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曹晓伟 魏金慧 +1 位作者 江振西 任保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28-230,232,共4页
以L-抗坏血酸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磷酸化试剂,氯化钙为催化剂,在极性水溶液体系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获得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35℃,L-抗坏血酸与三偏磷酸钠的摩尔比为1∶1.3,L-抗坏... 以L-抗坏血酸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磷酸化试剂,氯化钙为催化剂,在极性水溶液体系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获得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35℃,L-抗坏血酸与三偏磷酸钠的摩尔比为1∶1.3,L-抗坏血酸与氯化钙的摩尔配比为1∶0.15,反应溶液pH为9,在该反应条件下,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收率为76.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磷酸反应 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中有效维生素C含量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丽梅 陈志彬 +1 位作者 张宪志 张现华 《河北化工》 2005年第4期76-77,共2页
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中有效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结果准确、稳定、RSD<1%,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5。对于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 紫外分光光度法 含量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的合成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金钊 马延军 +1 位作者 孙明昆 钱佐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221-224,共4页
以L抗坏血酸为基本原料合成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对两种合成方法直接酰化法和基团保护法作实验比较和改进。直接酰化法中,采用混合碱( 包括氧化镁) 可使磷酰化与成盐反应合并为一步进行,并能提高产率,而采用基团保护... 以L抗坏血酸为基本原料合成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对两种合成方法直接酰化法和基团保护法作实验比较和改进。直接酰化法中,采用混合碱( 包括氧化镁) 可使磷酰化与成盐反应合并为一步进行,并能提高产率,而采用基团保护法能取得最佳的合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l-抗坏血酸-2-磷酸酯 5 60-异丙叉-l-抗坏血酸 合成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的合成和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慧 姚军 马慧丽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05年第3期176-178,共3页
对L-抗坏血酸的药理作用及改善其稳定性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进而对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的2种合成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了各反应的影响因素和特点,展望了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的生物合成技术及其市场应用前景。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磷酸酯 药理作用 合成工艺 市场应用 合成技术 稳定性 反应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霜外用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广 孟如松 杨庆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81-683,共3页
目的:观察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VC-PMG)霜外用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外用10%VC-PMG霜治疗25例黄褐斑患者,并用MicroskinⅡ多功能偏振光皮肤镜图像分析系统对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进行客观测量及评价。结果:经10%VC-PMG霜外... 目的:观察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VC-PMG)霜外用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外用10%VC-PMG霜治疗25例黄褐斑患者,并用MicroskinⅡ多功能偏振光皮肤镜图像分析系统对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进行客观测量及评价。结果:经10%VC-PMG霜外用治疗各型黄褐斑16周后,平均有效率为20%,其中单一蝶形皮损效果最佳,有效率为44.4%,同一患者治疗前后对色素斑L*、a*、b*值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局部外用10%VC-PMG霜可以减少黄褐斑患者皮损部位的黑素含量、毛细血管扩张程度,以及减轻黄色素和脂色素以改善色素斑,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l-抗坏血酸-2-磷酸酯 皮肤镜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的合成与纯化 被引量:6
6
作者 夏志伟 钟振声 《广东化工》 CAS 2003年第6期24-25,共2页
L-抗坏血酸与丙酮反应生成5,6-O-异丙叉-L-抗坏血酸(IAA),再与三氯氧磷进行磷酰化反应,往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等体积的95%乙醇,再加入CaCl2溶液,以沉淀出L-抗坏血酸-2-磷酸酯钙晶体;把制得的钙盐溶解在搅拌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悬浮液中,然... L-抗坏血酸与丙酮反应生成5,6-O-异丙叉-L-抗坏血酸(IAA),再与三氯氧磷进行磷酰化反应,往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等体积的95%乙醇,再加入CaCl2溶液,以沉淀出L-抗坏血酸-2-磷酸酯钙晶体;把制得的钙盐溶解在搅拌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悬浮液中,然后通过阳离子交换柱以除去金属离子,在pH=9下转化为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收率为68.2%(以IAA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2-磷酸酯 合成 纯化 丙酮 l-抗坏血酸 三氯氧磷 维生素C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三聚磷酸酯的研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士莹 王会君 +2 位作者 牛玉环 曲兴华 李小云 《河北化工》 2005年第6期51-52,共2页
针对L-抗坏血酸结构不稳定、易被氧化的问题,研究了L-抗坏血酸-2-三聚磷酸酯的制备工艺。该工艺的最佳条件:以L-抗坏血酸为原料,以三偏磷酸钠为磷化剂,n(L-抗坏血酸)n∶(三偏磷酸钠)为11∶.4,催化剂添加量为5%,溶液pH值为9,反应温度控制... 针对L-抗坏血酸结构不稳定、易被氧化的问题,研究了L-抗坏血酸-2-三聚磷酸酯的制备工艺。该工艺的最佳条件:以L-抗坏血酸为原料,以三偏磷酸钠为磷化剂,n(L-抗坏血酸)n∶(三偏磷酸钠)为11∶.4,催化剂添加量为5%,溶液pH值为9,反应温度控制在25℃,经过滤、喷雾干燥等工序得到L-抗坏血酸-2-三聚磷酸酯固体产品,收率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2-三聚磷酸酯 l-抗坏血酸 三偏磷酸 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RP-HPLC测定水产饲料中L-抗坏血酸-2-磷酸酯含量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春艳 周孝治 张文琴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51-53,共3页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水产饲料中L-抗坏血酸-2-磷酸酯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ZORBAX SB-C18分析柱(250mm×4.0mm,5μm),以甲醇-离子对试剂缓冲液(15:8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水产饲料中L-抗坏血酸-2-磷酸酯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ZORBAX SB-C18分析柱(250mm×4.0mm,5μm),以甲醇-离子对试剂缓冲液(15:8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在此色谱条件下,L-抗坏血酸-2-磷酸酯在1.0~10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在10.0~50.0mg/kg加标浓度范围内,样品平均回收率为88.7%~101.6%,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84%~5.31%,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5.04%~9.13%,方法的检出限为2.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2-磷酸酯 水产饲料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玮 韩文爱 《河北化工》 2005年第6期50-50,68,共2页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是一种稳定的维生素C衍生物,是维生素C转化的较好途径。改进了基团保护法的催化剂并探讨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 维生素C l-抗坏血酸-2-磷酸酯 基团保护
下载PDF
酶解法测定L-抗坏血酸磷酸酯含量的研究
10
作者 索德成 杨曙明 施文娟 《饲料广角》 2005年第5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酶解法 l-抗坏血酸 磷酸酯 含量测定 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紫外光谱法研究L-抗坏血酸-2-多聚磷酸酯的稳定性
11
作者 钟恒文 梁初海 陈樱玉 《广西化工》 2000年第2期43-45,共3页
探讨了影响 L -抗坏血酸 - 2 -多聚磷酸酯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利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酸碱、温度和离子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抗坏血酸 多聚磷酸酯 稳定性 紫外光谱 饲料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三聚磷酸酯的合成、稳定性及饲喂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志诚 任培桃 王俊端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13,共2页
通过L-抗坏血酸与多聚磷酸酯的酯化反应,在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出较高收率(85%以上)的L-抗坏血酸2-三聚磷酸酯(ASTP)。在常温、高温及低温条件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ASTP具有极高的稳定性;... 通过L-抗坏血酸与多聚磷酸酯的酯化反应,在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出较高收率(85%以上)的L-抗坏血酸2-三聚磷酸酯(ASTP)。在常温、高温及低温条件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ASTP具有极高的稳定性;饲喂试验结果表明,ASTP对罗非鱼、虹鳟鱼、蛋鸡及对虾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并能降低饲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合成 饲料 饲喂试验 多聚磷酸酯
全文增补中
牙周膜细胞膜片构建过程中L-抗坏血酸-2-磷酸酯的应用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霞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牙周膜细胞(PDLCs)膜片的构建方法,并观察膜片聚合体的组织学特征。方法通过组织块培养法获得PDLCs,经体外鉴定扩增后,用添加50μg/mL的L-抗坏血酸-2-磷酸酯的DMEM培养基连续培养2周,构建PDLCs膜片,将构建的PDLCs膜片在该培养... 目的探讨牙周膜细胞(PDLCs)膜片的构建方法,并观察膜片聚合体的组织学特征。方法通过组织块培养法获得PDLCs,经体外鉴定扩增后,用添加50μg/mL的L-抗坏血酸-2-磷酸酯的DMEM培养基连续培养2周,构建PDLCs膜片,将构建的PDLCs膜片在该培养条件下自行聚合获得膜片聚合体,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PDLCs被成功分离、培养、鉴定。在加入L-抗坏血酸-2-磷酸酯的DMEM培养基中连续培养2周后获得白色膜状PDLCs膜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细胞呈复层生长,且呈典型的纺锤状。PDLCs膜片在该培养条件孵育7d,皱缩形成约米粒大小的球样。经HE染色显示,细胞密度较大,且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着大量细胞外基质。结论 L-抗坏血酸-2-磷酸酯可以通过增加细胞外基质而促进PDLCs膜片的形成,为利用PDLCs膜片修复牙周组织及牙周缺损提供了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细胞 细胞膜片 l-抗坏血酸-2-磷酸酯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三聚磷酸酯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举 周贵云 《云南化工》 CAS 2011年第4期5-8,共4页
以Vc及三偏磷酸钠为原料,一定温度条件下在水介质中进行酯化反应,一步制得目的产物L-抗坏血酸-2-三聚磷酸酯(AsTP);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产品定量分析,最后对制备的AsTP与Vc的热稳定性作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制备AsTP的最佳制备工... 以Vc及三偏磷酸钠为原料,一定温度条件下在水介质中进行酯化反应,一步制得目的产物L-抗坏血酸-2-三聚磷酸酯(AsTP);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产品定量分析,最后对制备的AsTP与Vc的热稳定性作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制备AsTP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溶液中Vc初始质量分数为10%,三偏磷酸钠与Vc物质的量比为1.2,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0min,溶液pH值为10,相应Vc-2-三聚磷酸钠转化率可达84.45%。在80℃高温下将相同浓度的Vc与Vc-2-三聚磷酸钠在相同搅拌速率条件下处理90min,处理后Vc有效率仅有2.9%,大部分Vc已经因分解而损失,而AsTP处理后有效率为91.01%,表明其热稳定性比Vc高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2-三聚磷酸酯 维生素C 热稳定性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盐的研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海英 章志峰 王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8-322,共5页
为了制备高效价的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L-抗坏血酸与三偏磷酸钠在无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制备高效价的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L-抗坏血酸):n(三偏磷酸钠)=1∶0.392、n(L-抗坏血酸)∶n... 为了制备高效价的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L-抗坏血酸与三偏磷酸钠在无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制备高效价的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L-抗坏血酸):n(三偏磷酸钠)=1∶0.392、n(L-抗坏血酸)∶n(氢氧化钠)=1∶0.7、n(L-抗坏血酸)∶n(氢氧化钙)=1∶0.8,溶液pH值为9,反应温度为45 ℃,有效VC 含量为41.8%,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的含量为38.3%。该工艺无需催化剂,三偏磷酸钠加入量少,有效VC和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含量高,反应液成冻快,适合闪蒸干燥以及分离提纯化妆品级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三偏磷酸 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 l-抗坏血酸-2-聚磷酸酯 闪蒸干燥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霜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蒋廷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5期751-752,共2页
目的探讨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霜(VC.PMG)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94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行VC-PMG外用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对照组47例单行氨甲环酸治疗,对两组... 目的探讨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霜(VC.PMG)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94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行VC-PMG外用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对照组47例单行氨甲环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8%,对照组为6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l%,对照组为2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皮周部位L*、a*、b*、ITA°值进行分析显示,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褐斑行VC-PMG联合氨甲环酸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皮损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程度及黑色素含量.缓解黄色素及脂色素。从而改善色素斑,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霜 氨甲环酸
下载PDF
HPLC法测定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的含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莉莉 张涛 《海峡药学》 2011年第10期48-50,共3页
目的测定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柱,以醋酸钠盐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30℃,测定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含量。结果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在0.6mg·... 目的测定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柱,以醋酸钠盐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30℃,测定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含量。结果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在0.6mg·mL-1~3.Omg·mL-1。进样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进样精密度为0.52%。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精确。适用于该产品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2-磷酸酯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高效价L-抗坏血酸-2-磷酸酯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程恩 宋国梁 路文江 《河北化工》 2001年第4期19-20,共2页
介绍了高效价L -抗坏血酸 -2 -磷酸酯的合成原理及在饲料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与其它类型的VC类产品相比 ,性能优良 ,VC利用率高 。
关键词 l-抗坏血酸-2-磷酸酯 VC 稳定性 营养性维生素 饲料
下载PDF
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有效成分的评价
19
作者 曾雄飞 蔡建亚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27-28,共2页
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有效成分的评价北京市潮白河新技术研究所曾雄飞,蔡建亚1引言L-抗坏血酸是水产动物特别需要的维生素营养。在多类产品中,如包膜VC,硫酸酯,磷酸酯,以磷酸酯为最佳营养剂。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LA... 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有效成分的评价北京市潮白河新技术研究所曾雄飞,蔡建亚1引言L-抗坏血酸是水产动物特别需要的维生素营养。在多类产品中,如包膜VC,硫酸酯,磷酸酯,以磷酸酯为最佳营养剂。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LAPP)含有两个活性基团─—L-抗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饵料 抗坏血酸 多聚磷酸酯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磷酸酯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20
作者 孙瑞君 慕金凤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2年第5期6-8,共3页
本文介绍了L-抗坏血酸-2-磷酸酯的用途,综述了L-抗坏血酸-2-磷酸酯的合成工艺,并分析了各生产工艺的优缺点,为我国L-抗坏血酸-2-磷酸酯合成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l-抗坏血酸-2-磷酸酯 合成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