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ssure relief-dipping-microwave assisted polymerization of melamine-L-aspartic acid resin at activated carbon for purification of L-threonine fermented crude product
1
作者 Bin Li Wenshuai Tang +1 位作者 Aiguo Yuan Guanping Ji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2034-2039,共6页
L-threonine(L-Thr) obtained by fermentation often contains vestigial hydrosoluble Pb(Ⅱ), Fe(Ⅱ), L-glutamic acid(L-Glu) etc., which affect the product quality. Poly melamine and L-aspartic acid(L-Asp) resin functiona... L-threonine(L-Thr) obtained by fermentation often contains vestigial hydrosoluble Pb(Ⅱ), Fe(Ⅱ), L-glutamic acid(L-Glu) etc., which affect the product quality. Poly melamine and L-aspartic acid(L-Asp) resin functional coconut shell 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PMA/AC) was prepared by a pressure relief-dipping-microwave assisted polymerization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removals.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Pb(Ⅱ), Fe(Ⅱ) and L-Glu could reach to 82.34 mg·g^(-1), 57.82 mg·g^(-1) and 102.58 mg·g^(-1) at conditions of pH 5.0, 45 °C and 4 h with an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0.01 mol·L^(-1), respectively. The present PMA/AC was successfully used to the simultaneous removals of vestigial Pb(Ⅱ), Fe(Ⅱ) and L-Glu from the fermented crude product solution of L-Thr. Moreover, the PMA/AC was carefully characterized by FE-SEM, IR et al. analysis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bundant PMA particles evenly distributed at the inner and outside surface of AC with a size of(50 ± 2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hreonine fermented crude product Simultaneous removals 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s Absorption
下载PDF
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秋龙 郑宗明 +2 位作者 刘灿明 刘德华 刘祥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2-56,共5页
对利用不同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批次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精制甘油(纯度>98%)、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A(纯度83%)和B(纯度78%)及C(纯度68%)生成1,3-丙二醇的转化率分别为52.38%、48.08%、45.22... 对利用不同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批次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精制甘油(纯度>98%)、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A(纯度83%)和B(纯度78%)及C(纯度68%)生成1,3-丙二醇的转化率分别为52.38%、48.08%、45.22%、39.95%;精制甘油、粗甘油A和B及C的流加补料发酵合成1,3-丙二醇的转化率分别为51.45%、44.63%、41.27%、35.39%。经济效益粗略评估分析表明,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A和B生产单位1,3-丙二醇较精制甘油成本低,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C却较精制甘油成本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 发酵
下载PDF
茶叶籽贮藏时间对毛油产率与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姜金仲 杨鹏鸣 +2 位作者 罗建红 罗光毅 王自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8-293,共6页
为了揭示茶叶籽贮藏时间对发酵法茶叶籽毛油产率与质量的影响,每2周从贮藏的茶叶籽中取样,利用茶叶籽油发酵法生产工艺进行茶叶籽毛油生产,并对工艺中各项剩余物的含油量及毛油的重要质量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室温条件下,茶叶籽贮... 为了揭示茶叶籽贮藏时间对发酵法茶叶籽毛油产率与质量的影响,每2周从贮藏的茶叶籽中取样,利用茶叶籽油发酵法生产工艺进行茶叶籽毛油生产,并对工艺中各项剩余物的含油量及毛油的重要质量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室温条件下,茶叶籽贮藏47周后,毛油产率下降了23.5%、酸值及过氧化值分别升高了44.88%及69.4%,毛油色泽基本没有变化。滤渣、发酵沉淀的质量分别升高了20.27%及23.35%;淀粉、油渣质量分别降低了6.13%及3.64%。滤渣、发酵沉淀、淀粉及油渣含油率分别升高了15.63%、22.77%、206%及12.88%。发酵沉淀质量对毛油产率的影响是正向的,淀粉、油渣及滤渣质量对毛油产率的影响是负向的;发酵沉淀及滤渣含油率对毛油产率的影响是正向的,淀粉及油渣含油量对毛油产率的影响是负向的,影响大小的排序为:油渣>淀粉>滤渣>发酵沉淀。综合分析表明,滤渣是通过滤渣质量的增加导致毛油产率随贮藏时间下降的,其下降作用的贡献占全部下降因素的79.28%。贮藏47周后的茶叶籽仁,利用发酵法生产工艺仍然具有毛油生产价值。该研究可为茶叶籽油合理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农产品 质量控制 茶叶籽油 种子贮藏 毛油质量
下载PDF
循环式节水酒精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紫华 刘长利 贺达汉 《酿酒》 CAS 2007年第2期55-57,共3页
酒精是发酵产业历史最悠久的产品之一。发酵产业的污水处理是其主要的问题,据调查,酒糟中,还原糖占0.2%,残余总糖0.8%,而且含有大量的酵母和蛋白质,包括丰富的酵母生长因子。实验研究的目的是酒糟的循环利用,在把酒糟过滤除杂后,用粗制... 酒精是发酵产业历史最悠久的产品之一。发酵产业的污水处理是其主要的问题,据调查,酒糟中,还原糖占0.2%,残余总糖0.8%,而且含有大量的酵母和蛋白质,包括丰富的酵母生长因子。实验研究的目的是酒糟的循环利用,在把酒糟过滤除杂后,用粗制复合酶重新水解,作为营养液加入到拌料罐重新回收发酵。结果证明:原料利用率提高2%,水利用率提高50%,而且污水处理成本大大降低,能源利用率也得到提高,每吨木薯平均提高经济效益5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转化率 循环 绿色发酵工艺 粗制复合酶
下载PDF
油茶籽浸泡温度及时间对发酵法毛油产率及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姜金仲 杨鹏鸣 +2 位作者 吴杰 刘娟 韩焓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63,共7页
为了探索油茶籽浸泡温度及时间对油茶籽毛油产率及质量的影响,优化油茶籽油发酵生产工艺参数;通过设置浸泡时间、温度梯度及测定不同梯度条件下滤渣、油渣和发酵沉淀的产率、残油率、残油量、以及毛油产率等指标,对浸泡梯度的综合效果... 为了探索油茶籽浸泡温度及时间对油茶籽毛油产率及质量的影响,优化油茶籽油发酵生产工艺参数;通过设置浸泡时间、温度梯度及测定不同梯度条件下滤渣、油渣和发酵沉淀的产率、残油率、残油量、以及毛油产率等指标,对浸泡梯度的综合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浸泡时间及温度均能改变油茶籽水浆发酵分层状态,浸泡时间16 h、浸泡温度35℃时,发酵分层状态最适合毛油生产。不同浸泡时间条件下,剩余物产率、滤渣与发酵沉淀残油率、滤渣残油量及剩余物总残油量是影响毛油产率的主要因素;以残油量大小对其影响的排序为:滤渣>油渣>发酵沉淀;浸泡时间为16 h时,影响毛油产率的各种因素综合处于较好状态。不同浸泡温度条件下,各种剩余物产率对毛油产率影响效果不明显;滤渣与发酵沉淀残油率、滤渣残油量及剩余物总残油量是影响毛油产率的主要因素;以残油量对其影响的排序为:滤渣>油渣>发酵沉淀;浸泡温度为35℃时,影响毛油产率的各种因素综合处于较好状态。不同浸泡温度条件下,毛油过氧化值在35℃时最小,毛油酸值在30~45℃区间数值非常接近,毛油颜色及折光率均无变化。较好的浸泡时间及温度分别为16 h及35℃,在此条件下,毛油的产率、酸值、过氧化值、折光率、黄色及红色分别为31.1%、3.737 mg KOH/kg、0.492 8 mmol/kg、1.469、19.2及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发酵法 种子浸泡 毛油产率 毛油质量
下载PDF
宣威火腿中粗肽的提取与抗氧化活性鉴定 被引量:16
6
作者 邢路娟 胡亚亚 +1 位作者 周光宏 张万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1-666,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传统发酵肉制品中粗肽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宣威火腿为材料,通过磷酸溶解的方法提取其粗肽,测定了冻干后粗肽粉中粗肽含量、粗肽提取率及粗肽液抗氧化活性指标。以丁基羟基甲苯(BHT)和谷胱甘肽(GSH)作对照,通过体...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传统发酵肉制品中粗肽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宣威火腿为材料,通过磷酸溶解的方法提取其粗肽,测定了冻干后粗肽粉中粗肽含量、粗肽提取率及粗肽液抗氧化活性指标。以丁基羟基甲苯(BHT)和谷胱甘肽(GSH)作对照,通过体外试验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粗肽液的羟自由基(·OH)清除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螯合金属离子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抑制脂质氧化的能力。[结果]宣威火腿的粗肽提取率为3.44%,其抗氧化活性随粗肽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强。当质量浓度为5.0 mg·m L-1时,宣威火腿粗肽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4.71%;亚铁离子螯合率为90.34%,螯合能力高于GSH(63.02%)和BHT(27.61%);当质量浓度为2.5 mg·m L-1时,宣威火腿粗肽液对·OH的清除率为20.61%,低于GSH(74.82%)和BHT(86.78%);相同质量浓度下,宣威火腿粗肽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及对脂质氧化抑制率均高于GSH。[结论]宣威火腿发酵过程中所形成的粗肽物质具有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肉制品 宣威火腿 粗肽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大豆粉和稻壳固液混合发酵产物的抗氧化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郑赛 古芸 +4 位作者 曲峰龙 陈雅玲 余光辉 冉炜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7-872,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解淀粉芽胞杆菌XZ-173固液混合发酵工艺生产出抗菌和抗氧化水解产物并研究其抗氧化特征。[方法]以大豆粉和稻壳等农副产品为原料30℃发酵60 h后,离心获得发酵液,再分别经过抽滤法和酸沉降法得到发酵粗提物(FCE)和表...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解淀粉芽胞杆菌XZ-173固液混合发酵工艺生产出抗菌和抗氧化水解产物并研究其抗氧化特征。[方法]以大豆粉和稻壳等农副产品为原料30℃发酵60 h后,离心获得发酵液,再分别经过抽滤法和酸沉降法得到发酵粗提物(FCE)和表面活性剂粗品(SCP)。采用自由基清除和还原性测定研究FCE和SCP的各项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SCP比FCE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和抗菌性,但FCE比SCP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当质量浓度为2.0 mg·m L-1时,FCE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33.88%、40.07%、29.19%和88.50%;而SCP对这些自由基的清除率相对较低。与SCP相比,FCE还表现出较高的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结论]以大豆粉和稻壳为主要原料的微生物发酵产物能够抗多种过氧化物自由基,可作为天然活性添加剂用于食品和饲料新产品开发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粗品 发酵粗提物 抗氧化性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DPPH自由基 解淀粉芽胞杆菌XZ-173
下载PDF
大庆油田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矿场试验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春英 孟凡儒 +2 位作者 石梅 乐建君 刘英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8-95,共8页
本文系统地报导了大庆油田室内筛选和评价菌种的方法,所采用的假单胞杆菌(Pseuodomonasaeruginosa)、野油菜花黄单胞杆菌(Xanthemonascompestr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 本文系统地报导了大庆油田室内筛选和评价菌种的方法,所采用的假单胞杆菌(Pseuodomonasaeruginosa)、野油菜花黄单胞杆菌(Xanthemonascompestr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和5GA近似于节杆菌(Bacteroides)的配伍菌种,室内实验提高采收率34.3%,提高残余油采收率6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大庆油田 采油率 细菌采油
下载PDF
日粮能氮比对塔里木马鹿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9
作者 贾存辉 钱文熙 +2 位作者 吐尔逊阿依·赛买提 古力皮叶木·阿布都克然木 敖维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19-1627,共9页
为了解塔里木马鹿对低质粗饲料的适应机理,试验探讨了RDN/DOM对其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旨在科学有效地利用粗饲料,提高塔里木马鹿养殖经济效益。试验根据以瘤胃尼龙袋法对饲料原料降解特性(有机物和粗蛋白质的有效降解率)研究的结果,在... 为了解塔里木马鹿对低质粗饲料的适应机理,试验探讨了RDN/DOM对其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旨在科学有效地利用粗饲料,提高塔里木马鹿养殖经济效益。试验根据以瘤胃尼龙袋法对饲料原料降解特性(有机物和粗蛋白质的有效降解率)研究的结果,在相同营养水平下,设计了8个等距离能氮释放梯度不同(RDN/DOM为15~29)的试验日粮作为发酵底物,利用体外消化试验,检测各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和微生物蛋白质(MCP)含量。结果表明,以RDN/DOM=19的配合饲料作为培养底物进行体外产气试验时,12 h时,M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因此最终培养时间确定为12 h;RDN/DOM=23时,体外培养液NH3-N浓度最低(8.34 mg/dL),MCP合成量(11.76 mg/dL)、TVFA含量(71.24 mmol/dL)和乙酸/丙酸(2.79)均最高。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塔里木马鹿最适宜RDN/DOM为23,这对后续研究塔里木马鹿日粮能氮释放同步性指数(SI)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塔里木马鹿氮代谢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体外产气法 能氮比 微生物蛋白(MCP) 瘤胃发酵
下载PDF
用生料制备功能性双歧醋生产工艺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席青 张德纯 +1 位作者 管晓冉 刘明方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9期802-804,共3页
目的将双歧杆菌、醋酸菌、酵母菌和粉碎的制醋原料及麸曲共同发酵,通过生料制醋的方法来制备功能性双歧醋。方法将粉碎的玉米与麸曲、酵母液、麸皮和水搅拌均匀,使其经过液态糖化和酒精发酵后,接入醋酸菌和双歧杆菌(二者比例为1∶1),... 目的将双歧杆菌、醋酸菌、酵母菌和粉碎的制醋原料及麸曲共同发酵,通过生料制醋的方法来制备功能性双歧醋。方法将粉碎的玉米与麸曲、酵母液、麸皮和水搅拌均匀,使其经过液态糖化和酒精发酵后,接入醋酸菌和双歧杆菌(二者比例为1∶1),同时加入辅料,进行醋酸发酵,当检测到醋酸酸度为5.0%7.5%时,加入食盐终止发酵,经过过滤,除菌澄清得到功能性双歧醋。结果双歧醋的最终醋酸度为3.2%,外观红棕色,光泽度好,清澈透明,无沉淀和悬浮物。总菌数:醋酸菌为3.3×10^11/m l,双歧杆菌为1.9×10^7/m l;活菌数:醋酸菌为1.7×10^11/m l,双歧杆菌为6.8×10^6/m l;大肠菌群数〈3个/100 m l;致病菌:不得检出。结论双歧杆菌及其代谢物可以在双歧醋中存活,生料固态发酵制备双歧醋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生料制醋 固态发酵 生产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