和总结了高空探测的注意要点,为气象预报、气候分析和气候预测提供可靠的气象情报和资料,对标检测精密,助力发展高质量气象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 探测软件 应用技术
下载PDF
独立放球法在高空气象探测中的应用解析
9
作者 闵昌红 吴有恒 +3 位作者 周文鈺 吴世美 柯莉萍 吴兴洋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8期143-146,共4页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L波段(1型)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软件"升级版(V5. 0. 1)的单人独立施放探空气球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短时平均风速V≤4m·s^(-1),瞬时风速V≤6m·s^(-1)时满足适合独立放球的风速条件,概率为90. 6%。...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L波段(1型)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软件"升级版(V5. 0. 1)的单人独立施放探空气球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短时平均风速V≤4m·s^(-1),瞬时风速V≤6m·s^(-1)时满足适合独立放球的风速条件,概率为90. 6%。根据本站辐射雾和锋面雾的特点,采用定点定位法实现独立施放。本文给出了使用该方法时出现丢球、旁瓣、斜距不跟踪、时间设置错误的处理办法。经过总结近一年在贵阳站的探索经验,对条件限制台站实现独立放球提高成功率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软件 独立 放球 解析
下载PDF
云底高度的地基毫米波云雷达观测及其对比 被引量:31
10
作者 唐英杰 马舒庆 +4 位作者 杨玲 陶法 李思腾 谢成华 唐凡洁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0-687,共8页
对2014年11月20日-12月31日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综合试验基地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Vaisala CL51激光云高仪、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观测的云底高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低能见度条件下,毫米波云雷达对云的探测能力明显优于激光云高仪,... 对2014年11月20日-12月31日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综合试验基地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Vaisala CL51激光云高仪、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观测的云底高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低能见度条件下,毫米波云雷达对云的探测能力明显优于激光云高仪,随着能见度的增加,两设备云探测能力差距在减小;毫米波云雷达与激光云高仪同时观测到有云时,二者观测的云底高度相关系数为0.92;毫米波云雷达与探空观测云底、云顶高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78;云雷达观测的云底高度均略低于激光云高仪和探空,云雷达观测的云顶高度略高于探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云雷达 激光云高仪 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 云底高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