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L-聚乳酸降解产物对内皮细胞生长影响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6
1
作者 史国齐 陈元维 +4 位作者 秦滢杰 丁玉龙 余喜讯 张小华 万昌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5086-5089,共4页
目的:观察D,L-聚乳酸体外降解规律和降解产物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6/12在四川大学细胞相容性研究室完成。将D,L-聚乳酸膜在生理盐水中体外无菌降解120d。①计算失质量率:失质量率(%)(降解前本体的质量-降解后本体的... 目的:观察D,L-聚乳酸体外降解规律和降解产物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6/12在四川大学细胞相容性研究室完成。将D,L-聚乳酸膜在生理盐水中体外无菌降解120d。①计算失质量率:失质量率(%)(降解前本体的质量-降解后本体的质量)/降解前本体的质量×100%。②测定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用乌=氏黏度计外推法测降解后本体的特性黏度,特性黏度与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关系式为:η=2.21×104M0.77。③测定降解液的pH值。④乳酸标准曲线的制备:将乳酸稀释为0.16,0.08,0.048,0.032,0.016,0.008g/mL,于262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对乳酸质量浓度做标准曲线。⑤将不同降解时间的降解液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分为3组,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降解时间的未经稀释的降解液100μL和新鲜培养基100μL,阴性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100μL和培养基100μL,空白对照组加入培养基100μL,各组分别培养1,2,3,4,5,6d。采用MTT法测定内皮细胞的生长。结果:①失质量率:在最初2周内,失质量率增大较快。在20~70d失质量率变化不大。在80~120d失质量率快速增加。②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从开始降解到70d,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呈直线下降趋势,之后随时间延长而趋于平缓,且相对分子质量很小。③pH值:前30dpH值下降很快,从6.32降到4.56;在30~70dpH值反而有所上升,上升到5.39;之后急剧下降,在120d时达到2.29。④乳酸的质量浓度:随降解时间延长而增大,前20d达到5.8g/L,70d为16.7g/L,120d时达到24.4g/L。⑤不同降解时间的降解液作用下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前70d的降解液对内皮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70d后的降解液明显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到120d时降解液使内皮细胞表现显著的细胞毒性,细胞出现凋亡。结论:D,L-聚乳酸膜降解后,70d前降解液促进内皮细胞生长,70d后至120d降解液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从抑制作用到细胞毒性逐渐增强。本实验表明D,L-聚乳酸的降解产物在局部积累达一定浓度后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微生态环境有极大的改变,将导致细胞毒性增强,甚至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聚乳酸 降解产物 内皮细胞 生长曲线
下载PDF
D,L-聚乳酸热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付春华 李永刚 +1 位作者 罗彦凤 王远亮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共3页
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D,L-聚乳酸(PDLLA)在N_2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热降解过程及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PDLLA的主热降解过程为一级反应,当温度超过250℃时即发生明显降解,同时分别利用Ozawa-Flynn-Wall、Friedman和Freeman-Carr... 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D,L-聚乳酸(PDLLA)在N_2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热降解过程及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PDLLA的主热降解过程为一级反应,当温度超过250℃时即发生明显降解,同时分别利用Ozawa-Flynn-Wall、Friedman和Freeman-Carroll方法对其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得到PDLLA的热降解活化能值为97.78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聚乳酸 热降解 反应动力学 热重分析
下载PDF
应力对D,L-聚乳酸泡沫衬垫降解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樊瑜波 曾莉 +3 位作者 李萍 黄学进 陈孟诗 段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7-774,共8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力学加载装置,详细研究了持续应力载荷对初始相对分子量为2.0×105的D,L-聚乳酸(poly(D,L-lactic acid),PDLLA)泡沫衬垫材料的体外降解行为的影响。PDLLA材料在37℃、pH值为7.4的PBS溶液中的降解行为通过表面形貌、... 利用自行研制的力学加载装置,详细研究了持续应力载荷对初始相对分子量为2.0×105的D,L-聚乳酸(poly(D,L-lactic acid),PDLLA)泡沫衬垫材料的体外降解行为的影响。PDLLA材料在37℃、pH值为7.4的PBS溶液中的降解行为通过表面形貌、相对分子量、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失重百分率等指标进行表征。三个月的降解结果表明受载荷的实验组降解速率明显快于空载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中拉应力和复合应力对PDLLA降解的影响大于压应力。由此可知,PDLLA在生物体内的降解不仅受所处局部体液环境影响,还将受周围应力环境影响。综合考虑PDLLA降解所受应力影响,将有助于控制膜垫降解速率,从而使其降解速率有望与骨愈合速率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聚乳酸 泡沫衬垫 应力 体外降解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可变刚度可降解-DL-聚乳酸泡沫衬垫材料与钛合金组成接骨板系统治疗胫骨骨折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红胜 刘跃辉 +2 位作者 张斌 屠重棋 段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00-2104,共5页
背景:理想的骨折固定系统,在骨折早期应能达到坚强固定,后期要能防止应力遮挡作用诱发的固定骨段的骨质疏松。可降解骨科内固定材料无疑为此种骨折固定系统提供了理论可能。目的:旨在评估自制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由可降解聚-DL-乳酸泡... 背景:理想的骨折固定系统,在骨折早期应能达到坚强固定,后期要能防止应力遮挡作用诱发的固定骨段的骨质疏松。可降解骨科内固定材料无疑为此种骨折固定系统提供了理论可能。目的:旨在评估自制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由可降解聚-DL-乳酸泡沫衬垫材料和钛合金接骨板组成)对兔胫骨干中段骨折的固定效果和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线锯造成兔右侧胫骨中段骨折模型。用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00的自制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材料膜垫(厚1mm)和4孔钛合金Tc4接骨板制作成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固定实验组兔胫骨中段骨折,以单纯Tc4钛合金接骨板固定对照组。于第2,4,8,12周处死动物,从大体观察、X射线平片、组织学和骨生物力学等方面观察和评定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X射线及大体标本示术后两组对位效果佳,无移位。组织学观察可见术后同期实验组标本较对照组标本骨痂内骨小梁排列紧密、髓腔开通完全、新生骨组织改塑重建完整。生物力学结果显示8周时两组愈合骨最大抗弯曲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周时实验组愈合骨抗弯曲刚度优于对照组。提示自制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用于兔胫骨骨折固定效果可靠,有利于骨折段骨痂改塑重建,利于骨折愈合,用于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钢板,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板 D、l-聚乳酸 膜垫 胫骨骨折 可降解材料
下载PDF
微波辐射法合成L-聚乳酸 被引量:5
5
作者 董团瑞 叶文婷 陈亚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3,共4页
通过微波辐射,以L-乳酸为原料、SnCl2为催化剂、季戊四醇为引发剂,在负压和氮气保护条件下合成了具有直链和星形结构的L-聚乳酸.产物黏均分子量和玻璃化温度均较高.发现了氮气流量的大小对合成产物颜色的影响较大,当氮气流量较大时产物... 通过微波辐射,以L-乳酸为原料、SnCl2为催化剂、季戊四醇为引发剂,在负压和氮气保护条件下合成了具有直链和星形结构的L-聚乳酸.产物黏均分子量和玻璃化温度均较高.发现了氮气流量的大小对合成产物颜色的影响较大,当氮气流量较大时产物白度大,氮气流量小时产物白度小,优化了合成条件.并用FTIR1、3C 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GPC、DSC和MDA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星形结构的L-聚乳酸具有应变小、受力后外形恢复快等特点,比直链结构的L-聚乳酸更适合作医学骨质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发剂 季戊四醇 星形l-聚乳酸 微波辐射 合成
下载PDF
鼠胚胎肝细胞在体外L-聚乳酸支架上的长期培养及其成熟化诱导 被引量:2
6
作者 姜金兰 胡春光 +3 位作者 小岛伸彦 宫岛笺 颜炜群 酒井康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 研究三维生物降解材料 L-聚乳酸 (PL L A)对胚胎肝细胞的支持作用及制瘤素 M(OSM)、尼克酰胺 (NA)和二甲亚砜 (DMSO)在胚胎肝细胞成熟化中的作用 ,探讨胚胎肝细胞在肝脏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两步法分离获得的 E14 .5 ... 目的 研究三维生物降解材料 L-聚乳酸 (PL L A)对胚胎肝细胞的支持作用及制瘤素 M(OSM)、尼克酰胺 (NA)和二甲亚砜 (DMSO)在胚胎肝细胞成熟化中的作用 ,探讨胚胎肝细胞在肝脏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两步法分离获得的 E14 .5 - C5 7BL/6 Cr Slc小鼠胚胎肝细胞接种于具有三维立体多孔结构的 PL L A支架后 ,在含有及不含有 OSM、NA和 DMSO的 Williams'E条件培养基中进行原代长期培养 ,了解其增殖能力、形态及功能变化。 结果 与单层培养相比 ,三维立体 PL L A支架培养胚胎肝细胞其细胞数量与白蛋白的分泌量均明显增加 ;单层培养中 ,单独添加 OSM组白蛋白分泌仅有轻微增加 ,但 PL L A培养中 OSM组的胚胎肝细胞白蛋白分泌量明显增加 ;无论是单层培养或 PL L A培养 ,OSM/NA/DMSO组白蛋白分泌均明显增加。 结论 三维 PL L A支架是胚胎肝细胞培养的良好支持物 ;OSM、NA和 DMSO可明显促进肝脏实质细胞在体外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LA 三维生物降解材料 l-聚乳酸 胚胎 肝细胞 制瘤素M 尼克酰胺 二甲亚砜 肝脏组织工程 肝功能衰竭
下载PDF
D,L-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生物安全性和细胞相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须建 彭坤 +3 位作者 甘哓玲 王易振 段巧玲 李永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8期6753-6758,共6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研制了输卵管避孕器材料D,L-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依据国内《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材生物学评价技术要求》规定,植入体内的组织工程材料必须进行生物安全评价和细胞相容性实验。目的:观察D,L-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研制了输卵管避孕器材料D,L-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依据国内《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材生物学评价技术要求》规定,植入体内的组织工程材料必须进行生物安全评价和细胞相容性实验。目的:观察D,L-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生物安全性。方法:①内毒素实验:在鲎试剂中分别加入聚合物浸提液、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溶液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②致敏实验:在昆明小鼠肩胛骨内侧分别注射聚合物浸提液+弗氏完全佐剂+生理盐水、弗氏完全佐剂+生理盐水,通过皮内诱导、局部诱导和激发阶段,观察动物激发部位皮肤红斑和水肿反应程度。③急性毒性实验:分别在昆明小鼠腹腔注射100%,50%,25%聚合物浸提液及生理盐水。④细胞增殖MTT实验:直接法为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接种于聚合物膜、聚乳酸与玻璃片上;间接法为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接种于聚合物浸提液、丙烯酰胺溶液及1640培养液。结果与结论:D,L-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无细菌污染状况,符合生物安全标准,无致敏性及毒性,并且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生物相容性 D l-聚乳酸形状记忆聚合物 生物安全性 细胞相容性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固相聚合对生物降解材料L-聚乳酸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陈金周 刘思印 +6 位作者 何海霞 马帅领 牛明军 于伟东 赵伟 李新法 王经武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18,共4页
考察了固相(后)聚合工艺(SSP)对L-聚乳酸(PLLA)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Mη)、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LAMη的变化幅度随原料PLL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SSP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PLLA的Mη提高幅度最高能达到SS... 考察了固相(后)聚合工艺(SSP)对L-聚乳酸(PLLA)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Mη)、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LAMη的变化幅度随原料PLL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SSP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PLLA的Mη提高幅度最高能达到SSP前的2.9倍,PLLA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等冲击强度都有所改善;它们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90℃左右,热稳定性能显著改善。在SSP过程中,得到了PLLA的白色结晶状的副产物,初步鉴定此副产物为丙交酯及其低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聚乳酸 固相后聚合 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力学性能 热性能
下载PDF
均匀设计法优选L-聚乳酸/硫酸钡混合工艺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爱臣 沈新春 +2 位作者 刘阳 王勤 王传栋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5,72,共4页
L-聚乳酸作为支架材料不具有显影作用,混入硫酸钡显影剂便于术后观察,判断支架的位置及降解程度。L-聚乳酸与硫酸钡采用溶剂混合容易带来溶剂残留及溶剂挥发污染环境等问题。通过均匀设计法对L-聚乳酸和硫酸钡的熔融混合工艺进行优化,... L-聚乳酸作为支架材料不具有显影作用,混入硫酸钡显影剂便于术后观察,判断支架的位置及降解程度。L-聚乳酸与硫酸钡采用溶剂混合容易带来溶剂残留及溶剂挥发污染环境等问题。通过均匀设计法对L-聚乳酸和硫酸钡的熔融混合工艺进行优化,以硫酸钡的分散性作为指标,考察混合时间、混合温度、混合速度三因素对硫酸钡分散性的影响,通过计算机DPS软件处理数据寻找最佳的混合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聚乳酸 硫酸钡 均匀设计 混合 分散性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分散法制备L-聚乳酸微粒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岚 乔培 +1 位作者 高丹丹 刘哲鹏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3-197,共5页
利用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分散法(SEDS法)制备了生物可降解L-聚乳酸(PLLA)微粒,研究不同压力、温度及溶液浓度条件下所制备微粒的大小、形态和分布情况。实验表明:微粒平均粒径为5~26μm,呈球形;微粒粒径和粒径分布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 利用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分散法(SEDS法)制备了生物可降解L-聚乳酸(PLLA)微粒,研究不同压力、温度及溶液浓度条件下所制备微粒的大小、形态和分布情况。实验表明:微粒平均粒径为5~26μm,呈球形;微粒粒径和粒径分布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温度对微粒粒径的影响不显著。超临界体系中PLLA玻璃化转化温度的降低对微粒影响较大,使微粒粒径变大,粒径分布变宽。高压低温有利于产生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球形微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l-聚乳酸 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分散法 微粒 药物载体
原文传递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D,L-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上的黏附和增殖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彦凤 刘钊 +1 位作者 李永刚 王远亮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生物可降解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兼具生物可降解性和形状记忆特性,作为医疗器械植入人体,在完成功能后能够在体液的作用下发生降解,对人体无毒无害,避免了二次手术对病人造成的痛苦以及避免医疗器械长期植入体内存在带来的安全隐患。作为医... 生物可降解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兼具生物可降解性和形状记忆特性,作为医疗器械植入人体,在完成功能后能够在体液的作用下发生降解,对人体无毒无害,避免了二次手术对病人造成的痛苦以及避免医疗器械长期植入体内存在带来的安全隐患。作为医疗器械植入体,需要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实验将D,L-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复合培养,以考察细胞在材料上的增殖能力。实验中观察了细胞形态(HE染色观察),采用了铺膜法和浸提液法评价了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聚乳酸相比,铺膜法和浸提液法评价细胞的增殖能力所得结论具有一致性,形状记忆材料在细胞黏附和增殖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E染色 MTT
原文传递
L-聚乳酸固相缩聚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侯文婷 唐颂超 +1 位作者 蒲文亮 徐会军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86,共5页
以L-乳酸单体为原料,采用复合催化剂通过直接熔融法合成低聚左旋聚乳酸(PLLA),然后分段控温进行固相缩聚(SSP)。对固相缩聚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粘度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对固相缩聚产物PLLA的特性粘数([η])和分子量进... 以L-乳酸单体为原料,采用复合催化剂通过直接熔融法合成低聚左旋聚乳酸(PLLA),然后分段控温进行固相缩聚(SSP)。对固相缩聚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粘度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对固相缩聚产物PLLA的特性粘数([η])和分子量进行了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固相缩聚产物的熔融行为和结晶度。结果表明:绝对压力80Pa下,先在105℃下结晶2.5h,再升温至145℃反应35h,得到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42.6万,达到固相缩聚反应前的36倍;熔点达189.6℃,结晶度为69.25%,高分子量聚乳酸的成功制备为其工业化生产的新方法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聚乳酸 固相缩聚 生物降解材料
原文传递
聚乳酸/明胶共混膜的形态和结构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文广 赵晓东 姚康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共溶剂将两种不同的生物高分子L-聚乳酸(PLLA)和明胶混合在一起,扫描电镜(SEM)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组分共混时存在着明显的相分离。当明胶含量在5%以下时,明胶为分散相,明胶粒子在共混膜中的尺寸为几百纳米。PLLA... 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共溶剂将两种不同的生物高分子L-聚乳酸(PLLA)和明胶混合在一起,扫描电镜(SEM)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组分共混时存在着明显的相分离。当明胶含量在5%以下时,明胶为分散相,明胶粒子在共混膜中的尺寸为几百纳米。PLLA用DMSO溶解后,在重新干燥的过程中,PLLA的堆积结构会发生变化,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56℃变为38℃。共混膜中混入的明胶含量在5%以内时,在保持聚乳酸力学性能的同时,可以降低聚乳酸的接触角,改善聚乳酸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聚乳酸 明胶 共混膜 二甲基亚砜 共溶剂 亲水性
下载PDF
聚乳酸-聚氨酯微球的合成及其形态的研究
14
作者 唐昌伟 张志斌 +2 位作者 孙树东 李凤仙 万昌秀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以低相对分子质量生物可降解D,L-聚乳酸(D,L-PLA)二醇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原料、1,4-丁二醇(BD)为扩链剂及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悬浮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初步合成了一种新型聚氨酯微球(PUMS).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了BD的... 以低相对分子质量生物可降解D,L-聚乳酸(D,L-PLA)二醇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原料、1,4-丁二醇(BD)为扩链剂及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悬浮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初步合成了一种新型聚氨酯微球(PUMS).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了BD的含量对微球表面形态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讨论了搅拌速率和PVP浓度对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粒度分析仪对微球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微球的平均粒径随搅拌速率和PVP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粒径分布变宽;当搅拌速率为400 r/min,PVP质量分数为1.5%时,微球的平均粒径约47 μm,粒径分布最窄,约在10~90 μm;微球表面有孔,但随着BD含量的增加,微球表面变得相对粗糙,孔数减少,孔径减小,直至孔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搅拌速率 PVP 聚氨酯 合成 平均粒径 扩链剂 l-聚乳酸 FTIR 粒径分布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吗啡/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缓释微球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浮 廖晓明 +1 位作者 尹光福 顾建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29,55,共4页
以L-聚乳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LLA-PEG-PLLA)为载体材料,通过超临界流体强制溶液分散技术制备吗啡/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MF/PLLA-PEG-PLLA)的复合微球,考察了PEG分子量的变化对微球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载药... 以L-聚乳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LLA-PEG-PLLA)为载体材料,通过超临界流体强制溶液分散技术制备吗啡/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MF/PLLA-PEG-PLLA)的复合微球,考察了PEG分子量的变化对微球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释放性能来表征复合微球的各项性能;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残留量;通过溶血实验来评价复合微球的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所制备的复合微球呈球形或类球形形貌,平均粒径在1.99~6.20μm之间,载药量达到17.92%,包封率最高可至69.57%,复合微球的药物释放呈先突释后缓释的释药模式;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残留量分别为0.0076%和0.0016%;微球溶血率<1%,远小于国家标准5%,证明复合微球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技术 吗啡 l-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微球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制备紫杉醇缓释微球 被引量:8
16
作者 欧阳平 杨畅 +1 位作者 康云清 尹光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5-27,55,共4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以D,L-聚乳酸和D,L-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分别制备了紫杉醇缓释微球。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检测微球外形及粒径分布;紫外吸光度法测量其载药量和包封率,恒温振荡透析法检测药物的体外... 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以D,L-聚乳酸和D,L-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分别制备了紫杉醇缓释微球。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检测微球外形及粒径分布;紫外吸光度法测量其载药量和包封率,恒温振荡透析法检测药物的体外释放性能;MTT法检测载药微球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两种载体的缓释微球球形度均较好,表面光滑,平均粒径较小,且粒径分布较窄。以聚乳酸和共聚物为载体的缓释微球载药量分别为5.4%±0.3%和5.3%±0.4%,包封率分别为51%±3%和45%±3%;药物释放呈缓释模式,共聚物载药微球药物释放速率较快。MTT法检测结果表明,载药微球对Hel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共聚物载药微球对细胞增殖抑制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 紫杉醇 D l-聚乳酸 D l-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微球
下载PDF
可吸收内固定PLLA材料制备及生物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华 刘建纯 +1 位作者 郭乐斌 胡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8期1133-1139,共7页
目的 评估PLLA可吸收材料制备的椎弓根钉棒系统的材料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 以L-乳酸为原料,采用开环聚合法制备合适的粘均分子量的L-聚乳酸(PLLA),并模压成型,制备PLLA椎弓根钉棒系统。通过相关物理性质检测及pH值改变分析其体... 目的 评估PLLA可吸收材料制备的椎弓根钉棒系统的材料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 以L-乳酸为原料,采用开环聚合法制备合适的粘均分子量的L-聚乳酸(PLLA),并模压成型,制备PLLA椎弓根钉棒系统。通过相关物理性质检测及pH值改变分析其体外降解特性;进一步将PLLA合成材料浸提液与成骨细胞共培养,MTT法及PI/hochest法测定PLLA材料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测定碱性磷酸酶含量,分析其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行材料过敏试验及全身急性毒性实验,明确PLLA内固定材料与动物组织的相容性。结果 PLLA内固定材料对共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中无明显影响,体外验证其无明显细胞毒性。PLLA内固定材料处理小鼠后,其生长正常,未导致动物死亡或引起较大的系统毒性;体内植入实验显示,未见炎性组织及脓性分泌物。结论 PLLA可吸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已达到生物安全性初级检测及临床应用前试验的要求,作为传统金属材料内固定的替代有着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聚乳酸 可降解材料 生物相容性 大鼠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洗脱性血管内支架的血小板黏附实验
18
作者 尹铁英 王贵学 +2 位作者 阮长耿 Guidoin R.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33-34,共2页
应用扫描电镜(SEM)对镍钛记忆合金血管内支架表面吸附有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单克隆抗体的L-聚乳酸(L-PLA)涂层的抗血栓性能做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L-PLA抗体涂层能与支架稳定结合,并发挥抗血小板作用,阻止血小板在支架表面... 应用扫描电镜(SEM)对镍钛记忆合金血管内支架表面吸附有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单克隆抗体的L-聚乳酸(L-PLA)涂层的抗血栓性能做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L-PLA抗体涂层能与支架稳定结合,并发挥抗血小板作用,阻止血小板在支架表面的黏附.L-PLA抗体洗脱性血管内支架是具有更好血液相容性和抗血栓形成双重作用潜力的新型药物洗脱性血管内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 药物洗脱性涂层 l-聚乳酸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a novel biodegradable β-cyclodextrin-containing polymer
19
作者 朱久进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9年第4期217-221,共5页
A novel cyclodextrin-containing polymer was prepared by graftingβ-cyclodextrin onto the backbone of poly(D,L-lactic acid)(PLA).First,mono(6-(2-aminoethyl)amino-6-deoxy)-β-cyclodextrin(β-CD-6-en)was prepared by sulf... A novel cyclodextrin-containing polymer was prepared by graftingβ-cyclodextrin onto the backbone of poly(D,L-lactic acid)(PLA).First,mono(6-(2-aminoethyl)amino-6-deoxy)-β-cyclodextrin(β-CD-6-en)was prepared by sulfonylation and amination ofβ-cyclodextrin and modified poly(D,L-lactic acid)(MPLA)was prepared by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and PLA.Then,grafting ofβ-cyclodextrin derivative to MPLA backbone was carried out by N-acylation reaction of MPLA andβ-CD-6-en in dimethyl formamide.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D l-lactic acid) Β-CYCLODEXTRIN β-cyclodextrin polymer chemical modification
下载PDF
Repair of radius defect with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loaded 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lactic acid) composite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蕴玉 张超 +2 位作者 吕荣 徐建强 李丹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3年第2期67-74,共8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to repair bone defect with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loaded 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lactic acid) composite. Methods: 18 adult beagle do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I...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to repair bone defect with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loaded 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lactic acid) composite. Methods: 18 adult beagle do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In Group A,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BMP) loaded 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lactic acid) (HAC-PLA) scaffold was implanted in a 2 cm diaphyseal defect in the radius. In Group B, unloaded pure HAC-PLA scaffold was implanted in the defects. No material was implanted in Group C (control group). The dogs were sacrificed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Features of biocompatibility, biodegradability and osteoinduction were evaluated with histological,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measurements. Results: In Group A, the radius defect healed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BMP loaded HAC-PLA. BMD at the site of the defec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alateral radius. Fibrous union developed in the animal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BMP not only promotes osteogenesis but also accelerates degradation of the biomaterials. Optimized design parameters of a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biomaterial would give full scope to the role of BMP as an osteoinductive growth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substitute materials poly(l-lactic acid) HYDROXYAPATITE COLLAGE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